?

中文學科教學與學生愛國情懷培育的先天優勢

2021-01-11 12:32羅孝廉
青年文獻·理論研究 2021年6期

羅孝廉

【摘要】中文學科教學在培育學生愛國情懷上一直具有先天的優勢,這不僅僅是因為大家的母語是中文,中文學科教學對學生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的。中文是大家的母語,這就是一種渾然天成的優勢。學生對于中文的敏感度比其他語言高,自然而然,對于中文電影的共情能力也不會差,在學科教學中還可以通過一些正向的紅色經典電影來引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讓他們真正地做到把愛國信念牢記在心里,扎根在心中。除此之外,在課堂上,通過對課本上人物故事的深度挖掘,對作者時代背景的詳盡探究,甚至是一個簡單的人文歷史典故,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無形之中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借助課本知識的傳授,潛移默化地開展對學生的愛國教育。

【關鍵詞】中文學科教學;愛國情懷培育;先天優勢

學生階段的愛國情懷培育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人的共同努力創造了如今美好安定的社會局面,這無疑是大家愛國之情的凝聚力。青年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后備力量,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利用中文學科教學的先天優勢,給予他們最適合的心理引導,激發他們的愛國精神,培育他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清楚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他們將成為創建祖國美好未來的主力軍。中華民族要實現民族復興,繁榮昌盛,就必須重視學生的愛國主義培育,讓他們擁有鋼鐵般的意志,教他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險阻,堅定的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現狀

1.文化多元導致學生愛國情懷淡薄

在當今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全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日益增多,國外不同文化的涌進,給傳統的中華民族文化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其中也包括愛國主義的內容。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表征早已不是單純的在戰場上面對敵人的英勇廝殺和頑強抵抗,而是真正的熱愛祖國并愿意為之獻身的崇高精神。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無限便利,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在信息化大數據的當下,人們每天可以從網絡上看到層出不窮的信息,特別是青年大學生,他們在拓寬視野,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時,也逐漸淡化著自己的愛國情懷。這就意味著作為一個老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上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培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課程思政。從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現狀來看,培育他們的愛國情懷刻不容緩。老師應該加快步伐,將培育學生愛國情懷教育的工作盡快落到實處,讓學生富有愛國情懷,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精神。

2.時代變換導致學生對愛國主義理解淺薄

時勢造英雄。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總是能夠在特定的時代環境中,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民族的需要、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建功立業,為國家民族作貢獻。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不同歷史時期涌現出了眾多民族英雄。如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等,他們在戰場上的拼死守護,頑強戰斗自然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當今的愛國主義早已不再是戰爭年代戰場廝殺,愛國主義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變換而不斷發展。在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和平安定條件下,愛國主義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已經不再是大家扛著槍炮與外來入侵者拼個你死我活,而是維護國家的安定統一,不斷發展和豐富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財富,推動祖國的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代大學生對當代愛國主義的這些內涵認識還不夠深刻,這種現狀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教育,讓他們樹立愛國意識,厚植愛國情懷,把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歷史使命銘記于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奮斗。

二、中文學科教學與愛國主義情懷培育的關系

1.中文學科教學的意義

中文學科作為一門集人文、基礎、審美為一體的學科,攬括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是理所應當的。在中文學科的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經典的傳統文化知識,還能夠了解到優秀的現當代文化作品。通過對這些大量的文學作品的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也能夠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最重要也最不容忽視的是在這個階段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在這個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不良風氣的出現,擾亂著人們的生活,侵蝕著人們的思想。特別是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極大。因為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力、辨別力都還不強,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如果他們長期被一些不正之風耳濡目染,思想觀念很可能產生偏差,從而導致他們的素質低下,愛國主義情懷缺失。因此,充分利用中文學科的學科優勢來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乃是當務之急。

中文學科中不乏愛國主義文學作品,從古至今,無數的愛國主義詩人,作家數不勝數。遠在戰國時期,就誕生了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了紀念他,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設為端午節。人們印象中的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而存在的,大家在這一天都會吃粽子,賽龍舟,然而卻很少人了解為什么屈原要投江,為什么人們又要紀念他。屈原作為愛國詩人,始終殫精竭慮,憂國憂民,然而因為楚王的昏庸無能,聽信小人讒言,將屈原流放。雖如此,屈原也無不時刻謹記自己肩上的重任,堅守自己的愛國之心。最后,楚國城破,他不愿意成為別國的俘虜,最終投進了汨羅江,與冰冷的江水共眠。他的軀體雖永埋地下,然而他這種以身殉國的高尚情操是永遠值得人們學習、銘記的。

2.愛國主義情懷培育的重要性

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之一,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優秀道德品質。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在不遠的將來,他們將成為社會的建設者,時代的領頭人。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對他們而言顯得更為重要。不論哪個時代,都少不了英雄,那些愛國志士用他們堅韌的意志,承擔起振興多久民族的重任,而今天的大學生也肩負著民族繁榮,振興中華的重任。我國正處于特色社會主義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年輕的新生力量,這就要依賴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他們在思想上重視愛國主義,從行動上積極參與到現代化國家的建設中來。國家的飛速發展,國際化的趨向日益嚴峻,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強烈沖擊吞噬著他們的思想,他們開始接受甚至于發展一些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相違背的理念,比如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出現。然而,他們作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主要力量和接班人,富有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

3.中文學科教學對學生愛國情懷培育的積極性

愛國主義既是社會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提倡和強調愛國主義的重要性。愛國主義作為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雖然不能強制實施和灌輸,但是每一個公民,作為國家的一份子,理應牢牢堅守愛國主義的信念,積極傳揚愛國主義精神,讓每個人都參與到愛國主義的建設中來,共同努力創造出一個更加和諧,民主,富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在中文學科教學中,應當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的主題,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落實到教育的全過程。尤其是大學階段,更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懷的培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要充分發揮中文學科教學的天然優勢,用各種各樣具有高尚思想和非凡藝術的文學作品,來激發學生的親國之情,愛國之義,助力培養他們的建國之才,敦促和提醒他們的興國之行。

中文學科教學內容中,有很多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描述:如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一句至今讓人仍記憶猶新;沈從文的《箱子巖》,將湘西山水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忍不住想要一睹它的風采。蘇軾筆下的赤壁壯景,也是令人震撼、令人神往的。這種種風光秀麗之美,或是人為雕琢或是渾然天成,無不讓人流連忘返,津津樂道。這些中文學科教學內容中能夠找得到的多姿多彩,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濃烈的愛國之情,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由于時代變遷導致的學生愛國情懷的缺失,讓他們對祖國河山的壯麗之景予以冷漠對待,以至于他們無法感受到祖國母親的魅力,因此作為,就必須在中文學科的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正向的引導,讓他們主動去發現探索并喜歡祖國河山的美妙之處,讓他們對祖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產生由外至內的喜愛,提升民族自豪感,振奮愛國情。

三、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策略

1.文學作品在中文學科教學中的影響力

好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影響一代代的人,這是因為這些作品里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崇高精神和歷久彌新的思想觀念。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雖然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但這種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使人受益無窮的。中文學科的教學離不開文學作品的分析鑒賞,有了這些文學作品作為堅實的基礎,老師只要有效利用好這些作品,就能讓學生在中文學科的學習中領悟到傳統文化在現當代風采依舊,毫不褪色的精神力量。不只是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從這些作品中,讓學生學會去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中文學科教學的多樣化表達對愛國主義培育的影響

中文學科的教學不只是在課本中,也不僅僅局限于文字的形式,文學作品也可以通過戲曲,影視,歌曲等不同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來。老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放映戲曲,影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戲曲,影視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從而潛移默化的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以及樹立良好的精神榜樣。除此之外,歌曲中也有很多紅色的經典歌詞,久經不衰的革命精神長存人們心中,老師要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不論哪個時代,都應該堅守住革命的精神,永遠對這些為了國家無私奉獻的革命烈士肅然起敬,將他們的精神牢記心中,永遠地傳承下去。

以京劇《穆桂英掛帥》為例,這出戲是梅蘭芳大師根據河南同名豫劇改編的,當時是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他僅僅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排演,演出完成后受到觀眾的熱烈好評。這部戲是講述了西夏入侵,穆桂英掛帥出征的故事,演繹了穆桂英所帶領的楊家將保家衛國、英勇抗敵的英勇事跡。還有革命歷史淮劇《八女投江》,這是1995年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特別編排的,該劇目刻畫了抗日戰爭時期的八位女戰士,她們為了掩護大部隊的安全轉移,挽臂投江,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此外,紅色經典也是數不勝數,如《十送紅軍》,“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臺”,這是當時的文藝工作者為了鼓舞民心,創作出的歌頌英雄主義和民族氣概的作品。老師可以通過放映類似這樣的劇目和歌曲,來喚起學生心中的愛國主義之情,讓他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前人拋頭顱,灑熱血來換來的安定;讓他們始終牢記革命的艱辛和不易;讓他們懂得愛國主義精神和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

愛國主義作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力量所在,要切實把宣揚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納入到日常的中文學科的教學中來。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從心底里真正地做到愛國,呼吁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去,讓他們為“中國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品質一一延續下去。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上肩負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在給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培育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中文學科教學的老師須準確把握自身學科優勢,在傳授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潤物無聲、自然而然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課堂上無時不刻不學習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感受祖國河山的偉大壯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行動欲,讓他們的思想和靈魂得到洗滌,讓他們的智慧和審美得到提高,讓他們的情操和道德品質得到升華,為國家建設美好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埋下根深蒂固的愛國主義種子。

參考文獻:

楊武,嚴志童.從《四世同堂》看文學作品對愛國主義傳播[J].明日風尚,2017(01):261-262+331.

王雪艷.讓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語文課堂教學[J].課外語文,2017(18):152.

王桂芬.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途徑探析[J].文教資料,2017(19):168-169+167.

張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視角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探析[J].漢字文化,2018(23):31-32.

李學玲.古典文學對高校國防教育的影響與啟示[J].新校園(閱讀),2018(12):85.

張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探討[J].智庫時代,2019(52):232-233.

桂镕峰.試分析如何利用文學經典助力高校思政教育[J].作家天地,2019(22):149+16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