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新生代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研究

2021-01-11 00:58周湘東陳莎莎
青年文獻·理論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新生代務工人員職業技能

周湘東 陳莎莎

【摘要】在城市,農民工的技能、綜合就業素質和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不僅使他們容易成為群體性事件的參與者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受害者,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社會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本論文在分析闡述現代中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職業培的問題的基礎上,總結新生代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經驗與不足,探討“互聯網+”背景下新生代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模式、路徑、機制與政策。

引言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至城鎮工作生活,形成了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農民工對于城鎮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工業、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等領域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億人, 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50.6%,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1%?,F今農民工已不單單指進城做工的農民,也包括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離土不離鄉的勞動力以及外出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離土又離鄉的勞動力。新型農民工也已成為時代的潮流,成為我們實現工業化與城市化并行的社會發展大趨勢,我們把其稱為新生代務工人員。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辦法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農民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能水平,但仍存在的較多問題。沒有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仍占三分之二的比重,從業層次較低、更換工作頻率較高的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最小。

一、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是中國抓住信息革命歷史機遇的戰略選擇,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創新推動力,通過互聯網改造中國最底層勞動人民的就業與學習的渠道,為普通務工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遇。鼓勵進程農民工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需要互聯網教育功能的助推。

“互聯網+教育”不是簡單的相加,它的本質是知識的碎片與重構,是教學的內容、手段、方法,以及教育觀念和教育目的全方位的深刻變革。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動,知識在互聯網上成型,線下活動與線上活動互為補充,“互聯網+教育”的出現為新生代務工人員的培訓提供了契機。

二、新生代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制約因素分析

1.缺乏管理機制

目前的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主要依靠各級政府出臺政策性文件自上向下推動,培訓的政策從總體上看尚屬缺失狀態,有許多鄉鎮并沒有制定有關外來務工人員培訓的培訓規劃。在現實中,由于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出自多個部門、條款分割較散,形成了各自為政的情況。社會機構出于商業利益,普遍過于注重培訓人數、次數而忽略培訓效果和質量,培訓針對性不強,內容與企業需要的實用性人才不一致,結果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這些問題解決,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有效的外來務工人員培訓質量評估管控和監管體系。

2.培訓時間難以協調

當前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部門主要有農業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高等職業學校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機制,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未能形成一個有效的統一培訓體系,使得培訓的效能低下。培訓地點和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多數外來務工人員并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參加職業培訓,外來務工人員必要的、正常的休息尚且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說有時間接受培訓了。

3.高質量培訓難以保障

由于產業發展迅速,教學內容無法及時更新,普通培訓課程與企業生產需要脫節,缺乏實踐性。而為了保證師資、技術內容等教學資料的時效性和實踐性,培訓機構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成本,這使得高質量的培訓收費過高,外來務工人員難以承受,造成外來務工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低。同時,由于對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宣傳意識不高,多數外來務工人員了解職業技能培訓的信息渠道都是口頭相傳的方式。

4.就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升級的轉型時期。勞動力市場開發緩慢,中介服務體系不完善,勞務信息網絡尚未健全,在提供信息、就業培訓等方面,遠不能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的需求,外來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大多處于自發、無序、零散的狀態,沒有形成有組織、有規模的有序培訓格局。

5.企業對員工職業技能培訓意愿低

企業作為最有條件開展職業培訓、最具有評估培訓效果的單位,多數企業認為外來務工人員只要能夠進行簡單的勞動操作即可,很少參與對外來務工人員如危機處理、質量自檢等更深層次的職業培訓,寄希望于直接從社會上招收到有高職業能力的外來務工人員。

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實現最大利潤,在對培訓成本與收益的權衡過程中,企業往往不會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深入全面的培訓。一方面,外來務工人員所從事的崗位勞動強度大、勞動時間長、作業持續性需求高,企業因保障生產而難以有足夠精力進行過多培訓。另一方面,現有的法律法規更加強調保護外來務工人員的利益,而沒有為用工單位提供相應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具有不穩定性和流動性,企業消耗資源培訓后的人員跳槽流動時,企業很難從勞動者處獲得相應補償。

6.新生代務工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性不高

外來務工人員對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的意識較差,只注短期利益,寧愿當苦力、打短工、掙現錢,也不愿意參加培訓學習技能。多數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素質不高,又因不會經常學習,大多數農民勞動作業是以經驗驅使,認為標準化職業培訓對其的收入無法產生直觀影響。

7.新生代務工人員對職業技能培訓熱情不高

當前,新生代務工人員培訓主要采用的是大班集中授課式,采取傳統教學的講授法,即“填鴨式”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忽視新生代務工人員的生理、心理以及學習特點,普教化傾向嚴重,課程不能緊密貼近新生代務工人員工作實際,沒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內容,導致新生代務工人員所教非所用,難以激發新生代務工人員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由于受長期以來農村培訓教育工作結構單調的影響,新生代務工人員培訓的課程仍舊徘徊于低層次的文化教育和低層次的職業教育,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高層次培訓很少。

三、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提高新生代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的對策建議

1.有針對性的對新生代務工人員進行分析

針對移動互聯網接觸和使用情況進行專項課題研究,對新生代務工人員移動互聯網接觸和使用情況的各項數據進行實時追蹤和更新,對包括本群體中互聯網使用人數、學歷、性別年齡結構、職業分布、心理動機等情況進行細致調查,全面了解這一群體移動互聯網接觸和使用情況,解決他們在移動互聯網接觸和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和困境等。

2.加強社會對新生代務工人員的人文關懷

加強對這一群體的關注和關懷,讓新生代務工人員群體不再邊緣化,幫助他們適應互聯網社會生活發展進程。首先,社區應加強對本社區長期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群體進行人口登記和基本信息收集,通過國內聯網的方式將外來務工人員信息入網便于其遷移時的信息檢索。其次,工會、NGO等社會組織也可以動員社會的力量加強對這一群體的關注和幫扶,通過互聯網向新生代務工人員群體定期普及衛生健康、權益保障、網絡技術等知識,以開辦講座、發小冊子、組織捐贈衣物等方式貼近這一群體。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為新生代務工人員提供必要的互聯網設備等,包括智能手機、網絡電視、電腦等,組織員工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加強對其精神生活的關心,也使其在繁重的勞動之后能通過放松和交流緩解壓力。

3.提高人員整體的媒介素養

社會應針對新生代務工人員移動互聯網的接觸和使用情況,提高他們整體的媒介素養,增強其辨別、選擇移動互聯網信息的能力,提高移動互聯網學習的意識。政府應聯合一些公益組織、學校等機構主體,定期深入新生代務工人員聚集區,宣揚互聯網的益處和使用方法,引導其正確使用移動互聯網,教授新生代務工人員電腦辦公自動化方面的一些知識。利用新媒體,公正、客觀的還原新生代務工人員群體的形象特征,消除城市人群對其產生的刻板印象,為新生代務工人員營造一個平等、自由的上網環境。

4.善用短視頻形式宣傳技能培訓內容

如今在有條件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中,即使是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人群也普及使用了智能手機?!拔⑿乓曨l號”“抖音”“快手”等應用是他們日常的網絡休閑娛樂手段,觀看短視頻是他們最主要的在線娛樂方式。一方面,可以將職業培訓的宣傳內容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傳遞給新生代務工人員,通過簡潔輕松的方式增加他們的對職業培訓的認知和熱情。另一方面,可以將標準化操作、安全規范、專業技能等適合線上教授的培訓內容制作成分類、分系列的短視頻,作為線下培訓的補充延伸。此外,企業和相關培訓主體在完善培訓結果評價的基礎上,借用短視頻對優秀職工人員的日常工作、個人風采等進行網絡展示,以此相關務工人員進行激勵。

5.為新生代務工群體開發專門網站或軟件

針對這一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鼓勵社會和個人開辦為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的網站和軟件。未來這類有針對性的網站或是APP在建立過程中,應該盡量貼近群體上網心理和動機,將娛樂與學習、求職、文化等有用信息相結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遞給外來務工人員群體。并且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群體維權、信訪渠道不暢通等現象,在網站或APP中建立農民工維權通道,為其權益保障等提供便利。切實針對個性化的需求,借助互聯網技術、智能終端 設備以及教育云平臺的支持,為學員提供一對一答疑、個人專屬學前診斷報告、個人專屬學習計劃等多種個性化學習模式,為學員排疑解惑,促進學員知識水平的提高。

總結

如今,隨著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外來務工人員在融入城市工作生活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自身職業素質與實現需求的差異,而借助互聯網手段改善職業技能培訓,并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從個人到政府和企業等多個主體的共同協調才能有效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 鄭欣.人生規劃與媒介驅動: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研究[D].2014.

[2] 鄭素俠.《媒介使用與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J].2012.

[3]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J].

[4] 郭菲、張展新.流動人口在城市勞動力市場中的地位:三群體研究[D].2012.

[5]譚磊,羅昕穎.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工作嵌入對城市定居意愿的影響[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6]蕭子揚,葉錦濤.大都市農民工的“城市黏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4):32-49.

基金項目: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S202010876034)

學科分類:12[管理學]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4[公共管理] 0401[教育學]

主題:職業培訓 務工人員

猜你喜歡
新生代務工人員職業技能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路徑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員請就位
人社部將組織開展2021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
2021年對口升學考試獲獎加分(免試職業技能)專業對照表
2019年對口升學考試獲獎加分(免試職業技能)專業對照表
網紅要逆天!開啟新生代創業之道
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增至 28171萬人
企業新生代員工激勵機制的探討
遼源市開展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
河南省汝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劉新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