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路徑

2021-01-11 00:58朱君
青年文獻·理論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初中歷史策略

朱君

【摘要】展開家國情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責任意識提升,使學生清晰、明確認識到自身責任,也能形成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踐行教育教學中倡導的立德樹人理念,幫助學生增加見識閱歷,提升實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努力的信念。

【關鍵詞】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策略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開展愛國教育。家國情懷是指對國與家的情懷,其中愛國情懷為核心內容,在歷史教學中,通過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能夠促進學生愛國情懷形成,在分析歷史事件過程中,了解不同時期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使學生逐漸受到影響與熏陶,這實際上有利于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推動其健康發展。其次,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形成。在學習中國史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清晰了解歷史整體發展脈絡,感受到民族特有魅力,在學習世界史過程中,能夠讀史明智,進而在歷史事件中學會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最后,有利于輔助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家國情懷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國家與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從家庭角度考慮,家國情懷教育的實施,能夠增加學生家庭意識,重視家庭內部穩定。從國家角度來講,能夠培養學生愛國之情,為國家實現和平穩定發展作出努力。家國情懷教育和德育教育本質上具有一致性,教育目標相同,旨在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正確三觀,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以及道德品質。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方法

(一)運用名人案例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歷史人物屬于歷史中的重要元素,在進行歷史研究時離不開歷史人物,從很多歷史人物身上,能夠感受到家國情懷,因此在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將名人案例引入進來,體現出家國情懷教育在內容上的生動性、形象性以及具體性,使學生強化對內容的認識與把握。在引入時,需保證內容的恰當,時間的適宜,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思考,通過已學習的知識展開分析,進而對人物身上體現出的家國情懷進行更好的把握與理解。例如在學習《五四運動》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授梁啟超的故事向學生滲透家國教育,學生都了解梁啟超在戊戌變法中作出的努力,但是實際上梁啟超在五四運動中作出的努力也比較大,他提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即使戊戌變法失敗,他依然積極宣傳新文化與新思想,他在五四運動中發揮著導火索的作用。是什么讓梁啟超一直致力于宣傳新文化與新思想?答案是家國情懷,他希望看到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不是一直落后于西方國家不自知,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通過運用名人案例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名人事件以及歷史事件中對家國情懷產生深刻感知,對于學生深化理解家國情懷幫助較大。

(二)運用媒體資源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媒體資源變得更加豐富,信息技術也更加成熟,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為了使學生對家國情懷產生深入認識,教師可以運用媒體資源,將生硬的文字以及刻板的圖片運用生動化形式展現,使學生在感官上受到刺激,進而進入到情境中,對家國情懷內容產生深刻認識,促進學生家國情懷形成。

(三)運用集體活動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新課改背景下,強調教師教學中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體現出學習的終身性以及持續性,集體活動能夠實現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有目的、有計劃的方式開展集體活動,在此情況下,能夠使學生對家國情懷產生深刻認識,也能體現出學習的終身性與持續性,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且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同時也能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保證知識內化整體效果。例如在學習完《抗日戰爭勝利》這部分知識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歷史博物館進行參觀,使學生通過觀看戰爭時期的文物資料、雕塑、器物等深刻感知家國情懷。也可以組織學生到一些紅色景點進行參觀,使學生在歷史遺跡影響下形成濃厚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運用中外歷史事件對比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過程中,不能將內容僅局限在中國歷史中,也需著眼當下,放眼世界,家國情懷的形成需要學生形成國家立場與世界眼光。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講授世界史知識向學生滲透家國情懷思想。在此情況下,能夠使學生形成開闊胸襟,運用包容、理解、借鑒的方式和世界展開對話。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運用中外對比方式引導學生理性思辨,從歷史知識中獲得養分和精華。

(五)運用地方歷史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開展教學活動時,只有教師將自身個性融入進去,并且經過深思熟慮,才能保證教學有效性,在開展滲透家國情懷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適當補充地方史知識,多數學生對于地方史的興趣都比較濃厚,地方史的運用能夠充分將教學優勢發揮出來,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通過地域空間將歷史和現實系統聯系在一起,家鄉發展是國家發展的體現,國家獲得發展的情況下,家鄉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通過地方史的融入,能夠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一種親切感,將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

三、結束語

總之,家國情懷教育的實施,能夠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實現。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追求,充分認識家與國的內在聯系,強化愛國主義思想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提升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能在學習中勇于探索、樂于創新,不斷努力學習,獲得更全面的發展,進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保證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楊征.淺談初中歷史家國情懷培養的重要性及措施[J].魅力中國,2020(5):62-63.

[2] 劉君慧.基于家國情懷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10):194.

[3]陳娟.構建歷史家國情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8):41.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初中歷史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