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B 淋巴細胞白血病伴皮膚病變1 例報告

2021-01-12 06:19易文靜王譯劉松山鄧杰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97期
關鍵詞:皮疹皮損特異性

易文靜,王譯,劉松山,鄧杰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血液內科,四川 成都;3.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全科醫學,四川 成都)

1 病例摘要

患者,唐某,男性,86 歲,因發現白細胞升高2+年,右下肢腫塊潰爛1+月于2020 年7 月來我科就診。2 年前患者因帶狀皰疹就診時發現白細胞增高,白細胞(WBC)15.84×109/L,淋巴細胞絕對值10.30×109/L,未重視,故未進一步檢查。1年后(2019-05)行健康體檢時查血示WBC 43.08×109/L,淋巴細胞絕對值36.92×109/L,淋巴細胞比例85.7%,血紅蛋白(Hb)131g/L,血小板(PLT)111×109/L,查骨髓涂片:目前骨髓增生活躍偏明顯,粒紅比例為1.1:1,淋巴細胞增高占78%,以成熟樣淋巴為主占68.5%,粒系占11%,紅系占10%。骨髓流式:B 細胞約占92.6%,表達CD19、CD200,部分表達CD20、CD5,不表達CD10、CD38,限制性表達Kappa 輕鏈,不表達CD103 和Lambda 輕鏈,FCM 分析為克隆性B 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考慮CLL/SLL。骨髓活檢:造血組織與脂肪組織之比約1:1.5,粒紅比約2:1,以粒細胞為主,巨核細胞2-4 個/HP,網狀纖維增加(MF-1),遂診斷慢性B 淋巴細胞白血病。2019 年8 月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肢腫塊伴右下肢腫脹(圖1),腫塊約0.5cm 大小,行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右側小腿軟組織腫脹,右側腹股溝淋巴結查見(較大者約3.1cm×1.5cm)。于2019 年9 月啟用單藥伊布替尼口服治療本病,服藥3 個月后(2019-12)復查血常規:WBC 16.08×109/L,淋巴細胞絕對值10.68×109/L,Hb 131g/L,PLT 111×109/L。2020 年4 月患者右下肢腫塊增大至3cm 大小(圖2),行淺表組織、下肢靜脈及腹部彩超:右側小腿皮膚層粘稠囊性占位(27×8×9mm)?,雙下肢軟組織腫脹,胰周淋巴結長大(1.7cm×1.3cm),脾臟長大(厚約5.5cm);染 色 體 核 型 分 析 示“46,XY,del(1)(p13p22)、ins(1)(p22)、del(3)(p14p21)、t(7:8)(p13;34)、del(17)(p11)[8]/46,XY[12]”;FISH 示“p53( 位17p13.1) 位點,陽性率約為12%( 閾值為6.1%)”,予以美羅華聯合激素化療1 療程,化療后腫塊未見消退(圖3)。2020 年07 月,患者右下肢腫塊增大至7cm×7cm,腫塊頂部破潰(圖4),伴全身皮膚散在淡紅色斑丘疹(圖5),患者為系統診治來我院。

體格檢查:神清神差,右側腹股溝淋巴結增大,長約9cm左右,質硬,活動度可,無壓痛,軀干、四肢散在蠶豆大暗紅斑丘疹,其余系統檢查未見異常。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 3.34×109/L,淋巴細胞絕對值0.17×109/L,Hb 100g/L,PLT 125×109/L。胸腹部CT:雙側腹股溝、腹腔及腹膜后、右側盆壁見多發大小不一的軟組織密度結節、團塊影,大者(位于右下腹髂血管旁、似多個融合)長徑約9.3cm,雙側中下腹、盆壁及右側大腿皮下軟組織腫脹。腫塊破潰處滲液培養:培養出奇異變形菌、解鳥氨酸克雷伯菌,對頭孢類、阿米卡星、亞胺培南、哌拉西林敏感。

治療: 予以頭孢匹胺、萬古霉素抗感染治療后腫塊腫脹程度有所縮減(圖6),考慮到患者高齡,一般情況較差,暫依據藥敏試驗予以抗感染治療及小劑量化療,有條件時行局部皮膚活檢,目前仍在密切隨訪中。

2 討論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7]是一種發生在外周血、骨髓和淋巴結蓄積性成熟B 淋巴細胞克隆增殖性疾病,通常表達 CD5 和 CD23,好發于中老年人,中位生存期為10 年,但不同患者的預后呈高度異質性,以具有復雜染色體核型、17P-和(或)TP53 基因突變的患者預后最差。約4%~45%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可有皮膚受累, 在病程各期均可出現,以面部、頭部、軀干上部和四肢最常受累, 有時也可波及全身[1],在起病或復發時易見浸潤性皮損,可能為淋巴細胞淤滯, 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及白細胞結節狀增生所致,也可見于化療后皮膚感染。CLL 皮膚損害可分為白血病浸潤性( 特異性) 和非特異性。浸潤性皮損大多表現為紫紅或暗紅色丘疹、結節、腫瘤或斑塊。組織學特征為真皮層結節狀、彌漫或少見的呈帶狀分布的深染小至中等大淋巴細胞, 有時混有具有明顯核仁的泡沫核大細胞(幼淋巴細胞)[2-3]。非特異性皮損無白血病細胞浸潤, 常表現為瘙癢性紅皮病或大皰性損害, 也可見丘疹壞死性皮損,黏膜受累少見;組織學有時可見水皰, 主要位于表皮下。有時可見明顯表皮壞死伴真皮血管壁壞死,大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4]。其中特異性皮膚浸潤在白血病患者中通常預示預后不良。楊海萍等[5]系統性回顧分析了27 例CLL 伴發特異性皮膚損害患者生存期長短與皮損特點的關系,發現局限于真皮下部及(或)皮膚脂肪的輕中度優勢小B 細胞浸潤可獲得相對長生存期,2 年生存率可達97%,而較多中等或大B 淋巴細胞高度浸潤,伴反應性細胞浸潤或(及)表皮棘突松解、潰瘍則預示著短生存,2 年生存率僅49%。該患者目前暫無法行局部皮膚活檢,對于其右下肢腫脹、皮疹經久不愈,考慮多因素使然,首先,患者右下肢皮溫較對側稍低,提示與右側腹腔巨大腫塊壓迫大動脈引起局部淋巴回流障礙、血循環受阻相關,其次患者反復發熱、乏力,皮膚破潰處滲液培養出雙重陰性菌,抗生素治療后皮疹有所消退,說明局部軟組織感染嚴重,另外,患者右下肢腫脹出現在伊布替尼使用之前,皮疹發生在服用伊布替尼之后,伊布替尼是否加重皮疹的發生尚難確定,加之CLL 患者由于低免疫球蛋白血癥、補體低下、T 細胞功能缺陷以及免疫抑制劑的使用, 患者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受影響, 大部分患者可合并免疫缺陷及免疫紊亂表現,如條件致病性病原體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第二腫瘤[6]。該患者皮膚病變為混合性改變,既有腫塊結節,又有彌漫性紅斑丘疹,故目前考慮患者系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疹混合存在,治療上應當抗感染和本病治療相結合。由此可見,如果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皮疹, 應盡早進行皮膚活檢, 以明確診斷, 必要時及時進行化療, 可以使皮疹得到暫時控制。

猜你喜歡
皮疹皮損特異性
CT聯合CA199、CA50檢測用于胰腺癌診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探討
30%濃過氧化氫溶液外涂治療脂溢性角化病的半邊皮損自身對照臨床觀察和機制研究
保靖苗族龍紋飾的藝術特異性與文化基因
老年慢性非特異性腰痛綜合康復治療效果分析
血清鐵蛋白、IL-6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聯合檢測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
清痘顆粒治療痤瘡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129例濕疹患者皮損部位細菌培養及耐藥性分析
銀屑病的冬季護理
以肛周扁平濕疣為皮膚表現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