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分制的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研究

2021-01-13 08:23劉麗云徐榮燕高方勝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24期
關鍵詞:學分制教學改革

劉麗云 徐榮燕 高方勝

摘 要:隨著學分制實施,專業培養方案有所修改,風景園林專業的園林樹木學開課學期、學分和學時都有所變化。理論學時減少,理論教學內容和其他課程重合的部分進行整合;開課學期從春季學期調到秋季學期,實驗項目和順序隨季節做了調整;實習時間增長,實習內容相應增加。同時教學方法也隨學分制進行了優化調整,增加了線上資源(自建在線課程,利用線上共享課程,翻轉課堂,自建網站欄目,充分利用網絡媒介),融合了自主學習法、任務驅動法、反向教學法、實物和標本演示法等方法。

關鍵詞:學分制;園林樹木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4-0141-0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under Credit System

——The Case of Dezhou University

LIU Liyun et al.

(College of Ecolo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the academic programs for this major was revised. The plan for which semester to start the course, credit and class hour of the "Landscape Dendrology", which is from the maj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e all differed from what they used to be. Theoretical hours were reduced. The overlapping parts in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other courses were integrated, which will be no more repeated. The semester to start the course was transferred from spring semester to autumn semester.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and sequence were adjusted with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semester. With the internship time grown, the content for internship was increased and improved accordingly. Meanwhile the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adjusted with the credit system, by adding online resources (which are self-built courses online, using online sharing courses, flipped classroom, self-built website column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network media), self-learning method, task driven method, reverse teaching method, physical and specimen demonstration method, etc.

Key words: Credit System; Landscape Dendrology; Teaching Reform

學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1]。學分制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選課、選教師、選修學計劃的自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有效性,更好地服務學生個性化發展[2]。

1 研究背景

德州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前身是2012年設置并開始招生的“景觀建筑設計”本科專業,為工科本科四年制專業,畢業授予工學學位。2012年9月全國專業目錄重新調整,改為風景園林專業,2013年開始招生。

園林樹木學是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科基礎平臺課,以園林建設為宗旨,是系統研究園林樹木的分類、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繁殖與栽培、觀賞特性和園林應用的一門應用基礎科學。既有應用的獨立性,又為風景園林工程、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園林設計等課程奠定基礎。

隨著學分制的調整,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園林樹木學的開課學期、學分、理論學時、實習時間等調整如表1。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設置園林樹木學的教學內容及各部分內容的學時分配成了教學改革的關鍵;隨著開設學期的調整,授課季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講授內容的先后順序以及實驗實習的內容及順序也需要相應的調整;同時,學分制下學生自主選擇的范圍增大,對教師上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會有新的要求,所以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應有所改革,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要求。

根據學分制調整后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像園林樹木學這種情況很多,通過一門課程的教學改革,總結經驗,可以為其它存在類似問題的課程改革提供參考,推進學分制教育模式的順利穩步進行。

2 教學內容及學時的調整優化

2.1 理論內容 理論學時從32學時減為24學時,教學內容及學時調整如表2。第一、二、三、六、八章內容及學時有所調整,第四、五、七、九章內容及學時不變。

2.1.1 第一章 園林樹木的分類 分類方式有植物分類學方法和園林建設中的分類法,非學分制下2學時,植物學分類法講雙名法、分類等級、被子植物分類系統、檢索表等內容;園林建設中的分類法會講到依樹木的生長類型分類,依對環境因子的適應能力分類,依樹木的觀賞特性分類,依樹木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分類,依樹木在園林結合生產中的主要經濟用途分類,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類。

學分制下壓縮到1學時,植物分類學法只簡單講雙名法和分類等級,被子植物分類系統和檢索表放到各論講完木蘭科和楊柳科再講;園林建設中的分類法只講依樹木的生長類型分類、依樹木的觀賞特性分類和依樹木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分類。

2.1.2 第二章 園林樹木的生長發育與環境 非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和花卉學均講生長發育與環境,內容基本一樣,學時充足,兩門課各自講。學分制下,在園林樹木學課程中采用課上略講和課下自學此部分,在花卉學課程詳細講。

2.1.3 第三章 園林樹木對環境的改善和防護功能 非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均講對環境的改善和防護功能,內容完全一樣,學時充足,兩門課各自講。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略講和課下自學此部分,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課程詳細講。

2.1.4 第六章 園林樹木的栽培管理 非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的栽培管理主要講大樹移植和古樹名木,園林工程也講此部分,內容完全一樣,學時充足,兩門課各自講。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略講和課下自學此部分,在園林工程課程詳細講。

2.1.5 第八章 裸子植物 非學分制下裸子植物4學時,講蘇鐵科,銀杏科,南洋杉科,松科,杉科,柏科,羅漢松科,三尖杉科,紅豆杉科,以銀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為主,其他科講其中重點樹種;學分制下壓縮到3學時,除去銀杏科、松科、杉科、柏科之外的科在北方室外種植極少,統一做簡略講解。

2.2 實驗內容 調整后,實驗學時依然是16,每個實驗項目均為2學時。由于開課學期由第4學期調整到第3學期,季節有所變化,實驗項目及順序需要隨季節調整(如表3)。

非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在第4學期(每年3月—6月)開設,季節跨越春季和夏季,植物的生長從發芽、開花到結果,所以實驗順序是冬態識別在最前邊,樹木發芽之前,能看到冬季的特征;夏態識別放在期中之后,葉幕長到最完全,能體現夏季特征;多數植物的花期在春季,所以花及花序的觀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

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在第3學期(每年9月—12月)開設,季節跨越秋季和冬季,植物從茂盛生長到落葉休眠,所以實驗順序是夏態識別在最前邊,樹木落葉休眠之前,能看到夏季的特征;冬態識別放在學期最后,落葉休眠,能體現冬季特征。

下半年開花的園林樹木較少,開設花及花序的觀察比較困難,17級風景園林專業和第4學期花卉學里的扦插實驗互換,但是經過調整后發現,花和花序的術語在園林樹木學應用比花卉學要多,花卉學又在園林樹木學之后開設,調整不太合理。所以在18級風景園林專業此實驗項目又調回到第3學期園林樹木學第1個實驗開設,為了解決花少的問題,把當季能看到的花都作為實驗材料,同時提前在春季拍攝視頻和圖片,充實到實驗課堂,基本能滿足上課需要。

2.3 實習內容 非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實習3d,時間較短,實習目的和內容主要集中在園林樹種的識別和觀賞特性的了解,時間基本都用在各綠地的調查識別,沒有時間總結消化,實驗報告只能在實習結束后的課余時間完成,抄襲現象占一定比例,實習效果差強人意。

學分制下園林樹木學實習增加到1周,時間充裕,實習目的和內容在識別樹種的基礎上,擴展了園林樹木的選擇與應用、園林樹木的配置等內容,并對各綠地園林樹木配置的優缺點進行綜合分析;還可以留出時間讓學生總結討論,加深印象,每天完成實習報告的一部分;最后1天作為考試時間,讓同學們帶著壓力去看、去學,整體效果明顯好于以前。

3 教學方法的調整優化

學分制以前,教學以多媒體講授法為主,結合分組討論法、參觀教學法和現場教學法等常規教學方法。學分制下學生自主選擇的范圍增大,對教師上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了新的要求,隨著用人企業和學生的學習要求,對不同內容增加了以下方法。

3.1 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線上線下相結合

3.1.1 自建在線課程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在智慧樹平臺建設園林樹木學在線課程,2021年春季上線運行,便于學生課下學習復習。

3.1.2 利用線上共享課程 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原因,各大平臺推出越來越多的在線課程資源,及時把各校的園林樹木學和其他相關課程鏈接推薦給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擴大學生專業視野。

3.1.3 翻轉課堂 在智慧樹平臺建設園林樹木學翻轉課堂,上課的PPT、學習資料及時上傳,便于學生課下復習;根據每次課的重點內容設計單元測試,上傳到平臺,用于鞏固課堂知識、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并把成績計入到平時成績,以督促學生學習。

3.1.4 自建網站欄目 在生態與資源環境學院網頁設置“校園植物”專欄,對校園的每一種植物所在科屬、形態特征、觀賞價值、地理分布、生態習性、繁殖方法、用途和校園分布等分別進行介紹,并配有枝葉、花、果的實景照片,讓學生出門就能看到,上網就能查到。

3.1.5 充分利用網絡媒介 上課之前,班級建立微信群、QQ群等網絡媒介,教師拍攝園林樹木圖片、視頻,上傳到學生微信群和QQ群,鼓勵學生把自己不認識的樹木圖片上傳,和其他同學討論確認。把搜集到的專業文章和資料及時上傳,利于學生學習,了解專業現狀和新理念、新思路。

3.2 自主學習法 通過和用人企業交流,普遍反應畢業生多數不能吃苦,自主學習能力差。針對這一情況,一是利用課堂多灌輸專業性質和本專業畢業可從事的工作,讓學生了解和慢慢接受各種工作的性質、工作環境和可能碰到的問題,對將要從事的工作有思想準備。二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布置課下思考題和生產實際問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校園植物資源和城市公園綠地等資源自主學習、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后討論總結。

3.3 任務驅動法 園林樹木學是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前導課程有景觀設計初步,學生已經對景觀設計圖有了簡單了解,并對園林樹木在設計圖中的作用完全了解;后續課程有園林植物景觀設計、風景園林設計等。上課設定一個具體場地,分組讓學生根據場地現狀和所學知識選擇、配植園林樹種,然后討論。

3.4 反向教學法 設定場地設計主題,比如市民休閑綠地要求植物配植要達到“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紀念性綠地要求莊嚴肅穆的氛圍,工礦區綠地要求植物能改善環境質量等等,讓學生根據主題要求去選擇樹種。

3.5 實物和標本演示法 隨著季節變化把所講植物的枝、葉、花、果等帶進課堂,直觀演示。由于樹木生長的季節性太強,無法在當學期把常見園林樹種的各種器官都看到,所以在2015年做了德州市園林樹種的蠟葉植物標本,作為非季節性的補充,帶到課堂進行直觀演示。

4 討論

4.1 專業課程溝通 隨著學分制的推行,各課程的學時都有所調整,尤其專業課。每個專業中的各門課程都是相通的,特別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的內容在2門課甚至3門課中都有闡述,比如園林植物對環境的功能,在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植物景觀設計3門課程中都有1章,如果3門課都講,既占用了學時,又致使內容重復,學生厭煩,反而效果極差。所以需要各任課老師之間加強溝通,相同的內容在1門課程重點講,其他課程中不能不講,否則會使課程架構不完整,可以略講或一帶而過。節省的課時可以深入講解重點和難點內容,或者增加討論環節,或者增加相關課外專業知識,以拓展學生專業視野。

4.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可獲取的網絡課程資源越來越豐富,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各網絡平臺為了適應線上授課的要求推出了更多的課程資源,像大學慕課、智慧樹、騰訊、嗶哩嗶哩等。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線上授課已不再是主流方式,但是網絡的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該充分利用起來。

4.3 季節調整 對于種植類相關的專業課程,季節性極強,理論課可以通過圖片等多媒體形式開設,實驗實習在不符合的季節開設就比較難,有的甚至不能開設,所以要隨著季節調整授課內容、實驗順序、實習時間和內容等。

參考文獻

[1]杜倉宇.學分制條件下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探討[J].新西部,2010(02):192.

[2]冷士良,張書,侯亞合,等.基于學分制的專業實驗實訓課程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2):87.

[3]孫蕾,張勁松,張舒一,等.探索高校完全學分制背景下的思政工作新模式——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學生宿舍管理機制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2):123.

(責編:王慧晴)

猜你喜歡
學分制教學改革
學分制模式下的學生到課率
高職教育學分制實施策略研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探析
高校實踐育人學分制模式構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