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探析及啟示

2021-01-17 16:13武鵬薛珊
東疆學刊 2021年2期
關鍵詞:校園暴力校園欺凌韓國

武鵬 薛珊

[關鍵詞] 韓國;校園暴力;校園欺凌;防治體系;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

[中圖分類號] G312.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007(2021)02-046-09

2015年我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校園暴力案件共1000余起,2015年至2017年間,57.5%的校園暴力案件為故意傷害案件,88.74%的校園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傷亡情況。[1]近年來,我國校園暴力案件數量多,故意傷害類案件比重高,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斷加深,從而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韓國因其社會傳統和禮儀習慣等原因,長期存在嚴峻的校園暴力問題。自1995年起,韓國政府持續完善相關制度并出臺校園暴力跨部門防治對策,在推動專門立法、加強各方認識、明確管理主體、建構管理機制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有效做法。本文將對韓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進行系統梳理,以期為我國提供參考。

一、“校園暴力”的概念界定

2016年4月,我國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將“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事件”定義為“校園欺凌”。[2]這是我國政府部門首次將校園暴力問題從校園安全事故中單獨抽取出來進行論述。同年,教育部聯合多部門共同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以“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后懲戒教育”的角度對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預防與整治提出了具體明確的指導意見。[3]

經對我國“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后發現,學界對“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兩個概念未形成統一的意見。[4](43~50)根據對我國校園暴力相關研究的域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校園暴力”一詞出現頻次為1055次,排在第二位的“校園欺凌”出現頻次為922次。[5](82~89)二詞出現頻次相近,“校園暴力”一詞使用頻度更高。

在韓國,校園欺凌和暴力統稱為“校園暴力”。韓國《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第二條規定:校園暴力是指在學校內部或外部,以學生為對象所發生的傷害、暴行、監禁、脅迫、掠取、引誘、名譽毀損、侮辱、恐嚇、強迫命令、性暴力、孤立和網絡上的孤立等,以及利用通信網絡傳播暴力信息等,造成受害人精神上、身體上或者財產上的損失的行為。[6]為保持研究概念的一致性,本文統一使用“校園暴力”一詞。

二、韓國校園暴力問題的現狀

從研究現狀來看,以“校園暴力”為主題的韓國文獻具有四方面特點。第一,在研究對象方面,以校園暴力事件中受害和施害學生為對象的研究最為活躍;第二,在研究方法方面,質性研究占絕大多數;第三,在研究內容方面,校園暴力的類型變化、誘因、預防措施等是研究重點;第四,從學科屬性來看,校園暴力相關研究成果主要來源于法學專業。[7](93~115)韓國學者對于其他國家的校園暴力現象也有一定關注,主要集中于對日本和美國的研究。公丙浩指出,日本早在1983年就有對于校園暴力的調查研究并為韓國借鑒。[8](39~53)嚴哲炫等認為,韓國校園暴力的現狀、規模、誘因等與美國情況較為類似,可以從中獲得啟示。[9](81~102)

從實際情況來看,依據《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第九條,韓國教育部自2012年起,每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2次校園暴力現狀調查。根據韓國教育部《2019年第一輪校園暴力現狀調查報告》[10],近年來韓國校園暴力的類型和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回顧整體情況,韓國校園暴力問題近年來呈現出案件類型復雜、變化趨勢反復等特點。

首先,在暴力類型方面,語言暴力案件數最多,約占案件總數的三成;集體孤立案件約占兩成。語言等軟性暴力作為校園暴力的主要形式,與身體傷害等硬性暴力形式相比,具有更大的隱蔽性,也會給受害學生帶來長期的心理性傷害。在具體案件中,不同暴力形式也會出現交叉,使案件變得更加復雜。

其次,在變化趨勢方面,呈現出“先下降再反彈上升”的復雜情況。六年間,身體傷害、性騷擾、財物勒索等傳統型物理性傷害事件有所下降,但語言暴力、集體孤立兩種類型則呈現出了先降后升的趨勢,防治工作更為困難。

2020年初,韓國教育部發布了2019年第二輪小學至高中校園暴力現狀調查結果。暴力形式主要包括語言暴力、孤立排擠、網絡暴力、身體暴力、財物勒索和性騷擾等。語言暴力占比達39%,其在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占比均為首位。暴力事件發生場所主要包括教室、走廊、操場、食堂和網上論壇等,新型網絡暴力場所日趨增多。[11] 綜合以上變化趨勢和最新情況來看,多數校園暴力類型呈下降趨勢,但軟性校園暴力類型仍不容小覷。

三、韓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的運行

為應對校園暴力問題,韓國教育、司法等多部門聯合,組織建立了一整套管理、運營和審議機構體系。

(一)主要組織構成

韓國已形成覆蓋“事前預防、過程調查、事后處理”的全方位校園暴力防治體系,多部門、多領域聯通互動。

如下圖2所示,韓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結構主要由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校內組織和社會機構等三個維度構成。

1.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

韓國《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第七條規定設立“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以下簡稱“校暴委”)。中央層級的校暴委直接隸屬于國務總理,其中一名委員長由國務總理親自擔任,另一名委員長由校園暴力問題專家擔任,該職位由總統直接委任。其他委員包括教育部長、法務部長和警察廳長等部長和專家(見圖3)。中央校暴委的職責主要包括制定基本防治規劃,對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議等。

除中央層級外,各地方亦依法設有地方校暴委。地方校暴委由道副知事、特別市或廣域市副市長①等本地副行政長官擔任委員長,委員長與教育監(教育廳長)共同協商任命本地委員,省級行政長官與該地教育監共同協商運營本地的校暴委。在道級(即省級)以下的各地方市、郡、區內,也設有地方校暴對策協會。地方校暴委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落實基本計劃,并每年制定本地的工作方案。學校是處理及防治工作的第一線,也依法設置“校暴審議委員會”。該層級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如下:一是落實校園暴力的預防與對策;二是對受害者進行保護;三是對加害者進行教育和懲戒;四是對當事雙方進行調解等。

綜上可見,各級委員會的組成辦法和業務職能,都由專門法律條款進行了規范,有法可依、分工明確。中央校暴委負責全國性的校園暴力防治工作,承擔統籌和指導任務,制定工作規劃。道一級的地方校暴委和市一級的地方校暴對策委員會作為治理校園暴力問題的地方專門機構,負責落實中央校暴委提出的工作規劃和要求,并處理本地相關事宜。校級的校暴審議委員會負責開展校園暴力防治教育工作,并對已經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進行調查審議、做出裁決,同時還要做好對受害學生的保護工作和對加害學生的教育轉化。韓國校園暴力防治的基本組織機構從中央貫穿至地方再至各學校(見圖4),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垂直處置機制。

2.學校及社會機構

除了從中央直通各學校的四層級校暴委(校暴協或校暴審議委)外,韓國在各校內部還統一建立了標準化管理組織。第一,設立針對校園暴力的專門咨詢機構,負責對受害學生進行心理康復,對受害學生進行教育疏導,并對全體學生進行日常性預防教育。此外還負責對本校的校園暴力現狀進行定期調查,韓國教育部根據各學校的調查結果匯總形成全國性調查報告,每年定期向社會公布調查數據。第二,各校依法設立校園暴力專職警官,專職警官接受校長與當地警方的雙重領導,負責維護校園安全。

為了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問題,韓國教育部積極推進與各類社會機構開展合作。首先,建立校園暴力專題網站“悄悄話”,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有關校園暴力的政策和援助信息。其次,成立“Wee中心”,提供專業心理咨詢和培訓。再次,與全國3111所社會機構加強合作,包括心理咨詢中心、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教育機構、相關醫療機構、青少年權益保護機構等。如圖5所示,韓國構建了一個相對完備的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的閉環組織體系。

(二)主要預防措施

韓國主要從三個層面推動校園暴力問題的預防。一是政府層面。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進行宏觀籌劃與把控。二是學校層面。對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家長進行專門預防教育,向社會普及校園暴力事前應對管理清單等具體措施。三是社會層面。通過互聯網等平臺建設,整合多方社會力量聯防聯動。

1.政府宏觀統籌規劃

韓國教育部從2005年開始制定《校園暴力防治五年基本計劃》。第四輪五年防治計劃已于2020年1月中旬公布(見表1),在以往規劃的基礎上增加了促進“校長自治制度”、強化校園暴力防治工作中學校職責、加強受害學生保護、嚴格處置重大校園暴力案件等內容。[12]

韓國此次第四輪五年防治計劃主旨為“共建幸福校園”,提出上表所示的五大類共十四項具體工作要點。結合具體舉措,將第四輪五年防治計劃梳理如下:

首先,以學生為中心,加強保護和教育工作。依照新一輪計劃,對校園暴力事件中受害學生和施害學生的兩個群體分別開展工作:一是加強對受害學生的保護工作,通過為受害學生量身定制援助方案,為學生及其家庭提供物質和心理兩方面的幫助,建立“受害學生援助情況滿意度調查”反饋機制,以確保學生保護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加強對施害學生的教育工作,按照不同的案件類型開展特殊教育工作,同時引入“學生專職保護觀察員”“校園暴力專職搜查官”等制度,增加專職人員承擔學生教育工作。

其次,以學校為重鎮,推動防治工作內涵化發展。新一輪計劃特別強調了學校共同體力量,要求各級學校進一步強化校內預防工作。重點工作包括校園暴力預防教育與學科教學相融合,借助視頻、漫畫等形式實現預防教育多樣化、組建校園暴力預防相關社團等。其中,對校園暴力預防教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工作已經進行了初步探索,于2019年開發出進入國語、道德、社會等科目的校園暴力預防教育,并計劃結合英語、體育、技術、家庭等方面繼續探索預防教育課程。

最后,引入家庭、社會力量,構筑全社會校園暴力防治生態體系。新一輪計劃提出,要激活以學生家長為對象的校園暴力預防教育,充分發揮家庭在校園暴力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同時,各部門聯動,加強各地區對于高危機青少年群體的援助工作,吸納社會力量,共同建立青少年安全網。

2.學校開展預防教育

通過梳理相關資料發現,韓國的校內預防教育措施呈現出如下特點:

首先,韓國校園暴力預防教育在校內已然常態化。校長每學期要親自對學生進行至少1次校園暴力預防教育,教育內容必須包括校園暴力相關概念、校園暴力現狀以及基本應對策略等。

其次,根據學生年齡和學年段的不同,分別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教育。幼兒園階段,主要進行“早期預防教育”。小學階段實行“針對性預防教育”,根據學年高低分別制定計劃,為移民及跨國婚姻家庭的學生和殘疾學生制定專門計劃。

再次,定期對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進行預防教育,每學期至少進行1次,將校園暴力預防教育納入校長資格和教師資格考評。學校還依托政府支持,開發網絡課程和手機終端軟件,開展“父母學?!钡葘n}教育項目。

最后,制定并普及校園暴力早期癥狀發現及診斷清單。針對學生家長、學生自身和學校教師三方重要群體,根據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區別,研究制定了矩陣式癥候診斷清單,為校園暴力防治工作提供了參照依據。

3.多方共建防治平臺

關于校園暴力的防治法規和處置制度等重要信息均通過“悄悄話”校園暴力預防網站平臺予以發布,為全國校園暴力問題管控和研究提供支持。網站主頁提供電話、短信、網絡三種咨詢途徑,設有學生板塊、教師板塊、家長板塊,為各個群體提供所需信息。為學生提供的內容有校園暴力的定義及類型介紹、報案途徑、援助機構清單等信息,其中既有真實案例視頻,也有源于電影、電視劇中的片段、動畫短片等,形式活潑、貼近生活,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除此之外,諸如“117校園暴力申告中心”“青少年暴力預防財團”“校園暴力SOS援助團”“女性緊急熱線”等機構和平臺也提供校園暴力投訴和咨詢服務,其日常運營由政府提供政策或財政支持。

(三)主要處置對策

1.制定專門法律

近年來,韓國圍繞校園暴力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其中2004年制定并頒布的《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最為重要,是當前韓國校園暴力防治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據。該法現執行法案于2020年2月修訂,在法律層面對校園暴力概念進行了清晰界定和規范,為校園暴力問題的認定、處理及相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礎,規定了校園暴力防治方面國家與地方政府應履行的職責和義務,還涵蓋了受害學生保護、加害學生懲處,調查程序、審查機制、保密規范等。

2.規范處置流程

在校園暴力治理階段,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而具體的政府、學校、家庭、法院等多部門橫向聯動處置機制(見圖6)。當校園暴力發生后,當事人或目擊者報案,隨后啟動校長響應預案。由校長判斷案件類型,采取不同處置流程,一般類型案件交由學校審議委員會進行審議并做出裁決,或由當事人提出申請進入調解程序。重大校園暴力案件則交由法院直接進入司法程序,判定加害者承擔相應的刑事或民事責任。

2018年,韓國教育部和梨花女子大學的校園暴力預防研究所還共同開發并頒布了《校園暴力事件處置指南》,針對事件處置流程和前期預防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詳細而具體的操作規范。

3.開發專門項目

青少年暴力預防財團、韓國教育開發院等組織機構共同開發了以校園暴力中加害學生和受害學生為對象的心理咨詢和治療項目,幫助校園暴力親歷者能夠減輕創傷后的應激障礙,建立心理安全感,從而盡早回歸正常生活。

一是以校園暴力受害者為對象的治療咨詢項目,如“彩虹”“朋友,一起玩兒吧”等。采用網絡留言、視頻欣賞、心理劇演出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情緒認知能力、與人相處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等,幫助受害學生增強自信心。二是以校園暴力加害者為對象的治療咨詢項目,如“校園暴力加害者特殊項目”“校園暴力介入項目”等。通過游戲、集體咨詢、贊美日記、讀書和志愿活動、團體美術治療等方式,幫助加害學生提升情緒管理及與他人溝通能力。三是同時包含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治療咨詢項目,如“KEDI校園暴力受害者、加害者教育項目”,運用話劇和游戲等形式,對受害者進行心理治療,提升加害者與受害者雙方的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和自尊心等。

上述項目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項目對象同時涵蓋了受害者及加害者;二是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情緒調節和自我認知,不僅針對校園暴力事件本身進行教育,而且剖析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并選擇恰當的應對策略;三是形式多樣,易為學生接受。通過話劇、心理劇演出、游戲、參觀、繪畫、團體輔導、志愿活動等各類活動幫助學生盡早走出校園暴力的陰霾,回歸正常生活。

四、韓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的主要特點

通過對韓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概況的梳理,不難發現韓國已經建立了有法可依、橫向聯動、層次分明的防治體系,其特點歸納如下:

(一)參與主體豐富、形式多樣

預防階段,韓國政府、學校、警方、社會團體等共同參與,政府統籌規劃進行宏觀指導,校方定期進行預防教育,鼓勵教師參與校園暴力防治工作,警方為學校配備專員人力,運營“青少年警察學?!?,社會團體則在校外開展活動。目前,韓國各學校校內現已開設“安全生活課”等,警方運營的“青少年警察學?!币堰_五十余所,社會團體的校園暴力預防活動也多達每周一次。

案例一

青少年警察學校是以青少年為對象進行校園暴力的防治教育機構,由韓國各地警察局負責運營,在韓國全國范圍內已經建立了50余所。天安市西北青少年警察學校成立于2014年,為4053名中小學生提供了教育和體驗活動?;顒影巳雽W典禮、校園暴力預防講座、警察制服裝備體驗、科學考察、模擬射擊等。[13]

《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規定:各相關學校需要指定校園暴力專任咨詢教師、設立專門咨詢機構、運營校園暴力防治專題的教育項目。案例一的“青少年警察學?!眳^別于一般的法治講座,包括入學典禮、校園暴力預防講座、體驗考察等完整的系列性活動,韓國全國50余所“青少年警察學?!币呀浗⒘肆鞒掏陚涞念A防教育體系,彌補了校內預防教育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的未盡之處。

(二)處置流程清晰、層級分明

在處理階段,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與法院共同參與處理工作。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設有中央級、地方級、校級等多個級別,層層推進、責任分明,法院接到訴訟后依法進行民事或刑事裁決。

對案件進行處理后,受害人和加害人有權表示異議,提起訴訟進行再次裁決,有效保證了案件處理的公平與公正。

案例二

韓國江原道某高中女生A某和B某對同班同學C某實施了長期、反復性的暴力行為。校園暴力委員會對A某、B某做出了停學5日并接受24小時特別教育、監護人接受5小時特別教育的處理。C某的父親對決議表示不滿。江原道校園暴力對策地區委員會進行再審,做出退學處理并提起刑事訴訟。A某對結果提出異議,遭駁回。最終,A某和B某分別被判處兩年及一年零六個月有期徒刑。[14]

案例二充分展現了韓國校園暴力案件處置的全過程。案件發生后,學校暴力委員會試圖通過教育的方式對施暴者進行懲治。受害人監護人提出異議,案件交由上級學校暴力對策地區委員會進行再審。案件處置分為四個階段,在處理校園暴力事件過程中,各處理層級在制度上能夠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三)防治高效聯動、有機循環

政府、學校、警方、社會團體等責任主體以多種形式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有效減輕了處置工作的壓力。同時,校園暴力問題的處置工作為預防工作提供了生動鮮活的案例素材,在“防”與“治”之間形成了有機循環的反饋機制。

案例三

2020年5月4日,為響應新冠疫情時期“保持距離”的倡議,韓國警察廳與教育部合作,通過“E學習平臺”和“Wedorang”線上學習平臺開展校園暴力預防教育活動。由學校專任警官通過實時線上課程介紹了校園暴力預防法、近期網絡性犯罪事件等案例。[15]

2020年4月29日,韓國釜山西部教育支援廳舉行以生活指導教師為對象的校園暴力預防工作遠程研修。學校專任警官介紹了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學校與警察署共建校園暴力預防教育聯盟的情況。下半場由生活指導教師主講,討論了線上教學階段校園暴力預防工作的難點及問題。[16]

案例四

韓國京畿道創造經濟革新中心孵化企業idotyou推出以預防校園暴力為主題的VR情景劇產品,通過真實故事,將校園暴力案例生動鮮活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情景劇可供學校、家庭等團體參與體驗。[17]

在案例三中,韓國警方與教育部積極合作,形成了將校園暴力防治過程中的既有經驗凝練提升為典型案例,并反饋給一線學校的工作機制。同時,警方、教育部聯合各級學校分別為學生和教師兩大群體準備了符合其特點的校園暴力防治教育。面向學生,圍繞著校園暴力案例介紹相關法規和遭受校園暴力時的報案方法,增強學生對于這一現象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面向教師,介紹青少年犯罪情況和警方校方共建校園暴力防治聯盟的相關政策,討論校園暴力事件處置的典型案例及防治工作的重點難點。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因新冠疫情而開展線上教學后,校園暴力預防工作也并未缺位,以線上教學平臺課程、遠程會議的形式進行。案例四是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校園暴力防治工作的體現。該企業以真實的校園暴力事件為基礎,借助VR技術手段,制作可供學校、家庭參與體驗的情景劇。企業的參與可補全警方校方技術方面的短板,豐富預防教育的形式。

通過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發現,韓國各級學校、警方、教育部、企業等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校園暴力防治工作,處置工作中的大量經驗和典型案例有效反饋到了一線學校的預防教育之中,形成了處置與預防兩個環節的循環作用機制。在應對新冠疫情的線上教學中,校園暴力防治工作有效融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工作中,體現出了韓國教育防治體系中不同板塊的有機結合。

五、對我國校園暴力防治工作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針對校園暴力防治工作,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已具備建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的政策基礎。2016年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2017年、2018年分別出臺《加強中小學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中小學欺凌防治落實年行動的通知》,各地政府也陸續頒布校園暴力治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梢?,我國政府對校園暴力問題高度重視,不斷強化在防治措施方面的探索。防治聯動方面,我國教育、綜治、公安、司法等有關部門已會同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加強聯防聯動,制定了部分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

我國學界對于校園暴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30年間經歷了起步期、穩步上升期和急速發展期三個顯著階段,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我國早期對校園暴力問題的國外比較研究主要著眼于國外情況及經驗的敘述,著眼于防治體系類的研究較少。本文通過分析韓國校園暴力防治體系的組織構成、政策措施和體系特點等,擬從三個方面為我國新時代校園暴力防治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建議。

一是建立健全橫向協作機制,推進法治基礎建設。韓國根據《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建立“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中央層級的校暴委直接隸屬于國務總理,由國務總理親自擔任委員長,另設一名由總統直接委任的校園暴力問題專家擔任委員長,教育部、法務部、警察廳十大部門共同參與防治工作。我國可在現有多部門共同出臺防治措施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部門責任與協作機制,建立更為成熟的校園暴力橫向聯動處置機制。韓國《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本身也對我國有借鑒意義。目前,我國關于青少年暴力防治的主要法律依據來自于《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于2020年10月通過第二次修訂,提出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體現出了對于校園暴力問題的高度重視,后續進一步推動國內關于青少年犯罪和校園暴力防治的專門立法是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必然選擇。

二是厘清各級部門層級關系,激活垂直處置機制。韓國校園暴力防治組織機構從中央貫穿至各學校,依次為中央校暴委、地方校暴委、校級校暴委,各級委員會的運作有法可依、分工明確。中央校暴委負責從宏觀層面指導全國校園暴力防治工作并制定中短期工作規劃;地方校暴委和市一級的地方校暴對策協會作為治理校園暴力問題的地方專門機構,負責落實中央校暴委提出的工作規劃和要求,并處理本地相關事宜;校級的校暴審議委員會具體開展本校校園暴力工作,并對已經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進行調查審議、做出裁決,同時還要做好對受害學生的保護工作和對加害學生的教育督導。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學校,我國可將國家級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政策法規相結合,進一步明確中央至地方的垂直處置機制,建立層級分明的處置體系,提高案件處理效率,確保處置過程公平公正。

三是加強多主體聯防聯動,共筑保護學生的“同心圓”。在韓國現行校園暴力防治體系中,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方聯系緊密,家長能夠從各方獲得校園暴力相關政策信息,陪同子女參加相關體驗活動;校方積極鼓勵教師參與防治工作,加強家校溝通;政府建立了多部門聯動、從中央到地方的校園暴力防治體系;社會機構也發揮自身優勢,提供心理咨詢輔導、校園暴力咨詢網站、熱線等公益服務,共同構成了學生保護體系。校園暴力絕非是在校內能獲得徹底解決的單純社會問題,迫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我國可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各領域對于校園暴力問題的關注,倡導家庭、社會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

此外,針對社會發展衍生的新問題、新情況,還應綜合研判并根據校園暴力問題發展趨勢做適度推演,防止出現擠壓效應,避免催生新的暴力形態,對新型網絡校園暴力等隱形暴力現象提高警惕,加強全方位監管。

參考文獻:

[1]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校園暴力》,2020-3-19,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119881.html。

[2]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2020-3-19,http://www.gov.cn/xinwen/2016-05/09/content_5081203.htm。

[3]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2020-3-1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1/t20161111_288490.html。

[4] 任海濤:《“校園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責任》,《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第2期。

[5] 井世潔、周健明:《我國校園暴力研究(1990—2019年)的回顧與展望——基于 CiteSpace 的可視化分析》,《青少年犯罪問題》,2019年第6期。

[6] 韓國教育部,《韓國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法》,2020-4-26,http://www.law.go.kr/lsInfoP.do?lsiSeq=210140&efYd=20200301#0000。

[7] ???,???. ???? ?? ? ???? ??? ?? ????(1998—2013). ????????,2015.[8] ???.??? ????·??? ????? ???? ??. ?????????,2012.[9] ???. ?? ???? ?? ?? ??? ???. 教育法學研究,2016.[10] 韓國教育部,《2019年第一輪校園暴力現狀調查報告》,2020-3-19, https://www.moe.go.kr/boardCnts/view.do?boardID=294&boardSeq=78346&lev=0&m=02。

[11] 韓國教育部,《2019年第二輪校園暴力現狀調查報告》,2020-5-21,https://www.moe.go.kr/boardCnts/view.do?boardID=294&boardSeq=79501&lev=0&m=02。

[12] 韓國教育部,《第四輪校園暴力預防與對策計劃》,2020-4-26, https://www.moe.go.kr/boardCnts/view.do?boardID=294&boardSeq=79501&lev=0&m=02。

[13] ?????.???????,??????????? ??.2019-11-6. http://www.daejeontoday. 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571191.

[14] ????.???? ??? ? ???7??? ???….2019-11-7. https://www.mk.co.kr/news/society/view/2019/11/919663/.

[15] ?????.??? ‘??? ?????? ???…‘e???? ??.2020-5-21.http://news.heraldcorp.com/view.php?ud=20200504000032.

[16] ??CBS.?????????, ???? ?? ?? ??. 2020-5-21. https://www.nocutnews. co.kr/news/5336018.

[17] ???????.?????????? ???? ‘????,“VR Teen ????”? ???? ????.2020-5-21.http://www.business korea.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5126.

[責任編輯 樸蓮順]

猜你喜歡
校園暴力校園欺凌韓國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青少年惡劣事件頻發引發對刑事責任年齡的思考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淺析大眾傳播中的“媒介暴力”現象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揭秘韓國流
韓國的K1A1主戰坦克
揭秘韓國流
揭秘韓國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