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太湖地區農村生活用水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

2021-01-18 23:34杜佳岷馮騫葉小川陸繁鵬操家順鄭笛
農學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自來水太湖影響因素

杜佳岷 馮騫 葉小川 陸繁鵬 操家順 鄭笛

摘要:農村生活用水特征是測算農村生活污染負荷、設計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重要依據。以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方錢村為例,采用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江蘇太湖地區農村生活用水特征進行研究,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該地區生活用水主要來源為自來水,約占整個生活用水量的77%,自來水的人均用水量為84.7 L/d。隨季節變化和溫度的增加,盥洗、洗衣用水量顯著增加,廚房用水量變化不大,但沖廁用水量明顯降低。當地居民使用洗衣、盥洗排出的雜排水沖廁的習慣,有效減少了沖廁用的自來水量。隨著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衛生習慣不斷改善,自來水用量也逐漸增加。戶均年收入5萬~20萬元,自來水用量對經濟水平的刺激不敏感。25~40歲的人群,經濟能力和衛生觀念強,用水量明顯高于其他年齡層的農村居民。

關鍵詞:用水特征;農村;生活用水;影響因素;太湖;自來水

中圖分類號:X24文獻標志碼:A論文編號:cjas20200200028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 of Taihu Lake, Jiangsu: A Case Study of Fangqian Village, Dingshu Town, Yixing City

Du Jiamin1, Feng Qian1,2, Ye Xiaochuan1, Lu Fanpeng1, Cao Jiashun1,2, Zheng Di1,2

(1College of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Jiangsu, China; 2China Hohai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15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ollution load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sign in rural area. Taking Fangqian village, Dingshu Town, Y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field visits and questionnaires in rural areas of Taihu Lak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as wel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water resource in the study area was tap water (84.7 L/d per person), which accounted for 77% of 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The consumption for laundry wat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seasonal chang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contrast, the flushing water consumption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amount of water used in kitchen showed limited variation. The habit developed by the residents to reuse laundry water for flushing possibly explained this phenomeno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come levels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of hygienic habit, and tap water was widely used. Water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with yearly earning at 50-200 thousand yuan was not so sensitive to the increment of living expenses. Water consumption of people aging from 25 to 4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ge groups because of a better economic condition and health concerns.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umption; Rural Areas; Domestic Water; Influencing Factors; Taihu Lake; Tap Water

0引言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水環境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十九大以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很多地方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水污染治理基礎設施不足、水環境質量持續惡化,仍然制約著農村的可持續發展[3-7]。農村飲水安全[8]和污水處理[9-10]是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的重要內容,了解農村生活用水特征,明確生活用水量,不僅直接關系著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設計和實施,還能準確測算農村污水的產生量和污染負荷,進而科學設計農村污水收集、處理工程。

江蘇太湖地區是國內人口最稠密和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由于城鎮化進程快,農村經濟水平高,用水量和污水量的增長十分顯著[11-12]。而農村污水治理能力落后于污水產生量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太湖的水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開展農村生活用水特征及影響因素調查,對于科學評估農村生活污染負荷對太湖水環境的影響,優化農村污水收集治理設施布局,實現治太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目前,關于農村生活用水特征和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總體較少,已有的研究大多基于全國第一次農村生活污染源普查數據,還有部分來自國家水體污染控制重大專項的相關調查和科研[13-17]??紤]到農村生活用水量多受經濟發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居民用水習慣等因素影響[18],而近年來,江蘇太湖地區隨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農民生活水平及農村生活方式也有不小的改變,原有生活用水量的研究成果,已不能準確反映當前太湖地區農村居民的用水現狀。因此,筆者以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方錢村為例,通過現場走訪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江蘇太湖流域典型農村居民用水特征,測算農村居民用水量,在此基礎上分析經濟水平、教育程度等因素對用水量的影響,以期為江蘇村莊污水治理的進一步推進和實施提供參考。

1研究區域概況

研究區位于宜興市丁蜀鎮方錢村。該村地處太湖主要入湖河道陳東港和大浦港交匯的三角洲區域,戶籍人口共約1100人,加上瀆邊公路東側的河流,總的研究區面積約為1.0 km2。區域內下墊面狀況包括土地集中流轉的稻麥輪種農田、零散的高產蔬菜地、3片現存濕地、3條支浜河道(洋渭河、石后河、中心河)和3個自然村(方錢、埂上、洋渭)。方錢村的3條支浜河道中,洋渭河位于研究區域東部,總長度為750 m,橫穿洋渭村集中居住區,南北兩端均設有閘站連通大浦港和陳東港。石后河位于研究區中部,長度約560 m,河道北段長約230 m,兩岸均為農田,河道南段約326 m,穿過村民集中居住區。中心河位于研究區域西北部,長度為227 m,兩岸均為農田。由于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村內居民除少量農戶(含種糧大戶)仍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外,多數農戶均以紫砂制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戶均年收入可達13.5萬元。

2材料與方法

2.1數據采集

2019年7月,筆者在江蘇省宜興市陳東港沿岸的丁蜀鎮方錢村對該區域用水特征展開了為期10天的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抽樣,對當地村莊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月均用水量、居民用水設施條件、排水設施等進行了入戶調查[19-20]。為保證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調研數據的完整性,調查過程中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對農戶進行入戶問卷調查,由調查者填寫調查問卷,確保每一份調查問卷的有效性與準確性。調查過程共走訪居民100余戶,發放問卷80余份,回收有效問卷62份。

問卷主要內容包括村莊供水情況調查(供水方式、水價計算方式等)、家庭成員情況調查(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常住人口、家庭經濟水平等)、家庭用水情況調查使用頻率(每月總用水量、洗衣方式及頻率、盥洗方式及頻率、用水機具)等。

2.2樣本特征

在所調查的62位農戶中,男性36人、女性26人。調查對象文化程度較低,小學及以下有26人,初中教育的為23人,高中教育程度的為7人,大學及以上的僅有6人。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數占79.03%。年齡25歲以下4人,25~40歲8人,40~60歲26人,60歲以上24人。所調查農民平均家庭年收入13.52萬元,主要經濟來源為養殖業的有1人,以農為主并兼營他業的有3人,以非農為主的有58人。當地農田由村委整合分配給種植大戶承包,大部分農民以紫砂產品制作及其他非農產業作為主要經濟來源。

3結果與分析

3.1農村居民用水特征分析

3.1.1農村居民用水行為與用水方式現場調查顯示,方錢村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由廚房用水、洗衣用水、洗澡用水以及沖廁用水等構成。從用水來源分析,自來水和河水仍是該地區目前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由于近年來河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當地居民普遍不用河水盥洗、洗菜,但不少臨河居住年齡較大的村民,受傳統的生活習慣影響,仍會用在洗衣服、洗便盆、洗拖把的部分環節,就近使用河水。除基本的生活用水外,經濟活動較多的村民自來水的用量也較高。

3.1.2農村居民自來水用水量分析由于宜興市已實現全市域的區域供水,農村居民用水也已按表計費,本研究采用入戶調查的方式,根據居民水費繳納數據,測算了方錢村農村居民的自來水平均用量。調查數據顯示,該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水費約為8元/月,按第一階梯水價3.10元/t測算,則人均自來水用水量為84.7 L/d。

3.2農村居民自來水用水量的影響因素

由于農村地區用水面廣、用水點多、用水形式多樣,各戶用水差異較大,且農村居民用水習慣不同,季節、經濟水平、教育程度等因素也影響著自來水的使用。筆者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進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對農村居民自來水用量的影響。

3.2.1季節變化對自來水用量的影響調查區域宜興丁蜀鎮方錢村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5.7℃,四季分明,溫度差異較大。受氣溫和降水的影響,不同季節當地居民的自來水用水量差距較大(表1)。

現場調查數據結果(圖1)顯示,方錢村全村居民冬夏兩季自來水用水總量分別為7820、8996 m3/季,夏季自來水用量是冬季自來水用量的1.15倍。其中洗衣用和盥洗用自來水,夏季用量分別是冬季用量的1.45、2.3倍,兩者差別顯著;廚房用自來水量基本不隨季節變化;沖廁用自來水冬季用量3074.72 m3/季,略高于夏季用量2568.28 m3/季。經農戶繳納水費測算,夏季人均用水量為88.9 L/(人·d),冬季人均用水量則降低為77.7 L/(人·d),較夏季下降了12.6%。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季節的溫度變化對居民盥洗、洗衣、如廁次數的影響。實地走訪發現,該地區盥洗和沖廁用水均取用自來水,洗衣過程除極少數老人有使用河水的習慣外,絕大多數農戶均使用洗衣機和自來水。夏季由于天氣炎熱,絕大多數居民夏季盥洗頻次為每天1次,家庭人口3人及以上的家庭,洗衣機使用頻次也可達到每天1次。進入冬季,由于氣溫較低,出汗較少,多數居民盥洗頻次降低為1~2次/周,洗衣機使用頻次也同步降低為1~2次/周。因此夏季洗衣、盥洗自來水用水量明顯高于冬季,而由于冬季大部分家庭會用洗衣機洗衣服,夏季仍有部分家庭手洗衣服,因此洗衣用水與盥洗用水的漲幅有所差異。而廚房用水主要用于居民飲用、做飯、洗碗等使用。由于戶內人口、飲食習慣隨季節變化很少,因此該部分自來水用水量較為穩定。

沖廁用水量的分析顯示,冬季沖廁用水量最高,其次為春秋季,夏季沖廁用自來水量最低。這一現象的出現,與當地農村居民習慣收集家庭雜用水沖廁,以降低自來水費關系密切?,F場入戶調查表明,由于夏季洗衣、盥洗用水量大,水質較好的優質雜排水來水量大,用于沖廁使用的雜排水量也較多,因此沖廁自來水用量反而最少。相比而言,冬季洗衣、盥洗頻次顯著降低,優質雜排水來水量少,因此沖廁自來水用量反而最多。

進一步比較不同季節自來水用水量中廚房、洗衣、洗澡、沖廁等4個方面用水所占比例(圖2),可以看出,總體上沖廁用水是自來水用量中比例最高的部分,占整個自來水用水量的34.16%;其次為廚房用水,占整個自來水用水量的25.23%;洗衣和盥洗在整個自來水用量中的占比分別為22.41%和18.20%。隨季節變化和溫度升高,沖廁用水、廚房用水占自來水用量的比例均逐漸降低,洗衣用水與盥洗用水在自來水用量中所占比例逐漸增加。以變化幅度較大的沖廁用水、洗衣和洗澡用水為例。冬季沖廁用水占自來水用水比較為40.42%,進入春秋季后,這一比例降低為34.0%,進入夏季后,比例更進一步降低為自來水總用水量的28.24%。而冬季時盥洗用水占自來水用量的比例為12.25%,洗衣用水占自來水用量比例為20.23%;春秋季時,這2項的比例分別為18.25%和22.47%;進入夏季時,比例更是增加到23.54%和24.48%。各部分用水在自來水用水總量中占比隨季節的變化規律,也反映了該地區農村居民生活方式對自來水用量的影響。

3.2.2家庭年收入對自來水用量的影響從圖3中可知,年收入5萬~10萬元的家庭,人均生活自來水用量與整個調查區域的均值相當。隨家庭年收入的增加,人均自來水用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當年收入從5萬~10萬元增加到10萬~20萬時,人均自來水用水量從89.9 L/(人·d)增加到92.5 L/(人·d),增幅僅為2.89%。但收入進一步增加或進一步降低,人均自來水用水量卻會出現較為顯著的變化。當農戶年收入從10萬~20萬元增加到20萬以上時,其人均用水量從92.5 L/(人·d)快速增長到107.5 L/(人·d),增幅達到16.2%。而農戶年收入從5萬~10萬元降低到5萬以下時,其人均用水量從89.9 L/(人·d)降低到73.8 L/(人·d),降低幅度更是達到17.9%。這也表明,經濟收入5萬~20萬元是經濟收入影響自來水用水量的非敏感區間,超出這一區間后,用水量隨經濟收入的波動會顯著變化。

3.2.3村民年齡對自來水用量的影響從圖4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齡段的村民每日自來水用量差距較大[21],其中年齡25~40歲的中年人日均用水量最多,達到108.43 L。這部分成員往往是家庭經濟支柱,他們的經濟實力較強,節約意識較弱,故人均自來水用量較高。而25歲以下的青少年用水量較低,可能與這一年齡層次的人群平時在家時間較少有關。40~60歲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自來水用水量差距不大,在整個調查中都處于較低水平,這也與其多年使用河水家用的用水習慣關系密切。

3.2.4村民受教育程度對自來水用量的影響由圖5可知,自來水用量隨教育程度的提高呈增加的趨勢。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受教育者的衛生意識和觀念提高,減少了對河水的使用量。此外,教育程度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收入,降低了農戶對水價的敏感性,從而使得農戶更習慣使用自來水。

4結論

(1)該地區村民生活用水主要由廚房用水、洗衣用水、洗澡用水以及沖廁用水等構成,用水的主要來源是自來水和河水。雖然自來水是居民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但仍有不少居民存在使用河水的現象。被訪農民節水意識大都局限于“減少自來水用量”這個層面。提高農民的水污染控制和水資源保護意識,正確引導其生活污水排放行為,促進農村污水收集和治理項目的普及和正常運行是現階段當地保障農村生活用水安全的工作重點。

(2)江蘇省太湖地區農村居民人均自來水用水量可達84.7 L/d。隨季節變化和溫度的增加,洗澡、洗衣用水量及占總自來水用量的比例均顯著增加,廚房用水量及占比變化不大,但沖廁用水量及占比明顯降低。當地居民使用洗衣、盥洗排出的優質雜排水沖廁的習慣,有效減少了沖廁用的自來水量。洗衣、盥洗次數越多,優質雜排水的產生量越大,衛生間自來水用量越低。

(3)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年齡差異等因素,也會對農村自來水用水量產生影響。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改善了農村居民的衛生習慣,也使得自來水用量逐漸增加。其中受教育程度對該地區居民的用水量影響程度較大,建議以后在調查其他地區用水量時關注此因素對于用水量的影響,進一步探究受教育程度對居民用水量的影響效果。

5討論

5.1江蘇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合理性分析

農村居民設計用水定額是測算農村生活污染負荷、設計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重要依據。目前全國性的相關規范、標準及文件中,江蘇農村地區生活用水的定額均在100~260 L/(人·d),與本調查結果農村居民人均自來水用水量84.7 L/d相比,定額指標偏大。而江蘇省的地方標準、指南和相關文件中,農村生活用水的定額約為70~100 L/(人·d),與本調查結果較為吻合??紤]到江蘇太湖地區農村城鎮化程度較高,家庭用水器具完備,自來水使用量較其他地區更大的實際狀況,江蘇地區農村用水定額仍然略有偏高。因此,在農村相關工程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加強現場調查研究,科學選擇農村用水定額,確定工程規模,避免造成浪費。

5.2江蘇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額關鍵影響因素

目前,往往根據區域位置和給水衛生設施完善程度,確定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已有的研究大多表明,季節、年齡、經濟水平是影響用水量的主要因素[22-26]。根據本次調查結果,由圖3~5分別計算各因素影響下用水量的標準偏差,可以發現不同收入的用水量標準偏差為0.151,不同年齡的用水量標準偏差為0.154,不同學歷的用水量標準偏差為0.230,在江蘇太湖地區,教育程度對用水行為的影響較年齡、經濟水平更顯著。由于太湖地區屬典型平原河網區域,農村居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了取用河水的習慣,這也造成了居民自來水用量偏低的狀況。而學歷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居民,往往衛生觀念較強,考慮河水的衛生狀況,較少使用河水作為生活用水,因此反而造成了生活用水量顯著高于其他居民的狀況。建議今后在制定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額時,充分考慮地區平均教育程度和經濟水平等關鍵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海生.增強環??萍紕撔履芰χ苇h境管理決策:需求·挑戰·對策[J].環境科學研究,2018,31(2):201-205.

[2]馮偉.謝志成.馮鳴鳳.天津市濱海新區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探討[J].環境工程,2019:3.

[3]張偉,段學軍,張維陽.長三角地區可持續發展測度與演化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22(10):1243-1249.

[4]李經緯,劉志鋒,何春陽,等.基于人類可持續發展指數的中國1990—2010年人類-環境系統可持續性評價[J].自然資源學報, 2015,30(7):1118-1128.

[5]周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重點專項解析[J].水科學進展,2017,28(3):472-478.

[6]陳秋會,席運官,王磊,等.太湖地區稻麥輪作農田有機和常規種植模式下氮磷徑流流失特征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6.35(8): 1550-1558.

[7]張偉,李國祥.中國環境保護投資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10):25-33.

[8]蔣福春,孟慶彬.蘇州市城區二次供水安全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給水排水,2018,34(24):14-18.

[9]郝曉地,王向陽,江瀚,等.污水處理環境綜合效益評價方法及案例應用[J].中國給水排水,2019,35(6):6-15.

[10]趙賽,劉世龍,張華,等.污水處理工藝對有機磷酸酯的去除效果[J].中國給水排水,2018,34(5):88-91.

[11]李響.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及建議[J].北方環境,2011, 23(11):67.

[12]王文林,胡孟春,唐曉燕.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產排污系數測算[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0,26(6):616-621.

[13]程波,張澤,陳凌,等.太湖水體富營養化與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控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S1):118-124.

[14]郭勝,曾凡海,李崇明,等.三峽庫區澎溪河流域污染負荷估算及源分析[J].三峽環境與生態,2011,33(3):5-9.

[15]馬國霞,於方,曹東,等.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計算及中長期預測[J].環境科學學報,2012,32(2):489-497.

[16]吳楠,周曉鐵,王曉輝,等.典型飲用水源地非點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擬——以滁州市城西水庫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4,23(5):676-685.

[17]周躍.水體污染治理探索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9):259, 264.

[18]Fan L, Liu G, Wang F, et al. Water use patterns and conservation in households of Wei River Basin, China[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3,74:45-53.

[19]徐洪斌,呂錫武,李先寧,等.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現狀調查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S2):375-378.

[20]尹微琴,王小治,王愛禮,等.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數研究——以昆山為例[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0,29(7):1369-1373.

[21]Keshavarzi A R, Sharifzadeh M, Kamgar Haghighi AA, et al. Rural 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behavior: A case study in Ramjerd area, Fars province, I.R. Iran[J]. Water Research,2006,40(6):1173-1178.

[22]李新艷,李恒鵬,楊桂山,等.江蘇太湖地區農村生活用水量空間差異及污水去向[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5,31(2):158-165.

[23]李新艷,李恒鵬,楊桂山,等.江浙滬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污染調查[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6,32(6):923-932.

[24]李梅艷.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現狀及用水量影響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25]張標,劉秀麗.我國用水量變動影響因素的結構分解分析[J].管理評論,2015,27(5):3-8,18.

[26]何艷虎,李深林,楊潔,等.我國不同區域用水結構變化及其驅動因素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6,27(4):1-6.

猜你喜歡
自來水太湖影響因素
美麗的地方
太湖邊的橘子
贊東太湖
太湖“開漁”迎豐收
自來水水質管理研究
關于城市自來水水質處理的探究
淺談自來水水質與污染防治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