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眼整體發展與個體差異談幼兒園沙水活動的有效實施

2021-01-20 07:14吳亞春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1期
關鍵詞:指南背景

吳亞春

【摘要】環境是重要的資源,在課程游戲化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這已成為幼教領域的共識。目前,各地幼兒園對沙水活動的價值認識越發深入,對沙水區也進行了優化和改造,但對沙水活動的應然價值追求還不夠清晰準確,不能較好體現整體性、差異性,缺少課程意識,沙水活動的開展還存在領域性單一、指導隨意、學習層次淺等問題。故而,沙水活動應鏈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關精神進行重構,著眼于兒童整體發展、差異性發展,體現課程意識,進行課程化實施。

【關鍵詞】《指南》背景;沙水活動;整體發展

沙水活動是幼兒親近自然、發展探究能力、在探究中建構認知經驗、實現科學領域目標的有效媒介?!?~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說明部分也明確指出:“實施《指南》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彼?,《指南》背景下的沙水區活動不能僅滿足于讓幼兒盡情地玩、僅停留在科學探究領域,而應捕捉其多元價值,立足幼兒整體發展與個體差異。本文所做的實踐,旨在鏈接《指南》,立足兒童視角,探尋沙水活動豐富的價值,挖掘其新的樣態與策略。

一、《指南》背景下沙水活動的應然追求

(一)沙水區的價值應著眼整體發展

《指南》指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鄙乘顒邮怯變河H近自然、發展探究能力、在探究中了解沙水特性的有效媒介。沙水區活動還可以促進幼兒數學領域的發展:比如數一數裝滿一個桶需要幾杯沙,幼兒可從中獲得數概念;用不同形狀的材料吹泡泡,可幫助幼兒探索幾何概念。沙水游戲在讓幼兒獲得數學領域發展及感官經驗的同時,還能挑戰其心智,促進其社會性情感、身體動作、認知、語言等多方面的發展。

(二)沙水區的指導應尊重個體差異

《指南》說明部分第二條指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庇變耗挲g不同、發展水平各異,看待事物的角度及對事物的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沙水區活動應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給予不同幼兒不同探索及表達的機會,讓每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節奏進行探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

(三)沙水區的活動應體現課程意識

在愈來愈重視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今天,幼教工作者應注重挖掘各類資源的課程價值。沙水區活動不僅僅涉及地球和空間科學方面的核心概念與關鍵經驗,更是一種能獲得充分的感官體驗的綜合性活動,能讓幼兒安撫情緒、發展大小肌肉動作及手眼協調性,也為幼兒運用語言、數學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探索成果提供情境與機會,更會讓幼兒在互動中產生社會性交往,在解決問題中深入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若能追隨幼兒,根據當前經驗,發現問題,捕捉幼兒感興趣的點,將問題與興趣點作為開展游戲的課程資源,最終活動會成為一門持續進行的微課程或班本課程,這樣的活動也必將有效促進幼兒的整體性發展。

二、《指南》背景下沙水活動的現實問題

(一)沙水區片面追求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

現實中的沙水區活動更多停留于科學探索本身,缺乏立足兒童視角的思考,比如忽略探究興趣、問題解決等學習品質,還有獨立性、堅持性等意志品質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案例一:這天,浩浩在沙池里挖了一個坑,天天用小桶不停往坑里倒水,想建一個小水池,可是倒了好多桶水仍不見水積起來。天天急了:“怎么回事呀?我都沒力氣了!”老師聽見了說:“天天,沙會吸水,你把水管接在水龍頭上往里面放水,一直放就滿了?!碧焯炻犃死蠋煹慕ㄗh照做了,然后去玩藏寶游戲,活動快結束時,果然坑里的水滿得都快溢出來了,天天歡呼起來。

本案例中,教師直接告訴天天沙會吸水的特性以及將沙坑灌滿水的方法,避免了天天短時間內不斷嘗試失敗,但卻扼殺了天天探究的愿望及堅持探索、與同伴交流的可能。

(二)沙水區指導呈現隨意性與淺層次

有研究指出,深度學習關乎人的思維品質,強調學習的持續性、理解性、批判性、探究性、體驗性和反思性。 沙水游戲因沙水自身的特點和材料的開放性,往往給教師造成不用指導的錯覺或隨意指導的理由,造成的結果是游戲內容單一,游戲行為長期重復或不易變化。同時在實際觀察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對自己的游戲行為缺少反思和自我評價,導致游戲處于淺層學習狀態。

案例二:上次活動結束時,老師表揚了兩名幼兒用套模建構的三層沙堡很漂亮。這次活動,好幾個幼兒搶著玩套模,東東和然然拿到了四個不同大小的套模,很快他們的四層沙堡成功了。豆豆和力力也拿到三個套模,可是試來試去,第三層總是坍塌下來。老師表揚東東和然然的作品超過了昨天的作品,未對豆豆和力力予以關注和評價。

本案例中,教師對游戲的評價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甚至對不成功的結果都未關注。這僅僅是強化了幼兒的模仿行為,而沒有喚起幼兒的反思,束縛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使游戲停留在對教師展示的作品或他人游戲行為的模仿和重復上。

三、《指南》背景下沙水活動的有效實施

(一)立足整體發展,構建沙水區活動新樣態

1.讓沙水活動成為幼兒的探究場

《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薄吨改稀分敢碌纳乘顒?,應滿足幼兒興趣需要,使之成為真正的探究場。探究場的實施路徑可以為:我想玩—尊重探究興趣→我覺得—鼓勵大膽猜想→我試試—嘗試實踐并允許試誤→我還可以—讓其參與到其他活動以獲得多元體驗。需要強調的是,對于中大班幼兒來說,這樣的實施路徑最好鏈接計劃與調整,這也符合《指南》科學領域“目標2”的教育建議中提出的:“要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劃和記錄,并與他人交流分享?!?/p>

2.讓沙水活動成為幼兒的問題場

沙水活動開始前,可以回顧整理上次活動的熱點問題;活動中,可以鼓勵幼兒堅持探究,努力解決問題;活動后,組織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大家分享,并把出現的新問題用表征的方式呈現在問題墻上。我們的問題場實施路徑為:我有問題—嘗試大膽發現并質疑→我有辦法—鼓勵同伴互助解答→我們一起試試—嘗試解決問題→我還有辦法—嘗試別的

辦法。

3.讓沙水活動成為幼兒的情意場

沙水區問題場實施過程中,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同伴間嘗試互助解答,其間有相互的討論,有將問題帶回家與家人一起查閱資料,有再次的反饋與實施。過程中幼兒需要在共同完成某一任務的同時實現溝通、協商、合作能力的提升。至此,沙水區活動將認知、情感、交往、表現融為一體,而不是局限于認知的提升、探究能力的獲得,局限于幼兒園內部,局限于個別活動的形式。

(二)尊重個體差異,提升師幼互動有效性

1.閱讀、體驗、研討,了解兒童

想在沙水活動中落實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首先必須足夠了解沙水活動、了解幼兒。鑒于此,專業閱讀、親歷體驗、專題研討是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

手段。

在全市共研科學領域的一年,從教研員到一線老師,都將《幼兒園創造性課程》《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有相關沙水區的章節)等作為必讀書、手邊書。這些書幫助教師明確沙水游戲的發展階段、沙水區可以投放哪些材料、沙水區老師的職責……園本教研、市級科學領域小組研討、業務園長協作組活動,都會有教師親歷沙水游戲的體驗環節。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教師才會和幼兒產生共鳴,進而引導幼兒深入探究。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組織持續性、沉浸式的教研,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實際水平、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進而開展貼近實際的專題研討。

2.觀察、傾聽、交流,適時引導

沙水區活動非常自由,幼兒在這種狀態下更容易產生有創意的想法,會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教師要靜心觀察,善于傾聽,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探究點,有效研判,適時引導,助推游戲的開展。

案例三:大2班的幾個孩子把U型竹筒連起來接在水龍頭上,想把水引向菜地,可水總是流到第一段管子那里就剩得不多了,管子接頭處還容易斷開。過后,老師組織孩子討論:為什么今天引水失敗了?孩子們自己找到原因:水會從接頭處流走。那用什么材料更合適些呢?孩子們提到了水管。于是,大家一起搜集了不同類型的管子進行嘗試,這次又遇到管子如何連接、轉彎和有塊菜地地勢高而水不會往天上流的問題。于是第三次活動把孩子分成了兩組,一組用直通、三通、轉彎接頭解決硬質管連接問題,另一組用各種材料比如木棒、水桶、桌子等將軟管架高,解決水不能從低處往高處流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經歷失敗,但仍通過觀察比較不斷調整材料,當水順利流到預想的菜地的那一刻,孩子們歡呼起來。第三次活動后的團體討論,教師關注到了木棒支撐水管最不穩的問題,引發了室內科探區孩子們對“物體跟地面接觸面的大小與穩定性有關”的探究。

整個過程,幼兒都保持著較高的興趣,教師觀察并發現了值得探究的地方,及時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討,讓全班幼兒加入材料的搜集、問題的討論中,將更多幼兒帶入想法的實踐和進一步探究中,豐富了大家對管子種類以及如何連接、如何架高水管的認知經驗。

3.成功、失敗、意外,善于利用

沙水區的活動往往在多次失敗后才會走向成功,就像下述案例四中,下一步的探究都建立在上一次意外與失敗的基礎上,這些意外往往就是教育的契機。

案例四:小3班的孩子熱衷于在沙池里玩藏寶和挖寶的游戲,滿足于埋寶的快樂和找到寶貝的驚喜??墒遣刂刂?,孩子自己也找不到了,著急地找到老師讓老師幫忙。老師問:“你把寶貝藏在沙池中間還是邊上了?你藏寶貝的地方邊上有別的東西嗎?”孩子答:“在沙池中間,邊上有個紅色的桶,還有小山?!崩蠋焼枺骸澳悄闳フ艺夷莻€紅色水桶邊有沒有?”孩子又去找,可是那個水桶被別的孩子用過后換位置了,沙池里的小山有好幾個,最終還是沒找到。這時老師又說:“你請小伙伴們幫幫忙吧,不過要先說清楚你的寶貝藏在什么位置哦?!庇谑沁@個孩子拉了兩個孩子幫忙。最后找到寶貝的那一刻,幾個孩子都興奮地跳了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藏寶游戲的意外是寶貝找不到了,但老師巧于利用,在無形中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方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這對小班孩子來說無疑是有挑戰的,但最終幾個幼兒都“跳一跳摘到了

葡萄”。

(三)體現課程意識,注重沙水區活動延展性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不斷生發新的關注點、出現新的問題,只有用課程的思想對此給予持續關注與引導,才能引發幼兒持續性的深度學習,這便是以課程視角看待一個活動或者一類活動。沙水游戲要想促進幼兒全方位發展,需要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停留在單一經驗的獲得和單項經驗的互動,實現“整體性發展”的課程理念。

1.讀懂需求,延展空間

福建師范大學丁海東教授曾提出:“戶外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新支點,室內、戶外兩個空間取長補短,才能構成完整幼兒園課程?!鄙乘畢^活動也可以移至室內開展,比如在班級里設置沙桌、沙盆、水盆,只要對桌子、盆子底下的地板進行保護,給幼兒一件防水工作服,幼兒就可以跟在室外沙池一樣挖沙、計量,發現沙水特性,還可開展藝術活動,如布置海灘場景、創作油水分離畫等。

2.分享信息,延展經驗

幼兒心中沒有主題的概念,更沒有領域的限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般只通過交往、語言、科學、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探究。在上述案例中,幼兒通過一次次與同伴、教師、家長間的交流互動,在信息分享中獲得經驗的延伸與拓展,在共同實踐中獲得經驗的遷移與驗證。

3.打破預設,延展問題

打破教師和幼兒共同預設的主題,可以讓探究點呈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這樣螺旋上升的形態。起始問題與生成的新問題是“1”和“許多”的關系,“1”指向開始時的共同目標,“許多”指向由“1”延伸出的新問題。

沙水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形式,能很好地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若能鏈接《指南》幾大原則,立足兒童視角,從沙水區這一“點”出發,連接課程意識這條“線”,形成教師有效觀察、研判、指導的“面”,必將建構沙水活動的新樣態。

【參考文獻】

[美] 黛安·翠斯特·道治,勞拉·柯克,凱特·海洛曼.幼兒園創造性課程(下)[M].呂素美譯.2006.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盧素芳,曹霞,顧紅云.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游戲樣態創新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19(7):78-83.

孫莉.自然角活動中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的策略[J].早期教育,2020(03B):22.

猜你喜歡
指南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識
指南數讀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背景鏈接
論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醫指南
就醫指南
就醫指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