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書法創作的理論與實踐

2021-01-21 10:51代明玥
啟迪·中 2021年12期
關鍵詞:人民書法

代明玥

摘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文藝界尤其是書壇指明了前進和發展的方向。本文將結合書法創作的理論與實踐,分別從“正己”、“化人”、“為人”三方面入手,去分析書法家們應如何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進而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作品。

關鍵詞:人民;書法;正己;為人

《論聯合政府》中提到:“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需要大批的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師……藝術家……他們必須具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只要是在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著有成績的,應受到尊重,把他們看作國家的寶貴的財富?!睆倪@番與藝術家息息相關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即便是在那個艱難的歲月,黨的領導人仍然記得在國家走向繁榮過程中藝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七十多年過去了,時間來到了文藝創作百花齊放的今天。人民需要怎樣的藝術家?藝術家應該創作出怎樣的藝術作品?什么樣的藝術作品才能切實反映出人民身上的精氣神?這些問題的答案便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p>

一、以“正己”為筑高樓的前提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痹诠P者看來,高樓大廈更像是科技極速發展下,急速奔跑中崴傷的腳踝,亦像是阿喀琉斯之踵,令人嘆息。

如何使經濟的左腿和文化藝術的右腿同時發力,如何治好這切膚之痛、腳踵上的頑疾,建立起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書法作為中華藝術中的瑰寶,自然有著其應有之義。今時今日雖不同于往昔往日,然而書法之魂卻依舊不曾枯竭。

書法家的心手,為原本符號化的字體注入魂靈,賦予情思,帶來心靈的悸動。但是我們也要注意筑“高樓”終究不是種樹,可以任由樹苗肆無忌憚的生長,隨性的分叉成枝。書法家的首要之務,便是有“正己”的思想覺悟。何為“正己”?“正己”不是規整肉體所著衣飾,不是讓我們束手束腳,以至于無法創作出新穎的作品。所謂“正己”,正如《禮記·大學》所言:“在明明德”,而這四個字正是 “正己”的體現,其中,前一個“明”有弘揚之意,后一個“明”則直指人的品德、品行。書法家亦是如此,其人其書,首先便要有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作為支撐。又如朱長文《續書斷》中所言:“嗚呼!魯公可謂忠烈之臣也,……其發于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揚子云以書為心畫,于魯公信矣?”古之書家便有了這樣的道德觀,朱長文在《續書斷》中認為顏真卿既是忠于國家的弘股之臣,其書寫之字中,便自有一份品德之氣置于其間,而顏真卿書法中揮灑千年而不散的藝術光輝更是建立在其耀眼于世間的人品操行之上的。

縱觀書壇,除卻“莊嚴端愨”的顏真卿,還有諸如蘇軾等耀眼于書壇的書法大家,以“正己”流傳于世、傳唱千載。

二、以“化人”為活水的源頭

“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碑敃矣辛恕罢骸边@個大的前提,就可以進入到“化人”的階段了。所謂“化人”,指的正是書法家對人民起到的,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如何“化人”,在筆者看來,應當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首先是要寫人民群眾能夠接受的書法作品。躍進書法歷史的長河,回味古代先民日常書寫由篆書轉化為隸書的過程,不難發現,這兩種書體之間的轉化,其實更多的是為了解決日常書寫中不便利、無法快速記錄的問題,篆書經漢代官吏之手,從面世到盛行,正體現出,人民群眾能夠接受的書法或書寫方法,才是經得起時代考驗、耐得住錘煉的好的書法形式。這一道理放到今天仍然適用,雖然毛筆已經不再是今天人民書寫時的必須工具,書寫的媒介也由宣紙、毛邊紙變成了更為光滑的紙張,但是我們也不應忘記,書法作為從群眾中來的藝術形式,必然要回到群眾中去,也只有在群眾的認可中才能使書法家的作品得到升華。

其次是要通過書法作品讓人民群眾產生共情。正如前文“正己”部分談到的那樣,書法家作出的優秀的書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人帶來情感上的共鳴,書法家在筆與紙交錯磨擦而過的瞬間,將胸中的塊壘,用獨具個人面貌的章法、筆觸以作品的形式永遠的留存在紙娟之上,觀賞者在欣賞書法家作品的時候就會悄然的受到書家書寫時留下情緒的感染,進入到一種共情的氛圍之中。一如我們看到顏真卿所書《祭侄文稿》時,便會感受到顏真卿在書寫時對侄子之死的悲痛之情、感受到其忠貫日月的浩然大氣,這正是其人格魅力烙印在書法作品中,呈現出的,超越時空束縛的魅力。

最后是要能通過書法作品讓人民的價值取向得到提升。 “藝術是屬于人民的……它必須結合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們?!焙玫臅ㄗ髌犯鼞?,能夠進一步的讓人民的價值取向得到提升,而這恰恰是以書法“化人”精神的核心體現。

三、以“為人”作陽光、清風

“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边@正是“為人”的體現,這里的“為人”不是指做人的方式方法,也不是指沽名釣譽、會迎合他人的水平高低。在此處的語境下,筆者認為應該將“為”和“人”分開理解,什么是“為”?怎么“為”?去掉“為”原有的語義,賦予其動詞的屬性,就會發現,此處的“為”就好似溫潤的泉水、山間的清風一般,有了蕩滌塵世的污濁,正本清源的妙用;而“人”也不應單純的指向物質化的人類,而是指在書法家“為”這一過程中受到溫養、受到啟發的人民群眾。

毛傳有言:“清微之風,化養萬物者也?!边@清微之風,指意于書法同樣適用,在筆者看來,書家所含清微之風正是要謹防錯誤金錢觀的腐蝕、謹防唯利是圖的錯誤創作觀念。就以書法家的書法創作為例,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是需要經過書家反復打磨、不斷錘煉的,但這也使得一件值得回味的作品,從草創到成型,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與時間。如此磨人的事情就讓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浮于表面的他們急著將自己信手涂抹的字跡變現,草草幾筆、匆匆蓋上印信,便將這些粗制濫造的作品推向市場,這樣的風氣不僅無法幫助人民構建正確的書法審美觀,同時也會誤導人民,進而擠壓優秀書法作品的生存空間。

中國的書法,歷經千載年歲,飽經時代洗磨。時至今日,書法家們應當認識到,今日的書法,早已不再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私有之物”,而是面向廣大人民、源于廣大人民、扎根廣大人民的藝術形式,而書法家們也只有堅定的走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的理論與實踐道路,才能將人民的心中所想、人民的美好生活、人民的喜怒哀樂借由筆觸紙絹長久的留存下來。

參考文獻

[1] 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3] 李澤厚.美學四講[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4]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EB/OL].(2014-10-16).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16/c164113-25844953.html

[6]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EB/OL].(2014-10-16).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16/c64094-25843852.html

[7]丁國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高峰之路)[EB/OL]. (2020-01-14).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20/0114/c1013-31546694.html

猜你喜歡
人民書法
“依法治國”的哲學思考
詩書畫苑
淺論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的途徑
領導干部為民服務“四要四不要”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經濟學說
書法等
圖說書法(三十九)
西方在濫用“人民”概念
書法等
少年書法優秀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