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藝校器樂課堂在線教學模式的探究

2021-01-27 03:37王達嬙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藝校器樂互聯網+

王達嬙

(無錫文化藝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1)

所謂“互聯網+”,就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①隨著2015年《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中國進入了互聯網大爆炸時代。從3G圖片傳輸到現在的4G視頻流量,再到未來的5G人工智能,人類享受著網絡便捷帶來的無盡樂趣和無限暢想。小到支付方式,大到國家防控,互聯網技術已滲透到各行各業。

互聯網同樣也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全面停課。國家教育部提出“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學校大規模開展在線課堂,保證學生正常學習。據權威媒體報道,2020年,在線學習需求激增,最高同比增長126%。在此環境下,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中職藝校器樂教學質量值得探索。

一、中職藝校器樂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器樂課是中職藝校音樂專業器樂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學校以培養學生通過專業藝術訓練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社會藝術培訓機構、演出團隊為目標。

目前,中職藝校器樂課堂均采用一對一線下教學,教師通過近距離聆聽學生的演奏,從演奏技巧、音色力度、肢體語言等方面進行示范講解,使學生演奏水平向專業化靠攏。此教學模式雖優勢頗多,但需要學生有較好的領悟才能及時消化課上所授知識點。中職學生理解力較弱、學習習慣較被動,部分學生由于課上沒有完全掌握動作要領,導致課后對知識點模凌兩可,學習進度緩慢。所以,嘗試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中職藝校器樂課堂的長效發展。

2020年疫情期間,在線器樂課堂教學模式被廣泛試用,教師主要采用視頻課件播放、在線直播課堂這兩種在線教學方式進行。前者通過PUGC②平臺發布授課內容,學生可以隨時點擊教師發布的教學視頻,無限循環播放。根據課程內容,視頻可從多角度進行拍攝,滿足器樂教師對技術層面,如古箏教學中的手型、二胡教學中的運弓等示范;表演層面,如肢體語言等方面的講解。但這類在線課堂模式不足之處在于教師與學生無法取得溝通,教師不能觀測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另一類是在線直播課堂,彌補了前者無互動的不足之處,授課方式比傳統模式更為便捷、輕松。但筆者經過采訪調查,發現此模式在器樂專業授課中也存在缺陷。授課過程中,部分APP,如釘釘、騰訊會議等使用時畫面與音頻不同步。少部分APP能夠實現實時畫面通訊傳播,但是在信息傳輸過程中樂器的音色會失真,如鍵盤、彈撥樂聲音干澀、管樂聲音刺耳,導致教師無法對學生演奏的音質做出正確的判斷。

鑒于上述筆者對目前器樂課堂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的現狀分析。相信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它們各自的教學優勢,進行資源整合,一定能改善目前中職藝校器樂教學存在的困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中職藝校器樂課堂在線教學模式的發展途徑

藝校教師想要在課堂上更好地發揮在線教學的優勢,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首先要了解并學習各網絡平臺的功能,敢于整合教學網絡資源,創設更多教學體驗模式,讓學生從中受益。

(一)轉變教學模式,主動學習互聯網技術,了解各在線教學平臺優勢

目前,PUGC平臺主流APP:微信、抖音、快播、小紅書等,它們涉及領域廣泛、功能多樣。

微信視頻連線功能是目前筆者嘗試過使用后實時畫面、語音同步傳播最流暢的APP,可用于直播教學。教師利用微信里的的公眾號,注冊成功后便可創立自己的線上工作室。目前,國內影響力較大的相關音樂教學公眾號有“美林之聲”(由揚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美林教授牽頭成立)、“中箏文化”(由著名古箏演奏家袁莎教授創立)等,它們的共同特點:定期發布樂曲賞析視頻、學習心得、發布音樂交流會、線上教學視頻定購等欄目。不出家門就能與大師們有近距離的接觸,這樣的教學模式著實吸引不少音樂愛好者。中職器樂教師也可以結合授課內容發布相應的資訊,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學生還可以利用微信小打卡程序上傳自己每天的練琴成果。教師通過小程序監督學生練琴的同時,還可以根據視頻看到他們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留言或視頻連線等方式展開課后輔導,解決了傳統教學課后無人監管的盲區。學生的練琴效率得到提高,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其余視頻投播APP優勢在于:能上傳時間較長的視頻文件,并且音質較高,適合錄制教學視頻,普及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前把授課的內容及重難點錄成短視頻,供學生觀看學習,讓學生養成自我預習的好習慣。視頻能無限循環播放供學生學習,為教師線下對音樂處理的深層次精講爭取了更多時間,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進度。此類APP的共享資源也是一大優勢。根據大數據平臺顯示,以抖音APP為例:2019年,該平臺日活躍用戶數已增長到4億,其中文化、藝術知識傳播類視頻數量全年1489萬個,受眾人群1.3億人。在最受歡迎的知識門類中,學科教育位列第三,教師則為點贊最多的職業。如圖:

主流APP平臺資源豐富,在這里教師不僅能把自己的教學分享給學生,還能夠學習觀看其他優秀教師、名家大師的作品。學生學習眼界也更廣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共同進步。

互聯網時代背景的器樂課堂不再完全受時間、場所的局限,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勢開拓教學品牌,是中職藝校器樂課堂研究的方向。

(二)創新教學手法,最大限度挖掘線上教學優勢

在線教學的優勢主要有:第一,由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向主動式轉變;第二,由封閉式的音樂資源向開放式轉化;第三,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向互動式轉化。教師可以利用各APP軟件的教學優勢,安排“私人定制”化教學步驟,發揮學生的藝術潛能。以下為筆者制定的周教學流程(試行):

1.課前準備

教師通過微信把所授樂曲章節的講解和示范視頻鏈接發送給學生。學生進入在線平臺學習該段落,練習中如遇到問題先重復播放視頻尋求解決。初步視奏完成后,學生點擊教師公眾號了解該樂曲的創作背景、技法特點等理論知識,幫助其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在音樂的理解、動作規范上提高。學生課前兩天在教師規定的時間點,把自己所練習的視頻上傳至微信小打卡程序,教師收到后會在留言區點評,并通過線上約課平臺進行15~20分鐘的直播課預約。

2.課中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結合。在線直播課主要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講解,通常以節奏、高低音區、指法等譜面問題為主,幫助學生正確演奏出相應樂曲段落。兩天后進行線下教學,授課時教師進行錄像,課后通過線上平臺分享給學生用于復習。線下課堂主要是在學生熟練彈奏樂曲的基礎上,對樂曲的強弱起伏、音色轉換、情緒表達等方面的進一步處理。學生接下來彈奏樂曲會更富有感染力。

3.課后復習

通過課堂錄像,學生能更清晰地掌握課堂中的細節處理,反復斟酌重難點,利用小打卡程序,對每天的練琴時長進行記錄。練好后拍攝上傳,學生可以根據每天練習成果進行自評總結,教師給予鼓勵及指導。教師在課后1-2天發布下一周的預習內容。每一天的辛勤付出都為他們的前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器樂課堂在線教學的優勢是:它能無形中陪伴學生預習課前知識,鞏固課后練習,糾正學生平時自己注意不到的問題,使學生樂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他們對音樂的辨析能力,學生拖拉作業的現象能得到明顯改觀。

目前社會教育市場上,已孕育出以此為藍本的AI智能陪練APP:“VIP”陪練。該陪練軟件目前涉及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古箏四種樂器。教學采用“一對一”輔導模式。它能在學生練習時同步糾正音準、節奏、手型等錯誤,并逐句幫助學生進行背譜,學生的練習準確率到了提高。依托大數據支持其還開發了“智能教室平臺”,根據學生練習情況數據,最后形成練習情況單,清晰地反映出學生每天的問題及表現。此類陪練軟件如果能夠涉及更多樂器種類、擴充曲目庫,相信會在今后中職藝校的器樂課堂得到普及。

(三)更新教學內容,運用線上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教師通過在線教學平臺發布教學成果,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是學生自我展示的潛在“舞臺”。

中職藝校器樂專業開設有劇目實踐課程,學校每學期會組織校級專業匯報演出,展示各專業教學成果。器樂專業主要以合奏、重奏、獨奏等形式參與。劇目排練能提升器樂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同時,豐富他們的舞臺經驗,增強學生的舞臺自信心。中職藝校各表演專業中,器樂專業與舞蹈等其他更具視覺觀賞度的專業相比,因為注重的是聽覺效應,在綜合大型類文藝演出中需求少,所以器樂學生實踐機會相對中職藝校其他表演專業的學生會少很多。學生的個性、才華得不到施展,會降低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傳統實踐演出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因為受到劇場空間因素的制約,觀眾人數會有上限,社會影響力也非常有限。

而在線教學平臺,除了能夠用于授課,還能成為學生施展才藝的“舞臺”。視頻短播平臺用戶量巨大,青少年用他們的熱情和創意作品吸引萬人點贊,同時還提升了自我價值。它不受空間、時間、外部環境的影響,只要你準備好隨時就能秀出自己。通過視頻剪輯、疊置等技術功能,音樂表演者能從單聲部樂曲玩轉成多聲部合奏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ヂ摼W還能隔空對話,進行樂器之間的音樂合作,給器樂實踐創造了很多未知的可能性。比如:福州今夕箏社通過loop技術演奏的古箏版《Havana》,MIDI的加入讓古箏這件樂曲更顯時尚氣息;線上民樂合奏版《戰臺風》通過同時播放三種樂器演奏達到線上合奏的效果。此類創新表演形式得到觀眾的認可和點贊,引領器樂表演新潮流。

中職藝校器樂生可以通過平臺大膽展示所學才藝。通過展示作品,直面公眾評論,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專業水準。大眾的點贊,是點亮他們不斷前行的明燈。另一方面,教師多多鼓勵學生展示自我,樹立自信,結交更多的音樂朋友,嘗試更具特色的音樂表演形式、音樂創想。網絡平臺為學生的創新創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三、總結

在目前互聯網背景下,筆者認為,中職藝校器樂課堂走線下“系統化”和線上“碎片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專業教學發展。隨著2019年5G信息時代的開啟,VR③新興技術的日漸成熟,將會推動教育領域迎來新變革。未來學生和老師可能只需要帶上虛擬現實眼鏡就能出現在對方的身邊,通過互聯網技術,學生能獲取更多新奇的體驗和無窮無盡的知識,器樂線上教學將趨于常態化。

通過對“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藝校器樂課堂在線教學模式的分析和探究,希望有助于學生利用互聯網拓展學習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中職藝校器樂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提供新的方向。

注釋:

①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知》,《新聞與寫作》,2015年第5期第4-9頁。

②PUGC(全稱: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或“專家生產內容”),指在移動音視頻行業中,將UGC+PGC相結合的內容生產模式。

③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

猜你喜歡
藝校器樂互聯網+
中國器樂表演藝術研究的理論建構
地方藝校服務鄉鎮文化站人才隊伍建設途徑淺探
“意”在器樂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如果大馬不是馬?
廉進則腐退
大合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