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的生態美學價值與現代傳承*

2021-01-28 07:26
大眾文藝 2020年20期
關鍵詞:美學生態文化

(桂林旅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廣西桂林 541006)

廣西白褲瑤是瑤族眾多支系之一,因其男子穿齊膝白褲而得名。作為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形態直接跨入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民族,白褲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個民族文化,有“人類文明的活化石”之美譽。其中,白褲瑤織染繡文化以其材質的原始珍貴性、工藝的高超完整性、圖案的古樸豐富性、形制的質樸爛漫性,彰顯出強烈的白褲瑤民族審美意識和文化特征,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

生態美學是當下中國美學發展的趨勢之一,它的興起源于對現實世界日益凸顯的生態問題的關注。曾繁仁先生認為:“生態美學觀以人與自然的生態審美關系為基本出發點,包含人與自然、社會以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系,一種包含著生態維度的當代生態論審美觀”。[1]生態美學是生態學與美學的有機融合,它高度契合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從和諧共存的審美角度,思考人類的永續發展和美好生存。生態美學觀的出現,極大豐富和拓展了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視界。

西南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作為“行走的史書”,服飾成為民族歷史的見證與記憶。廣西白褲瑤織染繡技藝以服飾為載體,于材質、工藝、圖案、形制之間將瑤民們與自然友好交互而產生的審美觀照、族群信仰和文化流變有效地保存和完整地呈現,生動地透視出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和自由率真的生態美學意蘊。

一、廣西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的生態美學價值

廣西白褲瑤織染繡技藝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從最初的遮羞與御寒到如今的修飾與紀念,從對自然的崇拜與感恩再到對自然的利用與愛護,從對自我的生命關懷再到對族群文明的延續與發展,處處釋放出瑤人與自身、與自然、與社會相互依存的物質需求與精神寄托,是白褲瑤存在的真實寫照與情感的本真表達,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美學價值。

1.原始珍貴的材質中積淀出的生態交互意識

南丹、八圩等區域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峰叢地貌,七分石頭二分旱地一分田的描述可見白褲瑤生存環境的不易。但是,自然繁衍的智慧是奇妙的,白褲瑤村寨遍布善于在山石中謀生存的古老植物,如桑樹、杉樹、粘膏樹、藍靛等物種?,幦松钊〔慕栽从谄渲?。最為獨特的當屬粘膏樹(椿科),這是白褲瑤寨獨有的標志性象征。在廣西南丹,凡是有白褲瑤長期居住的村寨幾乎有生長有粘膏樹,而狀、漢人居之處則罕有。樹干中間大兩頭小,形似大肚的孕婦,故人稱母親樹。粘膏樹的樹脂是白褲瑤服飾圖案繪制的重要原料,膏脂雖取之于粘膏樹,但樹并非天然出膏,而是需要用利刃按一定規律不斷砍鑿方可。若是期望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則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瑤人持之以恒的周到養護與精心砍鑿。

可以說,粘膏樹護佑和裝扮著這個古老的民族,瑤人極為珍愛和守護著村寨里的粘膏樹,從不伐木造屋、擔木做柴,有的人家甚至作為祖產將之代代相傳。粘膏樹與白褲瑤祖祖輩輩們生息與共,這種生態的本源性、環鏈性讓瑤人自覺地生發與自然互利互惠、共生共和的生態交互意識。

白褲瑤服飾均為自制,婦女們善于耕種養殖,精于織染刺繡,形成了完整而高超的織染繡技藝,歷經無數歷史變遷卻仍然保持著難能可貴的以人為本、“致用利人”的借物、惜物、敬物的生態造物理念。

美國著名生態人類學家Eugene Hunn教授認為:“傳統生態知識是世界范圍內娛自然資源的傳承與生態整體保護有關的具有很高價值的信息資源。傳統生態知識系統提供了人類——環境關系的洞察力,而這些洞察力是自然科學沒有或無法提供的?!盵2]桑蠶養殖在白褲瑤地區較為普遍,瑤人對蠶絲成型的方式較為獨特,一張蠶絲衣的成型無須紡織,而是待蠶卵成蟲時將其擺放在家中門板上,使其在門板上爬行和吐絲,期間需不時調整蠶的位置以免蠶絲分布不均。循環往復,始得一張蠶絲衣。吐好的蠶絲衣經由五倍子汁液浸泡可成橘色,晾干后多用于女裝百褶裙的裙邊裝飾。這種借物成型、因地制宜的造物經驗展現出瑤人對自然敏銳的洞察力和造物智慧。

種棉紡織是織染繡技藝中的重要物質基礎?,幦酥v究天時地利人和,擇吉日動土、雞時播種、翻土養護、軋棉彈棉、搓棉捻線、煮紗絞線、跑紗穿筘、卷紗織布,每一個細節都環環相扣,包含著瑤人與自然、與材料、與人之間日積月累的相互包容、相互給予的生態關照。跑紗頗具特色。首先是制作跑紗陣,婦女們在草地上用幾個木樁固定成一個正方形,陣型的大小由跑紗人數而定。其次是分工協作,如有人負責走紗,有人負責勾線繞線放線,有人負責刷線理線,直到把棉線理平理順。工序繁復,需要體力和耐力,更需要鄰里鄉親互助。跑紗需一次性完成,中途不能中斷不能吃飯不能交談。這種長期的鄰里協作增強了守望相助的情感聯結,也讓令人欽佩的敬物情懷內化成為約定俗成的公共意識和行為規范,有利于穩固族群凝聚力。

婦女們是天生的藝術家,“畫繡合一”是白褲瑤織染繡技藝中最為靚麗的一部分。白褲瑤服飾圖案的繪制類似苗族蠟染,先將粘膏樹的汁液與牛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凝結,加熱融化即可使用。畫刀由銅片等金屬制成,既可將粘膏液保溫又可順滑作畫。畫布為自制的土布,經由木塊或石頭等外力摩擦,產生平滑光亮的肌理效果,不僅美觀更利于作畫。粘膏是天然的防染劑,畫好的布匹放入靛藍制成的染液中不斷浸泡與晾干,反復多日方可得到理想的藍色。脫膏則是利用草木灰燒制的堿水沖洗,溶解出的膏液可重復使用。粘膏的防染作用使畫布的圖案呈現出藍白相間的色彩效果,古樸而大方。因此也有“粘膏畫”的稱謂。繡,則是錦上添花的妙筆。白褲瑤刺繡采用的是挑花工藝,它巧妙地利用了織布時既有的經緯結構,通過繡針和彩色絲線在經緯之間有秩序的穿插和挑戳,形成了與粘膏畫圖案交相輝映的色彩對比與色彩呼應,甚為驚艷。婦女們會根據粘膏畫的圖形、布匹經緯的粗細以及自己手中染就的絲線進行隨心而至的調配,故而創意迭出,鮮有雷同。圖案多用于帕帽、領口、肩胸和褲腳等部位的裝飾美化,同時也巧妙地彌補了人體經?;顒佣菀自斐傻哪p。這種心思精巧的造物過程,集中體現了白褲瑤民們善用自然材質、善待自然資源的惜物精神和溫暖的生命關懷。

3.古樸凝練的圖案中蘊含的生態審美文化

瑤人堅信萬物有靈。因此,瑤人觀物取象往往展現出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過程中油然而生的熱愛、敬畏與崇拜。白褲瑤服飾圖案種類較為豐富,主要表現為動植物紋飾、人形紋、幾何紋飾等類型。

瑤族民間傳說天上有九個太陽,大地炙熱難耐。白褲瑤勇士射掉了八個太陽,剩下一個不見蹤影。大地黑暗混沌、萬物蕭條?,幦苏垇硇垭u,雞鳴七七四十九天后方喚出了太陽,大地重獲生機。于是,雄雞作為光明使者受到族群崇拜?!赌系ぐ籽潿庯L俗與風情》中提到了瑤人對雞的尊崇,認為“雉(原雞)是最有準信的靈物”[3],他們不僅用雞占卦,甚至婚禮也是遵循雞的活動時律,形成了獨特的“雞時”婚禮。濃厚的雄雞崇拜情結讓 “雞仔紋”成為白褲瑤服飾圖案中的主要造型,體現出瑤人順應天時,對雞鳴而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愜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以及對自然物象的高超仿生想象力和質樸的自然崇拜。

簡言之,創新型人才要具有如下特質:合理的創新知識結構、熟練的創新操作技能、自主的創新學習能力、獨立的創新思維能力、強烈的創新意識,五個方面相互關聯,相互制約。

“人形紋”,多出現在女子貫頭衣的背部、婚禮用品以及裙子接縫處的布片,穿戴時正好懸掛于女子前下身,寓意著期盼繁衍生息、人丁興旺的生殖崇拜。

白褲瑤服飾圖案中最為典型的當屬“瑤王印”和“五指印”,它們由直條形、回形、十字形、米字形、菱形等多種幾何圖形組合而成。這些始于遠古的造型語言通過對稱與均衡、條理與反復等秩序排列而成的古樸圖案,與先祖的神話傳說交織在一起,呈現出神秘厚重的審美意蘊。神話傳說版本不一,雖無從考證,但講述的都是祖先瑤王為了族群生存與外族抗爭的英勇故事。為了緬懷先祖,瑤人們將 “瑤王印章”和 “十指血痕”繪制和刺繡在衣物上,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傳達著同根同源的文化記憶,作為共同尊重的標志性族群符號,寄托了瑤人感恩與紀念的祖先崇拜。

4.率真爛漫的形制中散發出的生態人文精神

清代《慶遠府志》中曾描述:“瑤人居于瑤山,男女皆蓄發,男青短衣、白褲草履,女花衣花裙,短齊膝”[4]。文中還感嘆“不獨衣裳不相連,而前胸后背,左右兩袖,俱各異體,著時方以鈕子聯之,真異服也”[5]。

白褲瑤是個山地民族,由于高山峻嶺、崎嶇峽谷的特殊自然環境因素,瑤人在游獵耕種等生產勞作過程中總結制作出了適宜生存與勞動需要的服裝形制。

男子便裝為黑色對襟衫,無扣,后背衣腳開口;褲子為白色大板褲(無褲頭,褲襠寬大),長度及膝。這樣寬窄長短適度的著裝便于林中攀爬與抬跨。男裝褲腳為窄口,可以防止蚊蟻蟲蛇的進入,冬天纏上綁腿更利于御寒。簡單實用的設計中彰顯出瑤人順應自然環境、回應自然考驗的生存智慧。男子盛裝則充分體現出大膽的仿生設計,從衣領到兩側衣腳的翹起結構再到形似雞腳的綁腿都形象地模仿雄雞形態,生動地傳達出瑤人祈盼安順的美好愿望。

女子夏裝的形制最為旖旎。夏裝無袖,前后兩片布搭肩而下,側面不縫合,不著內里,側觀雙乳若隱若現,彎腰則一覽無余。故而也有“兩片瑤”的說法。無袖上裝配以齊膝的百褶裙,散熱通風、清爽舒適,非常適合當地夏季的酷熱,而藍底紅邊的百褶裙在走動之時搖曳生姿,極好地展現出白褲瑤女子婀娜多姿的體態美。這無關情欲,而是對母性崇拜的率真表達,是追求自由奔放的自然之道,是一種對生命天真爛漫的純粹表達的生態人文精神。

二、從生態美學的視角看廣西白褲瑤織染繡技藝的現代傳承

黃淑聘等學者認為:“促使文化變遷的原因,一是內部的,由社會內部的變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環境的變化及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如遷徙、政治制度的改變而引起?!盵6]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如今白褲瑤聚居地區已經極大改善了以往交通閉塞、資訊封閉等艱難狀況,尤其是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給當地瑤人的文化意識和消費行為帶來了重大影響,傳統織染繡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面臨極大的困境與挑戰。

1.當下白褲瑤織染技藝傳承面臨的問題

首先是技術層面的斷層。傳統工藝的繁復工序和漫長周期以及簡陋工具讓許多年輕瑤人望而生畏,寧愿選擇外出務工而非傳承手藝,技術層面的斷層讓傳統織染繡技藝的完整性面臨失傳的困境。

其次是原生材料的缺失。工業化大生產帶來豐富的物質材料,使得物質匱乏年代必需的自給自足的織染材料的重要性遭到削弱,許多年輕的瑤人放棄選擇人力和物力成本高的原生材料而大量采用具有價廉、鮮艷、耐磨、時尚的合成材料。

再有就是商業文明和時尚文化的迅猛沖擊,使得許多瑤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不斷發生轉變,尤其是對現代潮流服飾的模仿和接納。傳統服飾的穿戴如今大多出現在重大節慶、婚喪嫁娶和民俗表演等場合,只有少數偏遠貧瘠的村寨還保留有傳統穿戴習慣。傳統服飾形制和穿戴習慣正日趨冷落,織染繡技藝的需求日趨縮量。

2.從生態美學的視野看白褲瑤織染繡技藝傳承與發展

如果說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是廣西白褲瑤織染繡技藝形成和發展的客觀條件,那么文化習俗和思想意識則是織染繡文化生態滋生與持續的必要基礎。白褲瑤織染繡文化中折射出的生態美學特征、生態審美文化和生態人文精神得益于瑤人與自然、與村寨、與族群之間長期友好的親和關系與和諧統一的生態觀念,這是一種長期的文化沁潤、人際交流與行為感染。

白褲瑤織染繡技藝不僅是技術、是藝術,更是文化。技術的作用是呈現實用功能與審美形態,藝術的價值是傳達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文化之間和諧共生的審美狀態,而文化的能量是凝聚、是引領,指向共和共存的更好未來。因此,對于廣西織染繡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關注的目光不應該只停留在材質、工藝、圖形與形制等顯性層面,而是更為深層與隱性的因素,即沿襲和重塑那份難得的生態觀照和民族情懷。

南丹白褲瑤生態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博物館從最初的單純陳列一些關于白褲瑤織染繡工藝的文字圖片和若干用具,到從歷史傳說、能工巧匠、文化流變等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借助數字化、網絡化等現代傳播手段與媒介,全方位地展現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的歷史沿革、生態環境、工藝特色和發展現狀,不僅讓游客身臨其境,充分感受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激發和吸引了當地瑤民的關注與參與,尤其是很好地增強了年輕一代瑤人對于自身民族文化的興趣,在家園與社會等內力與外力的推動下滋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生發為更為深刻的文化自覺。

《肇論》有曰:“觀照般若,照事照理故” ,源于佛教哲學的觀照一詞,意指靜觀世界以智慧而照見事理。對于廣西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生態的觀照,有益于生態美學的提倡與推廣,有助于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丹納認為,自然環境決定社會環境和精神氣候。因此,一方面要合理規劃和開發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生長的自然生態環境,大力保護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生長的物質基礎。南丹里湖的“歌婭思谷”白褲瑤生態旅游度假村的規劃與建設,從建筑樣式、原生住民、民俗生活等諸多方面保持了白褲瑤民族生態文化的活化性,在“見人見物見生活” 的空間里還原了民族文化生態的本真性卻不失蓬勃的現代活力。

自然是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生活是藝術創意的源源動力,民族精神是藝術發展的最終歸屬。曾經閃亮在白褲瑤織染繡文化中的生態交互意識、生態造物理念、生態美學文化和生態人文精神,是促使其延綿千年的直接因素,是其獨特個性、燦爛面貌得以展現的重要條件,是滋養白褲瑤民族文化生長的精神養料。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7]一個民族自我意識強弱的存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密切關聯。因此,要適時適當地引導和重塑生態美學理念,結合當下崇尚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趨勢,引導和集聚當地瑤人、政府機構、民間團體等多重力量的理解、支持和幫助,讓白褲瑤織染繡文化在不斷更新的社會面貌和他文化的相互交往與借鑒中深耕和延續自身獨有的特性,為白褲瑤織染繡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開拓廣闊的發展空間。

猜你喜歡
美學生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盤中的意式美學
年味里的“虎文化”
秦藥新生態之二 藥好才是真的好
長抓政治生態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外婆的美學
生態公園,四季皆景
誰遠誰近?
純白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