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博物館文創產品審美價值的建構策略*

2021-01-28 07:26
大眾文藝 2020年20期
關鍵詞:文創博物館產品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 401320)

近年來,各大博物館都推出了文創產品,中國博物館的文創事業發展迅速。2015年3月,博物館行業首部全國性法規《博物館條例》正式施行。2016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施行,拉開了博物館等國有公共文化服務單位主動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序幕。然而,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也存在著同質化、庸俗化、過度商業化等審美異化現象,違背了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初衷。我國博物館文化體制改革、文創產業培育、文化產品開發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后于博物館業的實際發展。本研究的邏輯起點,從文化產品開發的主體、產品的品類、開發的投入、產品的銷售額、文創用品購買者的評價等指標入手,分析博物館文創用品開發的現狀,以及用戶的審美價值評價?;诂F狀分析結果,提出提升我國博物館文創用品審美價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新時期,博物館文創主體如何提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審美價值,實現審美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協同統一成為亟待研究的方向。

一、博物館文創產品與審美價值

1.博物館文創產品

“博物館文創產品”全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顧名思義,它的第一屬性是文化,其次是產品。圍繞博物館的特征,推出的文創產品需圍繞博物館文化而進行。文創產品也是產品,因此它必須得具有一定的商業性。此外,還需具備紀念性、實用性等功能。通過設計使博物館藏品活態化,拉近大眾與它的距離。早在20世紀初,西方的學者就開始研究博物館經濟可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以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館為例,通過對游客數量和過夜游客住宿天數的統計,分析了二者會對博物館旅游經濟所產生的具體影響。研究了博物館門票的定價策略。通過對博物館品牌在市場中和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指出博物館需要樹立自己品牌,在文化市場上提高競爭力。

2.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審美價值

“審美價值”是在審美對象上能夠滿足主體的審美需要、引起主體審美感受的某種屬性。它包括人的美、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的物質產品美和精神產品美,以及可供人們欣賞的自然景物美。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基于博物館文化創作出的產品,因此,與普通的產品外觀設計相比博物館文創產品在外觀上的設計需要更具有審美價值。人們可通過對產品感受博物館文化,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在設計的時候就注重人的感受,將人們的生活與審美緊密相連[1]。臺北故宮博物院利用文化元素講故事,推出的文創產品“朕知道了”膠帶,成功拉近了人們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湖北博物館與仟吉聯合推出的文創食品“武漢傳奇”深受人們的喜愛。這些成功的案例都體現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審美價值。

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

1.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多樣化

博物館文創產品呈多樣化發展,系列化文創產品日漸成熟。將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作為創作的主要靈感源,提取出設計元素融入多種實物載體上。如三峽博物館推出的“盛筵系列”文創產品,以青銅器“鳥形尊”為元素,融入進餐具用品、時尚配飾、家居用品等近二十七種文創產品。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故宮彩妝系列,以黑漆嵌螺鈿花鳥羅漢床為元素,融入口紅、腮紅、眼影的包裝設計中,精美的造型,精細的工藝,深受年輕女性的喜愛。蘇州博物館以秘色瓷蓮花碗為設計元素,推出了食品、書簽、杯子等多種具有江南風情的文創產品。成都博物館的“皮影系列”,以四川皮影戲里的人物為設計元素,融入進明信片、杯墊、膠帶、鑰匙扣、冰箱貼等近十二種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多樣化、系列化進一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2.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趣味性

博物館文創產品除了外形美觀、色彩豐富、造型精美外,還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擁有趣味性的文創產品必須具備讓人賞心悅目的元素,能引起興趣的特征,能讓人們感覺到愉快與回味。如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膠帶,銷售額約61萬人民幣。所謂“朕知道了”,是“你們所奏之事,朕知道了”之意,只因印上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跡“朕知道了”的普普通通的膠帶紙。巧妙地應用了文字讓膠帶增加了幽默感而深受消費者青睞。湖北博物館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其實是一款巧克力食品,上面灑了一層可可粉,若想吃到巧克力需要使用配套的“考古工具”把巧克力挖出來。這種讓消費者體驗了一把考古過程的方式,受到了人們的追捧。故宮博物院的御貓、瑞獸娃娃系列,將兇猛的動物進行卡通化、擬人化、幽默化,然后搭配柔和的色調頓時讓動物們呆萌可愛,讓人忍不住地想帶回家。

3.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體驗感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用戶體驗是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方法之一,人們注重實際應用時產生的效果,用戶體驗感是產品設計中的重要環節。人們對早期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體驗感通常是以石膏像涂色、折紙、拼圖游戲等方式獲取。圍繞用戶體驗和互聯網商業創新的服務設計,成為設計領域的熱門話題[2]。目前,通過智能手機、3D打印、AR與VR等科技元素讓體驗感更強烈。如重慶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合影”,通過3D合成技術,將人與恐龍合成一張照片,用手機支付后就可以帶回家。上海博物館的《樂游陶瓷國》繪本,將涂好的陶瓷圖案通過APP的AR功能進行立體展現。故宮博物院的“太和殿的脊獸”,通過將太和殿屋脊上的脊獸們順序打亂了重新排序的游戲形式,讓消費者與神獸們互動。

三、博物館文創產品審美價值實現途徑

1.融入地域性特征

地域文化代表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文化沉淀[3],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應融入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這種有機的結合,即保護了傳統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將地域特征融入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可從三個方面思考:

(1)非遺文化的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人類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與智慧結晶。非遺與博物館文創產品相結合,一方面有助于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另一方面能提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創新意識。如重慶的非遺榮昌安陶與重慶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鳥形尊”結合,以鳥形尊的造型、紋樣等為元素,以榮昌安陶為載體,通過文創產品進行有機融合,這樣既注重了非遺文化的傳承,又注入了巴渝文化特征,同時也豐富了三峽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2)適銷性的包裝。博物館文創產品多以紀念章、書簽、筆記本的形式展示,少有禮盒形式的文創產品出現。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等同于旅游紀念品。提升包裝設計讓它不再是“旅游紀念品”的時候,能激發消費者購買的欲望。如湖北博物館的 “楚頌”香品系列,將該地區的歷史名人屈原的詩詞《楚辭·九章·橘頌》為設計靈感源,巧妙的提取了楚和頌兩字,香品的名字由此而生。包裝盒的設計則是書籍的形式,使整體造型更具有文學氣息,色彩選擇湖北人喜愛的深紅色。將地域特征與文學相融合能使人們更容易接受博物館文創產品。

(3)生態性的材料。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僅要傳承文化意外,還需要注重環境的保護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博物館文創產品大多會與人體近距離接觸,如彩妝品、玩具、家居裝飾、日用食品等。因此,博物館文創產品應使用對人體危害小、資源和能源消耗少、對生態和環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可降解和可循環利用或者是能夠改善環境的材料。

2.注入時尚元素

“時尚”的英文名“fashion”意思為前衛,時髦,流行。時尚代表著當下大多數人喜歡的元素,它是一個時期的流行風氣與社會環境,也是流行文化的表現。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注入時尚文化精神,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情感從可認可它。談論時尚產品時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時尚品牌即大眾熟悉的奢侈品牌,如香奈兒、迪奧、普拉達等,這些品牌的產品涉及服裝、首飾、背包、鞋子等,奢侈品牌為什么會引起人們的共鳴,除了時尚的產品設計外還有它獨特的品牌文化。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可以從奢侈品牌中尋找設計靈感,一方面從產品的素材、產品的符號、產品的內涵文化入手,將文創產品的外觀與內涵建設緊密結合,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博物館授權的方式與品牌合作,共同開發博物館文創產品。如成都博物館的“BOBOPANDA”系列,就是通過 “這禮是成都·成都博物館文創聯名產品計劃”授權的品牌?!癇OBOPANDA”系列的設計靈感源來自狩獵紋銅壺上的圖案,設計師將銅壺上的羽人仙鶴圖、狩獵圖、三足鳥向日圖案與現代圖案設計的方式相結合,巧妙地將熊貓元素穿插到原本的圖案中,使圖案頓時有了幽默感和活力。

3.延續工匠精神

博物館文創產品在制作工藝上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博物館文創產品雖然在創新設計上有所突破,但是在工藝制作上還存在粗制濫造的情況。陳列在博物館中的每一件展品都是經過工匠們不斷雕琢而成,對細節的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后制作完成的,這樣的工匠精神值得當代人學習。改善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質量使其更具有收藏價值,有助于博物館文化的傳揚。

四、結語

當下雖然大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表現形式多樣,但不可否認,博物館文創產品存在同質化現象,以書簽、折扇、絲巾、筆記本、日歷等為載體的文創產品幾乎出現在各大博物館中。美其名約是滿足市場需求,但其實是盲目跟風的一種表現。博物館文創產品在講好歷史故事,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也要走出“個性化”路線,只有當每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具有了自己的獨特的魅力時,才能真正賦予博物館文創產品靈魂與審美價值。

猜你喜歡
文創博物館產品
陶溪川文創街區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博物館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露天博物館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新產品
產品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