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藝術”在高職藝術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2021-01-28 07:26
大眾文藝 2020年20期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藝術作品數字

(南京鐘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49)

新媒體藝術是多種技藝的綜合體,是將人類的藝術創意與新媒體技術結合,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豐富藝術表現形式。在信息化的影響下,新媒體藝術的迅速發展,已不再是藝術家們的專屬,也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視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一、新媒體藝術的特征

在新媒體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新媒體藝術主要表現出多種特征,如多媒體性、虛擬性、融合性、交互性、大眾性等,在表現時往往應用多個方面的內容形式,在新媒體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結合新媒體特征進行藝術創作,以促進新媒體藝術的發展[1]。

(一)新媒體藝術的實現和表達以數字技術的運用為平臺

新媒體藝術在表現時需要自然、人文、科學、美學、計算機等多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需要應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除此之外,還需要數字網絡技術的加持,并將這些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最終制作出在網絡上發布的圖形、動畫、視頻等藝術表達方式。新媒體藝術不僅突破了傳統藝術單一表現形式的限制,還從不同的角度對藝術作品做出分析,將多種跨學科領域的知識進行合理利用,將新媒體技能融合,以數字技術的運用為平臺,豐富了藝術作品的表現方式,這不再局限于表現形式上,讓人們更多地關注藝術作品的內涵,向人們展示更加大眾化的藝術作品,擴展了藝術作品的創作空間。

(二)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和展示結合多元化藝術的表現形式

傳統媒體藝術與新媒體藝術最大的不同是平臺。傳統媒體的平臺單一,表現形式有限,創作空間受到一定的局限;而新媒體藝術是利用數字媒體表現藝術,它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虛擬性的表達,新媒體藝術家可以將現實世界和頭腦想象出的事物做數字化處理,最終創作出新的虛擬世界[2]。新媒體藝術是多媒體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依靠數字媒體平臺,將音樂、繪畫、動畫、特效等藝術融入新媒體藝術中,展現更多的藝術形式,使藝術作品的呈現更具多樣化,更好地詮釋作者內心想法,使觀眾和作者達到共鳴。

(三)新媒體藝術的發展開闊了視野和藝術認知

新媒體藝術突破了傳統媒體藝術的展示方式,藝術作品不僅僅能被“看”,還可以被“聽”“摸”,人們不但能夠用視覺欣賞藝術作品,還可以用其他感官去感知,藝術作品不再是一張畫,一個物體這么單一,還有音效跟著一起律動,用觸摸的方式與之互動,這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形式,拓寬了人們的藝術視野,對藝術的認知也進一步加深。各種藝術都可以用其他方式去表現,例如攝影作品,添加動態效果,制作成有動效的展示方式,在創作過程中能更加自動化、數字化地進行藝術創作,突破了傳統藝術創作方式和展示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愛新媒體藝術,拍電影已經不是電影導演和他的團隊的專屬,普通人也可以用簡單的設備拍攝短視頻,擺脫專業方面的限制,用簡單軟件剪輯視頻,制作微電影。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壯大,進一步提高了大眾的藝術領悟能力,開拓了大眾的藝術視野和認知,讓更多民眾能夠參與到新媒體藝術創作的隊伍中,使之全民化。

二、構建新媒體藝術課程體系

近年來,國內各大高校開設數字媒體、數字藝術、動畫等專業,其中與新媒體藝術相關的課程正逐漸增加,然而,從新媒體藝術的角度出發,專業課程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教學還處于落后的境地,需要重新構建整體課程體系。

(一)依靠科技手段,完善實訓室建設

新媒體藝術與裝置藝術、工藝品藝術、大地藝術不同,它是建立在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最顯著的特點是數字化、交互性、3D、視頻、音頻、圖像等多媒體教學內容相互結合。它對實訓室的要求比較嚴格,不僅是實訓室的基礎建設上,還應建立新媒體藝術實踐教學體系。

當前,新型實訓工作室應該具備這樣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新型實訓工作室應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豐富,并加強在教學實用

性和實踐針對性兩方面的實訓內容。實踐教學是開放式教學形式與結構,應以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基礎,以行業精英、學科帶頭人為核心,整合各學科方向的師資團隊,融合并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形成教學、實踐、科研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體系。在此工程中,一個現代化、科學化、合理化的實訓基地尤為重要。

第二,工作室的實踐教學體系應是自上而下建立的,應該具有規范化、合理化的教學實踐模式和組織管理構架。首先,新媒體藝術專業在學科建設方面應該有明確發展和規劃目標。其次,實訓室應該在專業教學工作中發揮實質性、成效性、檢驗性的作用。最后,工作室負責明確專業研究方向,組織教學、實施課題研究以及對外合作等實踐內容。實訓工作室應具備開放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等特點,在不斷促進整體專業學科發展的同時,能夠兼容并蓄不斷完善自身。工作室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應由工作室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安排,其實踐教學形式也由各工作室自行組織實施。

(二)注重技能培養,強化軟件和新媒體技術的學習

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各種新視頻、音頻編輯軟件不斷更新換代;各種依賴新媒體技術的新專業領域不斷涌現,作為旨在培養滿足社會職業需求人才的高職院校,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高職院校藝術實踐教學中除了傳統的設計類實踐項目外,更應該針對目前行業現狀及時調整實踐教學內容,補充完善實踐教學構架,更新實踐教學的硬件設備,發掘引進實踐教學人才,成為各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強調新媒體技術和藝術創新的統一

一件優秀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它的產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軟、硬件的參與:首先,創作者本身應具備一定藝術審美能力、相應藝術設計的專業技能;其次創作者應該具備一定數字媒體應用及數字媒體技術的專業性知識;第三,創作者還應對當前大眾審美、商業藝術普遍價值觀、宣傳、流通手段及渠道有相應了解。

對創作者而言,在作品創作時依然要對對象進行感性和理性的主觀理解或進行藝術再加工。作為特殊形態的新媒體藝術不同于單純的技術作品和純粹的藝術作品,它在具有這二者的基本屬性之上,將二者結合,強調藝術的同時,不否認技術的作用,新媒體藝術就是要把兩者有機融合而不是互相獨立或碰撞,是技術中的藝術,也是藝術中的技術。

三、新媒體技術在實踐教學課程中的表現

(一)對新媒體的認知和運用

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作為設計師首先應注重設計方面的藝術表達。新媒體藝術作品屬于視覺傳達范疇,關于作品外在形象、審美情感及商業價值等多方面的內容,就顯得尤為突出,而作者應對這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創新及改善。其實,觀賞者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并不是簡單地用“看”或“聽”等生理感官來獲取作品淺層次的信息,他們更愿意通過對作品深層次的思考來尋求一種自我價值的認同,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喜悅、悲傷、憤慨等情緒的釋放。

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即使在新媒體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新媒體設計領域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專業人才缺失或專業知識、能力不健全、傳統藝術及審美理念的制約、設計創意和數字技術融合出現瓶頸等,這都需要藝術工作者好好反思并加以消化、理解,不斷提高專業素養,采取必要措施提升設計作品的質量及效果[3]。

(二)培養學生對交互的體驗和表達

新媒體藝術說道:底依然屬于藝術設計范疇,不管具有怎樣的時代特性或技術特性,它所創作的作品依然需要觀賞者“去看”“去聽”“去感受”。所以,數字媒體本身就存在交互性,和傳統藝術相比,不同的是產生交互的途徑或渠道。新媒體技術的交互性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來實現。先是對作品的圖像、文字、聲音等具象信息進行數字處理,既可以將原始數據長期、保真、方便的保存;又能使現實圖像文字轉變為數字化存在,為廣泛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持。

比如,我們通過建立“數字課堂”,將原本在三維空間展示的設計、雕塑等藝術作品展現在網絡和計算機建立起來的虛擬多維空間中,觀賞者可通過計算機操作或虛擬現實在虛擬空間內欣賞,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人機對話。觀者的一舉一動會包括其視覺的停留點、停留時間都可以通過計算機記錄得以保存,計算機通過統計、綜合、分析,得出數據,最終藝術家根據數據反饋來判定受眾對作品的喜好程度。這是新媒體技術對藝術品展示在交互功能方面的貢獻。

(三)強調動態元素的運用

成功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往往需要具備外在技術和內在精神兩種屬性,這也導致其展示方式也處于這兩種形態之間。它們在類似矛盾性的關系中形成、發展、完善,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兩者的融合絕不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拼湊,而是作為構成元素的相互補充融合在作品之中。這種現代化數字技術的使用為傳統藝術提供了在外在表象和內在精神展示的全新的平臺;為藝術作品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使得藝術在形式、性質、創作理念上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高職院校新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方案,應該緊緊抓住這種變化。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種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編輯軟件不斷更新換代;各種藝術思潮、設計流派層出不窮,高職院校作為專業人才輸出的起始點,應該時刻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根據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重新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加強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引入經驗豐富的企業導師,關注市場動向,持續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實訓室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真正做到與社會接軌。

猜你喜歡
新媒體藝術藝術作品數字
五彩繽紛的藝術作品
答數字
何晉渭藝術作品
張杰藝術作品
陶瓷藝術作品
新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的碰撞
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黑龍江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研究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