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與尼采的哲學觀點之比較

2021-01-28 08:02
大眾文藝 2020年21期
關鍵詞:強力尼采周國平

孫 緣

(云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昆明 650000)

老子是東方思想家的杰出代表,而尼采是西方思想家的杰出代表。經過搜集和分析二人的相關文獻后發現,當下有不少分析老子和尼采各自哲學觀點的文獻,可是關于二者哲學觀點的比較研究少之又少,所以本人以為該領域為一個學術缺口。本文正是根據對二位哲學家哲學觀點的比較而展開,相信此舉將有利于推進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交融和對話。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生卒年不詳,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以及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世經常將老子和莊子共同稱為“老莊”。根據史書記載,老子其人博學多才,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儒家創始人孔子曾專門拜訪老子,向老子請教“禮”方面的問題?!兜赖陆洝肥抢献拥拇碜?,充分展現出老子的道家思想,也是當前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極大的著作。

二、尼采

尼采的全名為弗里德里?!ねつ岵?,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思想家、作曲家和詩人,在西方哲學界享有盛譽。生命的意義問題是其哲學思想的主題。學術界一致認為,尼采締造了西方的現代哲學。他曾提出“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永恒輪回、“超人”等觀點。尼采一生著作頗豐,為人熟知的有《權力意志》《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以及《論道德的譜系》等。

三、兩位哲學家哲學觀點的相同之處

1.反對民眾追求知識

老子認為,人民大眾一旦擁有了足夠的知識,就不能進行很好的管控。同時,少部分掌握了足夠多的智慧的人,便將被稱之為賢人。這些賢人通常強調“有為”,他們必將會成為阻礙推行“無為”而治的障礙。因此,老子的“無為”而治建立在反智主義的基礎之上(史一棋,2019:66)[1]。

蘇格拉底把人生的意義歸結為追求知識。然而在尼采看來,人生并不存在現成的目的和意義,為了給人生提供一種目標和意義,首先需要的是巨大的人生熱情。然而,科學是冷靜枯燥的,只能看見知識的問題(周國平,1986:166)[2]。對于人生的探索,不能只憑借抽象的邏輯思維,而忽視了人的內心生活。因此,尼采崇尚的是,要客觀地看待科學的價值,如果把追求知識當作目的本身,只會喪失人生本來的意義。

2.反對人類過度的物質文明

老子針對國家形態也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追求,即“小國寡民”。這一追求不但能夠體現出老子對田園牧歌般生活方式的極度向往,同時也暗含著老子對文明發展所具有的畏懼心理。老子認為,文明取得進步、生產不斷發展,然而,往往隨之到來的還有傳統受到無視與褻瀆。因此,老子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復歸”這一概念,諸如“復歸于嬰兒”“復歸于無級”“復歸于樸”等(史一棋,2019:68)[1]。

尼采對現代文明抱有憎恨的態度,是因為他認為現代文明使人的生命本能衰竭,以及使精神生活變得貧乏(周國平,1986:248)[2]。人們盲目地追求著財富,永遠處于疲勞之中,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人們沉淪于世俗之中,仿佛失去了“自我”。文化面臨著商業化的挑戰,文化也確實商業化了。尼采還認為,供求關系決定一切事物的價值,導致越來越多的文人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文化,進行各種謀求私利的活動,背離了文化的初衷。

3.否定傳統價值

種種社會價值在社會建立的過程中相繼產生,然而這些由人類創造的道德觀念又反過來成為人類行為的評價尺度,支配著人類。老子讓人們回歸自然。他認為,這些所謂的價值判斷實際上并不存在。如果人們能夠順其自然,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行事,那么人就能超越世俗的是非善惡(史一棋,2019:51)[1]。

就尼采來說,他認為基督教在實質上是一種站在生命本能的對立面上的倫理。人類長期以來受到這種所謂的最高行為規范的制約。然而,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的基督教信仰已經逐漸解體。尼采指出基督教信仰解體后歐洲出現了價值真空,并把基督教批判與歐洲傳統價值觀念的批判結合起來(周國平,1986:199)[2]。他提出了“上帝死了”以及“重估一切價值”。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善與惡,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人成了萬事萬物的評價者和價值的建立者。

4.永恒輪回

老子認為,由于“道”恒常存在,那么“道”的運行規律也是恒常的(史一棋,2019:51)[1]。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運動和轉化當中。一事物若發展到極點,一定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轉變。要想讓事物持續發展而不向相反的方向轉變的,除非這個事物本身就包含有反面的分子(馮友蘭,2009:153)[3]。

尼采在骨子里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認為世界和人生沒有意義,但他反感消極厭世的人生態度。在尼采的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中,多次談到永恒輪回,在這里僅引用第三次以突出其具體含義?!叭f物消逝,萬物復歸;存在之輪永遠循環。萬物死滅,萬物復興;存在之年永遠運行?!保ㄖ車?,1986:95)[2]可以看到,悲觀的情緒籠罩著尼采的永恒輪回說。在《快樂的知識》中,尼采把永恒輪回的思想稱作“最大的重負”(周國平,1986:94)[2]。但是,尼采之所以提出永恒輪回,并非因為想讓人在看到人生不過是永恒的重復這一真相后,消極避世,對世界和人生產生厭倦和放棄的心理,而是依然能熱愛它。他想告訴人們,生命本無意義,但人們應該勇敢地把這無意義的生命接受下來,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去賦予其具體意義。

四、兩位哲學家哲學觀點的不同之處

1. 對理想人格的具體要求——“圣人”和“超人”

在老子的人生哲學中,我們能夠看到他的政治積極性,《老子》之中便多次出現“圣人”這個概念。老子認為“圣人”才是處世和治世的主要群體,而并非普通百姓(史一棋,2019:42)[1]。老子心目中的“圣人”,一定得是擁有政治身份的人,老子期望他們發揮自身的價值,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尼采和政治保持距離,對強權政治持明顯的反對態度?!俺恕钡某霈F,源于尼采對人的現狀的失望,因此“超人”并不指代歷史上已經出現的、既有的偉人,而是尼采所創立的,關于人的形象的一種象征,旨在給人們的生存提供一種目標。尼采認為,生命的本質在于不斷地自我超越(周國平,1986:257)[2],因此,追求“超人”的過程,也就是人不斷進行自我超越、成為更好地自己的過程。

2. 對宇宙觀的理解——“道”和“強力意志”

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它先于一切物質和非物質而存在著(史一棋,2019:45)[1],同時也生發了萬事萬物。在提出“道”的概念后,老子又將其分為道體和道用兩個子概念。道體,即“道”的形而上的本體;道用,即“道”的實用功能。萬事萬物的功能最終會“復歸”于道體,道體也時刻在轉化為道用(史一棋,2019:47)[1]?!暗馈弊陨硎菬o名的,在“無為”的同時“無不為”,就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將“以柔克剛”發揮到極致,是最高的善?!暗馈睙o法通過人們的語言進行準確描述,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對此進行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暗馈笔钦麄€宇宙的核心,給予世間萬物規則,更是人生的準則。

尼采用強力意志來解釋宇宙本身和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永恒生成。他認為自然界中,生命是豐富的,生命的意義在于不知滿足和不知疲倦地增強自身的力量,不斷地超越自身現有的生命力。所以強力意志也就是讓生命處于不斷地超越當中的意志。尼采認為,強力意志能夠“打倒上帝”,取代傳統的形而上學??隙ㄉ约叭松?,是強力意志的核心。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強力意志對人生的意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因此必須要具有強力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3.對欲望的態度

老子認為,人生而充滿欲望,于是通過各種辦法以滿足。然而,方法愈多,欲望愈得不到滿足,人也愈受其害,所謂“物或益之而損”。因此,與其費盡心思地想辦法以滿足欲望,不如在根本上清心寡欲,正所謂“物或損之而益”(馮友蘭,2009:156)[3]。

尼采曾指出基督教倫理壓制人的生命本能,他還相當透徹地分析了基督教倫理得以長期統治歐洲的心理機制,即在于使人產生一種罪惡感(周國平,1986:220)[2]。這種罪惡感使人們不得不隱藏著自己的欲求,可這只不過是一種自我保存的手段。人本應該正視自己的生命本能,用強大的意志和飽滿的激情投入生活中去。

五、結論

通過比較和分析,可以看出老子和尼采作為東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其哲學觀點具有共同之處,卻也存在較為明顯的不同點。雖然出發點不同,但二者均反對民眾追求知識;反對人類過度的物質文明;否定傳統價值;以及相信永恒輪回。就具體的不同之處來說,老子的“圣人”是其政治積極性的體現;然而尼采和政治保持距離,他的“超人”為現實生活中的人提供了一個生存的目標。在對宇宙觀的理解上,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然而尼采認為“強力意志”是對宇宙本身和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永恒生成的解釋。在對待欲望的態度上,老子強調寡欲;尼采則不然,他推崇正視生命本能、滿足欲望。

猜你喜歡
強力尼采周國平
虛無與輪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維
基于JOINTAIR 798Q型空氣捻接器的粘膠紗捻接工藝優化
改性聚酯纖維耐堿性能(抗拉強力保持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格言中的體系”——尼采的“反哲學”及其寫作
周國平的讀書之路
好夢何必成真
在水邊
吉他手必須要會的:強力和弦
《周國平少年哲學智慧書》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不再羞于自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