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試析

2021-01-28 10:40李偉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初中語文

摘要:我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經歷了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淀所形成的。傳統的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積累和沉淀,逐漸形成了具有十分獨特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目前我國的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結合當前的時代發展特性,不斷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之中,以此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诖?,本文首先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隨后,提出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融入傳統文化的具體措施,以此供相關人士交流與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之中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但是由于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仍然沒有達到最好的效果。為了改善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并且更好的促進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文教學,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需要更好的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初中語文古詩文中的一些內容,并且適時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形成更加良好的語文素養。

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學生缺乏古詩文學習的興趣

對于許多的初中生來說,由于受到現代化思想的影響,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環境與古詩文中所描述的相距較遠,使得學生普遍認為古詩文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并沒有實際的作用和價值[1]。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僅僅是對內容進行背誦,以此來應對考試,這種思想層面上的懶惰致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仍然處在較差的階段。除此之外,古詩文的學習興趣不高,也與學生自身學習態度有很大的關系。首先,古詩文的學習需要學生不斷的積累。其次,古詩文本身的語法和知識較為復雜,而且許多學生對這些內容也沒有進行充分的掌握。最后古詩文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和刻板,也致使學生難以提起較高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教學方式沒有及時創新

初中語文在開展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采取的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就是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對古詩文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在講臺下跟著教師的思路去學習[2]。事實上,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非常之大,教學內容十分單一和刻板,而且教學的形式也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對就是講授的知識以及語法進行機械性的背誦,并不能自己主動的去思考,也會讓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古詩文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指使,但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直接開展古詩文內涵的分析,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沒有充分的基礎知識去理解古詩文的真正意義和背后所代表的含義,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改善措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擁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對于他們學習的幫助將是十分巨大的。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學生如果擁有較高的興趣,就可以幫助他們更加高效的學習課堂知識[3]。與此同時,也可以保證學生對于古詩文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師在開展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例創設合適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水調歌頭》這一古詩文講解知識,教師就可以通過利用一些多媒體的設備,在上課之前提前收集好相關的資料和圖片以及視頻。在課堂講解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和展示,學生對于圖片和視頻的興趣通常都是較高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對古詩文中的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更加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作者背景的介紹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那么對于他們理解古詩文中真正蘊含的情感,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是起到積極作用的。

(二)古詩文朗誦,感受形式美

我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不同時期都有著具有豐富時代特點的古詩文。比如在押韻、結構等方面就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文的押韻和結構的特點,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教授學生斷句的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了解到古詩文中一些結構的變化情況[4]。除此之外,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重視朗讀,對學生起到的引導作用,像《水調歌頭》這一古詩文就有著非常明顯的節奏,教師在講課之前,要讓學生對這首古詩文進行反復的朗讀,在加深學生記憶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內容,通過不斷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真正內涵和其中所寄托的情感。而且也可以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文化,在學生朗讀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繼續進行古詩文中一些重難點詞句的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豐富的心理變化情況,以這種朗讀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學生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古詩文的韻律和節奏,以一種更加充滿美感的方式去學習古詩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對日后的古詩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三)特殊節日的實踐活動

事實上,許多的古詩文通常都是在各種節日的時候所寫作出來的。通過不同的節日也可以從一定角度上理解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在節日期間開展各種豐富有趣的文化活動,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傳統節日的民俗和文化,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古詩文的掌握和理解。比如在中秋節前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家自行搜集相關的中秋節古詩文,然后在課堂上以一種分享和交流的模式,對自身所搜集的古詩文進行朗讀,這樣一來,這種豐富有趣的活動模式,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于傳統文化和一些節日的了解和認知,也可以使學生對不同節日的文化內涵有所掌握。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對于初中古詩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不斷的融入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和責任所在。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講解,讓古詩文中的一些思想感情更好地被學生理解,幫助學生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儲紅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啟迪與智慧:教育,2020,000(002):P.76-77.

[2]冀曉芳.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策略探析[J].東西南北:教育,2020(7):0111-0111.

[3]何東.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2):0121-0121.

[4]張廷錄.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9,000(019):P.100-100.

作者簡介:李偉(1982),女(漢族),山東省濰坊青州市人,本科,任職于山東省青州市旗城學校,中學二級教師。

(山東省青州市旗城學校?山東?青州?262500)

猜你喜歡
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古詩文教學對培養人文素養的思考
如何培養學生在學習古詩文中入情入境
淺論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古詩文教學的利弊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