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運用分析

2021-01-28 10:40曾嬌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運用分析初中生物信息技術

曾嬌

摘要:信息技術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發展,依靠信息技術展示優勢,教師能夠將對應的教學模塊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現出來,以直觀的形象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更強烈的沖擊。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運用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運用分析

引言

近年來,國際新聞報道了校園破裂的情況,據統計,去年處理了100多起校園欺凌案件,盡管地方和學校都采取了相應的糾正措施。原因是學生們不珍惜自己和其他人所得到的生活,學校更加注重考試成績和教育質量。有效實施優質教育是當今的一項挑戰。在第四次互聯網世界大會上,秘書長宣布,我們將在我國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的建設。在這方面,信息技術與課堂榮譽相結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信息技術如何有效地與中產階級的生物學聯系起來呢?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

作為一種高效、便捷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展現出了較為出色的應用價值。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信息技術為第一渠道,將視頻、音頻等多種教學材料導入信息課堂。初中生的思維較為活躍,他們對于不同材料表現出來的學習欲望不盡相同,為幫助學生妥善處理好教學知識與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導入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材料,主動加工信息,實現學習能力與生物思維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發展渠道。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生物教學活動限制在課堂內,學生只能利用教師給的生物知識、教材中包含的生物理論開展生物教學活動。而在信息技術的輔導下,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中吸收可以運用的生物資料,并依靠網絡交流,將搜集到的生物知識引入生物課堂,提高學生的表達欲望。

二、初中生物教學信息技術運用分析

(一)優化課堂傳遞方式,加強知識的有效理解

初中生物知識是對生命現象的抽象認識,其中不乏細微而動態的過程。傳統教學中對這些內容的講解,多采用口述的形式,蒼白的文字描述很難使學生感受知識的動態變化過程,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有效理解。而信息技術可以將生物知識以直觀、立體、動態的形式呈現在生物課件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學生思維跟隨課件中的動態畫面流動,降低了生物知識的難度,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更加輕松。

(二)利用信息技術精準檢測學生聽課效果

在小學生物教學中,不僅是學生的學習,也是學生的思維和學習。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滿足不同班級學生的個人學習需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微觀課程。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都有針對性地將他們的活動發布到電子課本中,以應對挑戰、中等任務、輕松選擇和分層排列,從而使不同的學生能夠準確地測試他們的學習水平。例如,在完成“生態系統組成”教程后,學生們自己幫助創建了微型課程,使他們能夠設計生態系統中生物和非生物特征部分的小型生態瓶子。學生們學習解讀生物瓶的成分,提高處理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三)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意識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合作意識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思維逐漸發展變化的過程,需要從小培養。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摒棄原有的教學觀念,將生物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借助信息技術的網絡化、智能化以及多媒體化,為學生創造相應的學習條件,讓學生積極合作,共同完成生物知識的探究任務,從而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學“水質污染的形成”時,教師可讓學生分組對生活環境中的水污染情況進行調查,查找污染源,分析污染原因,記錄調查結果。上課的時候,借助信息技術將各組調查結果呈現出來。學生經過分析得出結論:水質污染形成多是由空氣污染造成的,工廠排放出大量含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氣體,在降雨過程中,這些污染物隨著雨水降落下來,進入山川河流,使水質發生污染,嚴重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而后這些污染又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向人類,影響人體健康。這個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酸雨形成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其中所發生的反應,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

(四)優化實驗展示,實施現代化教育

生物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客觀地觀察生物,在理論教學與生物活動之間尋找真理。但是部分生物實驗的開展要求比較復雜,開展周期較長,學生很難參與實驗教學活動。在全新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利用信息技術導入生物實驗,以現代化的技術彌補設備上的不足。如在教學《昆蟲的生殖與發育》時,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大量的昆蟲,但由于缺乏觀察的機會,很難歸納昆蟲的形態特點、成長特點,也不了解有關于昆蟲的生物知識。為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科學紀錄片與動態動畫。以蟬的生長發育為例,教師可以展示蟬的若蟲期、成蟲期的動畫,幫助學生了解昆蟲的不同形態,促使學生對生物教學知識形成一個明確的認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導入與當前教學活動有關的生物知識,在班級內展示昆蟲的形態,將無害昆蟲帶入班級,從形態、習性等角度入手,發起生物觀察實驗。生物教育是開放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探究意識,為學生創造觀察生物、接觸生物的機會,利用生物教育的多樣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許多研究表明,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能力產生了積極影響。雖然信息技術在學生課堂上的應用受到很大影響,但信息技術的使用也日益要求教師具備能力。教師不僅是教師,而且是課程和教學大綱的開發者和發明者。關于局長提出的推廣“數字中國”的“互聯網+”建議,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生物研究相結合,從而提高生物學科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曲影.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204.

[2]池群珍.談談初中生物課堂信息技術教學[J].考試周刊,2019(58):161.

[3]陳欽國.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9(05):146+148.

(沈陽市第六十九中學?110102)

猜你喜歡
運用分析初中生物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論教師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正能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