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湘西苗族跳香舞的表演藝術特征

2021-01-28 10:40袁軍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五谷湘西苗族

袁軍

跳香舞的產生時間應該追溯到苗族農耕文化出現的時候,因此它也是一種勞動舞,目的是傳授勞動知識和經驗,鼓舞勞動熱情;但是跳香舞在最初產生時又跟宗教祭祀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它也就是在酬祭“五谷神”中發展起來的。由于它在形成過程中融合了湘西苗族人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而跳香舞又是歌、舞、樂三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表演藝術,所以它的表演本身就擁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征。因此,本文對跳香舞表演的內容、表演的形式等問題進行探討,試求分析總結出跳香舞表演的藝術特征。

一、湘西苗族跳香舞的表演分析

跳香舞流行于湘西瀘溪、古丈、花垣、鳳凰、吉首等縣市的苗族人聚居地區,是苗族人最隆重的節慶活動?!疤阄琛庇址Q“吃齋粑粑舞”(苗語叫隴自咱),是苗族人歡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并答謝和祭祀“五谷神”的一種民俗活動。它依附于祭祀活動,并帶有一定的風俗特征,追溯跳香舞的形成到現在,已經在湘西苗族地區流傳上千年時間了,有著較深厚的歷史文化。據《神秘的湘西》記載:“跳香舞是苗巫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祭祀與崇拜‘天王大帝'和自然神靈中的‘五谷神'的活動,在每年秋后,糧滿倉豬滿圈,野菊花盛開,芳香流溢的時節進行?!?

(一)表演的內容

湘西苗族人每年都舉行跳香活動,表示感謝“五谷神”賜給的豐收果實?!疤恪币话阍谇锖笫屡e行,個別地方在十一月舉行,少則一天一夜,多則三天三夜。由于居住地方不同,“跳香”活動又有差異。吉首、滬溪、古丈等地的苗族的跳香,一年一度,自農歷十月初一至十五日,各寨輪流舉行,一寨一次,故稱“十月跳香大會”。

(二)表演的形式

跳香舞表演的形式主要是進行表演八場法事,分別為鋪壇請神、接神祭神、金童,玉女下凡、喝香米酒,吃香豆腐,吃齋粑粑、開壇寄口、請神下位、傳五谷、旋場。

二、湘西苗族跳香舞的表演藝術特征

(一)拜神(五谷神)、宗教祭祀性與集體性

在湘西苗族地區,人們同神有不解之緣。由于苗族是個古老的稻作民族,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古代,農業生產的豐歉主要取決于大自然的恩賜。因此苗族的先民認為,他們能夠獲得豐收,就是因為有一個神靈在幫助他們。所以,“五谷神”就成了他們十分崇拜的神。而湘西苗族人也是同樣虔誠的信奉著“五谷神”,民間如有求嗣降子,消災除疾,“還愿”于神最為靈驗。在平日的生活與勞動中,尤其每年農歷十月初一進行跳香舞之時,湘西苗族人都自發的聚在田間、山坡、坪場,他們在跳香舞的表演中進行祭拜“五谷神”,答謝“五谷神”,預祝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在跳香舞表演的內容中就有請神、接神、娛神、送神這四個階段,而跳香舞正是在祭拜“五谷神”中發展而來。因此拜“五谷神”成為跳香舞表演中的重要藝術特征。

(二)歌、舞、樂的結合

跳香舞的表演是在借鑒與吸收湘西原始宗教、民俗、音樂、舞蹈等許多方面而形成與發展的,在跳香舞表演過程中,歌、舞、樂等形式是其表演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互相結合與影響。這一藝術特征也成為了跳香舞表演中的一大亮點。

跳香舞的音樂借鑒了湘西地區苗族“儺戲”的某些特點,但是有自己的特色。它的音樂旋律明快、流暢,節拍多為2/4、4/4拍,唱詞也很豐富,伴奏多用大鼓、大鑼、牛角、長聲鑼鼓,并連續反復的跟隨舞步,變化多端,音樂特色鮮明,節奏自由,整個音樂與跳舞者感情協和,氣氛歡快、熱烈。它的演唱帶有強烈的宗教性,而且大多是合聲演唱,在八場法事中也通常是由領舞者領唱,指揮帶領著其他人一起應合,很符合跳香舞表演的集體性。在演唱中,主要是和舞蹈配合,有時也扮演一些角色。而鑼鼓與牛角的伴奏又決定了它演唱的速度,演唱可分為快、中、慢三種,如果每一句打一次鑼鼓或每兩句打一次鑼鼓,情況又是完全不同的。在表演中,多種樂器的伴奏跟舞蹈及演唱很好的結合起來,使跳香舞的表演變得豐富且精彩,讓跳香舞有著一套完整的具有宗教藝術的表演形式。

(三)音樂形象單一且具有獨創的演唱風格

跳香舞這種原始藝術是苗族集體創作的,由于生產力極低,意識形態單一,最初的創作內容又主要是反映集體生產勞動的,因此,也就決定它的形式比較簡單、粗糙。跳香舞在表演時,它演唱的固定模式就是領舞者領唱,然后其他都是伴唱,使得它的音樂形象顯得特別單一。因為在湘西地區,苗族人的音樂都是非常注重旋律的描述,沒有特別專業的音樂思維,只是根據審美習慣,圍繞著一些流傳下來的基本旋律,不講究音樂發展的對比與變化。

在唱腔中,跳香舞同苗族其他藝術形式的唱腔有共同性,但是在長期的表演中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領舞者一般擔當領唱的作用,在前一階段的歌唱時要靈活運用真假聲及小嗓等技巧,使歌聲必須高亢、尖細,特別在唱高音時充分發揮了苗族的拖腔,這是演唱者的最為明顯的演唱特點。然而隨著舞蹈的發展,如果氣氛達到頂點,演唱者還須特意調整嗓音,不改變唱法,運用大嗓,把聲音變得厚實起來,形成與原來全然不同的風格。由于它的演唱有著強烈的宗教性,所以在演唱時演唱者不能把歌唱成很濃的山歌味。這種獨特的演唱風格使跳香舞的表演更加的精彩。

結論

湘西苗族跳香舞是一種勞動舞,也是具有著風俗特征的宗教祭祀舞,更是一種古老的具有多元藝術形式的民俗活動,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它的形成及發展有其客觀條件和必然性,是苗族人反映自已的文化傳統的一種方式,也是用來傳承和保留自已的藝術文化的一種獨特手段。因此,它具有著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濃厚的民族特色。流傳至今,跳香舞的表演藝術特征也越來越成為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黎光.湘西民俗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1993年.

[2] 符長慶.神秘的湘西[J].中國民族出版社.2003年.

[3] 吳忠軍.苗族“跳香”與族源[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年第6期.

[4] 瀘溪縣志.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5年).

[5] 吳忠軍.苗族“跳香”初探民族論壇[J].1993年第3期.

[6] 熊曉輝.湘西地區苗族跳香舞探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黃石藝術學校?湖北?黃石?435002)

猜你喜歡
五谷湘西苗族
走近鄉間
一橋飛架
補妝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創意五谷畫
創意五谷畫
小天使研學旅行之湘西助學夏令營(下)
大寒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銀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