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沿海地區女裝偏好與地域分布的關系研究

2021-01-28 10:40楊佳怡劉瑜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西化女裝旗袍

楊佳怡 劉瑜

摘要:在民國時期沿海地區女裝偏好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具體款式的不同流變趨勢愈加更加清晰。整體而言,上海地區時尚高雅,廣東地區前衛大膽,山東地區則保守改進。以旗袍為例,上海和山東地區都在版型上強調女性身體曲線,而山東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腰部收緊,但并非完全貼合腰部。但面料方面,山東對于面料的選用則最為豐富。女裝配飾與具體款式的流行趨勢相似,以廣東地區對珠寶等首飾的運用最為突出,上海地區幾乎完全引用西式配飾。在民國時期服飾整體受到西方時尚潮流影響的大背景下,女性妝發作為女性形象的重要部分,也受到影響。在化妝方面,有西式化妝方法的引進,也有西式化妝品的進口;在發型方面的重要變化則是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燙發技術,無論是長發或是短發,較以往梳髻束發的女性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由于信息較少,且流變相似,故在此不做詳細比較。

1 沿海地區女裝款式偏好比較

在民國時期女裝西化潮流中,各地區女裝款式在趨同的情況下,又呈現出各自的偏好特點。例如上海地區最先引入旗袍改革,同時也是對旗袍最為熱衷的地區,廣東地區對于西式裙裝如圓領連衣裙等接納程度很高,而山東地區相對更加保守,還是以襖裙為主要改革方向。由報刊中的女裝信息分析來看,上海地區在女裝款式西化潮流中一直站在前沿陣線,廣東與山東地區相差無幾,分布較為平均,上海地區尤以連衣裙、旗袍、上衣及外套的款式改革方面最為突出。

除不同款式的選擇差異外,選取同一時期的相似款式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三者之間的具體偏好差異。因此,選擇旗袍發展相對穩定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旗袍進行比較。圖1-1為1929年《良友》刊登的一張照片《范朋克與中國明星合影》;圖1-2為1932年《廣州雜志》第8期中的一幅女裝漫畫;圖1-3為1927年《中國青島報》中刊登的一則香煙廣告。從相似款式的不同表現中可看出上海地區對西方服飾文化的吸納包容,對比山東地區相對保守的女裝選擇,以及廣東地區大膽的服飾風格。

圖1-1中左一和右二兩位女士均穿著旗袍款式,左一旗袍采用了面料拼接,增添趣味性。經典立領的款式,長度及膝,袖長至腕,袖口稍闊,但腰部修身形制已經對女性身體曲線進行體現。右二花飾鑲邊,半袖斜襟及膝旗袍,通身素雅花紋,突出女性典雅氣質。

圖1-2是《廣州雜志》中的一則女裝服飾漫畫,引人注意的是開叉高至腰部,全腿裸露。圖中的女性自信閑步,下方則畫有西裝男士偷窺的形象。雖不是當時時穿的樣式,但廣東地區對于女性服裝的大膽選擇,對女性身體的自信展示可見一斑。

圖1-3的廣告是20年代末青島女子的形象素描,由于山東難以找到當時的旗袍款式圖,以出現較多的長衫形制代替。圖中女裝袖長至肘,較其他兩地的袖子款式相對肥大,整體形制無論是衣服長度還是剪裁方式都相對保守,但在當時已是時髦的典型。

2 以棉、絲為主的面料偏好

基于沿海地區自身紡織產業發展狀況的差異,在民國時期女裝西化潮流中,不同地區對于面料的接受和選擇也產生了各自的差異。山東地區作為當時紡織產業最發達的地區,在面料種類和紡織工藝方面受到全國的效法。

民國時期報刊中的女裝西化面料信息以類別分類進行統計,發現山東地區對于面料的關注度明顯高于上海地區與廣東地區。尤其在棉織物、絲織物和毛織物三方面,報刊中的介紹和引用明顯多于其他兩地。從整體來看,在西方女裝時尚潮流引入的過程中,沿海地區對于麻織物的使用率最低,棉織物、絲織物和毛織物的使用程度相仿,皮革也開始大幅融入女裝制作。其中嗶嘰、呢絨、羽綢等織物成為民國時期的新寵,以山東地區為輻射中心在女裝西化過程中使用繁多。

3 各具特色的配飾偏好

在沿海地區女裝西化潮流中,各地區的女裝配飾最具地區特點,不同地區對于女裝配飾的選擇各有不同。例如上海地區對于頭飾和腳飾的偏重,有大量圖片及咨詢型文章進行女裝配飾的介紹;廣東地區對于珠寶等頸飾的偏好為重,而山東地區相對更加保守,對于女裝配飾除鞋類開始引進高跟鞋,部分開始使用發卡等頭飾外,配飾的選擇偏向簡單大方。民國時期上海地區對于西式女裝配飾的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廣東地區種類最多,對頸飾的關注格外區別于上海和山東地區,山東地區對于圍巾等肩飾的關注明顯多于其他兩地。

為更清晰的表現不同地區對于女裝配飾偏好的差異,選取同一時期的女性形象進行對比。選擇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沿海地區受西方時尚潮流影響范圍最大的時期,進行舉例對比說明。圖1-4為1931年上海地區《玲瓏》第一卷第31期的一幅當時女性形象側寫;圖1-5為1933年上海地區《廣州雜志》第34期的一則女裝漫畫;圖1-6為1929年山東地區《圖畫時報》中《山東女子最近時裝:圖為共合藥房張美珍女士》照片。從中可以大致看出西方時尚潮流在沿海地區發展鼎盛時期,上海地區對女性配飾的選擇時尚又具品味,廣東地區夸張又前衛,而山東地區雅致簡潔的選擇偏好。

圖1-4中出現的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秋冬季女性形象,穿著尖頭全包皮鞋,修身長旗袍外搭一件短小外套,十分時尚。兩位女士手中都拿著一只小巧的方形手包,呈現出完全西洋化的打扮。

圖1-5是1933年《廣州雜志》第34期出現的《未來女子服飾》漫畫一則。廣州地區對女性配飾的選擇和服飾款式一樣大膽,在吸收西方時尚觀念的同時敢于創新。如圖這則漫畫中出現的夸張的環形耳飾,綁帶至膝的高跟鞋,時至今日正在流行。而服裝款式的夸張也是由于當時吸納了西方對女性身體展露的時尚思想,雖不是時穿款式,但其搭配時尚躍然紙上。

圖中1929年的《山東女子最近時裝:圖為共合藥房張美珍女士》,是當時山東地區時興時裝及配飾的展現,短衫長裙,白襪著于黑色平底鞋中,身上僅搭配一頂略加點綴的黑色帽子,整體樸素典雅的風格與其他兩個地區形成鮮明對比。

4結語

以年代進行劃分,按照沿海地區報刊中的女裝款式信息、女裝面料、女裝配飾、女性妝發四個部分進行總數統計比較,意圖分析得出以年代推進沿海地區報刊中女裝西化潮流的發展過程??傮w而言,上海地區對于女裝西化的關注程度最高,報刊中的具體信息也最多。除面料信息外,基本都以倍數多于廣東地區和山東地區。山東地區整體關注度最低,但在面料信息方面占絕對優勢,可能與其紡織產業的發展相關。廣東地區報刊中對于女裝西化潮流的關注始終位居中間位置,在時間推移過程中呈穩定態勢,與其他兩地的發展趨勢有所區別,并非是中間時期頂峰后期明顯頹勢的趨勢,而是在20年代上升后較為穩定,即使在民國末期對于女裝西化的款式、面料、配飾和妝發等方面仍保持了較高關注度。

參考文獻

[1]莊立新.淺析晚清民國以來著裝理念的變遷[J].遼寧絲綢,20好19(01):15-16.

[2]王葎菲,林穎旭.民國時期五邑人的服飾風尚[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4):6-10+90.

[3]王蔚樺,崔榮榮.民國時期旗袍紋樣的裝飾圖形表現[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8,31(04):18-21.

[4]朱曉安.照片中的“西學東漸”——從民國老照片看西方服飾對民眾生活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8(11):233-234.

[5]亓延. 近代山東服飾研究[D].江南大學,2012.

作者簡歷:

楊佳怡(1996-4),女,山東人,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

通訊作者:劉瑜,1970,女,教授,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東華大學?上海?200051)

猜你喜歡
西化女裝旗袍
家教“漫”鏡頭
我來說說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語文課本已被悄悄“西化”?
近現代中國法律變革中的中西之辯
2017年春夏男裝周的女裝風景
伊朗關停800“西化”服裝店
從譚恩美的《喜福會》中聆聽當代批判的聲音
日“男扮女裝犯罪”增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