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高中語文學習與人文素養的培養

2021-02-11 22:34劉佩華
科技資訊 2021年34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高中語文

劉佩華

摘要:近幾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邁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之上。因此不難看出,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國民愈發注重精神文化的富足與素質素養的提升。而語文作為我國獨有的一項語言文字藝術,蘊含了無數優秀的中華文化精神,以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的觀念廣受推崇。

關鍵詞:精神文化中華文化精神語文學習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a)-0000-00

On High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LIU Peihua

(Lintao No.3 Middle School, Dingxi,Gansu Province 730514,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our country have changed greatly,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grow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and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Chinese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s a unique language art in China, Chinese contains countless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and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Chinese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ir own humanistic quality is widely respected.

Key Words:Spiritual culture;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Chinese learning; Humanistic quality

在民族傳承、社會發展與群眾需要的影響下,新的課程改革將素質素養的培養提上日程。對于高中語文的學習活動,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校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他們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正因如此,當前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開始融入各式各樣的方式、方法,以期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品質,促進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進而引導他們將語文知識內化為自身人文素養,該文便對此展開深入探討。

1 高中語文教學現狀

1.1 應試觀念嚴重

雖然新的課程改革已經提出了一段時間,素質教育也早已在教學活動中加以應用。但是,任何一項教學改革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完善并深化。因此,在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仍沒有完全脫離應試教育思維,依舊根據應試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忽略了人文素養的引入與培養,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阻礙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1.2 教學方法單一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中,一些教師雖然脫離了應試教育的刻板思維,但仍舊沒有意識到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單一的手段講授語文知識,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而實際上,語文所涵蓋的知識是極其龐雜的,僅憑一種方式無法完全挖掘其深層次意義,也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其文化內涵,甚至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散,嚴重削弱了學生學習效果,制約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2 在高中語文中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意義

從表面含義進行分析,人文素養即以人為中心、以人的素質為對象的文化精神教育培養行為。從深層次來說,其內容涉及歷史文化、社會科學、政治思想、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等多個方面,涵蓋著十分廣泛的知識體系,是對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綜合感知,是人將外部知識內化為自身能力素質的體現。

對高中生而言,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合一定的人文素養有助于他們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建立科學的文學知識體系與思維框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他們對于相關知識的綜合把握,提升他們的文化品質。

進而,學生可以將該語文學習品質深化為自己的文學素質,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個人素養,并不斷將文化素養的力量反作用于學習活動當中,在反復的良性循環之下強化學習效果,實現知識與精神的同步提升,達成自我完善。

3 高中語文學習中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3.1 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將語文教學與人文素養有機結合不僅僅是通過教育部門發布相關要求、由學生建立人文意識就能達成的,而是需要學校與教師的密切配合。

眾所周知,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只有教師與學校共同建立人文素養觀念,他們才能配合學生將語文學習活動與人文素養的培養相結合。因此,國家教育教學部門必須密切關注學校的教學體系結構,加強人文素養的宣傳工作力度,加強對教師素質的培養,轉變他們的刻板觀念,從根源上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破除阻礙。

3.2 提供背景信息,激發學習興趣

國家教育教學部門在修訂教材時一般是選取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作為學習素材,這些素材有一個共同點,即帶有一定的時代色彩。簡單來說,高中生目前學習語文知識所依賴的名篇佳作是作者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之下,結合當時的時代信息所創作的,且一些文章與當前社會的時代跨度過于巨大。

而對高中生來說,他們并沒有相關的人生經驗,如果直接去閱讀文章,僅僅借助文章內容去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挖掘人文情懷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先行引入時代背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其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以人教版必修一《荊軻刺秦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先向學生介紹當時荊軻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及相關的歷史信息,讓學生對文章產生淺顯的了解,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推進。同時,以歷史背景為依托,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荊軻與樊於期的英勇無畏、剛烈俠義,體會到古之俠士重情義、古之英雄為國家的豪情,也更容易在文章豐滿的人物形象的影響下建立起俠義之情與國家使命感,促進自身人格的升華。

3.3 注意讀寫結合,促進理解表達

語文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語言文化,它的學習是綜合性的,涉及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綜合考量高中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升需要,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講授時,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書寫的構思與組建語言過程中切實感受我國語言文字藝術的魅力所在。

同時,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時可以不斷地將自己的思想轉化成文字表達出來,也可以不斷借鑒名人大家的創作手法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這無論是對于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效果還是強化他們的人文素養都是大有裨益的。

以人教版必修二《離騷》一課為例,在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了解楚辭語言和結構特色、感受詩人的愛國之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之后,考慮到學生已經在文章的影響下對家國天下、百姓生活建立起了一定新的認識,教師可以要求他們結合當今社會的社會現實,書寫關于社會問題的思考或國家建設的展望。如此,及時將閱讀和寫作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遷移古詩詞的學習經驗思考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使他們建立起與當今時代相契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意識,將其對國家的熱愛和對社會生活的關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之上。

不僅如此,走出現代社會生活,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更多楚辭作品,讓他們在對比分析中書寫關于楚辭的讀后感。這樣一來,通過更加廣泛的多元閱讀,學生就會透過楚辭,對特殊時代背景下中華兒女對國家山河的熱愛以及對民族存亡的關心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其人文素養同樣能夠實現新的發展。

3.4 拓展閱讀素材,加深文化積累

縱觀古今中外,所有優秀的文學家都不只有一篇經典作品,他們往往將自己的畢生經歷和所感所想融合在多篇文章中進行表達。同時,受不同階段的經歷影響,在其不同作品中經常會體現不一樣的人文情懷。而教育教學部門在編寫語文教材時選取的材料是有限的,這便需要教師不斷地為學生搜集更多具有教育意義、體現人文情懷、涉獵廣泛的名篇佳作,以此充實高中生的閱讀素材,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幫助他們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理解其知識內容與思想情感,進而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與人文情懷。

以人教版必修四《蘇軾詞兩首》一課為例,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結合兩首詩一同講解,在對比分析中帶領學生體會其情感的異同之處。此外,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蘇軾在不同時期所創作的詩詞作品,引導學生在對比閱讀中體會其豁達、豪放之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其他同時代詩人如辛棄疾、范仲淹等人的詩詞作品,深入感受古代文人的家國情懷,并在其影響下豐富自身人文素養。

3.5 適當分層教學,鼓勵自主探究

從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角度來說,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綜合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與不平衡性。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尊重生生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做到有的放矢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同時,在引導他們挖掘文章情感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對文章產生更深刻的情感體驗,進而強化學習效果,深入促進自身素質素養的形成。在這一環節,考慮到學生一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有限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水平、思維習慣等綜合素質方面的不同,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層次,進而將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打亂分組,保證每一個小組的組內成員綜合素質都是不一樣的,為他們創造思維碰撞、靈感迸發的機會。同時,讓每一個小組的綜合能力是一致的,保證組間學習的公平性,并營造一定以合作探究為主的競爭學習氛圍,使其在合作和競爭的狀態下對知識展開自主學習,讓他們在深入探究和體會中進一步深化對教材知識背后人文素養的感知,將其素質素養提升到新的層次。

以人教版必修五《陳情表》一課為例,教師就可以將其設計為自主探究課程,先為學生提供介紹時代背景、作者人生經歷的輔助理解材料,再秉承“因材施教”和“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將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打亂分組,讓他們合作探究文章背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這樣一來,處于低層次的同學可以在高層次同學的思維啟發和幫助下對文章形成新的理解,進而提高自身人文素養,處于高層次的學生也能在其他同學的表達中得到不一樣的啟發,進而深化自身綜合素質,提高人文素養。

4 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傳承下來的中華文化思想,是我們民族寶貴的財富,全體中華兒女都要重視對該項知識的學習,不斷地在文化的熏陶之下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進而參與到文化的傳承當中,助力民族成長。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即將步入到半社會狀態當中,教育教學部門必須抓住這一至關重要的時期加強對他們的語言文化知識教學力度,提升他們的素質與知識水平,加強對他們人文素養的熏陶,幫助他們建立人文意識與文化情懷,真正實現提升核心素養、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晨光.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5):46-46.

[2] 王國龍.走出誤區,讓語文素養綻放美麗花朵[J].學周刊,2019(20):96-96.

[3] 劉春.淺議高中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63.

[4] 黃盼盼.“語文核心素養”誕生路徑探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8.

[5] 解環寧.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4):147-148.

[6] 馬清君.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有效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4):167-168.

[7] 遲桂升.高中語文教學規律與教學模式研究——評《高中語文教學指導》[J].林產工業,2019,56(10):74.

[8] 張宇. 針對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困境的突破策略[J]. 南北橋, 2019 (12):10.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高中語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公關攝影師必備素質
人文社科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