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研究

2021-02-11 22:34封玉
科技資訊 2021年34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跨文化國際化

封玉

摘要:教師的跨文化素養作為高等教育國家化的核心要素,決定著教育國際化的水準和發展的方向。教育國際化要求教師具備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借鑒別國教育理論的同時,有著一定的本土自信,為開展教育實踐提供良好的基礎。針對這種要求,該文立足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視角,分析當前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發展現狀,針對具體的要求,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從多個角度提出培育高校教師跨文化意識和素養的對策,為高校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

中圖分類號:G40-055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a)-0000-00

Research on College Teachers' Cross-Cultural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ENG Yu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Province, 0530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cross-cultural literacy determines the leve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requires teachers to hav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have a certain local self-confidence, so as to provide a good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view of this require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literacy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college teacher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literacy from multiple angles, so as to provide a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llege teachers; Cross-cultural literacy

高等教育國家化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高校重視對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通過構建高素養的師資團隊,來保障各類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在跨文化學習中,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比較和理解,可使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完成知識的應用,同時客觀的審視本國的文化,塑造學生成為高素養的人才。在新的發展階段,不少高校將跨文化培養最為重要的內容,也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作出創新的研究。然而,對教師跨文化素養的培訓和發展關注度不足,使得部分教師自身的跨文化能力薄弱,對西方文化和知識的了解較為淺顯,對開展的跨文化教學的研究還需要深入,自身的國際化發展視野也需要進一步的拓展,以便于更好地承擔起培養新時期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重任[1]。

1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

早在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就針對高等教育提出國際化發展的建議,并表明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促進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教育技術和管理系統的日趨完善,更是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帶來較大的機遇。所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是指高等教育在開放主義和全球化影響下,通過國際間的合作,以及多邊交際活動,增強自身在國際領域的地位,以便獲得國際認同,提升國際形象和學術成果,參與到國際教育事業中,促進國際高等教育動態化的改革與發展。在新的發展階段,高等教育要面向全世界,以國際交流合作為依托,學習和借鑒全世界先進且優秀的教育理念,以及高水平的辦學模式,促進本國高等教育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前進,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為各類教育活動的實施提供基礎與保障。而在各大院校構建教育國際化發展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實施全新教育制度,保障育人水平的關鍵要素,只有教師具備跨文化素養,才能將更多的國家化育人理念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不但為教學活動提供服務,也能保障育人有效性的提升。對當代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的要求,主要包含:一是具有跨文化意識,能夠及時發覺國家形勢發展的需要,在教育中既保留我國的教學特色和傳統,又吸收國際上的豐富教學經驗。二是面對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利用國際視角處理教學事務的技能。三是開展國家化的教育活動,設置課程相關的國際問題。四是加強國際交流互動,有著一定的出國經驗。五是積極參與國際間的教研活動,通過合作研究新的教學項目,利于挖掘新的國際育人資源,為本國跨文化教學帶來參考與幫助[2]。

2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發展現狀分析

2.1缺少對跨文化的認識,自身跨文化意識薄弱

在當前傳統的教育體制中,大多數高校教師對交易國家化的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對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和自身跨文化素養的要求,簡單理解為語言能力和教育能力強,認為通過教學積累便可獲得跨文化上的能力和素養。這種存在偏差的認知將語言知識與跨文化素養進行等值,使自身跨文化素養發展受限??缥幕仞B是指跨文化教學和交際能力的集合,其中語言表達、跨文化交流、語言轉換等,是交際素養的一部分,也是跨文化能力和素養發展的基礎。教師自身的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師認識到語言能力的重要性,不代表能夠在國家化發展中成功完成跨文化的教學,教研、合作溝通等。缺少對跨文化素養和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認知,自身的跨文化素養就得不到本質上的提高。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與學歷,但跨文化交際和跨文化素養認知的不到位,缺少國際化教學經驗,會在教學實踐中將重點落實在項目合作上,一味地強調語言基礎能力和專業技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技巧訓練上,在遇到文化差異時,教師無法靈活運用跨文化的知識。且缺少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不但造成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水平達不到預期,還使跨文化能力和素養難以可持續性提升,無法滿足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與建設的需要[3]。

2.2欠缺跨文化的培訓,教師跨文化教學技能有待提升

在全面落實教育改革下,高校教師承擔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繁重,大多數教師雖然參與過教學培訓,但培訓的方式大多以研修班和社會組織的教研活動為主,針對跨文化能力和素養展開的教育和培訓活動較少,造成教師對當前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了解不及時,對教育國際化發展下教師跨文化素養的要求也了解不全面。造成教師對自身的發展缺少要求和規劃,跨文化素養提升速度過慢。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跨文化素養發展情況,影響著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部分跨文化能力不足的教師,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停留在傳統語言表述階段。而語言和其背后的文化動態變化的內容,將其以靜態的方式來教授,難以引發學生的關注。雖然在課堂時間內可通過專業知識的傳授,使學生了解文化規約和語言現象,但缺少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無法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獲得認知,掌握的跨文化知識無法轉化為跨文化的能力,自然教師的教學水平得不到顯著提升,自身的素養也難以達到高等教育國家化發展的要求[4]。

2.3缺乏體驗西方文化的機會,跨文化理論儲備不足

鑒于政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限制,使重視高校教師缺少跨文化的視野,對西方優秀文化和教學理念缺少理解力、辨別力、融會貫通能力等,使教師的跨文化理論儲備不足。雖然教師教學內容涉及到眾多跨文化知識,但對于知識的理解缺少真實體驗。只能依照教材內容理解語言知識,并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完成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在高等教育國家化發展背景下,高校教師理想化的發展模式,是需要有著國外學習和生活的經驗。但分析當前的發展現狀,發現大部分教師接觸到的西方文化過少,部分高校針對發展要求安排的出國學習活動,大多以考察、旅游、研討、交換等方式為主。部分教師在學習中能夠形成對西方國家文化和教育理論的認知,但大多為淺表印象,甚至自身文化的偏見還沒有消除,就完成學習回到本國。這種接觸不足的現象,容易造成文化錯位的問題。在教學中以短期形成的文化視角,來引導學生和教育學生,也會對學生造成誤導。而對于教師自身而言,缺少對西方文化的學習,致使教師無法雙向吸收跨文化理論,自身跨文化的認知不足,就無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文化。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造成語言教學效果不明顯,跨文化傳播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也使得跨文化師資隊伍建設客觀形成教師跨文化素養達不到標準,整體能力偏弱的主要影響因素[5]。

3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提升策略研究

3.1注重增強教師文化差異意識與多元文化意識,進一步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培養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可通過積極構建多維文化視域,增強教授文化差異意識與多元文化意識,來進一步提高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首先,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應加強高校教師多元文化意識的培養,引導教師主動接觸異域文化,對他國社會文化、習俗文化與藝術文化等加以深入研究和學習,了解他國地域文化,從而才能真正在教學中做到無痕滲透,有效落實學生跨文化意識、跨文化素養與跨文化能力的培育。周健于2004年提出了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具有“雙文化”意識和自覺,而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對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全新要求。明確提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僅僅需要具有“雙文化”意識,還需要具有“多元文化”意識,要對不同文化進行了解與掌握,并能很好地適用于各種文化環境,進而才可獲得高質量發展?;诖?,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注重了解更多文化種類和文化特點。并依據自己所任課的班級生源、學科專業而確定自己所需要接觸的國家文化,以便于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知識學習與交流。其次,在對不同國家文化習俗進行了解與對比后,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下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應當做的是尊重與理解,尊重、認同并接受他國文化的同時,堅定自己的文化信念,以此來凸顯大國風范,體現我國極具包容性的“民族性格”。此外,還需要注重增強高校教師文化差異意識,可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際障礙的產生。在具體實踐中,需要高校教師積極樹立正確的認識,擺正自己的位置,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和跨文化教育時,要做好心理準備與思想準備。尤其是當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交際者,做出超出自己預期的行為時,應保持尊重與理解,以體現自身跨文化素養與大國風范。還需要避免民族中心主義,時刻以“平視”的態度面對各種文化,無論身在本國、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時刻保持中立。在各種文化交際中,不要迷失自我,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習俗,以公正、理性的態度對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而才可真正提高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與跨文化交際能力[6]。

3.2定期組織開展校內培訓和再教育活動,促進教師思想交流提高其跨文化素養

學校作為培育優秀人才,發展優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基地,若想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就應當從學校入手,定期組織開展校內培訓與再教育活動,增強教師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教學管理經驗,引導其在教育教學中采取合適的措施來解決日常教學問題與跨文化交際中的難題,以此來切實提高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與專業能力。在具體實踐中,首先可鼓勵高校教師多參與跨學術交流,比如跨文化教育公開課觀摩、優秀教學設計展示、國內外優秀教師思想交流等方面。此類跨文化學術交流活動不僅能夠系統反映出教師所具備的跨文化素養、跨文化教育能力與跨文化教育效果,還可為教師提供更多機會接觸先進教學理念與方法,保證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需求相對接。其次,還可通過為校內優秀教師提供更多出國深造、訪學、外出進修的機會,不斷提高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引導教師通過實地觀摩、走出國門、學習與考察等,不斷提高自身跨文化教育水平與跨文化素養,為培育高質量、復合型專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除此之外,相關高校還應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進行相關課題研究,加強對國際文化的學習。再通過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途徑查詢相關資料,研讀經典教學方案,獲取更多經典案例來更深層次的了解國際文化,提煉出更具科學性、依據性與合理性的教學管理經驗與方法,以此來提高自身跨文化素養,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環境。最后,還可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校園培訓活動,以此不斷地促進教師思想交流,豐富其知識儲備。在具體實踐中、相關高??蓞f同當地教師培訓機構,積極制訂符合該校教師跨文化素養培育的培訓方案,有針對性地融入各國文化知識、教學周刊、國際論文等培訓素材,引導教師通過參與專業培訓了解更多異域風情與文化。并鼓勵教師在培訓活動中積極發言,展開國際化交流與討論,提出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探討出最優策略來解決問題,促進教師思想交流,進一步提高教師跨文化素養[7]。

3.3明確教師跨文化素養提升目標與意義,積極設置每日工作計劃提高工作效率

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的培養,屬于一種以知識工作者素養,培育為目標而展開的組織實踐行為,主要是為引導教育工作者對目的語及目的語背后蘊含的深厚文化形成系統且完整的了解,要求其通過參與多樣化的跨文化學習實踐,可以不斷地提升自身雙語語言能力、跨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跨文化素養。因此,需要相關高校明確認識到培養教師跨文化素養的本質,是為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育人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專業化、相適應的教育工作者做支持與保障,因而教師跨文化素養的培育目標及意義,也應以此為主[8]。

3.4積極構建完善的教師評價與考核機制,為其職業發展提供引領與建設性引導

為進一步保障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校教師跨文化素養的培育效果,確保教師所具備的跨文化素養,真正達到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標準與要求,相關高校應積極構建完善的教師評價與考核機制,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引領與建設性引導。在具體實踐中,首先,需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效用,協同教育主管部門,即教育廳、教育局等,多方合力共同構建教師評價與考核機制,減少對教師非績效性的考核與評價,讓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多基于自身職業發展需要,而非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其次,應注重將教師考核與評價機制納入大學入學制度,來提高學校與教育工作者對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視,有效實現教師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過程話,而非單一的“升學率”考核機制。此外,還需要結合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目標,將教師跨文化知識、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跨文化素養等作為考核評價的一部分,針對性設置考核內容與評價標準,以提高教師對提升自身跨文化素養的重視與積極性,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理念的變革。

4結語

總而言之,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國在文化、經濟、教育上的合作交流日益頻繁。為擴大我國教育事業的影響力,配以更多服務跨國企業和國際機構的人才,我國提出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建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學習和借鑒西方優秀的教育方式,并轉化教育成果,使各類資源和成果應用到本國教育實踐中,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而在此過程中,教師作為實施教育活動的主體,只有教師具備對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理解,并在跨文化能力、理論、技能上有著較高的水平,才能服務于教學事業,實現跨文化知識的傳授。然而,由于受到我國教育體制的限制,教師在缺少國外學習經歷的情況下,自身對跨文化的了解不夠全面,所落實的教學活動難以達成國家化發展的要求。為此,需要高校建立教師培養的機制,并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和培養活動,不斷強化教師的跨文化能力和素養,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江華.西部民族地區教師跨文化素養發展的百年賡續:政策推進和語境嬗變[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34(5):98-103,128.

[2] 鐘雨彤,盧麗華.小學語文教師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狀況及提升策略——基于D市128名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證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37(5):72-76.

[3] 余文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文化素養構成——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5):85-90.

[4] 廖珂,羅朝猛.搭建國際交流平臺提升學生跨文化素養——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教育國際交流的經驗[J].世界教育信息,2016,29(8):48-50.

[5] 張武俊,辜海燕.語文教師傳統文化素養提升策略研究[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736-740.

[6] 王麗君.提升語文教師中華傳統文化素養的對策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536-540.

[7] 袁岱玲.淺談思想品德教師如何提高中華傳統文化素養[C]//2017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成果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855-856.

[8] 萬三明.教育供給多樣化背景下高中生國際化高等教育需求分析[D].南昌:南昌航空大學,2019.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跨文化國際化
強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幸福從“心”開始
高校教師黨建參與的“四度”模型研究
活動預告
談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及其促進機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