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2021-02-11 22:34吳泠茜
科技資訊 2021年34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開發利用

吳泠茜

摘要: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加快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趨勢也日益凸顯。該文從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的特點、如何開發利用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出發,探索研究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的現實意義。最后該文認為,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關鍵。

關鍵詞:民族文獻信息資源 ?開發利用 ?民族團結 ?特色歷史文獻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a)-0000-00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Docu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WU Lingqi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80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whil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ushered i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the trend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lso increasing.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how to develop and utiliz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choices of constructing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of the Chinese nation.Finally, we believe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key to building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Nation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Chinese Nation;Common Spiritual Homeland;National Unity; Featured historical documents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是人類十分寶貴的一種信息資源,對這項信息資源如果進行合理的開發綜合利用,不僅能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信息技術服務,還能促進民族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而且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發展道路上可以發揮獨特功效。該文就中華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的特點及其開發和利用方式進行研究,以供同行參考。

1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的特點

文獻信息資源是泛指“以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方式記錄在各種載體上的知識和信息資源,其中包括圖書、連續出版物(期刊、報紙等)、小冊子以及學位論文、專利、標準、會議記錄、政府出版物等”[1]。而具有民族特色歷史文獻資源則是當地具有不同民族特點的歷史文獻資料的一個重要匯總,是人們了解、保護與研究當地歷史、人文、地理、政治經濟、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發展的重要文獻信息資源[2]。同時,也是泛指某一特定民族、某一特定文化區域的一切共有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或者記錄,是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關鍵,也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關鍵。

同其他文獻信息資源相比,它有以下特點:(1)區域性。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通常以一個區域為記錄范圍,反應民族地區的人和事,形成獨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極強的區域性特征。(2)時代性。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是民族各地區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3)廣泛性。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幾乎囊括了民族地區各個時期的歷史變革,并在存儲時大體分為書籍、古籍、手稿、文件檔案、音頻視頻等;因此無論是從它的知識內容還是存儲形式來看,都極具廣泛性。(4)準確性。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多為當事人的著述,史料翔實,數據真實,可以準確視為原始歷史信息,具有較高的歷史可信度。(5)有可回溯性。民族特色歷史文獻記錄信息資源是該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各類歷史文化活動的真實見證,是該地民族歷史文化發展演進軌跡的真實記錄。這些重要文獻資源、歷史資源均可以被視為重要歷史研究對象,為后來的專家學者深入研究古代中華民族社會活動的重要史實、了解研究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文化、研究該民族地區的自然資源或現代醫療衛生技術等社會問題研究提供了歷史依據。

2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不僅反映了民族特色,還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和社會發展歷程,是文獻信息資源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今在信息化的社會環境下,如何深入開發利用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對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收集的新思路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的收集整理是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建設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庫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信息資源的開發階段,如何全面細致地收集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成為關鍵一環。下面針對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的特點總結出3種切實可行的新思路,即集中收購、上門征集、建立采集協作網[3]。

集中文獻收購主要是泛指集中收集具有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相關的工作人員根據集中收購計劃,在某一段時間內主動去往具有該民族特色的地區,開始進行集中收購大量的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主要是通過信息征集、征訂或信息交換的多種方式集中獲取當地特色文獻信息資源。過程里不僅僅是要注重收集正式的文獻出版物,還要特別注重非正式文獻出版物的文獻收集工作,結合文獻收購計劃,突出重點,關注各民族文獻內容的系統性和資料的完整性,如各民族文獻志、民族文獻年鑒、文史資料、統計資料等,切忌多買漏購。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種類繁多、浩如煙海,且分布廣泛、載體多樣,收集過程十分艱難,僅僅依靠政府的宣傳和社會的捐贈是無法豐富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庫的。研究人員必須采取主動上門的方式,將收集民族特色歷史文獻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具有地域遼闊、地廣人稀的地理特點,想要更加全方位地挖掘采集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獻有些困難。因此,需要建立一個采集交流協作信息網,加強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歷史文獻信息資源數據采集的互通、交流與協作,并與當地相鄰的少數民族高校圖書館以及民族公共圖書館共同建立采集交流協作信息網。爭取盡快形成“雙向傳遞”的工作模式,即實現信息服務提供者與信息享用者相互作用。只有這樣研究人員才能有效保證相關信息能及時傳遞,及相關信息的真實準確性、時效性、權威性和通暢性。

2.2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相關信息數據資源最終能否被社會受眾經過多樣的渠道主動發現并加以利用,這就要求研究人員一定要將我國民族特色歷史文獻從“死”信息資料轉變為“活”信息資料,提高民族特色文獻相關信息數字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提高文獻知識產權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社會經濟體系建設和民族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服務,構筑一個中華民族大同共有的精神家園。

而對于加快我國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數字化建設進程,建立民族特色歷史文獻數據庫目前仍然是加快實現我國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綜合共建、信息共享的一條重要途徑。研究人員還需要充分依托于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主要代表的新型第一代數字信息網絡技術,充分利用和開發館藏的中華民族特色文獻中的信息資源,將其內容進行分類整合、排序,并將其轉化生成為各種數字化文獻信息,進而逐步建立完整且規范的文獻數據庫。由于傳統民族特色歷史文獻及其信息轉化存儲的各種載體的多樣性,在信息數字化處理過程中通常都會采用以下幾種數字化的轉化加工方式:一是針對屬于傳統的各種民族特色歷史文獻及其載體信息形式——紙質版文獻,研究人員一般都會采用數字還原法作為各種電子版該文字的一種方式,在其中進行圖像編輯、標引、排版等深化和加工,這樣就更便于以后對其深化和加工;二是針對傳統民族特色歷史文獻的各種版本圖像原態,研究人員一般要同時通過圖像掃描、翻拍兩種方式,將其直接儲存為原版圖像,并按照原版原態顯示,再將其錄入全文檢索標引中的字段。通過以上兩個方式兩種方法,研究人員幾乎完全能以最高質量和最高效率便捷地同時完成各種不同載體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的實時數字化。

我國歷史文獻資源信息數據資源管理數字化建設起步較晚,還是亟需多多探索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各個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貯藏單位組織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國家級、部級特色文獻資源綜合保障服務平臺,加強合作交流,避免重復的研究和建設,避免資源的浪費。要繼續加強文獻資源存儲的軟件體系建設,改變重基礎硬件、輕軟件的發展戰略,改變文獻資源投入眼光,樹立文獻資源共享的新意識新觀念,以積極開放獲取的良好心態共同提供自有文獻資源,共同開發自有軟件與文獻數據庫,盡快實現中華民族特色歷史文獻自有資源的共建共享[4]。

3 民族特色文獻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現實意義

3.1科學館藏

科學館藏首先要建立健全民族地區文獻的各項管理制度,做好基本的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收集工作。其次是要適時成立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專題性的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并且確定專人管理,因為搜集整理民族特色歷史文獻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盡量使民族地區的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達到學科化的服務水平,使其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這關鍵在于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專業團隊。

3.2搭建區域性地方文獻平臺

民族特色歷史文獻資源的采集始終存在一個難題就是其歸口的管理單位很多,比如:省市圖書館、博物館、民族雜志社等,都分屬于不同的部門,為避免采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信息資源重復建設、資源不對外開放等情況,研究人員提倡搭建區域性地方文獻平臺。在平臺的搭建過程中,要注意統一數據庫標準,規范數據庫字段的設計,確保元數據和數據庫兼容。

3.3在新媒體上積極推廣

現如今,科研范示已經發展到以大數據驅動的科學發現的第四范式,現有學術成果要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就要不斷創新,積極開拓學術成果的傳播方式。研究人員可以依托網絡傳媒技術打造全媒體平臺,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努力提升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研究成果的傳播效果。充分利用網絡社交平臺、手機App等知識服務平臺,實現成果的快速傳遞,廣泛傳播。

3.4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首先“精神家園”它就是特指相對于“物質家園”而言,“凡非物質者,即為精神可矣。[5]”它就是特指人們精神生活的棲息之地,使人們精神和心靈被寄托或獲得安慰的歸宿之所。精神家園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是獨特的重要精神文化印記以及重要精神支柱,產生的各種價值觀認同或文化上的認同、心靈上的歸屬和民族情感的共同寄托。

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指一種建立在文化認同基礎上的精神世界和理想世界,指一種需要建立在共同文化思想認同觀念基礎上的共有精神文化世界和一種理想文化世界[6],是各一個民族社會全體成員的共有精神文化歸宿和思想依托,并隨著各民族的生活實踐,不斷構筑并不斷變化發展。

我國正在大力進行中國特色優秀社會主義的科學探索和創新實踐,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紐帶,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種重要軟實力。

4 結語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十分豐富,它們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研究人員要充分開發利用這些寶貴的民族特色歷史文獻信息資源,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增進民族團結和加強文化交流,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 廖書語,葉繼元.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的讀者參與研究[J]. 圖書與情報,2020(5):31-38.

[2] 周曉敏,楊曉艷,沈穎.地方高校圖書館民族文化文獻的開發利用——以阜新高等??茖W校圖書館蒙古貞文化文獻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10):98-99.

[3] 張燕.新媒體時代檔案記憶再生產轉型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20.

[4] 黃曉燕.民族地區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開發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9.

[5] 黃濤.和諧人培養目標的實現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6] 宋春霞.基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角的文化認同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0.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開發利用
童心繪團結 各族一家親
民族團結的內蒙古樣板
俄羅斯 民族團結日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檔案的開發利用在供電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淺析農地后備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