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創新教育"目標體系的探索

2021-02-18 22:19陳芳芳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創新教育高中語文

陳芳芳

摘要: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創新教育是保障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鑒于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具有的豐富素材,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自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了創新教育,由此引發了一個新的話題,即“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創新教育”的目標體系,只有目標確定了,教育教學的方向才會明確。因此,本文將從意識、心理、思維、語言、能力等五個角度對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創新教育的目標體系展開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新教育;目標體系

高中生即將步入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的信息社會當中,而知識經濟又被稱為創新經濟,由此可見創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宏觀意義上,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發展的動力;在微觀意義上,創新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而最新教育改革政策中也提到,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時,應自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因此,語文教師應主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并積極探索其目標體系,以期能夠完善、健全的落實創新教育的育人目標。

一、樹立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成果形成誕生的前提。

第一,應引導學生樹立自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在某種意義上,創新等同于開拓,意在讓學生去做別人不曾想或不曾做的事情,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意識。例如,在學完《鴻門宴》這一課之后,學生對項羽和劉邦形成了不同的認識,那么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即“如果你是一個謀士或武士,你會選擇輔助項羽還是劉邦?”以此達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的。

第二,應讓學生樹立明確的個性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成長為創新型人才做好準備。

第三,應指導學生樹立敏銳的發現意識,發現是創新的條件,只有發現了,才會有創新的契機。例如,在學習李白的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李白創作古詩時對“月”的頻繁引用,然后再鼓勵學生發掘“月”的特征及其與人個性的緊密聯系,在發現中不斷發現,讓發現成為常態。

第四,應注重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形成與他人不同的思想、想法和做法,為此,教師應提高語文問題設計的巧妙性和深入性[1]。例如,在教授《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從其社會意義探討進階到專制主義批判上,進而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著眼于人的發展,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

第五,應幫助學生形成全面、客觀看待問題的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萬事萬物都是多側面、立體化的,只有對其達到全面、立體的認識才能產生全新的見解、創造全新的事物。

二、提升創新心理

只有在適宜的心理環境下,學生才有可能產生新的見解與方法,而語文教學可以為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新心理提供動力。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養成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心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專題性的語文活動,比如電影評析會、語文常識競賽、專題探討活動等等,其重點在于要讓學生自己制定方案、準備活動、完成任務、進行小結,有利于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感受到成就感,進而對每一次挑戰躍躍欲試,形成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心理。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具備敢于發表與眾不同見解的勇氣,讓學生的智慧產生沖擊、思維產生火花。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保持對未知世界的興趣和熱情。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幼兒階段的成長速度是最快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幼兒對什么都好奇,對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感知到的一切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的,幼兒對一切都熱情接納,成長的也快。因此,語文教師也要注重保持學生對未知世界的興趣與熱情。

三、開發創新思維

一切創新都是建立在思維之上的,思維的品質決定創新的質量。

第一,教師應注重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水平的閱讀表達能力和文化知識儲備,接下來,教師應鼓勵學生盡可能想得深、想的廣,注重學生思維的發散,為更多的發現奠定基礎。

第二,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求異存同”思維。眾所周知,求異思維有利于創新,在教授知識內容時,語文教師應提倡學生發出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在一致的基礎上尋求個性。

第三,教師應大力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以魯迅的《拿來主義》舉例,在某種意義上,這篇課文就是在批判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的基礎上創作的,這也見解驗證了,“創新”與“破舊”是如影相隨的,只要我們善于批判且正確批判,終會發現真理。

第四,教師應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使學生擅長運用發展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問題,以此為學生的創新提供強大的論證依據。

第五,教師應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聯系,以上提到的思維都偏向于邏輯思維的范疇,但考慮到創新有時候也是通過現象看本質實現的,為此,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學會將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聯系起來,達到形象與情思的一體化[2]。

第六,教師應加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靈活貫穿創新的全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變通,具備審時度勢的能力。

四、善用創新語言

創新是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通過語言我們可以感知到創新的思想、行為與成果,因此,在創新教育中,語言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語文作為高中階段少有的語言課程,肩負著語言創新的主要任務。

五、鍛煉創新能力

從意識到心理再到思維、語言都和能力緊密聯系,從創新教育的角度而言,任何能力都有其特定的內涵與外延;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而言,其就是為學生能力的提高做準備的,其中的文學創作能力更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顯而易見,文學創作是創新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集中體現,其中蘊含的創新教育元素也是十分豐富的,教師應將其充分利用起來。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在滲透創新教育時,應嚴格遵循學生的一般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的開展、推進創新教育,依次按照意識、心理、思維、語言、能力等順序進行培養教育,從而逐步完善創新教育滲透的目標體系,讓創新教育的滲透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發揮的育人作用也更大。

參考文獻:

[1]康景.論創新教育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J].課外語文,2021(10):59-60.

[2]曹曉娥.信息時代背景下高中語文創新教育的拓展空間[J].新智慧,2019(20):1.

猜你喜歡
創新教育高中語文
基于網絡交際情境下高中語文寫作學習任務群設計的應用初探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引導”方法研究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試析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開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