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幼兒教師自制玩教具個案研究

2021-02-18 23:17雷櫻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個案研究農村幼兒園

雷櫻

摘要:幼兒的生活學習離不開玩具,教師自制玩教具比市場流通的玩具更符合幼兒需求。農村幼兒園教師自制玩教具非常普遍,但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如自制玩教具幼兒參與度不強,材料收集困難,自制玩教具效果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等。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建議:提供合適時機讓幼兒動手參與制作。進行家園合作、設立專項資金,幫助教師多渠道收集材料。要多創新,多開發農村特色材料,將游戲精神融入玩教具制作中,提升玩教具的使用效果。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個案研究

引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制玩具?!边@為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提供了政策支持。自制玩教具意義深遠:對于教師,自制玩教具能創造出更符合幼兒實際需求的玩教具;對于幼兒,自制玩教具更具“靈性”,符合其多方發展需求;廢物利用能培養幼兒節約資源的意識。還可以開辦自制玩教具展覽,既展示了教師的專業技能,也能讓家長了解園所風采。盡管目前農村幼兒園已經開展自制玩教具的實踐活動,但是實際應用中的成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調查。

本研究聚焦開封市某一農村幼兒園,選取具代表性的一家民辦幼兒園開展調查。該幼兒園由兩層農家獨棟小院改造而成,幼兒基本來自本村,幼兒132名,教師15名。教師學歷均為中專,保育員學歷最高為初中。每班配備一名主班教師,一名保育員。該園所軟硬件設施一般,戶外活動區較小,玩教具數量不多。

一、自制玩教具的現狀

(一)制作類型以益智類為主

調查發現,小班多為一些穿鞋帶、串珠子、扣子(訓練生活技能)、涂色(識色)、形狀各異的紙片粘貼(辯形)等玩教教具,中大班更傾向做益智類的玩具,比如給數字找家(認識數字)、簡單木片塑形類似雪花片(用小木片搭建)、小貓釣魚問答(學習簡答加減法),娃娃家道具。

(二)制作頻次因年齡階段而異

筆者在園區觀察了解到,小班教師制做玩教具頻次最高,幼兒年紀小,故玩教具損耗大,需要及時更新。中班的老師偶爾制做,玩教具可多人一份,做的玩教具數量有所減少。大班教師很少自制玩教具,因該園小學化傾向嚴重,玩教具使用率很低。

(三)制作過程重視合作與共享

制作前,教師會根據本班的孩子興趣點和課程主題,構思設計玩教具,然后選擇、收集材料。制作中,各年級的教師聚集開設玩教具制作研討會,了解每個教師擅長的手工部分,分工合作。制作后,依據各班幼兒使用玩教具情況,互換玩教具,共享資源。

(四)制作后投入使用

自制玩教具作為已有玩教具的有益補充,深受幼兒喜愛,被充分應用到集體活動、自主活動中。教師制作的玩教具中包含著教師對孩子的殷切期盼,將隱晦的教育意義蘊含到自制的玩教具當中,通過幼兒的擺弄、練習來獲得、提升相應能力。

自制玩教具的使用過程沒有充分體現游戲精神。玩具是兒童游戲特有的“工具”[1]。游戲不等同于是兒童的外部活動,更確切地說,它是兒童的精神態度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的標志。它是兒童的全部能力、思想、以及具體化的和令人滿意的形式表現的身體運動、他自己的印象和興趣等的自由運用和相互作用。[2]在觀察及對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使用效果良好的玩教具多是讓幼兒自由擺弄、具有良好體驗性的玩教具。在一次體育活動中,老師用很大的幾張硬紙板做成一個空心圓柱。孩子可以從兩邊鉆進去,通過各種方法到達指定目的地。老師在一旁觀察,全程對孩子的玩法沒有要求。這個紙板空心圓柱是非常簡單、低結構化的玩教具,玩耍的過程中幼兒充分發揮了其自主性和創造性,促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出新的玩法。

二、自制玩教具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缺乏制作權,并沒有參與到自制玩教具中來

筆者通過開展問卷調查發現:安全問題或成品不美觀原因,導致幼兒很少參與到玩教具制作。玩教具多是由教師、家長制作,幼兒制作玩教具的自主性沒有得到體現。

(二)材料單一,較難收集

幼兒園教師自制玩教具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制作材料匱乏。絕大部分玩教具的材料都是紙箱、易拉罐、塑料瓶等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材料。這類材料雖較好收集,但不能較好的滿足自制玩教具多樣性需求。這造成了教師有心制作卻苦于無材料支撐的局面。

(三)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功效沒有得到最大發揮

在使用中發現,教師自制玩教具多是由教師通過模仿網上教程模仿制作,少有自創性玩教具。多數教師認為跟著網上視頻制作玩教具不用費功夫,且簡單易操作。曾經在幼兒園看到這樣一個場景,老師把制作好的玩教具展示給幼兒,有個幼兒就立馬說:“老師,這個東西我在視頻上見過?!泵鎸@樣的情景,教師的玩教具自然失去了吸引力。對于中班以及大班的孩子來說,其幼兒園中的許多玩教具玩法過于單一,興趣下降快,導致體驗性不佳。

三、建議

(一)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

1.加強對幼兒動手制作玩教具的認識。教師要了解幼兒動手能力對其自身發展的影響,要鼓勵幼兒動手制做。幼兒園可以組織教師進行一些專題類學習,加強教師對幼兒動手參與制作對孩子影響的認識。教師有相應觀念,才會為幼兒設計適合其參與的契機。

2.鼓勵、引導幼兒參與玩教具的制作。教師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制作玩教具,引導幼兒參與制作。只有給兒童提供一個積極主動的環境,才能更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給幼兒創造一個合適的動手機會。例如難度系數較大的玩教具,可以將其拆分成幾個部分,有所選擇地讓幼兒制作。采用一些簡單材料制作玩教具,比如農村特有的一些石塊、樹枝、沙土等…像這種材料是較為安全可靠的,應該多開發類似材料。

(二)多渠道解決材料問題

1.設立專項資金,購買材料。建議園所應為自制玩教具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也可定期舉辦玩教具自制比賽,通過獎勵機制來提升教師的積極性。

2.留心生活,開發新材料。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材料都可用來制作玩教具。如石頭、吸管、葉子、樹枝、瓶蓋等等。教師要處處留心生活,發揮創造力變廢為寶。

3.建立廢舊材料區,保存材料。建議幼兒園設立專用的廢舊材料存儲間,將平常園所里教師收集到的廢舊材料以及家長幫忙整理的材料分門別類放好,需要就可直接拿來使用。

4.加強家校合作,提倡家長收集材料。建議幼兒園組織家長開展自制玩教具材料收集活動,挖掘家長力量。

(三)發揮玩教具最大功效

1.將關注點由模仿轉到創新。不能總利用網絡上現成的東西,而是要在不斷的制作過程中思考總結經驗,使制作出的玩教具更適用于本班幼兒。

2.充分挖掘農村特色材料。發揮地域優勢,利用當地的資源,選用特色材料。發揮想象力,制作出富有當地特色的玩教具,會更加吸引孩子。

3.制作低結構的玩教具。越是簡單結構玩教具,越是可以創造出多樣的玩法。沙、水、管子,夾子積木、顏料、粘土、繩子……都可以成為讓幼兒產生興趣的玩教具。這也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動了手也動了腦,越玩越有興致,延長新鮮感。

4.充分體現游戲精神。玩教具是幼兒游戲的載體。幼兒游戲過程中必然會體現游戲精神,正如邊霞所說,游戲是兒童真實生活的一部分,兒童的生活也離不開游戲的精神。[3]由此可見教師在自制玩教具應充分考慮到幼兒是否能在這個玩教具中獲得愉悅性、體驗感。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0.

[2]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2版.趙祥麟,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邊霞.2000.論文統文化的基本特征[J].學前教育研究(1).

猜你喜歡
個案研究農村幼兒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西南邊疆個案
云南省高職院校體育資源校企合作視角下開發個案研究
充分挖掘鄉土資源,創設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
淺談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的實踐與思考
用愛引導幼兒樂學的個案研究
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樣態研究
農村教師生存困境分析
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論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本土化的開發與利用
淺析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