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前納米碳定位和術中腸鏡定位在腹腔鏡直腸腺瘤切除中的應用

2021-02-19 05:08徐俊華侯毅朱勇檀家俊陸鋌陳正鑫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 2021年6期
關鍵詞:腸鏡腸管腺瘤

徐俊華 侯毅 朱勇 檀家俊 陸鋌 陳正鑫

直腸腺瘤是直腸癌的癌前病變,早期發現及治療,有利于阻斷其進一步發展,預后較好。對于較小的直腸腺瘤、息肉可在腸鏡下直接行活檢鉗鉗除、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或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切除,但是對于較大的腺瘤,尤其是直徑>2 cm、扁平、無蒂腺瘤,腸鏡下治療出血、穿孔風險較高,一般經腹行根治性切除[1]。腹腔鏡手術可以有效減少創傷,促進術后恢復,但腹腔鏡下探查病變腸管較為困難。術前或術中對腫瘤進行定位,能有效明確腫瘤位置,確定切除范圍,避免漏診和過度治療。本文回顧性分析了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中醫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行腹腔鏡直腸腺瘤切除5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別采取術中腸鏡定位和納米碳黏膜下注射定位,并比較兩組定位方法的優劣,總結兩種定位方法在腹腔鏡直腸腺瘤切除術中的作用及優勢。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納入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中醫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行腹腔鏡直腸腺瘤切除的56例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齡(44.25±12.33)歲。術前均行全結腸鏡檢查,50例病理活檢為腺瘤,6例因腸鏡下息肉切除術后病理示腺瘤性息肉局灶癌變,追加行腹腔鏡下根治術。腫瘤位于上段直腸或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位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研究方法

手術常規建立氣腹,腹腔鏡探查,所有腫瘤無外侵,局部無明顯粘連,無法確定病變腸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術中腸鏡組和術前納米碳組,兩組均行腹腔鏡手術。術中腸鏡組:術中行腸鏡檢查,進鏡至腺瘤或病灶下緣。根據腸鏡光源,腹腔鏡下在腺瘤部位予鈦夾標記,并確定擬切除腸管范圍,退出腸鏡,并抽盡腸腔內積氣。納米碳組:在手術日前1日,行結腸鏡檢查,在腫瘤肛側距腫瘤邊緣約1 cm黏膜下注射納米碳,分別在3、6、9、12點分四處注射,每處注射0.25 mL。術中根據納米碳標記,確定切緣。手術完成,標本取出后,立即剖開帶瘤腸管,測量標記鈦夾位置、腺瘤大小、距兩切緣距離。比較兩組病例手術時間、術中出血、腫瘤位置及手術清掃淋巴結數。

三、隨訪

采用電話和門診隨訪相結合的方式,隨訪時間為4~24個月。兩組術后3~6個月首次復查腸鏡,評估吻合口愈合情況及其他部位息肉情況。

四、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經過正態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和one-way ANOVA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56例患者均順利切除病變腸管,兩端切緣距腫瘤2 cm~20 cm,術后病理提示切緣及吻合口切緣陰性。兩組腫瘤均準確定位,切除腸管均帶瘤,無漏診或誤診。腫瘤分期采用國際抗癌聯盟(UICC)和美國腫瘤聯合會(AJCC)聯合制定的TNM分期法。納米碳組30例,術后病理17例為Ⅰ期(Tis-1N0M0)腫瘤,13例為Ⅱ期(T2N0M0)腫瘤,下切緣距腫瘤(2.1±0.5)cm,清掃淋巴結(23.42±4.80)枚。術中腸鏡組26例,術后病理12例Ⅰ期(Tis-1N0M0)腫瘤,14例為Ⅱ期(T2N0M0)腫瘤,下切緣距腫瘤(2.5±0.4)cm,清掃淋巴結(16.33±5.87)枚。兩組清掃淋巴結數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1,P=0.003)。淋巴結未見轉移。56例患者均得到隨訪。發現吻合口愈合良好,無增生。其他部位結腸再發息肉者40例,均順利行腸鏡下息肉切除。各組腫瘤標本分布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見表2。

表1 兩組腫瘤標本分布情況(cm)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s)

資料性別(例)術中腸鏡組(n=26) 納米碳組(n=30) χ2/t值0.222 P值0.633男 女平均年齡(歲)腫瘤位置(例)直腸直乙交界處腫瘤分期(例)15 11 45.66±13.95 18 8 17 13 42.75±14.53 19 11 1.056 0.000 2.403 0.205 1.000 0.462Ⅰ Ⅱ12 14 17 13腫瘤病理類型(例)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絨毛管狀腺瘤下切緣與腫瘤距離(cm)手術時間(h)術中出血(mL)平均清掃淋巴結數2.4060.381 13 4 9 2.5±0.4 2.0±0.4 39±20 16.33±5.87 14 3 13 2.1±0.5 1.5±0.5 40±15 23.42±4.80 1.323 0.675 0.000 1.410 0.061 0.076 1.000 0.003

討 論

直腸腺瘤與直腸癌相比,一般質地柔軟、病變范圍偏小、無明顯腸壁侵犯,腸管漿膜層無明顯改變。術中尋找病灶腸管較為困難,尤其是在腹腔鏡手術中。腹腔鏡治療結直腸良性病變具有明顯優勢,已逐漸被大家所公認[2],但腹腔鏡手術缺乏開腹手術的觸覺感受,對較小病灶不能精準定位,僅根據術前腸鏡檢查結果,粗略估計病變范圍,有一定的誤診和漏診率。研究表明術前腸鏡定位與實際的腫瘤位置有較大差距。術前腸鏡的不準確率可達到16.7%,甚至需要因此改變手術方式[3-4]。所以術前明確診斷和精準定位,是腹腔鏡結直腸腫瘤手術前提[5]。術中腸鏡可在直視下定位腺瘤等病灶,經腹腔鏡標記,可以明確確定切除帶瘤腸管的范圍,提高手術治療的精確性和安全性[6]。術前納米碳定位,可根據腸道局部黑染,明確腫瘤位置,準確定位,確定手術范圍[7],避免術中腸鏡對腸管充氣,減少對手術進程的干擾。

直腸腫瘤的發生與發展遵循腺瘤-癌的發展過程,對于早期癌或局灶癌變,肉眼不能分辨,術前病理活檢有一定局限性。本組患者中,術前活檢為良性病變,術后病理發現14例為腺瘤癌變,占25%。故建議對可疑癌變或內鏡切除困難的腺瘤行根治性手術治療。根治性手術要求切除一定長度的帶瘤腸管,故明確腫瘤位置從而確定切除范圍尤其重要。

結腸壁有一定的透光度,在術中腸鏡檢查中,在腹腔內可清晰見到腸管內的內鏡光源,可明確定位腺瘤部位。本組患者中,應用術中腸鏡定位后,在腸管外標記鈦夾約位于腫瘤下方(2.5±0.4)cm,誤差較小,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同時又可在腹腔內予無損傷腸鉗夾住已定位的腺瘤遠端腸管,再次腸鏡驗證遠端腸管無瘤。經定位后行腺瘤根治性手術,一般不易漏診和過度治療,準確率較高。孫華朋等[8]比較了術中腸鏡定位、術前鈦夾定位和術前美蘭染色定位三種方法,發現術中腸鏡定位效果最優,并且認為該方法還可以對吻合口進行評估。施德兵等[9]也認為這三種方法各有千秋,術中腸鏡定位法最好。Borda等[10]認為,術中腸鏡定位結直腸腫瘤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1.1%。但是術中腸鏡后,腸管積氣明顯,手術空間受限,可致腹腔鏡手術失敗[11],故術中腸鏡后應盡量將腸管內氣體抽盡,不致影響腹腔鏡手術進程。另外,由于行術中腸鏡,增加了手術及麻醉時間,對患者的恢復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也應引起重視。

納米碳是一種納米材料,黏膜下注射后,能夠將局部腸管黑染,并能夠保留較長時間,比其他染色劑更具有優勢。同時,納米碳還可以示蹤淋巴結,將腸系膜淋巴結染成黑色,有助于提高術后系膜淋巴結的檢出率[12-13]。本組患者中,納米碳組術后淋巴結檢出率明顯高于術中腸鏡組,和既往文獻結果一致[14]。術前納米碳定位準確、有效,又可以示蹤系膜淋巴結,可以避免術中腸鏡的不良因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納米碳注射技術要求較高,注入肌層或漿膜下,可能導致局部腸管黑染一片,反而給手術帶來困難。故使用納米碳術前定位應進行適當技術培訓。

總之,在腹腔鏡直腸腺瘤手術中選擇術中腸鏡定位和術前納米碳定位,準確、簡單、實用,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術前納米碳定位,還可以示蹤系膜淋巴結,具有明顯優勢,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腸鏡腸管腺瘤
大腸癌高危人群腸鏡依從性的護理干預模式與效果分析
和爽聯合莫沙必利在腸鏡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效果
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切除結合黏膜下注射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效果分析
床旁超聲引導下改良胃內注氣法留置鼻空腸管在ICU腦外傷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
超聲檢查在甲狀腺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超聲引導下床旁鼻空腸管置入術在危重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研究
胎兒胎糞性腸梗阻合并腸套疊腸閉鎖及腸扭轉壞死致多處穿孔1例
足部小汗腺汗管纖維腺瘤1例并文獻復習
甲狀腺腺瘤的類型有哪些?
誤吞了棗核咋辦?協和醫生都慌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