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說謊行為的關系研究

2021-02-20 11:28楊根林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關鍵詞:家庭環境小學生

楊根林

摘 要:近年來,誠信缺失問題凸顯,小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十分嚴峻。說謊行為對小學生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消極影響,影響著學生學習成績、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文章通過對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說謊行為的關系研究,分析小學生說謊行為成因,提出矯正小學生說謊行為的策略,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家庭環境;說謊行為;小學生

一、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說謊行為的關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誠信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研究證明,一個人一天最少也要講一次謊話。

Lewis,Stanger和Sullivan在研究中發現,現在3歲的兒童就已經開始學會了說謊話。根據張文靜、王衛星、徐芳的研究結果,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有59.5%的3歲兒童開始有了說謊的行為,4歲兒童說謊行為的比例就已經高達75%。

因此,兒童說謊行為能夠被認為是一種常見而穩定的現象,人們應該全方位認真對待并重視兒童的說謊行為。Gervais,Tremblay和Gervai做了一項研究,讓教師還有家長記錄兒童的說謊行為,家長和教師的記錄中表明,6-8歲的兒童中,沒有說謊的男孩只占11.5%,沒有說謊的女孩只占15%。

而且在這些被家長和教師共同記錄下的說謊者的兒童中,有一部分兒童經常說謊,其中男孩比例為4.8%,女孩比例為2.3%,還有一部分7歲的兒童被教師和家長共同記錄為說謊者,這些兒童還能被預測他們在8歲時還會是說謊者。由此得出7歲的兒童說謊行為已具有穩定性。所以,根據研究得到結論,兒童說謊行為不但很普遍,且擁有著必然性。這種行為是形成兒童不良思想道德的起點,得不到有效矯正將會對小學生的品德和行為造成嚴重的影響。

說謊行為的變化是終身性的變化,這一行為的發展進程不但是通過自己的愿望實現,也通過人們對其行為評價而實現,這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社會的影響和自身的調節造成的。

目前大多研究主要研究說謊的定義、說謊的行為認知、說謊行為如何發生、說謊的行為相關要素研究等方面,但是系統研究學生說謊的具體內容,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性意見的研究并不多。小學期間是培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思想品德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會影響兒童個人道德品質形成,所以改變兒童說謊行為要從小學開始,健康的身心和優良的思想品德不但能讓兒童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也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關鍵的影響。

對于小學生說謊行為的緣由,通過大量調查數據分析能發現這都離不開家庭的影響。隨著家庭關系的發展,社會各因素的制約,家庭的關系處在緊張狀態時,家長無暇顧及孩子,而孩子成長不會因此止步,等家長反應過來的時候,孩子的很多不良行為已成習慣。

(二)核心概念

1. 說謊

什么是說謊?在本研究中說謊是指說謊行為。關于說謊的概念,學術界至今都還沒有一致的定論。例如,皮亞杰認為說謊行為在不同的階段是不一樣的,他認為說謊具有三個要素:首先,謊言是非真實的存在;其次,由說謊行為的個體故意為之;最后,說謊的個體盡可能地讓交流對象相信自己的謊言。

2. 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巨大的影響。家庭環境主要有兩個部分:軟環境、硬環境。軟環境即心理環境,它感受著家庭的冷暖,表達著自己的情感,是聯系家庭中每一個人關系的法寶。硬環境主要是家庭的經濟情況和學識水平,代表整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家庭是我們一生中生活最久的場所。

(三)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對象的特殊性、選題的需要,本文采用了文獻法對論文進行分析與總結。筆者通過數據庫如中國知網、百度學術、萍鄉學院圖書館等查閱有關說謊行為、家庭環境的文獻和書籍,了解說謊行為、家庭環境的已有研究概況,從而確定本研究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問題;其次,分析匯總小學生說謊行為,家庭環境的相關文獻,為本研究做好理論鋪墊,并確定本研究的結構框架,從而展開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四)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目前,有關說謊行為、家庭環境的研究很廣泛,相關研究有心理理論的發生發展、說謊行為的道德評價、說謊行為的認知研究、說謊行為的發生研究等等。在這些研究基礎上,學者形成了一定的說謊的研究范式和相關的說謊理論。但是對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說謊行為的關系研究并不多,對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說謊行為的關系系統研究更為欠缺,文章希望通過對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說謊行為的關系研究,形成系統的理論模式,為實踐服務,也希望可以為其他在教學一線的教職人員提供參考。

2. 現實意義

近二十年來,小學生說謊行為是心理學研究的熱門議題,很多家長、教師認為,小學生說謊行為是一個嚴肅而難以克服的問題。事實上,小學生說謊行為是一種普遍存在且呈穩定狀態的行為現象,伴隨學生的成長發展?;诖?,本研究對家庭環境與小學生說謊行為的關系基本現狀進行調查,并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矯正小學生說謊行為的幾點建議。這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業成績的進步、人際交往的順暢都具有現實意義。

二、小學生說謊行為的主要原因

(一)成人不正確的行為影響孩子

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小故事:當家長承諾如果孩子這次比賽得了第一名,父母會給他買禮物或者陪他一起去游樂場。而當孩子完成了目標,等來的不是愿望實現,而是家長的借口:“最近工作太忙了走不開,等下一次好不好”或是“現在不是玩的時候,禮物過兩天就買”等等。經歷幾次以后,孩子就會明白父母只是在騙他。小學生正在學習模仿,那么他自然會模仿成年人的這種行為。雖然我們都會說大人是無意的,只是想激勵孩子努力學習,但是孩子還沒有相應的判斷能力,只覺得父母在欺騙他來達到相應的期望,不自覺地就養成作為一種潛意識的撒謊行為習慣。

(二)學生形成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情感體驗,并逐漸形成不良情緒

生活中有很多不誠實、口是心非、自私等行為,學生逐漸領會到其中的內涵,并開始仿照,形成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情感體驗,并逐漸形成不良情緒。

(三)小學生對事物沒有正確判斷的能力,更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模仿的興趣高峰期,學生容易沖動,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思想意識、道德情感缺乏正確引導,說謊就是他們逃避的應急通道。

三、小學生說謊行為的特點

小學生分辨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意志較薄弱。說謊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小學生說謊一般有以下的幾個規律性特征。

(一)隨意性

小學生的謊言總是前言不搭后語,所以小學生說謊很容易就能被發現。他們的謊言往往沒有任何的邏輯性。

(二)試探性

孩子犯了錯之后,為了不受家長的責罵,會抱著僥幸心態嘗試說謊。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嚴格,這樣孩子更不敢主動承認自己錯誤,除了說謊沒有其他選擇。如家長說:“你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了嗎”“今天學習得怎么樣?”一些小孩會不假思索地說:“完成了老師的任務”“學得非常好”,事實上小孩沒有完成,也沒有做,但說謊了自己反而輕松。

(三)養成性

有的小學生對說謊行為的后果認識還不夠,剛開始可能只是試探性說謊,看能不能蒙混過關,如果說謊不僅能逃過懲罰,還能得到獎勵,那么學生下一次肯定還會撒謊,慢慢地養成了說謊的習慣。

(四)反復性

說謊的習慣一旦養成,可能會反復出現。小學生沒有形成判斷能力,也不會在意后果,只要當時能逃避過去。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對謊言提出質疑,那么孩子的謊言將會越說越大,這樣便將形成了習慣性。

四、影響小學生說謊行為的家庭因素

(一)家長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當中,有兩種比較“特殊”的教育方式。一種是家庭經濟比較優越,孩子往往是獨生子女,整個家庭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這一個孩子,孩子從未經歷風雨,所以孩子也從來不用擔心什么,但孩子終究會長大去看外面的世界,此時,孩子發現整個世界都變了。另一種是家庭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父母把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失去了自我。

(二)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環境會對小學生的心理造成深遠的影響。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知到整個世界都是溫暖的。家庭不那么幸福的孩子,總感覺這個世界很殘酷,感受不到任何溫暖,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缺少來自家庭的愛,感受不到他人的愛,這樣的心理會促使孩子做出異于常人的舉動。

(三)家長的個人素質、與子女的溝通方式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榜樣。孩子處于發展的時期,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但不知道怎么去實踐,這時就要父母發揮榜樣的力量,家長的個人素質,決定了孩子的素質。同時,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學生從心底接受,而不是一味地灌輸,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增強學生的心理抵抗能力。

五、通過家庭教育促進小學生說謊行為的矯正策略

(一)加強父母的責任感

當生命降臨的時候,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父母要告訴孩子應該在社會中承擔什么責任,做一個怎樣的人,應該怎么做。孩子說謊時,首先應該進行仔細的調查、了解,查證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同時,家長應經常對孩子開展誠信小課堂,讓他們在生活中說實話、做實事,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二)加強溝通意識

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每個生命體都有自己的思考,孩子處在對是非辨別能力不強,正處于需要被關注、被疼愛的階段,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疼愛,告訴孩子如何辨別是非,多帶孩子感受這個世界,并與孩子進行親密交往,使孩子感受濃濃的愛。所以當孩子出現說謊行為,家長首先要思考是不是自身的原因,要做到以身作則。

(三)改進教育方法,轉換角色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長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孩子,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學習別人的教育方法,要“因材施教”。家長自己有沒有和其他的家長作比較呢?家長要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作為家長不應一味灌輸自己的思想。當發現孩子說謊時,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為什么孩子會說謊,讓孩子意識到說謊并不能解決問題,遇到這種問題時應該怎樣做,讓孩子與家長產生共鳴。

(四)不給孩子貼不良標簽

家長切忌隨意給孩子貼上“愛撒謊”等不良標簽,而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無條件的接納和信任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動力,孩子能從中得到榮譽感和滿足感。相反,給孩子貼上不良標簽,就是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孩子受到暗示會慢慢地向暗示的方向發展,導致說謊行為的不斷發生。

(五)提供范例,增強是非感

有時候孩子說完謊,不覺得這是個謊言,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但其實沒有切實地解決問題。小學生缺乏辨別的能力,家長應該給孩子分析任何事物的兩面性,如《曾子殺豬》《匹諾曹》等都是關于誠實與說謊的故事,可以通過故事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誠實的重要性,認清說謊的性質和危害,及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何秀萍,孫慶.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環境之間的相關性觀察[J].醫學信息,2015(39).

[2]葉懷潮.從家庭環境視角談小學生心理健康[J].考試周刊,2012(21).

[3]陽麗霖.淺析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06).

[4]時曉莉.家庭環境因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10).

[5]彭晶.小學生撒謊的成因分析及矯正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6][英]羅素.羅素論教育[M].楊漢麟,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袁傳明,楊漢麟.名人論兒童“說謊”成因及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0(05).

[8]羅玉紅.小學生說謊的原因及對策淺析[J].學周刊(A),2014(01).

[9]沙如拉.小學生說謊行為的現狀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10]聶士全.淺析小學生說謊行為的原因及矯正[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A),2014(02).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普通類重點課題《基于家長志愿服務構建農村學校家校社合作共同體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PTZD023)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家庭環境小學生
小學生迷惑行為鑒賞
如何成為泳池里最搶鏡的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論家庭對職校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長
家庭環境對高職高專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與輔導策略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