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飽蘸真摯巧著墨 涵養情趣寫我心

2021-02-24 02:32
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 2021年12期
關鍵詞:人格化景物情景

劉 立

《小王子》中的狐貍說:“看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边@揭示極其珍貴的秘密——很多事情,用心才能看見。情景交融寫作更是如此,觀察景物很重要,摹寫景物的技巧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寫作的“心”,應該是一顆真摯的心靈。在面對日常的情景型寫作,不少同學糾結于自己寫得平淡,寫得乏味,寫得簡單;也有同學著墨過費,寫得啰唆,寫得繁冗;當然,更嚴重的問題在于情景關系語段缺乏感受力,缺乏靈魂,缺乏內涵。以下提供三條思考路徑供同學們參考:一是情景布局的關系;二是景物的人格化;三是厚積審美素養,提升審美情趣。

一、厘清情景的主賓關系

寫景抒情散文有的是由情而景,情在景先;有的是由景而情,情動于衷。情的主體地位不應動搖,景物描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抒情。情動于衷而形于外,景是情的折射,情是景的靈魂。反思學生作文的得失,不難發現景物描寫缺乏內在的目的性,單純從技巧出發,較多是對自然景物的摹寫與禮贊,狀物之余生發些許感慨。大多數情況下抒情也是通俗之感,逢秋寂寥,春歸欣然,寫景不過為描摹技巧的練筆:俯仰如何,動靜如何,濃淡如何,虛實如何,時空如何,色彩如何,修辭如何……盡管用到一些寫景的技巧,但卻嫌冗余,生硬,雜糅。譬如寫秋,必定是秋高氣爽;寫春,必定是綠柳拂面……少了主觀的感受,多拾人牙慧,缺乏新意。其實,這里的主賓關系,并非單純的篇幅問題,而是內在的作文邏輯,既是詳略有章法,也是節奏有緩急。譬如郁達夫寫秋:“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遍_篇來的舒緩,總括,簡潔,有更具體的對象“北國的秋”,有獨特的內心感受“清、靜、悲涼”。

這種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寫法,就是我“心”為主,“景”自然為客。這里凸顯了“意在文先”“意為文帥”的基本布局意識。不先文后意,也就避免了“開篇就閑語,寫了半篇文章拉不回來”的尷尬局面。

二、賦予景物以人格色彩

景物的人格化,是一種喚醒的寫作藝術,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有類似的表達,即“心相”的藝術。它意味著繪畫寄寓了畫家的主觀情思,是人格化的藝術形象?!靶南唷?,意味著景物描摹既是喚醒景本身的精神,也喚醒作者本身的精神,更是尋求某種人與景物的精神共鳴?!皺懢粘顭熖m泣露”“昨夜西風凋碧樹”“我的眼睛深處,映出火團降落在紅葉山上的幻影……山巒緊迫溪流兩岸”……這些景物的描摹無一例外地賦予景物以人格色彩。自然景物題材借助人格化,實現其情感載體和思想媒介的作用,在這一點上,并非單純是擬人的修辭格問題,還包括隱藏自然景物的無關屬性,偏重其呼應屬性,體現凝視萬物的人的智性。俄羅斯作家列維坦最著名的代表作《弗拉基米爾道路》《永恒的寧靜》將自然景觀的情緒內涵表達得淋漓盡致,就是在色彩和構圖上體現了不動聲色的景物性格。中國水墨“山水畫”不稱之為“風景畫”與之同理,“山水”中常常賦予了人格化的內涵。情景交融的作文也不宜忽略人格化摹寫景物的重要性,它意味著景真正實現了無言的交流,這時的自然在人格上往往富有哲理和啟示。自然經歷風雨,而不是簡單的經過風雨;自然孕育霓虹,而不是單純地出現彩虹。

在這一點上,比擬的運用、詞語的移用和豐富的想象力必不可少。當然技巧只是手段,目的還在于表達自然所寄托的人的神韻。有時,不注意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就會造成文章的松散,削弱寫作的表現力,“人格化”也不單單是膚淺的修辭所能實現的,內在的精神旨趣也關涉其中。

三、涵養豐厚的文化情趣

視之聽之嗅之觸之感之,景物寫作既是豐富的感官體驗,又是彰顯豐厚的文化積淀與審美內核。情景交融的高妙更在于精神世界的精微。譬如《湖心亭看雪》,“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幾個量詞卻點染出無限的審美趣味,恍若高空俯視,又如隔世相忘。其精妙的本質還在于張岱回憶舊朝,萬事如夢,景物不再只是當時的實景,還飽含了作者遺世絕立的姿態。如同《前赤壁賦》中對“清風明月”的歌頌,是曠達超然的文化浸染使然;到《后赤壁賦》中“山鳴谷應”“肅然而恐”則是對宦海沉浮的厭棄與后怕。同學們的情景文也許一時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也要有宕開一層的追求:譬如寫故鄉的山水,當然要查詢一下山水的人文故事;譬如寫季節的流轉,必得從節氣中尋覓點經典詩文;譬如寫異域之風光,還應比較民俗的差異……做一點必要的功課,有助于牽引出寫作的思緒,拔升文章的境界,少一點就景寫景,多一點由實向虛,由淺及深,同時要避免穿鑿附會,詞不達意。文化情趣的滲透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不應該是矯揉造作的?!扒榫啊睂懽鲿r內在的邏輯自洽十分重要。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边@是建立在情景相融,情動于衷的前提下的,現實寫作中當然存在著贅述之景、無意之景、瑣屑之景、紛亂之景……孔子做《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在詳略處理上,適用反觀立意有增刪;在層次設計上,適宜整體把握,層層推進;在文化情趣上,拒絕低幼、庸俗,倡導精深、雅致。好的情景,源自于切身體驗的真實,那樣才不至于空洞;更好的情景,還源自于一顆真摯的心,那樣才能觸碰到生命的溫度。

佳作show1

靜聽回聲

楊瞻萁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高一(13)班

春上枝頭已十分,深紅淺碧。

在一場春雨中,走進張溥故居,聽檐角風鈴,聲聲相撞,環環入扣,風若游絲,流淌過墻壁,輕敲側擊,琳琳瑯瑯。

風鈴懸于堂前,風起,鈴響。四時輪轉,暮春的柳絮飛揚,盛夏的繁花斜墜,初秋的紅葉翩躚,凜冬的飛雪飄散,都同鈴聲交織,成了時間深處無法抹去的印記。雕花窗里案幾上紙硯積了塵埃,瓷白茶盞惹了黃;門前幾樽花塢里的木槿早已敗謝;青苔侵蝕著斑駁的墻,粘連在剝落墻衣上的,是點點濕褪的綠。退幾步,廳堂前掛著的匾額生了蛛網,朱漆大字已經磨損,只依稀辨認出原來模樣。院內老樹的年輪上,是否仍然一圈圈縈繞著飄裊墨香?是否仍然鐫刻著昔日張溥奮筆疾書的一剪側影?

雨點如墨濃淡枯腴,挾著風一起細細翻飛,新葉落地的聲響,回蕩在蕭疏的院子,隨風紛揚的鈴聲,是那樣的清寂。鈴聲撫過簌簌墻衣與朱扉,撫過斑駁木刺與漆裂,撫過張溥桌前的硯臺與鎮紙。風起,鈴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唯樂音不可磨滅,時過境遷,仍然鮮亮如初。

又有誰知道這清揚樂音與滄桑的風共鳴了幾百年?

風鈴,似樂器而非樂器。古人用它來通風報信、警示訓誡、保佑祈福??烧l又曾想到,風是神工,鈴是鬼斧;風是天成,鈴是人智。它是天人合一的圓融,是自然與人的統一。它是一場剛與柔的邂逅,是一段風不止而鈴不息的傳奇。風,串聯起悠悠歲月,串聯起這歷經滄桑仍不減清越的鈴聲,似在淺吟低唱著一段在現代洪流中被沖散的過去。

明朝張溥,有“七錄七焚”的佳話,又是學生激進運動的領袖,曾一時名動天下。然今其故居鮮有人問津。門外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門內卻只有風鈴聲寂寂。那風鐸的清亮脆響,穿越故居的一墻之隔,穿越山河歲月,喚醒我們對張溥的記憶:曾有一介書生,撐起一片天,用磊落文字反抗閹黨橫行的昏庸朝廷,用愛國熱情綰結天下士人的心。

風鈴,傳遞著千年淬煉沉淀的文化。它那腐朽外衣承載著一份生命的質量,經年而累累。這份不可估量的生命之重,讓我們擁有一顆豐盈而謙卑的心來凝神諦聽——那清揚婉兮的鈴聲背后,是一聲飽含時代悲哀的悠長嘆息,是一聲控訴現代人遺忘與丟失的吶喊。這時候追尋我們失落的精神故園,是否還來得及?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婁東人的信仰不滅,則婁東的魂不滅。今為婁東人,需我們守一線清明,持一份素直精神,靜聽歷史回聲,讓婁東的文化基因植種我心。

洗去萬般深紅淺碧,枝頭春色新。

【老師說】風起,鈴響!文章摹寫的是張溥故居的回響,抒發的是對一種家國情懷的追憶,小作者的筆觸帶著空靈,著墨精細,落筆精巧,由景入情顯得自然灑脫。特別難得的是,文章語言調遣得靈動純熟,讀罷不以為多,更不因“風鈴”而喧賓奪主,落腳點自在“張溥”,小而見大,彰顯其構思能力和豐厚底蘊,判“一類上”。

佳作show2

千秋枯榮話一坊

許劉棟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高一(14)班

煙雨迷蒙間,人間又清明。我踏過荒野蔓草,在一堆殘破的石構間搜索著什么。這是一片廢棄已久的荒地,不知從何時起便成了這些舊物的堆積之所。我忽地為一塊石條所吸引,不禁撫摸著它,喃喃念叨著它身上的四字銘文“恩榮綽楔”……

若問何以見證一城之文脈,不同人自有不同之見解,對不同城市而言亦有不同之標準。對我而言,牌坊這一建筑無疑是文脈最好的見證。蘇州的三元坊,徽州的許國坊,績溪的奕世坊,南京的三牌樓……或因其規制,或因其坊主之功業,或因其建筑之特色,皆蜚聲于海內。太倉城中原有數百座牌坊,只是到了如今,業已無存。

太倉城中最為氣派的原來是南牌坊,南達州橋,北抵州衙,坊后兩側俱是朱門巨宅。坊身,三層三間,四根立柱之上分頂三座廡殿,正中書以“圣旨”二字,頂層刻以“四代一品”,又刻以“兩世鼎甲”,反書“祖孫宰相”,坊身盡是石雕,猶以正中的雙龍搶珠紋最為精美。坊東便是坊主王氏家族大宅,兩路五間朱門之后,是三進巨宅,百畝芳園,仰賴六朝天子,使之延祚百余年。

歷盡數百年風雨之后,朱門斑駁,巨宅破敗,而那青石筑就的“恩榮”依然聳立,如同一位身披紫蟒的百歲長者倔強而又驕傲地訴說著過往。正因如此,這一座座石坊在世人眼中便成為永恒的象征。無數人不惜以生命換取身后的區區一坊,與它所承載的千秋芳名,似乎只有如此,那份芳名方能不朽。

不知何年何月,南牌坊轟然倒下了,應聲而起的是一片瘋狂的叫好聲。那份“不朽”與“恩榮”終究還是隨著時間消失在了浩渺的宇宙之中,它所聳立的數百年對于漫長的時光又是何等的短暫?坍圮的墻垣,草叢里有窸窣的蟲鳴,如怨如訴;飄飛的蘆花,追隨流水而嗚咽,風中似有長歌……當那一切皆作煙塵飄散而去時,我們似乎在縹緲間讀到了枯榮,并非一草一木、一石一坊之枯榮,亦非一家一姓、一人一族之枯榮,而是一個時代的永遠離去。

荒野之中,那一方石構我仍未知道它曾屬于哪一座牌坊?;蛟S它也曾為離鄉的游子指引過鄉關的路途,或許它也曾成為一族之驕傲,或許它也曾受百般屈辱直至支離破碎。便是這一座座石坊見證了時間,見證了過往。它們如同一位位故人從煙雨中向我們走來,閑話一番過往春秋,之后與我們揖別,從一段歲月走進另一段歲月,赴一場千秋之約。

【老師說】千秋一坊,古今榮枯,成了荒草叢中的一段遐想!沉甸甸的歷史感,以一種尋覓的失落感撲面而來。小作者善于融文化于“一坊”,賦予了歷史興亡、朝代興替的慨嘆。難得的是,他了解許多具體掌故,豐實了文章的內容,深化了歷史感懷的內涵。此類文章恰恰難在此處,描摹之上增補故實,彰顯了寬闊的寫作視野。判“一類中”。

猜你喜歡
人格化景物情景
情景交際
四時景物皆成趣
寫寫冬天的景物
石化企業情景構建的應用
樓梯間 要小心
淺析納蘭詞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構建
“服務應特色化、人格化、生態化”——孫瑞哲談中國服裝行業服務升級
論播音主持人語言藝術魅力
把美留在心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