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聯合檢測在兒童過敏性紫癜早期腎損傷中的臨床意義*

2021-02-24 07:09樂高鐘吳小秧吳志堅廖永強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1年3期
關鍵詞:補體腎臟意義

樂高鐘,吳小秧,吳志堅,廖永強,羅 勤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1.兒科;2.檢驗科,江西萍鄉 337000

過敏性紫癜(HSP)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以小血管病變為主的血管炎綜合征,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臨床表現可累及皮膚、關節、腎臟及胃腸道等多個系統,其中以腎臟最易受損[1]。臨床上出現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伴或不伴血壓增高、水腫時應考慮存在紫癜性腎炎(HSPN)。HSP早期的腎損傷較為隱匿,并且缺乏明顯臨床癥狀,且目前常規的檢查方法存在明顯滯后性及侵襲性的局限[2]。是否存在腎損傷是決定HSP遠期預后的關鍵[3],故早期診斷并有效治療HSP患者的腎損傷,對于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疾病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近年來,血清補體C1q、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水平在腎臟疾病檢測中評估腎損傷均有相關報道,其與腎損傷的關系已成為研究的熱點,然而在HSP患兒繼發HSPN中聯合檢測的相關報道甚少。本研究通過聯合檢測HSP患兒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旨在探討其與HSP患兒早期腎損傷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HSP患兒70例作為觀察組,所有病例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兒童HSP的診斷標準[4]。觀察組中單純型HSP患兒50例為HSP組,HSPN 20例為HSPN組;男37例,女33例;年齡2~14歲,平均(6.91±2.87)歲。另選取同期本院健康體檢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56±2.41)歲。3組受試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遵循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制訂的倫理學標準,所有受試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HSP患兒排除標準 (1)年齡超過14歲;(2)排除泌尿道感染及狼瘡性腎炎、IgA腎病等相關腎??;(3)排除資料信息丟失患兒。

1.3方法

1.3.1檢測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于普通真空采血管,3 000 r/min離心10 min,將上血清分離,于-70 ℃冰箱中保存待測。同時取清晨尿液標本10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將上清液分離,于-70 ℃冰箱中保存待測。分別檢測血清補體C1q、RBP、尿mALB水平。對照組留取標本及操作方法同觀察組。觀察組患兒治療前與治療后留取標本方法同上。血清補體C1q、RB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檢測,C1q及RBP檢測試劑盒由上海北加生化試劑有限公司生產,補體C1q正常參考值范圍:159~233 mg/L;RBP正常參考值范圍:25~70 mg/L。尿mALB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正常參考值范圍0~40 mg/L,儀器選用7180型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所有操作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盒說明書要求執行,超出正常參考值范圍為陽性。聯合檢測其中1項或2項或3項超出正常參考值均為陽性。

1.3.2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包括抗感染(病毒、細菌及支原體感染)、抗過敏(鈣劑、維生素C、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雙嘧達莫及肝素鈉抗凝等。伴有關節腫痛及腹痛者加用甲潑尼龍或潑尼松治療,劑量為1.5~2.0 mg/(kg·d),分次使用,療程1~2周。HSPN患兒尿蛋白達到腎病水平給予甲潑尼龍治療,劑量為1.5~2.0 mg/(kg·d),分3次口服,療程4周;之后治療劑量為1.5~2.0 mg/(kg·d),隔日頓服,療程4周;再根據尿蛋白檢測情況每2~4周總量減少2.5~5.0 mg,總療程1.0~1.5年。

1.4觀察指標 對3組受試者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進行比較分析,并對觀察組HSPN患兒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單項檢測陽性率及聯合檢測陽性率進行比較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同時對觀察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后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2 結 果

2.13組受試者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HSP組及HSPN組血清補體C1q水平均升高,HSPN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HSP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及HSP組比較,HSPN組血清RBP及尿mALB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HSP組尿mALB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血清RBP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受試者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比較

2.2HSPN患兒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檢測陽性率比較 20例HSPN患兒中,與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聯合檢測進行比較,單項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HSPN患兒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檢測陽性率比較

2.3觀察組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6.63、13.54、17.51、6.89、11.83、7.35,P<0.05);觀察組治療后3項指標較治療前有所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患兒治療前后與對照組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比較

3 討 論

HSP是兒童時期最為常見,以廣泛小血管炎為主要病理改變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消化道損害、關節炎和腎臟病變等。近年來,HSP在兒童中的發病率有不斷升高的趨勢,其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免疫功能紊亂是其發病的原因之一[5]。其中30%~60%的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腎損傷,通常發生在起病的3~6個月內,當臨床上出現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伴或不伴血壓增高、水腫時,應考慮存在HSPN。是否存在腎損傷是決定HSP遠期預后的關鍵。通常認為HSP病程越長,反復發作次數越多,HSPN的發生率就越高[6]。雖然多數HSPN預后尚可,但仍有部分患兒病情持續進展,最終導致腎衰竭。HSPN是兒童常見的三大繼發性腎小球疾病之一,目前腎臟病理活檢是HSPN診斷的金標準,但由于操作難度大、為侵襲性檢查并存在一定風險,多數患兒及家屬難以接受。故臨床上尋求能早期預示HSP患兒腎損傷的生化標志物成為研究的熱點。

近年來,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在腎臟疾病檢測中評估腎損傷均有相關報道[7-9],其與腎損傷的關系已成為研究的熱點,但三者聯合檢測用于HSP患兒繼發HSPN的相關報道甚少。本研究通過聯合檢測HSP患兒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旨在探討其與HSP患兒早期腎損傷的相關性。

補體C1q是構成補體C1的重要成分,是第1補體成分C1的一個亞基,是補體經典途徑的始動分子,在機體固有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之間發揮主要的連接作用。補體C1q可調節各種免疫細胞,不僅參與啟動機體防御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同時介導單核巨噬細胞對凋亡細胞和循環免疫復合物等的清除,在維持自身免疫耐受和調控炎性反應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0]。本研究發現,HSP患兒血清補體C1q水平存在異常,與對照組比較有所升高。隨著HSP患兒病情的演變,部分患兒出現HSPN時,其血清補體C1q水平明顯升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推測HSP患兒由于大量補體的異常激活,導致C1q的抗原決定簇膠原樣區暴露,從而形成相應的自身抗體,進而產生C1q-C1q抗體復合物,沉積于腎臟,促進炎癥介質釋放,導致組織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經抗感染、抗過敏,部分患兒經激素治療后,定期復查血清補體C1q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但仍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補體C1q水平的變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SP患兒疾病的演變程度與預后轉歸;另一方面亦印證了免疫功能紊亂在HSP患兒發病機制中存在重要地位,進而參與疾病轉歸及預后。本研究在隨訪中發現,部分HSP患兒血清補體C1q水平越高,持續時間越長,演變成HSPN的可能性越大;當存在HSPN時,患兒血清補體C1q水平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病情反復,預后較差。故血清補體C1q可作為HSP患兒腎損傷早期預示的血清學指標之一,但具體相關性還需進一步臨床研究證實。

RBP系肝臟分泌的一種低相對分子質量蛋白,是血液中視黃醇的轉運蛋白,其結構屬于疏水小分子結合蛋白家族。RBP在機體主要由肝臟合成,其次是脂肪組織,并在血液、腦脊液、尿液及其他體液中分布。游離的RBP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當腎臟濾過功能降低時,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臟血流量降低而使血中各種形式的RBP儲積,從而檢測水平升高[11]。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血清RBP水平在HSP組及HSPN組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只有在HSPN組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血清RBP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所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血清RBP水平在HSP患兒合并腎損傷,即發生HSPN時升高明顯,與錢燕斐等[1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血清RBP可能與HSPN腎損傷有關。

mALB作為小分子蛋白質,在正常機體內,由于腎小球濾過膜電荷選擇性屏障的靜電同性排斥作用,絕大多數mALB并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而處于高凝狀態的HSP患兒體內,由于腎小球基底膜蛋白質的糖化,使蛋白濾過量增加,甚至超過腎小球的重吸收[13]。因此,尿中mALB水平可作為HSPN患兒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傷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HSP患兒尿mALB水平升高,當發生HSPN時,患兒尿中mALB水平升高更明顯,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觀察組患兒經治療后,尿中mALB水平明顯降低,但其結果仍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尿中mALB水平變化可反映早期腎臟受累情況,可作為HSP患兒早期腎損傷的敏感指標[14]。本研究在隨訪中發現,HSPN患兒尿中mALB水平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則患兒病情反復,預后較差。

本研究還發現,在20例HSPN組患兒中,與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聯合檢測比較,單項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HSP患兒中,聯合檢測血清補體C1q、RBP及尿mAlb水平不僅可早期預示腎損傷,還可監測其腎損傷的嚴重程度,且檢測具有無創性、敏感度高的優點,故對疾病的診療具有重要臨床指導意義。然而限于本研究樣本量小、無多中心比較,未深入開展HSP患兒體內血清C1q、RBP及尿mALB水平變化及腎損傷其他監測指標與腎臟病理活檢之間的直接佐證關系,故還需進一步進行大樣本、多中心、多對照研究。

猜你喜歡
補體腎臟意義
一件有意義的事
保護腎臟從體檢開始
3種冠狀病毒感染后的腎臟損傷研究概述
補體因子H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
抗dsDNA抗體、補體C3及其他實驗室指標對于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傷的臨床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哪些藥最傷腎臟
憑什么要捐出我的腎臟
流感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檢測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