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康復策略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的臨床療效研究

2021-02-26 06:16梁樂袁勇倪華徐文津王帥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關鍵詞:脛骨膝關節骨折

梁樂,袁勇,倪華,徐文津,王帥

(徐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康復醫學科,江蘇 徐州)

0 引言

脛骨平臺骨折是骨外科比較常見的骨折類型,多因外界的高能量暴力沖擊所致,臨床表現為脛骨平臺關節面的劈裂、塌陷、粉碎和膝關節功能障礙等[1]。本文中,通過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實施預康復策略,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起到了明顯的改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的是2018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60 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根據隨機分組的方式,將60 例患者分為兩組,包括對照組(30 例,常規康復方案)及試驗組(30 例,實施預康復策略)。其中,試驗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0~60 歲,平均(51.76±4.43)歲。對照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40~60 歲,平均(51.26±4.37)歲?;颊咴谀挲g、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沒有明顯的差別,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的患者對本次的研究都完全知情,并同意參加此次的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康復方案,主要包括在術后的當天將患肢做抬高運動,并保持患肢伸直,防止外旋,在患者感覺疼痛較輕的時間段將進行主動踝泵運動、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訓練,以及物理因子介入治療(中頻脈沖電治療、超聲波等),并被動活動膝關節,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可自行主動活動膝關節,或由家屬陪同幫助下地行走[2]。

試驗組患者實施預康復策略,主要包括:(1)術前運動訓練;運動是預康復的核心,患者在手術前,給予其運動干預,主要包括主動踝泵運動、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訓練、支具保護下進行單橋運動與臀部肌肉練習、健側下肢主動訓練,小負荷高頻次耐力訓練、肌肉放松訓練,每天訓練3 次,且每次運動時間30 min,訓練延續至術后并與對照組治療方案保持一致[3]。(2)術前物理因子治療,包括TENS,超短波治療等。持續至術后并與對照組保持一致。(3)術前健康教育;向患者正面講解患者的病情,手術的部位和切口大小,以及治療后會達到的效果和手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教會患者正確的呼吸方式,訓練吸氣呼氣肌,讓患者能夠正視自己的病情,在手術前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導,讓患者擁有治療的安全感,提高治療的依從性。(4)術前疼痛管理;患者發生骨折時,會有劇烈的疼痛感,甚至難以承受,需要告知患者產生疼痛的原因、疼痛還要持續的時間及手術后的情況,告訴患者疼痛是很正?,F象,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還可以讓患者轉移注意力,如與家屬聊一些有趣的話題、播放一些柔美的音樂聽及觀看電視劇等,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使患者心情得到放松,減輕患者的疼痛感。(5)心理支持;手術前通過與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各種需求,引導患者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方式進行情緒的發泄,包括家庭放松、呼吸和冥想訓練等,鼓勵患者完成運動,增強治療的信心[4]。(6)營養預康復計劃;術前患者營養不良會使患者在術后產生并發癥或使住院時間加長,能夠使鍛煉達到最佳效果,在術前給予患者飲食指導,改善患者的飲食習慣,控制好血糖,優化體質成分,每天適當補充乳清蛋白,增強蛋白質的合成和肌肉耐力,提高免疫力[5]。

1.3 療效標準

采用《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對患者術前、術后4 周、術后8 周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情況進行評價,膝關節評分包括疼痛、伸膝、關節穩定性、關節活動度、內外翻畸形、是否需要支具等幾個方面,評分滿分為100 分,分為四級,>80 分為優,70~79 分為良,60~69 分為一般,60 分以下為差[6]。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數據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相應的康復方案后,試驗組患者無論是在術前,還是在術后,其膝關節功能評分都比對照組要高出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比(±s)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4 周 術后8 周試驗組 30 62.4±7.6 71.5±7.4 81.4±8.7對照組 30 57.3±5.4 63.4±5.5 70.6±5.6 t 2.996 4.812 5.717 P 0.047 0.045 0.021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常伴有關節面的塌陷及骨干與股溝端的分離,術后的康復過程也相對較漫長,通常還會遺留下運動、感覺障礙,以及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問題,因此在手術前加強患者的運動能力,提高患者心肺功能、耐力和力量等,對于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7]。預康復策略是指在手術應激前執行運動計劃,增強患者的功能儲備,以加速術后康復的速度,使患者能夠更好的承受隨之而來的手術應激,在手術前,給予患者高強度的有氧及力量鍛煉,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并提供以蛋白質為主的營養支持,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增強肌肉耐力,同時提供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內心的焦慮,使患者能夠積極參與到運動訓練中去[8]。超量恢復指的是患者運動后,在其恢復過程中體內原本已經消耗的蛋白質、無機鹽和糖分等能量,不但可以恢復至運動前的狀態,甚至還能夠超出原有狀態,其恢復過程包括運動時、運動后及超量恢復三個階段,主要是通過運動后營養補充、心理調節以及運動后的放松活動來實現身體的恢復。

本文的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康復方案,發現試驗組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對照組要高出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術前對患者進行運動訓練,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

綜上所述,對脛骨平臺骨折的術后患者采用預康復策略,能夠使膝關節功能得到快速康復,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脛骨膝關節骨折
脛骨內側開放楔形高位截骨術中矢狀位截骨傾斜角度對脛骨平臺后傾角的影響
王阿姨骨折康復記
不可忽視的“一點點”骨折
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37例
青少年雙側脛骨近端對稱性疲勞骨折1例
膝關節術后助行器的選配及使用
老年人應注重呵護膝關節
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中長跑運動員膝關節常見損傷及其致因
戶外徒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與預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