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針刺結合康復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效果及特點

2021-02-26 06:16鄒晶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關鍵詞:偏癱針刺神經功能

鄒晶晶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蘇州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0 引言

由于中風偏癱容易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對促進患者的恢復具有積極意義。針刺作為我國中醫治療中常用的治療方法,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中風偏癱的臨床治療中,與康復治療相結合后,能夠使臨床治療效果進一步提高[1]。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中風偏癱患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旨在探討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有效性,具體內容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采集時間為2016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早期中風偏癱患者100 例,通過隨機法分為50 例實驗組與50 例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男性32 例,女性18 例,年齡31~79 歲,平均(51.37±5.22)歲,病程7 d 至11 個月,平均(3.6±1.1)個月;對照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齡32~80 歲,平均(50.87±5.64)歲,病程7 d 至10 個月,平均(3.7±0.9)個月。經過對比后,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小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接受康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①使其維持抗痙攣體位,并定期進行體位的變換;指導患者完成患側肢體被動運動;指導患者進行基礎動作練習,如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橋式運動、床椅轉移、翻身、步行等??祻陀柧氁?0 min 為標準,1 次/d 治療。②待患者病情趨于穩定后可通過物理因子方法進行治療,以氣壓治療及中頻電療的方法使患者癱瘓部位血液循環得到加強,有效防止肌肉萎縮的進一步發展。③通過推滾筒、舉體操棒、插木釘、套圈等作業活動內容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訓練,訓練時間為45 min/次,1 次/d。

實驗組:本組患者接受針刺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選取患者四神聰T,風池T,完骨T,天柱T,外關T、委中I、極泉I、足三里T。在進行針刺治療時,以患者局部酸麻為得氣標準,并留針30 min,于15 min 再次行針,1 次/d,5 次/周,休息2 d,10 次為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采用偏癱運動功能評價表(Brunnstrom)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為:顯效- 經過治療后Brunnstrom 評價等級提高2 級以上,站立平衡時間>10 min,可自行維持坐位狀態,能夠有效抵抗失衡狀態;有效- 經過治療后Brunnstrom 評價等級提高1~2 級,站立平衡時間維持在5~10 min,可自行維持坐位狀態;無效- 治療前后Brunnstrom 評價無變化,缺乏平衡性且無法自行維持坐位狀態。臨床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通過Barthel 指數評分法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表進行評價,以100 分為總分,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以治療前、治療1 個月、治療2 個月、治療3 個月作為評價時間點。

(3)通過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價,評分越高則代表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納入SPSS 23.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情況

經過對比后發現,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更高,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情況[n(%)]

2.2 不同時間段實驗組與對照組ADL 評分改善效果對比情況

經過對比后發現,兩組治療前ADL 評分差異小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治療1 個月、2 個月、3 個月時ADL 評分改善效果更好,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不同時間段實驗組與對照組ADL 評分改善效果對比情況(±s)

表2 不同時間段實驗組與對照組ADL 評分改善效果對比情況(±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 個月 治療2 個月 治療3 個月實驗組 50 32.55±12.36 40.25±14.33 51.39±16.28 62.21±18.22對照組 50 31.37±12.72 49.36±15.12 62.51±16.19 75.29±17.81 t 0.470 3.092 3.424 3.630 P 0.639 0.002 0.001 0.001

2.3 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對比情況

經過對比后發現,兩組治療前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差異小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改善效果更好,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對比情況(±s)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對比情況(±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實驗組 50 20.52±2.01 8.29±3.45 21.658 0.001對照組 50 20.21±1.92 13.52±4.12 10.407 0.001 t 0.788 6.881 P 0.432 0.001

3 討論

中風又可被稱為腦卒中,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而偏癱作為中風患者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當該病癥發生后,就會導致患者一側肌力出現衰退,使得一側肢體的活動能力受到限制[2]。當中風偏癱的病情進展后,還會導致同一側肢體的感覺出現障礙,進而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目前臨床上針對中風偏癱的治療方法較多,其中以康復治療最為常見,而康復治療又可包括物理因子治療、運動治療、作業治療等[3]。在臨床治療中,早期康復治療屬于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使患者的患肢運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具備一定治療效果;但是該治療方法對于患肢的刺激較小,難以在短時間內起到明顯的恢復效果,同時也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因此在實際臨床治療時,可以針刺方法進行聯合治療,以達到改善運動功能的目的。

針刺治療屬于中醫傳統治療方法,在現代醫學理論中,通過針刺頭部的方法能夠達到通經活絡、醒腦開竅的作用,使患者頭部的血液循環得到有效改善,促使休眠狀態的腦細胞得到覺醒,使其興奮度得到有效恢復,進而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早期階段實施針刺治療,能夠使患者腦部缺血區域內髓鞘堿性蛋白基因的轉錄得到有效刺激,使其合成量增加的同時,進一步促進髓鞘的再生效果的提高,因此較晚期針刺治療而言,早期針刺治療的效果更好。

通過研究可發現,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80%,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更高。兩組治療前ADL 評分差異??;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在治療1 個月、2 個月、3 個月時ADL 評分改善效果更好。兩組治療前Barthel 指數差異??;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改善效果更好,組間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中風偏癱臨床治療中,可通過針刺聯合康復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還可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通過對治療時機的掌握,能夠在安全無副作用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具備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與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偏癱針刺神經功能
膈肌訓練在腦卒中中促進偏癱康復恢復中的應用
痙攣型偏癱患兒注意力與運動功能的相關性
清明的雨
針刺鎮痛的臨床研究進展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探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
早期康復鍛煉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