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

2021-02-26 06:16李新霞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優質依從性

李新霞

(岑溪市第三人民醫院,廣西 岑溪)

0 引言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精神科疾病,發病原因與情緒壓力等緊密相連,依據相關數據調查,目前國內患上精神分裂癥的人數依然處于上升態勢。國內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達到5.69%,大部分患者接受系統治療后,其預后恢復效果都無明顯變化,老年患者的恢復效果更差,臨床癥狀不減退反加重[1-3]。因此在后期的護理中,應采用護理效果顯著的優質護理干預,改變傳統的護理觀念及方式,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提升整體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優質護理服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準許選取收治的10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例作為研究樣本,納入時間為2017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按照隨機數表的方式,分為研究組(50 例)和參照組(50 例)。其中參照組中男35 例,女15 例,年齡21~60歲,平均(39.17±4.61)歲,病程1~7 年,平均(3.73±0.81)年;研究組男37 例,女13 例,年齡20~62 歲,平均(38.72±4.83)歲,病程1~8 年,平均(3.61±0.84)年。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可知,兩者并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用藥,健康宣教等。

研究組才用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措施為:①組建優質護理小組:選擇優質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優質護理組,選出組長及副組長,按照專業度分配具體工作,每名護理人員照看4 位患者。并建立監督機制,明確護理人員的職責及任務,知道督促護理工作進度,安心照顧好患者的情緒及日常生活等[4-5]。②病情觀察: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自己照看患者的日常行動及行為,分析患者病情及臨床癥狀,按照適合的護理手段予以配合干預。③心理干預: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本就比較復雜,因此在進行干預時,要先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及時予以安慰及鼓勵,使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態接受治療,提升整體的護理效果。針對有自殺及暴力傾向的患者,應該采取更加激進的手段,隨時觀察、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若發現任何情緒波動,應立即告知醫師。④環境護理:保持病房的清潔、舒適,控制正常的溫度,保持光線充足。⑤生活護理:讓患者回歸社會,體現社會相處模式,并對其進行社會能力訓練,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6-7]。

1.3 觀察標準

分析兩組的治療依從性,依照依從性的評測等級分為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100%。觀察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不良反應包括自殺或自傷、暴力傾向、不合作、出走,不良反應發生率=(自殺或自傷+暴力傾向+不合作+出走)/總例數×100%。對比兩組臨床癥狀評分,臨床癥狀包括思維障礙、攻擊性、抑郁、偏執,分值越高,臨床癥狀越嚴重。對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按照滿意度的評測等級可分為A、B、C 三個等級。A:患者在優質護理模式下,恢復效果明顯,生活質量提高;B:患者的臨床癥狀于先前的情況有所改善,療后有所恢復,但恢復效果不明顯;C:病情反復,臨床癥狀及情緒壓力無任何改善。護理滿意度=(A+B)/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 軟件分析、處理,用t檢驗計量資料(±s),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評分

研究組與參照組對比,臨床癥狀評分顯著優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臨床癥狀評分(±s, 分)

表1 臨床癥狀評分(±s, 分)

組別 例數 思維障礙 攻擊性 抑郁 偏執研究組 50 5.32±0.84 2.21±1.03 1.51±0.32 3.19±1.25參照組 50 7.93±1.63 6.53±2.39 5.29±2.00 9.02±2.51 t 10.064 11.737 13.327 14.70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治療依從性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依據兩組數據的對比結果可知,兩組對比數據形成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結果見表2。

研究組與參照組例數均為50 例,研究組患者完全依從42 例,基本依從6 例,不依從2 例,依從性=(42+6)/50×100%=96%,參照組完全依從31 例,基本依從8 例,不依從11 例;依從性=(31+8)/50×100%=78%,χ2=14.323,P=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不良反應發生率(n,%)

2.3 對比護理滿意度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研究組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結果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n,%)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行為、情感、思維的分裂,患者在發病時,必須給予用藥治療,平復患者精神壓力,緩解患者激動的情緒波動,并予以優質護理干預,消除負面情緒及暴動行為等,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保障[8]。本次研究將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依據對比結果可知,研究組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參照組,與其產生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發生不良反應(自殺或自傷、暴力傾向、不合作、出走)的概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的臨床癥狀(思維障礙、攻擊性、抑郁、偏執)評分低于參照組,兩組評分差距相差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的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參照組,滿意度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應用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中,能明顯減輕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對社會及大眾的恐懼感,強化患者焦急情緒的護理,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猜你喜歡
精神分裂癥優質依從性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奧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成效分析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計劃行為理論在藥物依從性方面的應用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中藥藥學服務對患者依從性的干預作用研究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對改善癲癇患兒治療依從性的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