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時間對院前心臟驟?;颊咝姆螐吞K成功率預測研究

2021-03-04 09:52金庸陳剛沈芝紅李曉卿
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 2021年6期
關鍵詞:心源性成功率病因

金庸 陳剛 沈芝紅 李曉卿

院前心臟驟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是院前急救的主要死因之一[1]。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心臟驟?;颊叩钠骄媛蕿?0%,不同地區差別在2.2%和12.0%之間[2]。由于OHCA的搶救時間窗短,患者往往在送達醫院前已失去生命體征[3]。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OHCA的基本治療措施[4],如何進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研究方向。CPR的成功率受許多因素影響,包括年齡和病因、CPR的質量、急救時間等。急救時間包括響應時間、場景時間和轉運時間。響應時間是指急救人員接到急救任務后到達現場的時間,場景時間是指到達現場后離開現場的時間,轉運時間為離開現場后到達醫院急診搶救室的時間。筆者回顧性分析急救時間對CPR成功率的預測價值,為進一步提高院前CPR成功率提供借鑒和循證依據。

臨床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1)患者出現意識不清、雙側瞳孔散大固定、頸動脈搏動消失、呼吸驟停等心跳呼吸驟停表現。(2)心電圖具有為心室顫動或心室靜止表現。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等疾病終末期者。(2)病史資料不全者?;仡櫺苑治?017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寧波市鄞州區急救中心出診中行CPR的331例OHCA患者,其中搶救成功的患者歸為成功組,搶救失敗的患者歸為失敗組,成功組患者39例,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齡18~85歲,平均(44.0±19.1)歲。失敗組患者292例,男性123例,女性169例;年齡18~85歲,平均(51.7±19.2)歲。兩組的性別、場景時間和轉運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年齡、心電圖類型和響應時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研究方法

急救人員接到急救任務后迅速出診,救護車到達現場后由司機記錄響應時間,急救人員立刻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評估,確認患者心跳驟停后即刻展開CPR。CPR流程依據最新的《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5]。有質量的CPR包括:(1)用力并快速按壓,其中按壓深度至少為5 cm,按壓頻率至少100次/min。感覺疲勞時應提前輪換按壓員。(2)幫助患者開放氣道并采用仰頭抬頦法,給予球囊面罩通氣,如果沒有條件則給予人工呼吸,按壓通氣比為30∶2。(3)如心電監護提示患者存在心室顫動,應予電擊除顫,能量選擇非同步200J。期間持續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搶救30 min后,如患者依然沒有恢復自主循環,向家屬交代病情。如家屬有進一步搶救意向,則繼續搶救,直至家屬簽字并確認放棄搶救,從而判定為CPR失敗。

CPR成功的判斷標準:患者心臟恢復搏動;有自主呼吸;心電圖轉為竇性或其他心律;瞳孔散大現象改善,對光反射存在或遲鈍等。本研究收集的信息均來自急救中心的電子病歷,數據由急救醫師錄入?;颊咝畔挲g、性別、病因(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心電圖類型(包括心室顫動和心室靜止)、響應時間、場景時間和轉運時間等。

三、統計學分析

結 果

一、兩組患者的病因分析

本研究共納入331例院前急救進行過CPR的OHCA患者。其中成功組患者39例,失敗組患者292例。成功組患者中心源性病因占8/39,失敗組心源性病因占215/292,成功組心源性病因的占比更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心源性的病因中包括溺水、電擊、中毒、急性呼吸衰竭和嚴重創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CPR成功組和失敗組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CPR成功組和失敗組的患者病因比較

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以CPR成功與否為因變量,將上述表格中P<0.05的病因、年齡、心電圖類型和響應時間等混雜因素歸為自變量納入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中,響應時間為CPR成功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響應時間每增加1 min,出現CPR失敗的概率增加1.160倍(95%CI:1.089~1.237,Wald=21.011,P<0.05)。見表3。

表3 以CPR成功與否為因變量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三、響應時間的受試者工作特征(ROC) 曲線分析

應用ROC曲線分析響應時間CPR成功預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并計算ROC曲線下面積(AUC)及約登指數(Youden’s index),其計算公式為:約登指數=敏感度+特異度-1,以最大約登指數對應的到達現場時間為最佳預測切點。響應時間ROC曲線下面積為0.779(95%CI:0.718~0.840),在最適切點為時16.65 min,約登指數為0.468,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9.9%、76.9%。見表4。

表4 響應時間對CPR成功的切點預測

討 論

目前響應時間對CPR成功率的相關研究已有報道[3],本研究分析后發現響應時間可進一步預測CPR成功率。通過對院前急救實施CPR的331例OHCA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成功組和失敗組的病因、年齡、心電圖類型和響應時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性別、場景時間和轉運時間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二元Logistic回歸中,響應時間是CPR成功的影響因素。響應時間每增加1 min,CPR失敗出現的概率增加1.16倍。ROC曲線顯示,響應時間為16.65 min時,對CPR成功的預測作用最大,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69.9%、76.9%。其中特異度較高,即當響應時間為16.65 min時,有76.9%的患者可在CPR后仍無法存活。

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生存鏈包括:早期呼救、早期復蘇、早期除顫、早期高級生命支持術和心臟驟停后治療,其中特別強調院前急救對心臟驟?;颊叩膹吞K作用[5]。急救時間是急救醫療系統的重要監測指標,包括響應時間、場景時間和轉運時間。其中響應時間是盡早啟動CPR的關鍵。研究表明對于OHCA患者,盡早進行CPR意味著更高的存活率[6]。OHCA的病因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呼吸衰竭、嚴重創傷和藥物中毒等。本研究中,心源性因素的心臟驟停的復蘇成功率更小。確定病因有助于對癥治療并預測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但不論何種病因,全身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損傷是其共同的生理機制[7]。IR損傷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能量和離子梯度失調、代謝不穩定及炎癥和細胞死亡[8-10]。在缺氧狀態下細胞為進一步補充ATP,會消耗高能量電子載體和代謝前體。以上過程會導致離子梯度紊亂以及細胞內外pH值失衡,從而破壞細胞膜以及組織器官壞死。本研究中,響應時間可對CPR的成功率進行預測,近一步說明早期CPR的重要性。

本研究中成功組和失敗組的場景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國外的研究不同。Park等[3]在橫斷面水平回顧了344例OHCA的患者,成功組響應時間和轉運時間更短。同時在轉運時間>10 min的患者中,場景時間與不良神經系統結局出現率、病死率呈正相關。在本研究中,失敗組和成功組場景時間平均值均為4.5 min。這與我國急救醫療現狀有關,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往往未隨身攜帶球囊面罩、自動體外除顫器等搶救設備。對于OHCA患者往往主張邊轉運邊搶救。在出診過程中,對于心臟驟?;颊呤蔷徒D運至基層醫院或轉運至較遠的上一級醫院常有爭論。本研究中兩組轉運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轉運時間不影響CPR的成功。Geri等[11]的研究表明,轉運時間對OHCA患者的出院時間和不良神經系統結局無關。筆者認為,在轉運時間不影響患者愈后的基礎上,將患者轉運至醫療條件更好的上級醫院對患者可能有更高的獲益。

目前復蘇醫學處于瓶頸時期。當前的急救醫療條件下,近幾年OHCA患者的生存率已達到穩定水平[12]。本研究發現,CPR成功率主要取決于響應時間,故盡早實施CPR可有效改善CPR的成功率。普及電話指導的CPR可也縮短響應時間[13],但由于目前我國人口基數大,民眾醫療知識普及不全,推廣上述方式仍有諸多限制。在短期內建立全面覆蓋的院前醫療急救系統可能是改善OHCA存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回顧性的橫斷面研究,人群代表性有限。其次,CPR成功率的影響因素眾多,CPR的質量等因素未統計在內。響應時間作為CPR成功的預測指標還需進一步大樣本量、前瞻性的研究來闡明。

猜你喜歡
心源性成功率病因
如何做好病因研究
成功率100%,一顆玻璃珠入水,瓶子終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張冬棚賺40萬~50萬元,羅氏沼蝦今年將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觀察體外膜肺氧合治療在成人心臟外科手術后心源性休克中的應用效果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提高急診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
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怎樣遠離心源性猝死
漢字小門診系列(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