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本然之“悟”
——老子哲學中的“致虛”“守靜”功夫論研究

2021-03-07 20:52
文化學刊 2021年7期
關鍵詞:功夫老子心靈

王 婧

一、“致虛”與“守靜”之文本解讀

在《老子》一文中,“虛”與“靜”主要出現在如下章節:

第三章提到的“虛其心”指的是讓人民的心虛靜純潔,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王弼認為“虛其心”是虛有智而實無知和守其真也[1]。薛蕙認為“虛其心”就是使心素樸恬淡。他說:使民消其貪鄙之心,守其素樸之行,恬淡而無所思。心之虛也[2]。因此,這里出現的“虛其心”指的是使民心中恬淡無欲。

第五章,“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薄扒笔歉F盡、虛而不竭之義。河上公注:言空虛無有屈竭時,動搖之,益出生氣也[3]?!伴一a”雖然其中虛空,但是其鼓氣的作用是不窮竭的,此處是言“虛”的妙用無窮無盡。

第十五章,“孰能濁以靜之徐清”,蘇轍注:今知濁之亂性也,則靜之,靜之而徐自清矣[4]?!办o”可以使得水之性回復到“清”上,而“清”正是水的本然狀態。故而“靜之”是事物回復其本然狀態的途徑。

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是老子所認為的體認道體之實在的根本方式。呂巖注:何謂致虛極?身心放下為致,身心窈忘為致虛極[5]。憨山大師認為此為靜定功夫。他說:“此承上章要人作靜定功夫,此示功夫之方法也。致虛極守靜篤者。致,謂推致推窮之意。虛,謂外物本來不有?!币朊撾x和超越對現象界的一切動態感知并回歸至于心靈之體的“虛極”狀態,必須“守靜篤”以“致虛極”?!笆仂o”和“致虛”都可以回復至于心靈之靜,找回人之本心、道之本然。

第二十六章,“靜為躁君”,蔣錫昌注:靜謂清靜無為,躁為急功好事……“靜為躁君”猶謂治國須以靜為君,毋以躁為君[6]?!办o”是治國理身之根本,故治國應以“靜”為重。

第三十七章,“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绷窒R葑ⅲ簾o欲則靜,靜則天下自正矣。不欲,即無欲也,“不”字又有“勿”字意,用功處也[7]。不起貪欲,使自己歸于清靜無為的心境,則天下自可無為而治。

第四十五章,“躁勝寒,靜勝熱。清凈為天下正?!薄办o”是物之性,“清凈”也是治理天下的最高準則。

第五十七章,“我好靜而民自正?!苯垢f注:圣人示以無為,示以好靜,示以無事,示以無欲,天下各以其所示者報之[8]。好“靜”的治理方法可以使民自化,而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

第六十一章,“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焙┥酱髱熣J為“牝”靜,而靜能有生,故牝勝牡。他說:凡物之雌曰牝,雄曰牡,牡動而牝靜。動則不育,靜能有生,是牝以靜勝牡也。以此譬喻圣人之德[9]。作為天下之根的“牝”正是以其“靜”的特性而勝牡。這章仍是在強調“靜”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虛”字在《老子》中是空虛、中虛之義,且這個“虛”中是有無限的潛能和用之不竭的力量的?!疤摗币馕吨暗馈敝疂摿Φ臒o窮?!办o”在《老子》中有清靜、寧靜之義,是事物本然的、原始的存在狀態?!办o”相對于物之其他狀態有著更為根本的意義??偠灾?,“虛”和“靜”都是老子所肯定和推崇的狀態。老子在第十六章里更是明確提出了“致虛”和“守靜”的修養方法,即“致虛極”和“守靜篤”。對于“虛”這一道體本然的推致需要達到極致,如此才能夠與“道”相契合。而對于“靜”這一事物之本然狀態的安守,應做到篤實,即認真專一地守住“靜”的極致狀態。

二、“虛”與“靜”——深藏若虛、光而不耀

對于“虛”,老子以“橐籥”喻之,表示“虛”指代的是一種空而無物但妙用無窮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有著極大的涵容性且包含巨大能量。老子也曾使用“虛”表示一種藏而不露的狀態,他說:良賈深藏若虛[10]。這里的“虛”字強調的是得道者所具有的內斂和含藏的品質?!疤摗敝兄α坎煌饴?、不顯鋒芒,老子稱之為“光而不耀”?!疤摗痹谕庠谛袨樯媳憩F為謙遜、處下和不爭,這也是老子一貫的主張。因此,老子所言的“虛”主要指向的是:空無一物卻蘊含巨大能量,藏而不露又處下不爭。正如孫以楷所言:“虛靜”,一方面是“道”的存在狀態,另一方面是人體道的行為和心理狀態。以虛靜之心態才能體悟虛靜之道體,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11]。老子所強調的“致虛”更多的是一種秉持無擾之心境的修為。所有外在的合“道”之表現都是由此開出的。

老子認為“反者道之動”,即世間萬物終歸是要回歸其根本,回歸于“道”的。而“靜”又正是“道”本身的存在狀態,所以“靜”也是萬物歸向之處?!办o”除了其作為“道”之性的根本性意義之外,亦另有其本身之特性。老子常以“清”字與“靜”字合用,表示一種清澈無紛擾的狀態。所以“靜”也指的是對世俗各種人為的價值評判不以為意的超然心境。老子也將“重”字與“靜”字并提,這表明老子所使用的“靜”還是一種沉靜、穩重、不張揚和不輕浮的淡泊心境。

三、“致虛”與“守靜”——澄明心境、回復道體

1.“致虛”與“守靜”要求心之虛靜至于“極致”

前文對《老子》中“虛”和“靜”的分析最終都可歸結在對于心境的描述上。簡言之,“虛”就是既包藏巨大能量又能夠藏而不露和處下不爭的心境,“靜”是作為“道”之本然狀態又兼具清靜超然和沉靜淡泊之特性的心境。而“致虛”和“守靜”就是要獲得并保持這樣“虛”“靜”兼有的心境。有學者將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稱為一種精神升華術并認為“致虛守靜”表述的是老子通過“為腹不為目”“滌除玄鑒”“歸根曰靜”和“觀復”等四個步驟來逐步實現這種精神升華[12]。這個論點也正是將“致虛”和“守靜”作為一種心靈修養功夫進行論證。

在“致虛”和“守靜”這兩個命題中,老子使用了“極”和“篤”兩個字表示對這種功夫的要求。即對于“虛”和“靜”的推致和安守都要認真仔細地做到極致,因為只有完全的、徹底的“虛”和“靜”才能夠與“道”相合。蘇轍言:致虛不極,則“有”未亡也;守靜不篤,則“動”未亡也?!粯O不篤,而責虛靜之用,難矣[13]。只有達到“虛”的極致才能夠與道體之本然相合,只有對“靜”的專一篤守才能使心靈返歸于“虛”的極致。故,“致虛”和“守靜”兩種功夫相輔相成,只有全然的追求極致的虛靜狀態才是體悟道體的最根本方式。

2.“致虛”與“守靜”是“損之又損”的回歸過程

老子在提出“致虛”和“守靜”這樣的心靈修養功夫的同時也給出了具體的踐行方法。老子認為“致虛”和“守靜”都是“為道”的過程,達到“虛”和“靜”的狀態是需要一步步實現的。這個過程用老子的語言講就是“損之又損”的過程。老子認為應在這個過程中損掉一些內容。損的內容,就政治領域來說,主要指的是去除繁苛政令。但老子所謂的“致虛”和“守靜”主要還是針對個人修養而言,“致虛”和“守靜”更多的是指從個人角度出發去倡導人們減少一些多余的過分的欲望。

老子首先認為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畋獵和難得之貨這些私欲和貪欲都是不必要的,應該減少或避免,在生活中做到“為腹不為目”,簡言之就是損貪欲。老子同時也主張“絕學”和“棄智”,他認為一些多余的、無營養的知識或者需要使用心機的小聰明、小伎倆等都是不必要的,亦是無益于身心的,對這部分的知識、理論和見聞的關注應該能少則少,如此才可無憂,這是損巧智。老子也曾從統治者的視角出發將需要損的內容概括為:“使民無知無欲”,這同樣是在提倡損巧智和損貪欲。只有心中不再生起對這些貪欲和巧智的訴求,不再盲目地追逐一切外在的不自然的事物,才可以避免讓自己被動地陷入人為物役的狀態,才能夠將視線從外收回,將意識專注于心靈深處,在這樣一個“損之又損”的過程中,漸漸回歸至虛無清靜的道體中。

“致虛”和“守靜”是老子哲學中基于對心靈自體之本然以及道體之狀態的“悟”。這兩種修養功夫相輔相成,都是對于清靜自然之心境的極致追求?!爸绿摗焙汀笆仂o”的過程也是一個“損之又損”的“為道”過程。在對巧智和貪欲的減少和丟棄的過程中,心靈才能夠漸趨于純凈無雜,回歸于道體。因此,“致虛”和“守靜”既是老子哲學中對于本然的復歸功夫,亦是對于道體本虛靜的一種解悟。

猜你喜歡
功夫老子心靈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喚醒心靈
功夫豬
功夫豬
功夫豬
功夫豬
智者老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