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理解教材 數學課堂學生主體地位回歸

2021-03-11 21:17林美玉
天府數學 2021年18期
關鍵詞:關注傾聽體驗

林美玉

摘要: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人類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數學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應用價值。

2、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情感、態度,遠比數學知識更重要。

3、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把數學變得容易一些。

4、學會傾聽、關注、欣賞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5、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差異性教育。

關鍵詞:理解教材;體驗;興趣;傾聽;關注;以人為本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關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深度理解小學數學教材,改變教學策略,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一、理解教材 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從人類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應用價值

我們在教學“量的測量”、“體積與體積單位”等時學生往往對4米等于多少分米、3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這樣的數學問題,正確率達95%以上,而對一張桌子(米、分米、厘米)、一塊鉛筆擦約20(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這樣的數學題70%的學生做不出來。針對這種現象改變老師的教學策略,聯系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是一個重要的目標領域。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一開始就讓學生量、分、測、算等等,讓學生自己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碰到新的問題,蘋果分不到整數個、量物體得不到整米數等等產生質疑,教師才適時提出“分數”,這樣既讓學生明白分數是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又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二、理解教材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情感、態度遠比數學知識更重要

以往受課程內容、評價、考試制度的影響,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解題的方法和技巧,而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判斷、創新精神則關注較少。新一輪課教材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現實,充滿探索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在教材的安排上創設真實的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先出示長方形花圃與平行四邊形花圃的大小比較,形成新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從而引出數格子,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圖形的面積,是學生熟悉的、直觀計量面積的方法,初步感知等積變形的思想,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鋪墊。其次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控索。在學生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平形四邊形的面積都可以用數學格子的方法來解決時,動手操作,自主發現,在操作過程中注重滲透轉化的思想,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動手體驗,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去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理解教材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把數學變得容易一些

一些學生不喜歡數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數學太難,不好學,數學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跟不上而成為差生,甚至對學習失去信心。數學教材中的應用題,使學生的生活和經驗與數學之間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課程改革鮮明地提出:應抓住數與代數最基本的知識,避免繁瑣的計算,應注重公式、法則的探索過程,著重對公式法則意義的領會,而不在于使用他的熟練程度,以使學生從大量的公式記憶負擔中解放出來。例如在教學體積單位時不是單純地告訴學生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而是讓學生就地取材動手切蘿卜或地瓜,切出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直觀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從中也體會了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區別,然后結合實際讓學生估計一下你所用鉛筆擦約有多少立方厘米。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用1米長的竹桿或棍子圍成1立方米,然后走出課堂,讓學生真正感受一車煤有多少立方米,學校的沙坑里能裝多少立方米的沙,教室的三用機有多少立方分米等等,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對數學產生興趣,把枯燥、抽象的數學變得容易。

四、學會傾聽、關注、欣賞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理解教材首先要解決學生開口的問題,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所疑,對不對,好不好不要計較,對于學生的問題,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傾聽與關注。例如,一年級小學生能看著豐富多彩的數學插圖,自由想象,把形象的事物轉化為數學問題,自己擇條件,獨立地編出一道道各種不同的10以內的加減應用題。在教學平均數的問題時,教材創設情境結合學校的實際,進行綠化校園,按小隊平均分樹苗棵數,讓學生想出認為最好的方法,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移多補少、總數除以份數、十位數相同個位數相加除以份數加上幾十數等等,求出平均數。對學生的理解教師給予肯定表揚,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在學習、生活中,求平均數的問題,并根據學生提出求整個班的平均成績,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體重,全校班級的平均人數等等,放手讓學生去調查、計算,求出你小組最想知道的有關平均數。在教師傾聽、關注、欣賞下,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思考,敢想、敢問,自由地發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創造的欲望得到激活,充分體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理解教材 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差異性教育

教師所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性質。學生不是接納知識的容器,而是有著完整人的生命表現形態,處于發展中的,以學習為義務的人。因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要體現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性,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采用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例如,在教學口算加、減法時,口算270+380,好生一下就口算出來,而對差生在沒有思維反應的前提下只能跟著喊得數,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想有沒有好的口算方法并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并重點輔導差生,居然有的差生也會用“多加減去”的方法說出口算的過程。把3800看成400,270+400等于670,因為多加了20,所以670要減去20得650。在老師的贊揚聲中,較差的學生都得到激發,最后得出以下6種口算方法:

① 270+380② 270+380③ 270+300=570

=270+400-20=300+380-30?? 570+80=650

=670-20=680-30

=650? =650

④ 200+380=580⑤ 200+300=500⑥ 因為 27+38=65

580+70=650?? 70+80=150?? 所以 270+380=650

500+150=650

可見,表面上“分數”低的學生能力不一定差,也不是沒有“創新”意識。教師只有面向每一個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差異性教學,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3433501908267

猜你喜歡
關注傾聽體驗
學會傾聽,追求課堂實效
小學數學教學中傾聽能力的培養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奧朗德“關注”錦江增持雅高
公共外交主場也要學會“傾聽”
美國宗教自由報告“關注”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