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低結構材料促進幼兒自主探究

2021-03-12 23:00金妍
學校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自主性幼兒園

金妍

摘要:在幼兒園里通過投放多種多樣的低結構材料促進幼兒自主的去探索發現。低結構材料簡單、生活化、可變性、創造性的特點促進幼兒去自由自主的發現探索各物體之間的奧妙,激發幼兒對材料的興趣,自由自主地去決定材料的呈現方式來發現創造。

關鍵詞:幼兒園 自主性 探究發現

引言:低結構材料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充分體現孩子自發性、探索性的活動,我們要注重材料的投放、探究的發生和不放棄的品質。

一、豐富材料,多種展現形式

在教室里我們要盡可能的為幼兒創設豐富、開放、動態的低結構環境,并且要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擁有改變環境的權利,允許不同的幼兒發現符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的材料,最大化整合活動環境,從而全身心投入游戲,持續專注自發進行探索和創造,使得每個幼兒都可以基于自己最近發展區獲得核心經驗。

在低結構活動中,我園教師重視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投放生活中隨處可拿的紙箱紙盒、瓶瓶罐罐等低結構材料,然后預設隱性目標把所有的規則都隱藏在環境材料之中,鼓勵幼兒選擇感興趣能激發探索的材料,用自己的方式對材料進行表達表現和創作,教師不做太多的干預和設定,只是通過一定材料的遞進提供和適時的介入,觀察和指引幼兒在自己不斷創造的“最近發展區”里逐漸探索和尋找答案,不斷將游戲內容引向深度和廣度,真正做到讓孩子按自己的真實意愿去表達和表現。

本學期在益智區和科學區我們投放了大量的自制玩具。在學期初培養幼兒使用筷子的蜘蛛探寶、培養觀察力的益智拼圖、開發智力軌道滾滾球、還有競賽彈球。這些都是我們利用廢舊的紙箱和筷子做的小玩具,幼兒在活動區都很感興趣也能開心地玩在一起。

二、尊重個體差異,注重自主探究的嘗試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庇捎趥€體差異造成孩子在技能、動作和心理上的發展有很大差別。同時,不同的教育環境、生活環境從而導致幼兒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逐步增加難度,使得各個層次的幼兒都有適合自己的活動材料。在科學區到了中班,我們會投放一些諸如拼蛋、拼蝴蝶、釣魚等材料,不僅在數字上有所增加,難度上也會有所提高。在同一個年齡段,我們也會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來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如,同樣是學習加減法,我們會投放實物卡片讓幼兒進行點數,在點數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法,滿足能力較弱的幼兒的發展需要;也會投放數字卡片,滿足能力較強的幼兒的發展需要。這樣,缺乏自信的幼兒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發展較快的幼兒也能不斷看到前進的方向。

在平時的游戲中有的幼兒會很膽怯,不愿去嘗試,我們要通過引導幫助幼兒建立信心勇敢的去嘗試,注重嘗試的過程,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三、鼓勵參與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有的時候一個人自己在那埋頭研究是成功率很低的,有時候研究了好久也不會發現什么,這時候就需要幼兒一起合作。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新的看法,大家一起合作一起發現研究,這樣會有更多的不一樣的驚喜發現。比如我們的一節集體活動《我設計的小燈籠》。在制作前是我們幼兒一起收集家中、幼兒園里的你覺得能做燈籠的各種材料,幼兒收集了很多:盤子、紙杯等等許多材料,我們在一起制作的時候小朋友們分組研究又發現了紙杯不僅可以做燈籠的小穗穗,還可以做燈籠的身體。幼兒們一起合作探究發現燈籠竟然有這么多的做法,這樣的收獲有時候是一個人得不到的。集齊所有人的智慧研究出了很多可以制作燈籠的材料和這個材料如何去操作以及材料之間怎么連接等等許多新鮮的問題,也都想辦法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我們收獲了很多倍的成功和快樂。

四、放手實踐,操作過程中適時介入

教師作為幼兒主導的環境和活動材料支持者,在材料投放后,教師要觀察幼兒是否對材料感興趣,是否愿意去使用和探究,反思材料中蘊含的能力要求是否與幼兒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并采用遞進式投放對材料進行調整,充分發揮低結構材料的有效價值。之前我們班幼兒對拉花很感興趣,我們就一起研究了如何做拉花,我們投放了不同大小不同材質的紙供幼兒去嘗試探索,多大多厚的紙剪出來的拉花最好看。最后通過孩子們不不斷嘗試總結出用最小的正方形卡紙做窗花最好。在這期間教室作為幼兒的支持者,放手去讓幼兒自己嘗試操作最終得出結論,這樣的收獲才是幼兒自己的。

教師作為幼兒主導的環境和活動材料合作者,應該提高對幼兒活動行為的敏銳感和判斷力,從幼兒的視角分析其最近發展區并據此跟進孩子活動的發展,在幼兒需要幫助的時候適時、適度介入,引導孩子主動作用于環境和材料不斷創造出新的玩法,新的經驗,獲得新的發展。當他們選擇打卡紙來制作拉花時,通過不斷折疊直就會變厚,他們剪起來就很費勁,這時候我就會去用言語知道他們當剪不動的時候要怎么辦?為什么會減不動?我們要怎么辦呢?通過過一些列問題幫助幼兒探索,幼兒將問題作為線索一步一步探究最后自己發現認知。

總之,低結構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的環境創設、豐富多變的材料以及孩子自主自發的學習和探究必定造成教師難以用固定的模式和孩子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只有緊隨孩子游戲腳步,及時調整材料投放思路,不斷調整教育行為策略,把握好以幼兒自發學習為核心和尊重孩子個體差異為指導的關系,讓幼兒在隱形的教育環境中快樂的游戲,自主和諧地成長。

五、張揚個性,培養自主探究的獨立性

當然在合作的喜悅之余,我們在這之前也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不要很容易的就被其他人影響。我們要在一起相互學習,但不是直接聽取他人,一定要經過自己的思考。

參考資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李季湄、馮曉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3月

北京市第四幼兒園長陽分園?金?妍

猜你喜歡
自主性幼兒園
自主性數學課堂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無人機自主性分級標準淺析
成員自主性視角下社會組織自主性探析
國內教師自主性研究的回顧與建議
愛“上”幼兒園
樂學善悟,讓數學復習更有效
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及其教學應用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