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繞家楓香印染的應用價值研究

2021-03-13 23:23黃艾薇
藝術科技 2021年19期
關鍵詞:民族服飾應用價值

摘要:貴州省麻江縣的民族服飾產業是地方重要的經濟產業,楓香印染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當地民族服飾產業發展有疲軟之勢。文章基于民族學視角,結合田野調查和歷史文獻,探析楓香印染的歷史與技藝特征,以及該技藝與麻江縣河壩村民族服飾的融合和其特色的具體體現,以管窺該地民族服飾產業發展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貴州繞家楓香印染技藝的應用價值。文章認為楓香印染技藝的應用是當地民族服飾特色之源,民族服飾產業的復興需借助優化服飾制作工藝流程、倡導技藝生產性保護等方式。

關鍵詞:楓香印染;應用價值;民族服飾

中圖分類號:TS1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9-0-03

自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來,民族經濟的發展得到更加充分的重視,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各地特色產業的發展也成了工作重心。貴州省麻江縣河壩村瑤族人民孕育出的特色傳統技藝楓香印染歷史悠長、文化底蘊深厚、工藝流程繁雜講究、圖案精美秀雅,深刻體現了瑤族的傳統與特色,早在1991年就有二十余件楓香印染制品被我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截至2020年7月,河壩村還有世襲染匠楊勛勇,點花傳承人代表曹興妹、龍盼寶、楊本安,染匠傳承人楊萬仁等多位楓香印染技藝傳承人。楓香印染工藝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價值,但由于制作工藝繁雜、出品量少、制作者十分辛勞等,楓香印染技藝仍瀕臨失傳。此外,隨著外界文化對民族村寨的沖擊越來越大,地方民眾穿民族服飾的頻率越來越低,需求量也越來越少,加之楓香印染制品的人工成本高,產品售價較高,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楓香印染制品在當地市場銷售量驟減。相對的,雖然楓香印染制品針對本地人的消費市場有所縮小,但外地消費市場卻隨著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愛好者的增加等逐漸擴大,由普通游客、楓香印染的愛好者或研究者等外地消費群體構成的消費市場逐年擴大,并逐步成為楓香印染制品的主要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能否保護面臨失傳的楓香印染技藝,并吸引地方人才參與、增強當地人對楓香印染的認同,與當地鄉村振興的經濟振興具體實施,即民族服飾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文章運用歷史文獻調查法和田野調查法,以貴州省麻江縣瑤族村寨河壩的民族服飾為例,研究非遺技藝楓香印染的應用價值,試圖通過分析當地楓香印染的發展歷程、民族服飾引入楓香印染后形成的特色以及當地民族服飾市場效益情況,探尋當地民族服飾產業發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從而針對楓香印染技藝應用之下的整個瑤族民族服飾產業的發展提出方向與提議。

1 源遠流長的歷史與復雜精細的流程

1.1 “天染”之源:繞家楓香印染的歷史

在瑤寨河壩村,楓香印染技藝有著約700年的歷史,見證了繞家人的生境和文化變遷?,幷訅未寰硟扔旋埳胶?,河谷、山地、臺地、丘陵等不同地形組成了該地地貌,村寨四周有楓樹、銀杏、松柏,古木參天??傮w而言,河壩村處于比較封閉的山區之中,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故歷史上麻江縣河壩村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傳統文化保留純粹。

一些長期居住于此的人,在利用當地環境繁衍生息的同時,創造了一種世代傳承的特定文化,長此以往,此地就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區,即瑤寨河壩村?!袄@家人”是河壩村瑤族人的又一名字。繞家有兩支,位于都勻繞河地區的一支被稱為上繞家,另一支是河壩村下繞家。因為河壩村在較長時間內都處于一個不與外界往來、通婚的相對封閉的狀態,一般沒有外界的人來到此地,其生態環境和文化形態保存相對完好。1990年左右,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民族識別工作,繞家人被歸為瑤族,河壩村落后封閉的情況逐年改善。

關于繞家楓香印染技藝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其中一種說法是以口述史的方式流傳下來的,傳說一個小女孩在房子外的一棵有百年歷史的楓樹下編織織物,楓油流下來滴在白色的編織物上,用染料浸染白色織物后,楓油印處出現了白色的花朵,楓樹染料便誕生了。另一種說法是從傳播學的視角分析的,即天上之仙托夢傳授技巧。此外,還有一種功能主義的說法,即楓木染色是古代宮廷女子的愛好,逐漸演變為染色和編織技藝。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發現了一百多件古代蠟染物品。由于地方氣候和墓葬形式的差異,總的說來,新疆和貴州的蠟染文物出土最多,且出土文物多屬唐宋時期[1]。

黔東南自治州州級傳承人楊萬仁說:“聽老輩子們講,最開始來到這里的先祖們找不到其他食物,就只能用花鳥蟲魚充饑。這些東西救了他們的命,祖祖輩輩為了表達感恩和紀念,就把花鳥蟲魚的圖案紋飾印在衣服上,穿在身上,記在心間?!闭f完他攤開一張制好的頭帕,又說:“看這上面的花紋,沒有別的,都是花鳥蟲魚?!闭鐥钊f仁所講,在眾多楓香印染制品的圖案中,常出現魚類、鳥類的圖像,這與河壩村瑤族人在歷史上采用的狩獵采集的生計方式不謀而合,可見這些圖案花紋確實與該民族的歷史變遷息息相關。而據當地人口述,龍、鳳、魚、鳥類圖案也是子孫繁榮的象征,擁有美好的寓意。

人們逐漸開始對這個擁有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古樸少數民族產生興趣。河壩繞家楓香印染技藝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繞家楓香印染也逐漸走出大瑤山,向外界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1.2 “天染”之技:繞家楓香印染的技藝特征

河壩村瑤族婦女會先在自制的白色土布上畫圖案,然后將楓香油和牛油按10∶2的比例混合制成油料,并把它裝在一個碗里,放在熱的草木灰上。把幾顆未燃盡的炭火石埋在灰燼中,保持草木灰的溫度不變。兩種油融合后,婦女會用刷子或竹簽蘸油,反復涂抹在畫好的圖案上。待蠟風干以后,就可以進行上色步驟了。在染坊里,人們將涂好油料的布浸入靛缸,靛缸內的染料以藍靛為主,黑色也較為常見。然后她們會取出這些經過反復浸染的布料到河邊反復漂洗,直至布上的楓香油、牛油混合物完全被洗刮掉,再將布放至室內通風處陰干,之后布料上便會出現青底白花、藍底白花,或青底藍花等色彩對比鮮明的花紋圖案,也有藍青底與藍白色的花紋圖式搭配的圖案。圖案各異,色彩和諧,風格細膩,顏色調配飽滿而不雜亂[2]。

楓香印染制品和蠟染制品的差異在于其染料和使用的繪圖工具。蠟染制品是用蜂蠟和蠟刀制作的,楓香印染制品是用楓油、毛刷和小竹竿制作的。由于楓樹油滲透性強,染布在風干后質地柔軟,而且洗滌和染色后都不會出現冰裂的現象,印花會更加清晰,顏色對比也更加強烈。由此可見,楓香印染技藝具有復雜、精美和獨特等特點[3]。

1.3 “天染”之緣:融合楓香印染的緣由

符號互動論認為,人確立自己的身份是通過與他人互動而達成的,這種相互作用并不是單純的刺激與反應,而是基于對某種意義的解釋,必須通過符號實現。人與社會不是固定的實體,而是一個不斷互動和變化的形態[4]。

根據符號互動論,麻江縣河壩村的瑤族民族服飾可以用于區別人的不同身份,而這種互動是基于不同的人的家庭地位、日?;顒臃秶?,這種身份的不同正是借助服飾這種符號載體實現的。如麻江縣河壩村瑤族服飾以青和藍為主色調,青和藍體現了明快素雅的民族氣質,而且在勞動時也不易弄臟。女裝多以紅色花紋配之,對于年輕婦女來說,鮮艷明快的顏色才不會顯得單調,視覺效果十分強烈,表現了當地瑤族婦女熱烈的性格特點。男裝、童裝較簡便,因為男人一般是主要勞動力,需要輕便的服裝以便勞作;兒童四處跑跳,輕便耐臟的服裝更適合兒童玩耍。

將獨具特色的非遺楓香印染技藝融入河壩村瑤族服飾,不僅能讓服飾更精美,更具特色,更有市場競爭力,這也是對珍貴且瀕臨失傳的傳統特色技藝的一種傳承和保護,能增強河壩村瑤族年輕人的主體性身份認同感。

1.4 “天染”之美:融合楓香印染形成的特色

瑤族女裝由于花色、樣式相較其他種類的服飾更多,因此更具有代表性?,幾迮b有盛裝和便裝兩種?,幾鍕D女在重大節日、隆重場合會從頭到腳打扮,這種隆重的裝扮被統稱為盛裝,其服飾中常用元素如四色布、彩色錦囊、肩部花邊、花帶、圍腰片等多印有楓香印染的圖案。清代后期以來,瑤族人漸仿漢人習俗,除重大節日、隆重場合著盛裝外,均改穿便裝?,幾鍕D女便裝的花紋圖案相較于盛裝而言更為簡潔,但其所用布料也是楓香印染制品所用的原料之一,同時在頭帕、搭頭巾、腰帶等處常有少量楓香印染的圖案紋飾做點綴。從河壩村瑤族女性的盛裝及便裝的常用布料和圖案裝飾來看,楓香印染技藝已經融入當地民族服飾中,且運用十分廣泛。

楓香印染的融入使瑤族服飾獨特多樣的花色和款式得以完美呈現,楓香油的巧妙運用使染制出的布料不像其他染制工藝產出的布料那般堅硬,反而質地柔軟、體感舒適。用楓香油混合牛油制成的油料,既能避免在反復浸染、洗刮過程中圖案開裂損壞,又能使圖案不輕易褪色,長久保存。

2 河壩村民族服飾產業的發展困境

2.1 楓香印染的工藝效率與市場情況

麻江縣河壩村涉及楓香印染的企業目前有十來家,都是以自家廠房的形式生產。傳統的瑤族服飾往往都是一件一件手工制作,基本流程有準備工作、繪制樣圖、點花、染布、脫蠟。除自織布、制油料、繪草圖的時間外,浸泡染布要六至七天,洗刮晾曬要一至兩天,到最后制成楓香印染成品最短也要半個月。楓香印染制品制作流程復雜,純人工生產,效率較低,不適用于大批量或緊急的生產銷售情況。

國家級非遺保護行動已經進行了近二十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復興。在非遺政策的引導下,河壩村瑤族人民有意識地突出其特有的民族藝術形式,當地的民族服飾產業特色組織均采用楓香印染技藝進行服飾的生產或銷售活動。麻江縣勞動技能實訓基地每年會組織楓香印染技能培訓,此地也是麻江縣河壩靚麗瑤族文化產品旅游開發基地。

2.2 挖掘楓香印染的應用價值

麻江縣的民族服飾產業特色組織立足于楓香印染技藝進行生產或銷售活動,其主營范圍較大,涵蓋旅游產品、服裝、飾品等多方面,專利產品眾多,如利用楓樹油進行染布的油脂混合攪拌裝置、中草藥材染布用的手工揉搓輔助器具等。這些無不顯示出當地從業者有創新的主動性,但產品的特色并未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h級傳承人龍明麗說:“我們的傳統服飾和制作工藝非常有特色,我們瑤族的非遺傳承(項目)應該被保護,楓香染技藝應該被更多人看到,希望更多人認識瑤族,讓我們的特色文化制品走出瑤山?!笨梢钥闯?,當地傳承人開始思考怎樣讓本民族的特色技藝獲得更高的知名度,想讓楓香印染成為河壩村瑤族的象征符號,甚至是當地的文化名片。

河壩村傳統文化知名度不高,村寨自發建設發展,整體風貌一般,文化挖掘深度不足,當地的經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嚴重制約。其文化整體還處于一種自發的保護狀態,該地民族服飾的生產具有從眾性,且夾雜隨意性,這影響了該地特色技藝的文化魅力。河壩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具有代表性的楓香印染技藝不斷傳承發展,但是發展帶動力不足。這表明楓香印染技藝亟待生產性保護[5],河壩村瑤族特色文化產業的多樣化路徑亟須創新。

3 結語

在國家戰略政策背景下,推進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地方人才的參與和非遺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擁有嶄新的機遇。在為當地民族服飾產業發展提供的幾個建議中,優化服飾制作工藝流程是重中之重。在工藝流程上,提前制好油料、繪制樣圖,目的是既保留文化手工性,又提高效率。繪制樣圖時,可以以點帶面,以傳承人帶領不會的滯留民工,還可以由傳承人繪出樣板設計圖,其他人手工模仿。必要時也可通過機器生產的方式生產,以應對大單、急單的情況。除此之外,傳承人應發揮好帶頭作用,如在管理方面,合作社可以召集多名傳承人,形成村內楓香印染產業的組織規模后,再去參與市場競爭。合作社要發揮紐帶和領導者的作用,讓傳承人充分發揮其文化和技術價值。

生產性保護就是要使非遺文化的核心技藝在生產性的活動中得到真實、完整和可持續的傳承,且要保證傳承的有效性,使產品在制造、售賣、購買的過程中,得到最大的保護,實現良性發展。對于稍欠活力但又頗具潛力的楓香印染技藝,生產性保護更是有效的補救措施?,幷訅未宓姆沁z衍生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在瑤寨河壩村民族服飾生產實踐中,非遺楓香印染技藝的保護應該成為重點工作。河壩村要想以楓香印染產業為發展亮點,就需充分挖掘非遺楓香印染技藝的應用價值,以此帶動民族服飾和其他周邊文創產品的銷售,逐步實現產業興旺,推動河壩村發展。

參考文獻:

[1] 賀琛,楊文斌.貴州蠟染[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3-4.

[2] 楊軍昌,徐靜.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叢書: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卷[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185-188.

[3] 朱伍根.繞家楓香染 畫在布上的青花瓷[J].旅游,2020(7):96-101.

[4] 李金云.符號互動論述評[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20(7):80.

[5] 田兆元.經濟民俗學:探索認同性經濟的軌跡——兼論非遺生產性保護的本質屬性[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6(2):88-96,154.

作者簡介:黃艾薇(1997—),女,四川內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族學、民族文化與旅游經濟。

3729501908272

猜你喜歡
民族服飾應用價值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作品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作品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