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強國背景下公路交通運輸類課程體系改造的探索

2021-03-15 05:30周和平柳伍生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3期
關鍵詞:工程能力公路交通交通運輸

周和平 柳伍生

[摘 要] 黨的十九大繪制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藍圖,這其中就提到了發展交通強國戰略?;诋斍敖煌◤妵鴳鹇?,以及在交通運輸方式愈發多樣化的趨勢背景下,分析了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人才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結合交通強國戰略的發展重點,提出交通運輸專業人才的基本能力需求和工程能力需求,構建了在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對于課程體系改造的新思路與重點內容。

[關鍵詞] 交通強國戰略;公路交通;交通運輸;課程體系;工程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03-0089-04? ?[收稿日期] 2020-11-10

一、交通強國戰略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九大繪制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藍圖,其中提到了發展交通戰略強國,深度整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并立足于交通行業、著重于全局發展而面對預期未來的思想,重點在于“五個堅持”和“三個轉變”[1]。重點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形成立體網狀互聯,提升交通網絡綜合質量,同時構建城市間順暢的網絡狀交通樞紐,廣泛覆蓋農村與偏遠地區,構筑多層次,可互動的交通網絡,力圖做到讓人民滿意,成果切實有保障,力爭位于世界領先水平[2]。此外,在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的沖擊下,交通運輸行業即將迎來新的篇章。交通運輸類課程培養人才的目標方向在于能在各個單位、各個部門勝任的具有組織管理、指揮決策、生產經營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分析探討了現有傳統公路運輸的局限性、課程體系的不足、人才缺口等多重要素,并提出了新的課程改革方案。

(二)研究現狀

對于交通運輸課程體系的改造,諸多學者開展研究。孫鳳英、張建華[3]提出了應該轉變工程類人才的培養觀念,通過對交通運輸類工程實際工作內容進行分析取證,得出了交通運輸類人才所需具備的專業素養與特質,并對傳統交通運輸類課程培養方式與教學理念進行了改善,在保證學生專業素質與喜好偏向的前提下,對多個專業大類進行重新整合分類,構建了新的專業分類。司景萍等人[4]針對傳統交通運輸類課程教學模式和培養方法與人才實際能力需求脫鉤的問題,建議建立合理的專業課程制度,符合時代發展的人才培養方式才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保證。劉建勛、侯小梅[5]提出改革的基礎在于交通類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追求培養新型專業技術人才,將目標方向定位于交通運輸總體市場的需求,將市場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依據,依次制定符合時代、符合需求、符合市場的課程教育體系。劉翠蓮等[6]比較分析了不同學校間交通類課程教學結構的差異性,指出人才培養的過程應該保持動態性,動態的本質就是要結合現實,不脫軌于現實,保持課程內容一直緊追最新行業動態,并及時就行業變化作出調整,同時強調了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具有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袁炎清、夏新海[7]指出了交通類專業課程的復雜性與通用性,并強調了交通類課程與其他通用課程結合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創新教學的關鍵在于創新與實踐相結合,創新能力為實踐服務。王琳、馬馳[8]對比了傳統交通類院校與其他綜合類院校教育體系的差異,提出了擴大拓寬交通類專業學生的基礎類課程覆蓋面。吳德華等[9]指出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單一、不重視實踐環節,以及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實踐比重、多樣化考核的課程改革方法。

二、交通強國背景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運輸面臨的形勢

(一)公路客運面臨私家車和高鐵及航空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鐵道網絡越來越完善,覆蓋范圍逐步加大,特別是高速鐵路近年來的迅猛發展。高速鐵路已經逐漸成為人們遠途旅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其中高速鐵路覆蓋沿線,對公路運輸客流量造成侵占擠壓。隨著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飛機出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焖?、直達的出行體驗讓其他交通方式難以企及,作為傳統運輸業主力的公路運輸份額不斷遭到以鐵路和航空為代表的新式交通運輸方式的擠占。公路客運要在其中發揮其自身特有的優勢,以挽留流失的客流量。根據新華網調查報道,短途旅行與省內出游依然是公路客運的主力軍。公路客運應該發揮其靈活性、及時性、高度自由可定制性等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強化管理。同時拓寬發展思路,尋找新的經營增長模式。例如提升車輛的舒適性,提高服務意識,增強游客公路出行的舒適性。

(二)個人出行服務質量需求的提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意出行體驗。優質出行服務在人們選擇出行方式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公路客運較飛機、高鐵來說舒適度存在一定的劣勢,因此公路客運應該發揮自身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將客人步行距離縮至最短,同時將服務范圍深入欠發達農村地區。在不通鐵路,沒有機場的地區搶占客源。

(三)智能算法與數據分析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新興科技的出現,讓原本增長加速停滯的公路運輸逐漸出現轉機。利用人工智能輔助下的大數據分析方法對海量交通數據進行提煉、歸類、處理,可以有效地將各個部門之間,各個系統之間,甚至不同區域之間的功能與管理職能進行整合,使交通資源利用達到最合理的狀態,從而使通行效率大大提升,交通安全也更有保障。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以對過去實施的決策進行梳理與總結,并給未來制定決策規劃提供建設性意見。同時,交通部門也面臨交通數據廣度、深度的爆炸式增長,如何獲取、存儲、分析、管理、利用好交通數據也就成為未來交通發展途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交通強國背景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運輸類人才能力需求

(一)交通強國背景下的交通運輸人才培養問題診斷

1.現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吻合度不高。交通強國戰略立足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實現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轉變,對交通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F有公路交通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一是知識、能力結構未能充分體現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要求;二是對于工程規劃、設計、建設、運營與維護全生命周期的知識、能力結構缺少系統設計;三是專業質量標準不適應交通強國戰略對智能化、綠色化等高新技術應用的新要求。

2.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與交通強國戰略重點匹配度不高。一是傳統公路交通類專業課程體系側重公路運輸行業,對綜合交通體系的內容重視不夠;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新能源、5G通信等新技術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裝備、運輸服務、安全保障與綠色交通等方面應用的課程偏少;三是課程體系缺少從工程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全生命周期的系統設計。

3.人才培養評價忽視了對國家戰略服務能力的要求。一是雖然重視學生能力達成度的評價,但是國家戰略服務能力沒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二是教師教學投入與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充分,根據交通強國戰略的新技術、新模式等增設的課程、內容不足;三是對交通強國戰略實施單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重視不足。

(二)交通強國戰略與交通運輸類專業關聯性分析

交通運輸人才培養要主動與交通強國戰略實施要求對接,密切跟蹤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通信等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中的應用狀態,積極拓展和更新教學內容。

四、基于社會需求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體系改造

(一)改革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體系,加強核心課程群建設,形成特色課程群

1.交通運輸規劃類課程群。該課程群包括交通運輸規劃、物流系統規劃、城市規劃、經濟地理等多門課程,使學生能夠充分考慮交通需求的變化發展趨勢、多種資源及環境約束,以及多方利益的平衡,正確運用交通運輸規劃原理,構建數學模型并求解,提出規劃方案,并能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方面對方案進行評價,為決策者提供技術支持。

2.交通運輸設計類課程群。該課程群包括交通運輸樞紐與港站、交通設計、技術經濟與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交通運輸法規、交通影響分析、交通運輸安全工程等,使學生能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角度對交通運輸工程項目進行設計,并能對工程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3.運營組織與管理類課程群。該課程群包括交通運輸組織學、運輸樞紐與港站、交通運輸商務管理、公交運營調度管理、運輸信息管理系統等課程,使學生能夠充分考慮企業、用戶與社會的多方利益,以及資源環境約束,正確運用交通運輸組織的基本原理,構建數學模型并求解,提出運輸與物流組織方案,并能對多個方案進行比較選擇,為決策者提供技術支持。

(二)打通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與學科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

1.打通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在原有交通運輸、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形成交通運輸大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打通工程制圖、運籌學、交通工程、交通設計、交通地理信息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充分考慮各個學科的專業能力需要,建立教學內容更新與評價機制。

2.打通交通運輸學科的基礎課程。打通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物流工程的學科課程,開設交通運輸工程導論、交通控制、交通(物流)系統分析等交通運輸大類課程。

3.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開設經濟學、管理學、數學、計算機、人文社科類的交叉課程,如“計算機程序設計”“經濟學”“管理學”“工程倫理學”等,培養跨界復合型人才。

(三)設立新業態下與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

1.開設“互聯網+”相關課程組?;ヂ摼W時代急需三類人才:一是互聯網技術人才,包括數據分析師、程序員、算法工程師等;二是復合型專業人才,具備傳統行業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并能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三是互聯網市場營銷人才,具備先進市場營銷理念,熟悉互聯網商業模式與互聯網營銷手段。

2.組織編寫“互聯網+運輸”創業案例。為了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聯合行業管理部門、運輸企業與科研院所編寫“互聯網+運輸”案例,分析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通過研討形式的教學方法,拓寬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四)打造高水平開放課程及網絡資源共享課程

1.開發高水平高質量的慕課、微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交通運輸專業的主干課程“交通運輸規劃”“運輸組織學”“城市公交運營調度管理”等課程建設成為高水平在線開放課程,使得交通運輸的新成果、新發現、新趨勢得到大范圍的傳播,介紹本專業先進的教學概念、獨特的教學方法和豐碩的教學成果。

2.加強網絡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按照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將基礎類通用性的交通類課程只作為資源共享課程。改進與優化共享系統,使得課程資源得以大大豐富。制作優質網絡資源課程,突出網絡教學的交互功能,支持網絡答疑、在線測試、教學資源共享等學習功能。

參考文獻

[1]《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單行本出版[Z].新華網,2019-09-23.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Z].新華網,2019-09-19.

[3]孫鳳英,張建華.基于工程大類理念的交通運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08(5):33-35.

[4]司景萍,林麗華,陳永艷.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設置[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19-121.

[5]侯小梅,劉建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革交通運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1):168-170.

[6]劉翠蓮,劉楠楠,紀明珍,等.交通運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4):45-46.

[7]袁炎清,夏新海.我校交通運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學報,2009,17(4):43-44.

[8]馬馳,王琳.國內高校交通運輸專業培養計劃的比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0(2):41-42.

[9]吳德華,卓曦.創新能力培養驅動下的新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交通運輸類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2020(2):64-66.

猜你喜歡
工程能力公路交通交通運輸
西藏2020年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435億余元
大數據分析在公路交通信息服務中的應用
數讀2016年公路交通發展統計公報
公路交通技術2015年總目次
紡織工程專業工程能力培養體系初探
基于CDIO的網絡服務配置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行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
公路交通運輸節能降耗經濟分析研究
基于“卓越計劃”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基于“3CE+B”模式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