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解說類短視頻的版權保護困境及對策探討

2021-03-16 09:36王玉婷劉潔
新媒體研究 2021年22期

王玉婷 劉潔

摘 要 近年來,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在短視頻市場上占據重要位置,但在現行的著作權法下,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卻引發了一系列的版權保護問題。著作權隨著媒介發展不斷擴張,而二次創作者權利保護法規卻仍處于傳統版權時代,制度發展失衡導致版權規制失靈;同時合理使用條款存在多方面缺失加大了司法部門判案難度,使二次創作與著作權之間矛盾愈發激烈。對此,應推廣“線上宣傳+線下觀影”的新型合作模式,引導二次創作者從自身出發尋找版權新出路;兼顧二次創作者、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調整合理使用原則,可借鑒“四要素檢驗法”建立完善的綜合評判制度,以求在司法實踐中幫助判斷是否符合合理使用;充分利用數字版權管理與合理使用制度的互補性,發揮平臺把關人作用,力求在各個環節解決版權保護問題。

關鍵詞 影視解說短視頻;二次創作;合理使用原則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22-0001-06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①。短視頻平臺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實現了快速的市場擴張。然而在市場迅速發展的背后,短視頻行業侵權事件頻頻發生,其中影視解說類短視頻侵權問題尤為突出。所謂影視解說類短視頻,是指將電影的主體劇情結構加以凝縮并附加視頻創作者的主觀評價,通常以解說、分析、評價以及戲謔、批評等形式出現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的視頻內容,作品時長短則3~5分鐘,較為專業具有一定深度的達20~40分鐘[1]。因為這類作品的內容常會涉及影視劇集的原創畫面內容與情節,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常常會陷入侵權糾紛。對此,筆者認為在知識共享的互聯網時代,保護著作權人和二次創作者合法權力的同時,平衡好二次創作者與著作權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是促進內容創作市場穩定繁榮發展的關鍵。為此,本文將通過梳理短視頻時代版權保護領域出現的問題,通過剖析版權保護出現問題的原因,試圖給出符合時代背景和互聯網環境下的相應對策。

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間,12426版權監測中心針對10萬多名原創短視頻作者的1 000多萬件短視頻樣本進行了網絡版權監測,累計監測疑似侵權鏈接1 602.69萬條,其中在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體育賽事、動漫等類型4 894件作品中,共監測到短視頻疑似侵權鏈接1 406.82萬條②,影視解說類短視頻侵權已成為短視頻侵權問題的重災區。面對如此頻發的侵權問題,我國行業監管與司法審判部門若不予理睬,市場上盜版、侵權現象將層出不窮,著作權人利益受損;若采用“一刀切”政策,一味打擊二次創作,勢必會影響短視頻市場的發展。因此,在知識共享的互聯網時代,傳統版權保護法律條例如何適應新的市場需求,相關部門如何恰到好處地處理二次創作者、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關系,已成為版權保護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

1.1 二次創作對著作權的沖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人的相關權利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其中明確提及著作權人享有保護作品完整權(作品不受他人歪曲、篡改的權利)、改編權(改編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權利)、匯編權(將作品或片段通過選擇或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等相關16項權利。一旦使用者對作品的使用與傳播行為對著作權人的16項權利造成影響,且不符合合理使用原則,即構成侵權。

縱觀目前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市場,影視解說類短視頻的創作模式是建立在對已有的影視作品內容、畫面、情節的拼接重組,若相關畫面未獲得著作權人授權,即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匯編權。部分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從原作品的畫面出發,卻在創作過程中表達了與原作品截然不同的觀點,涉及對原作品的吐槽、戲謔,即侵犯了著作權人的改編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同時,影視內容制作方認為,用戶對影視作品的消費大多是一次性消費,很少重復觀看。但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創作者在二次創作時,將影片核心內容透露給觀眾,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對電影的劇透,使電影失去原有的神秘感,讓片方損失部分觀眾,受到經濟損失[2];而且二次創作者通過劇透他人原創內容吸引高額流量,通過廣告植入等方式進行流量變現,獲取高額的商業利益,這種建立在損害片方利益基礎上的二次創作早已超出了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嚴重地沖擊了著作權人的相關權益。

1.2 合理使用原則難以保護二次創作者的權益

從古至今,創作活動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任何作品都無法脫離前人的智慧憑空產生,若無前人作品的啟示和借鑒,創作就如無源之水,無土之木。合理使用原則實質上是著作權限制制度的一種,其明確規定在12種情形下,二次創作者在不侵犯著作權人的其他權利且注明作品來源的前提下,可以不經許可免費使用他人作品。面對我國著作權人對其作品及作品傳播享有壟斷性權利的情況,合理使用原則能為他人學習、欣賞、創作自由提供保護。其中合理使用原則第二點指出:“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符合合理使用原則③,這讓合理使用原則成為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創作者受到侵權起訴時的最佳抗辯理由。

但在眾多涉及著作權糾紛的法律案件中,合理使用原則卻難以保護二次創作者的相關權益。本文選取在影視解說類短視頻侵權案例中較具代表性的兩個案例進行分析,被告方均以合理使用原則作為抗辯理由,但在司法判決中合理使用原則卻因超出適當引用必要性限度、替代效應、影響原作品市場等各種原因很難保護二次創作者免于處罰(見表1)。再細看2020年著作權法最新修改條例,本次修訂對于“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的著作權合理使用情形,增加了“合理使用”的原則性限制,即“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稍谟耙暯庹f類短視頻創作過程中,介紹原作品是外衣,評論原作品才是創作者創作的實質,二次創作者通過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相關評論內容必然會導致部分觀眾改變消費行為,從而損害著作權人的相關利益、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梢?,以“介紹、評論某一作品”為表現形式的影視解說類短視頻,雖在合理使用原則保護范圍內,卻悖于合理使用的原則性限制,那么此類二次創作者的合法權益究竟該如何得到保障?

1.3 我國司法部門在版權保護工作中困難重重

2020年,我國各級法院受理案件總數3 000多萬起,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案件301萬件④,然而前文提及12426版權監測中心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間累計監測疑似侵權鏈接就有1 602.69萬條,這表明我國有限的司法資源恐難以徹查短視頻市場如此龐大的侵權現象。同時,我國著作權法缺乏對合理使用原則的統一判定標準,進一步加大了司法部門判案難度,為達到公平審判的目的,法院常借鑒國際公約中的“三步檢驗法”與美國著作權法中的“四要素檢驗法”進行判案。有觀點認為此做法造成立法指引與司法判決的錯位,使判決結果超越權利人的合理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立法的權威與司法的公正[3]。目前在維護司法權威與公正判案中,我國相關司法部門難以兩全,無疑加大了其版權保護工作的難度。

互聯網經濟興起,新興行業的盈利模式不斷發生變化,利用熱點內容獲取巨額流量從而實現較高的商業轉化,成為影視解說類短視頻賬號持有者主要的獲利方式,但是這種生存方式極大地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相關權益,加劇了侵權問題發生。除此之外,在大數據、虛擬、知識共享的版權環境下,任何法律漏洞與不適時的條例都會直接造成嚴重的市場問題,短視頻平臺作為產業鏈末端的最后把關人,沒有完善的版權審核制度也將加速市場侵權行為的發生,增加相關司法部門版權保護工作的難度。

2.1 二次創作侵權判定標準不適時

我國著作權法保護一切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從制作程序及作品內容來看,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并非只是將影視片段進行簡單拼接,而是選擇最能展現劇情走向的畫面片段進行重組排序,在隱去原作聲音和字幕后加上創作者對影片內容的理解與評論,由創作者獨立剪輯合成。創作過程體現了創作者對影片內容的獨特審美,符合“獨”與“創”的作品定義標準,屬于國家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二次創作作品范疇。但這并不意味像影視類解說短視頻這樣的獨創性作品不會涉及侵權問題。因為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除了判斷作品的獨創性外,二次創作者獲取原影視作品畫面的渠道是否合法、有無通過作品獲取利益都是判定二次創作作品是否侵權的重要依據。

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傳統二次創作侵權判定規則顯然已無法適應網絡環境下作品使用的多變情形。首先,在知識共享的“互聯網+”時代,作品常以數字化形式存在于計算機中,并在虛擬網絡中實現傳播。網絡作品素材多如牛毛,作品傳播速度迅速,提升了用戶在二次創作時向權利人支付報酬的困難程度。傳統二次創作侵權判定標準要求創作者在二次創作時必須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無疑增加了短視頻二次創作者的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4]。這種“先授權后使用”的傳統支付手段在創作者和權利人之間筑起了一道無形的墻,是造成創作者侵權的最重要原因。其次,各大短視頻平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紛紛出臺觀看量提現、廣告分成等激勵政策鼓勵用戶創作。以西瓜視頻為例,每一萬播放量,創作者可以獲得5元左右的補貼,高質量的原創內容則可獲得12元左右的收益,除此之外,西瓜視頻還會將用戶在“搜索結果、個人主頁和作者發文動態”渠道中產生的播放量都將計入到作者的廣告收益計算中。二次創作者雖能從主觀上避免作品直接獲利,但卻很難杜絕作品產生其他間接收益??梢娫诰W絡信息時代,一直延用傳統的二次創作侵權判定標準不僅不合時宜,還更易促使二次創作者為逃避法律追責,朝著地下化、隱蔽化方向發展,從而加劇二次創作者與著作權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2.2 合理使用原則發展失衡

伴隨數字作品的普及,著作權保護范圍由傳統領域逐漸向網絡空間擴張,其中信息網絡傳播權即是互聯網時代著作權人擁有的全新版權保護權利。對此新權利,我國還頒布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旨在對其進行更好的保護,其中第四條除了允許權利人采用技術措施來保護其信息網絡傳播權外,還明確禁止他人規避、破壞技術措施,也禁止幫助規避技術措施行為??梢娢覈鳈嗳藱嗬秶坏S著媒介新形態持續擴張,而且技術保護措施的規定也再次強化了對著作權人權利的保護。反之,合理使用原則作為一種對著作權限制的制度卻仍處于傳統版權時代,存在著法律界定模糊、制度過于封閉、缺乏統一評判標準的問題。合理使用原則存在嚴重缺失,無法應對著作權快速擴張下對二次創作者權利的擠壓。制度發展失衡,是導致著作權規制失靈的重要原因。

2.2.1 合理使用原則界定模糊

細看我國“合理使用原則”,相關條例在第二點明確指出:當作者以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為目的時,可以不經著作權人授權也無需向其支付報酬地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雖然此法律條文已對創作者引用目的做出限定,但并未在相應法律條款中對“適當引用”做出任何程度限定或情況說明。那么究竟創作者在二次創作中引用原作畫面占比多少符合“適當引用”?引用到何種程度不構成侵權?均不能從法律條文中找到清晰依據。推出合理使用原則的本意是希望消除作品創作者和使用者之間的沖突,促進作品市場傳播,卻因模糊的法律界定無法為二次創作者提供明確的引用程度指引,造成了二次創作者在面臨侵權問題時無法可依的局面。

2.2.2 合理使用原則過于封閉

另外,我國著作權法僅將12種具體情況納入“合理使用原則”的保護范疇,很難適應科技發展帶來的新變化。短視頻市場上也有部分影視解說類短視頻,雖然使用原作圖像、音頻等,但是不對原作品進行“介紹、評論、說明”,這類短視頻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供廣大民眾瀏覽欣賞,不屬于合理使用原則規定范圍內的任一情形。對此現象,相關司法部門若一味地因其不符合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情況就將其判為侵權,不僅將限制二次創作者的創作自由,還會對短視頻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未免過于封閉。反觀一些文化輸出大國,國家為保障文化創作的自由度,通常會采用靈活、開放的合理使用原則。以美國為例,其只規定了合理使用原則的評判要素,而并未在法律中羅列具體使用情況,這種開放的評判體系能夠確保合理使用原則的靈活性,保障文化創作的自由。相比之下我國合理使用原則較為封閉,若具體適用情況不能根據時代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將很難適應新的時代發展需求。

2.2.3 合理使用原則缺乏統一評判標準

由于合理使用原則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致使我國法院在面對著作權侵權案件時常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其實,中國作為國際著作權保護條約《伯爾尼公約》的成員國,“三步檢驗法”已成為我國司法實踐中默認的審判方式。但由于我國著作權法并未將“三步檢驗法”作為司法部門判案的判定標準明確寫入相關法律條文中,為法院的司法審判帶來了困惑。

為了克服法律局限性使案件審判更加公平公正,法院通常會將“三步檢驗法”與“四要素檢測法”混用來保障案件的公平性,但法院的這種做法卻超出了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范圍。我國法律從未提及類似審判標準,缺乏法律的支持,法院的審判工作常常會受到質疑,審判結果也往往會超出預期,有損我國立法權威。正是因為我國合理使用原則無法應對技術帶來的新現象,法院只能另辟蹊徑以求保證司法的公正性,卻又因此舉損害了我國司法的權威,形成惡性循環??梢娢覈侠硎褂迷瓌t必須根據時代的進步做出調整,來緩和因著作權擴張而失衡的利益關系,發揮利益平衡的作用。

2.3 短視頻平臺版權保護力度甚微

庫爾特·盧因(Kurt Lewin)的“把關人”理論認為,消息從傳播鏈條開始向外延伸擴展,在各個“門區”被公正無私的規定或者是“把關人”的個人意見決定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5]。UGC平臺作為連接傳者與受眾的終端,在內容傳播過程中本質上是一種前置的、攔截式的把關。平臺作為產業鏈末端的把關人,可以在內容發布前按照一定把關標準對其進行過濾攔截,這種把關行為將對短視頻市場規范發展起到直接作用。

但細看國內四大主流短視頻平臺涉及著作權的相關規定(見表2),平臺雖在用戶服務協定中多次提及著作權內容,對引用他人內容、授權平臺版權、違約行為等進行詳細闡述,但在條例中并無出現任何關于侵權后的懲罰措施。此類用戶協定對用戶的傳播效果、規范力度均不大,大多是平臺方對發生在平臺上侵權行為的免責自保,無法從根本上抵制侵權行為。

主流短視頻平臺審核方式以機器審核為主,把控內容精度無法與人工審核相提并論,存在可規避性審核盲區。以抖音為例,在初次審核中平臺主要采取機器檢測,以視頻畫面、標題、關鍵詞作為審核的重要標準,只有在機器檢測過程中發現違規或疑似違規內容才會轉入人工檢測進行二次審核。這就意味著創作者只需通過為視頻增加背景圖、將關鍵詞用拼音代替等方式即可讓涉及侵權問題的視頻通過機器審核,順利進入市場。雖然平臺設有二次審核與用戶舉報制度,但在版權保護領域仍存在巨大空缺,無法徹底解決侵權問題,平臺對版權保護力度甚微。

3.1 推廣互惠互利的新型商業合作模式

推動影視解說類賬號與影片方的內容合作,有利于形成新的產業矩陣,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2021年2月9日,頭部影視解說類短視頻賬號“毒舌電影”在抖音官方賬號開設名為“八星送福,恭賀新春”的新年賀歲片專欄,首次以九宮格的形式展現春節檔即將上映的8部影片。在其經典的創作過程中,毒舌電影采取多種方式與影片主創建立聯系,讓主創自然而然地成為影片講解員,親自為觀眾講解影片內容。毒舌電影在當日發布的作品共計獲得821.4萬播放量,創下自身單日最高播放量記錄。

這種新的合作模式不僅能為影視解說類短視頻賬號提供獲取影視市場熱點內容的合法途徑、彌補賬號在內容上的短缺;也能利用影視解說類賬號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反哺影片方的宣發需求,為片方提供強有力的短視頻宣發陣地。影片方可以通過影視解說類賬號進行垂直領域宣發,在不涉及泄露影片核心內容的前提下將內容觸及目標受眾,從而幫助片方獲得更高的商業轉化率。這種互惠互利的商業模式,有助于形成“線上宣傳+線下觀影”的商業閉環,影視解說類短視頻賬號與片方強強聯手,能夠更好地激發我國影視行業發展新活力。

3.2 可借鑒“四要素檢驗法”,建立完善的綜合評判制度

清晰的法律條款是保障市場規范運行的基本前提。面對我國著作權法關于合理使用原則判定方法的空缺,可以引入美國版權法中的“四要素檢驗法”進行彌補?!八囊貦z驗法”從使用目的及性質、使用版權作品性質、所引用部分占完整版權作品比例和比重、使用行為對于版權作品潛在市場或價值造成的影響這四個因素出發判定創作者引用是否符合合理使用原則,構建了一個多方面、全方位的評判體系。相較于“三步檢驗法”和著作權法詳細列舉的12種合理使用情況,“四要素檢測法”提出的考量因素具有明晰、較強的包容性以及靈活性的優點,更能靈活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問題。

回顧谷阿莫作品侵權案,谷阿莫在抗辯時提及自己的創作符合我國法律規定和合理使用范疇,創作目的僅是為了評價作品[6]。如果依照我國法律規定,單從創作目的出發,谷阿莫二次創作行為的確不屬于侵權范圍,但因谷阿莫講解導致無法上映的4部影片,市場損失高達8位數,谷阿莫的創作行為直接侵犯了片方的商業利益。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應盡快完善著作權法中界定不清的模糊地帶,可借鑒“四要素檢驗法”建立一個完善的綜合評判體系,從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判定標準,切莫讓連接創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梁變成禁錮內容傳播的枷鎖。

3.3 推廣數字版權管理與合理使用制度之間的互補審核方式

從技術層面入手,推動數字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 Management,DRM)與合理使用制度的互補審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護著作權人利益,還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消費者合理使用權益。日前,DRM技術憑借在數字內容的創造、生產、傳播、銷售、使用等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版權進行管理和保護,有效地保護了版權人的相關利益,卻同時侵犯了消費者部分合理使用的權利,導致其與合理使用制度之間矛盾突出。但這并非否認兩者在版權保護領域沒有任何互補的可能。

目前在學界已經提出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技術方案來推動兩者的互補融合,例如系統預定模式、第三方授權使用模式、混合模式及合理使用過程控制模式[7]。系統預定模式是用來解決用戶的合理使用權無法被識別和表達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無論如何嘗試,預定明示授權使用都會失敗的情況。第三方授權使用模式主要是通過第三方受理、審查和批準消費者的合理使用要求,該第三方機構必須具備雙方都認可的、有資質的,以此來避免系統授權僵化以及版權人濫用許可權限制消費者合理使用的權益?!盎旌夏J健敝赶到y預定模式和第三方授權使用模式的混合模式,這種模式具體表現為上層是“第三方授權使用模式”,下層是“系統預定模式”,這樣可以實現在規避兩者缺陷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消費者的合理使用權益[8]?!昂侠硎褂眠^程控制模式”是指在非授權的狀態下,可以讓作品使用者行使其正當的合理使用權,同時也可以對使用者的使用行為特別是侵權行為進行恰當的監控,通過這種模式實現版權方與使用者之間的利益最大化。通過推廣數字版權管理與合理使用制度之間的互補審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消費者合理使用權益。

3.4 平臺做好內容的“把關人”

作為短視頻產業鏈末端的最后把關人,平臺對內容的嚴格把關將有效遏制短視頻市場侵權的發生[9]。

首先,各大短視頻平臺急需提升機器AI審核的智能化程度,加大內容審核力度,不以MD5抽幀檢測法作為平臺二次審核的方式,而應聯合原創方建立完善的版權庫,以隨機抽取視頻片段為二次審核方式,將片段與版權庫中的視頻、音頻進行逐一比對,判定視頻內容是否涉及侵權。這樣的審核方式能夠提升機器的判斷精度,減少發生侵權問題。

其次,平臺應推出嚴格的處罰制度,讓侵權者付出高昂的侵權代價?!癈opyright strike”版權警示是全球最大視頻網站YouTube建立的一套嚴格的侵權處罰制度。當用戶侵權收到3次版權警示后,系統會終止賬號以及任何關聯的頻道,用戶上傳到頻道的所有視頻將被移除,并且用戶將無法創建新頻道。我國視頻平臺處罰力度過輕,面對侵權作品只會處以限流、刪除視頻的懲罰,這種不痛不癢的處罰力度,讓影視作品侵權成了無本萬利的買賣。對此,我國視頻平臺方應該建立嚴格的處罰制度,加大侵權的犯錯成本,才能遏制平臺侵權事件發生。

紛繁復雜的短視頻市場對原有著作權體系造成沖擊,我國版權保護困境是著作權無法適應現有市場環境的具體表現。如何平衡二次創作者與版權方的利益對推動文化創作繁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次創作侵權判定標準作為判定是否侵權的重要準則,制約著影視類解說的發展,限制了部分優秀的二次創作的出現,打擊了二次創作者的熱情;另外,合理使用原則發展失衡也無法有效地應對著作權擴張。因此,不僅要對二次創作侵權判定標準做出適時調整,也要清晰地定義合理使用原則,配合其他版權法的規定,有效應對影視解說類短視頻版權保護的困境,推動影視類解說短視頻的良性發展,實現二次創作者與版權方之間的利益平衡,從而為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47次報告http://www.cac.gov.cn/2021-02/03/ c_1613923423079314.html。

②數據來源于 《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https://www.sohu.com/a/437215434_99928127。

③參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

④數據來源中國新聞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 d=1693673146954562808&wfr=spider&for=pc。

參考文獻

[1]陳亦凡.影評類短視頻是否會侵害影視作品著作權:以谷阿莫案為切入[J].河北企業,2019(7):143-146.

[2]崔艷峰,齊爽.二次創作作品的著作權問題探析:以電影解說類短視頻為例[J].鎮江高專學報,2020,33(4):73-76.

[3]梁九業.著作權法合理使用規則的司法擴張與理路修正[J].出版發行研究,2019(5):52-55.

[4]朱雙慶,張藝.論二次創作短視頻引發的權利沖突與救濟[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3(2):37-46.

[5]公克迪,李菁媛.速講視頻自媒體中“把關人”理論的新特征[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11):165-166.

[6]程麒臺.影視解說視頻的著作權侵權問題:從谷阿莫被起訴說起[J].中國電影市場,2019(5):32-33,51.

[7]常江.數字版權管理與合理使用權利沖突的解決路徑[J].出版廣角,2016(16):38-40.

[8]米競.新媒體時代版權保護的困境與調適:以合理使用為視角[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2):55-58.

[9]邵宇航.影視解說類短視頻對“把關人”理論的重構[J].今傳媒,2020,28(5):65-67.

13265005203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