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突發事件調查的新聞媒體輿論引導策略分析

2021-03-16 00:35楊明楊嵐
新媒體研究 2021年23期
關鍵詞:輿論引導新聞媒體角色定位

楊明 楊嵐

摘 要 作為新聞媒體的重點關注對象,突發公共事件具有不可預測性、嚴重破壞性、巨大影響力和沖擊力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和社會影響作用。以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中公眾對新聞媒體傳播管理的調查分析,構建突發公共事件輿情預警應對的管理體系,建立起政府、媒體、公眾三方輿論引導主體聯動模式,提高新聞媒體人員應對危機的能力等策略。

關鍵詞 突發事件;新聞媒體;角色定位;輿論引導;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23-005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基于唱衰吉林振興輿情治理的網絡傳播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00101122FG)階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一些群眾存在焦慮、恐懼心理,宣傳輿論工作要加大力度,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倳浀闹v話為新聞媒體在抗擊疫情期間的信息傳播、唱響主旋律及輿論引導工作任務指明了方向,更明確了新聞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職責與擔當。

突發公共事件指突發性的公共事件,其特點具有突發性、破壞性、潛伏性和關聯性,在短時間內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大,對社會迅速產生巨大影響力和震撼力,成為社會公眾的輿論焦點,很可能造成人員、社會財產,甚至國家名譽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受損,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整個疫情的新聞媒體報道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新聞媒體擔負著報道事實、引導輿論、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重任。公眾作為影響突發公共事件輿論引導成敗的關鍵因素,處理好政府、公眾及媒體三方關系是做好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的關鍵所在。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事件中新聞媒體報道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為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以問卷星調查法為主,對疫情期間的網絡輿情傳播情況進行分析,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剔除無效問題,最終有效問卷430份。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1.1 公眾在突發事件中的媒介接觸及信息需求調查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網絡或移動終端已然成為公眾獲得突發事件信息的主要渠道,通過傳統媒體占獲得突發事件信息內容的比不足1/3,傳統媒體收看率急劇下降,如表1。

目前公眾獲取突發公共事件的資訊和言論的主要渠道是微信,占比80%以上,微信的朋友圈或關注點贊,議程設置、群眾傳播效果突出;抖音快手短視頻占比74.45%,微博占比61.67%,QQ占比45.7%,B站占比28.26%,今日頭條占比24.82%。而抖音、B站、小紅書等新型App終端的主要客戶是青年群體,如表2。

調查顯示,人們獲取更可靠信息的渠道還是主流媒體平臺和新聞從業者的報道,占比達到84.26%,46.76%,如表3。

無疑,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是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主力軍,要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同時,遇到不公平事件對待后,公眾通過發微信朋友圈或QQ動態尋求支持的占比64.37%,通過抖音、微視、快手等視頻平臺發聲的占比35.87%,通過傳統媒體及其新媒體渠道發聲的占比26.04%,如表4。

從上述結果不難看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資訊主要還是通過網絡或新媒體傳播的,也正因此,必須加強對新媒體或自媒體傳播的管理。

1.2 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中輿論引導現狀

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10.11億,手機網民10.07億,手機上網比例99.6%,上網時間6小時以上占比32%;上網者中本科學歷占比最高,達到80%,而大學生是網絡輿情傳播的重要參與群體。公眾認為,傳統媒體發揮作用比較大的占比只有61%,而認為網絡與新媒體作用大的達到92%以上,如表5和表6。在公眾對我國新聞輿論環境現狀滿意度調查中,比較滿意以上的只占52%,加強我國新聞輿論環境建設勢在必行,如表7。從調查情況看,突發事件發生時,公眾多數認為應該及時運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公開信息、做好正面引導、強調人文情懷,滿足公眾利益訴,如表8。

調查顯示,當前突發事件中新聞輿情治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網絡輿情監測和預警技術平臺建設滯后、網絡輿情應對處理方法和技巧過于簡單、網絡輿情應對數據分析技術不“新”、隊伍不“?!?、監管不“靈”、網絡輿情應對單打獨斗,未形成合力,網絡輿情危機應對能力弱、反應緩慢等問題。對此,迫切需要輿情治理理論和內容創新、治理體制和機制創新、體裁和形式創新、工作方式與方法創新等,如表9和表10。

2.1 構建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管理體系

突發公共事件爆發后,公眾對事件信息極度匱乏與渴求,各方信息爆炸式增長,形成異常復雜的輿論場。如果政府壟斷信息,新聞媒體將無法獲取權威信息,不能發揮好為公眾解決困惑,安撫情緒、科普知識等功能,更不能保障公眾知情權的實現。同時部分媒體為了獲取流量報道失度,就會產生虛假信息和謠言四起,造成公眾焦慮和恐慌。特別是各種自媒體林立,無法保證信息來源的準確性。因此,建設一個專業化規范化的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應對工作管理中心,充分發揮公共管理服務能力,是有效控制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該中心下設新聞媒體信息監測中心、輿情預警部門和應急決策部門,在此中心或部門設置相應的工作人員及工作分工任務,形成縱橫交叉的、立體規范的突發公共事件輿情應對工作體系[ 1 ],如圖1。

2.2 建立政府、媒體、公眾三方輿論聯動模式

在突發公共事件爆發后,公眾通過新聞媒體獲取疫情相關信息,政府部門發布的信息也需要新聞媒體報道。若政府沒有及時向新聞媒體提供全面和準確信息,則導致媒體失語現象。謠言則會在媒體失語期間滋生并傳播,嚴重的將會占領社會輿論,影響事件向更惡劣的方向發展。因此,要從政府、媒體、公眾三方的角色和關系出發,以公共事件輿論的公共利益和相互信任為基礎,構建三方對話模型,這三股力量在輿論引導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承擔著不同的任務和角色[ 2 ],如圖2。其中,政府作為國家權利的擁有者和執行者,是突發事件信息的控制者和高位主體,掌握著突發事件大量真實、權威和全局性的信息,應及時向新聞媒體提供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詳細信息,形成政府與新聞媒體的良性聯動,有利于更好地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危機,維護社會穩定。新聞媒體作為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主體,是突發事件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起到及時發布信息、輿論監督、協調社會關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公眾是決定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成敗的根本因素,是突發事件信息的尋求者和傳播者,也是表達群體意見的參與者和接受者。三方聯運在突發事件輿論引導中互相影響,互相交錯,貫穿著突發事件整個傳播、處置和輿論引導的始終。

2.3 提高新聞媒體人員的處置與應對危機能力

突發事件中往往有一些居心叵測、不法分子出于某種目的牟利,煽動事實散布謠言,發布反言論信息,造成社會公眾騷亂不穩定的緊張氛圍,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要具備處理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科學思維研判,在突發公共事件面前,要有處理公共危機能力,保持沉著冷靜,對整個新聞事件進行細節分析,科學對比,甄別真偽,加強危機恢復管理能力和議題管理能力,全面客觀地向公眾提供事件的各種信息,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及時做到在輿情熱點或突發公共事件“望聞問切”,并根據輿情熱點或拐點的發展,在事件處置和輿論引導兩個方面“開出處方”,成為輿論漩渦中的“保健醫生”[ 3 ]。

提高新聞媒體人員專業水平,培養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堅定的政治信仰,堅守社會責任、新聞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及時做好高水準高質量的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科普知識等報道工作,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在輿情熱點和拐點時充分重視輿情導向,能夠面對輕重緩急、突發事件等局面靈活駕馭,與公眾有效溝通,進而實現從感性決策到理性決策,從被動應對到主動管理的科學決策能力。

突發公共事件事關重大,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政府和人民間搭建互動橋梁,做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宣傳報道與信息服務是新聞媒體必須努力踐行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參考文獻

[1]楊興坤.網絡輿情研判與應對[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113.

[2]趙振宇.應對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系統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206.

[3]王擎,席菁華.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輿論引導:基于政府、媒體與公眾議程互動的視角[J].新聞春秋,2019(6):76-81.

3724500589203

猜你喜歡
輿論引導新聞媒體角色定位
讓學生動起來、笑出來
雪中放牧新風景
新聞媒體與我國當前公共領域的構建
河北“全覆蓋式”對各級新聞媒體進行財政支持
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導學探究
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問題分析
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及對策分析
法制節目策劃的再創新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