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引導與意義

2021-03-24 18:05李宗軒涂亞娟張浩威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9期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引導傳統文化

李宗軒 涂亞娟 張浩威

摘要:在高?,F有教育體系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滲透式教育意義重大。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象征著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重要文化根基,同樣也對我國的未來發展產生著重要的文化推動作用。對于廣大高校而言,要切實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并明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式教育的價值,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式教育創新提供必要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傳統文化;當代大學生;引導;意義

引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肯定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需要一代代青年人心系國家、甘于奉獻、努力奮斗。當代大學生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要不負青春,抓緊時間學習知識、充實力量,爭做有用之才,自覺承擔起國家和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

一、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主要內容

我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帶來了豐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理念,從政治、經濟、民生、思想、藝術等多個領域中有所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涉及廣泛,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包含尊老愛幼的家庭規范傳統、與人為善的社會處世傳統、廣交朋友、友好相處的人際關系傳統、艱苦磨煉中成長的傳統、國家利益重于生命的傳統等。由此可見,中華傳統文化涉及的領域和內容,能夠從大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能夠從多個層次改善大學生面臨的教育問題,能夠從教育體系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實現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培育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各族人民經過數千年來積淀,最終形成的各類美術、文學、天文、地理等體現不同民族不同藝術審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綜合體。這些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無一不對華夏兒女有著積極影響,甚至于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們血脈當中,成為了文化傳承的“DNA”。隨著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升,“文化自信”成為了當下最流行的詞匯。大學生學習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瞻仰這些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出強烈的人格魅力、審美情趣、哲學思想、藝術涵養等,能夠讓大學生積淀雄厚的人文素養,讓自身成為受到他人歡迎、效仿、尊敬的對象。而從宏觀層面來看,大學生掌握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不僅保證了這些優秀文化的傳承,更提高了群眾文化素養水平,為我國知識性社會建設提供了巨大的驅動力。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培育是利于學生、利于高校、利于社會、利于國家的重要舉措。

三、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式教育創新路徑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營造高校校園文化氛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凝練,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靈魂,是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充分融合,詮釋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當今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全球政治局勢瞬息萬變,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前所未有的迅速和頻繁。大學校園是思想交流、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重要場所,大學生思想活躍卻對過度豐富的信息缺乏根本的判斷,迫切需要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當前,高校校園文化雖然內容形式豐富卻缺乏系統的內涵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是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是高校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必然選擇。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引領作用,從校園環境設計、校園景觀設置、樓宇道路的命名、校園氛圍營造等外顯的物質文化中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校園文化形象、具體易感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培育大學精神,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文化熏陶,以優良的精神力量浸染大學生的心靈,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

當前高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越發深入,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高,與此同時,也要著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式教育,探索創新路徑。因此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學校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實現滲透式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因此學校在現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需要進一步探索現有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組織優秀傳統文化專題研討活動,讓學生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進行集中討論與交流,并深入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帶有現代價值的部分,將其進行深入理解與發揚。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實現與其他課程的有效融合,也可以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其他課程中的有效滲透。

(三)學校豐富創新培育活動

社團活動是學校豐富創新培育活動的一個有效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功能前文已經介紹,這里不再贅述。除此之外,學校黨支部要發揮引領作用,帶領教師豐富創新培育活動,包括文旅活動、辯論活動、紅色文化學習、非遺文化學習和實踐等。文旅活動指的是通過一段旅程,讓學生了解民情、民俗,建立鄉愁情懷,只有鄉愁才會讓大學生對故鄉感恩,愿意回鄉支援建設;辯論活動活躍大學生思想,幫助他們找到自身問題,并形成對應的針對策略,讓優秀傳統文化入腦入心,對個人職業觀念、人生觀念等產生積極影響;紅色文化學習則是通過紅色遺存、紅色遺留等讓大學生體會到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并建立起“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意識,傳承樸素的革命精神;非遺文化學習和實踐則是可以分別將蘇繡、苗繡、板畫、紅拳等融入到校內,保證大學生思想、技能、體能等得到改觀,同時也讓傳統文化能夠傳承,讓祖國傳統文化寶庫熠熠生輝。

(四)應用智能網絡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式教育主體地位

當前已迎來了智能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在開展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式教育時,要進一步厘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智能化發展之間的關系,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各類智能網絡和智能因素可以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式教育開展的主要工具,因此在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式教育時,可以積極應用各類智能化技術,提高滲透式教育效果,增強教育的水平和能動性,但也要特別注意的是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式教育重點,更加在于文化,而并不在于智能化技術,因此教師需要特別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因此為了不斷提高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式教育創新效果,需要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地位,用好各類智能技術手段,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我國是教育大國,目前全國有各類學校50余萬所,在校生近2.8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高校應當重視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引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這是一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更是新時代教育的重要基石,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的校園生根發芽。通過這個過程,高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認識到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從而生發出更加濃厚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石爽,邵明虎,盧明宇.談中國文化傳統與當代大學生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9(31):23-24.

[2]胡冰.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文教資料,2019(21):80-81.

[3]田宇婷,楊陽.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與思考[J].知識文庫,2019(13):7-8.

[4]陳妍.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

[5]薛喬琿.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社交的啟示——以儒家文化為例[J].漢字文化,2019(12):146+148.

猜你喜歡
當代大學生引導傳統文化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正義觀培育的路徑探析
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人生價值觀念探析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