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術方法概述

2021-03-26 14:15李鑫王龍孫迪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6期
關鍵詞:技術方法概述

李鑫 王龍 孫迪

摘要:目前,在我國水稻種植中一項重要的技術問題是提高水稻肥料的利用率,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本文就對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術方法進行了系統全面地分析與探究,希望以此促進水稻種植技術水平的發展。

關鍵詞:水稻肥料利用率;技術方法;概述

提升水稻肥力的利用效率,對水稻增收增產具有顯著影響。為此,要進一步細化水稻肥料的施用方案及步驟,提升肥料綜合施用的利用水平,確保水稻生長發育期的肥料供應,為穩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一、提升水稻肥料利用率對穩產增收的作用

肥力保障是水稻穩產增收的重要基礎,也是水稻種植的核心技術環節之一。肥料的施用一方面要考量水稻種植的階段、周期和生長情況,另一方面也要考量所在地的土壤狀況即水分、時令、氣候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是指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周期內水稻肥料的施用所收到的優化效果。尤其是相比于同等區域、同等時節的水稻種植區塊,能否提升肥料利用率,對穩產增收至關重要?,F代農業技術研究表明,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對于肥料的需求也是存在顯著的差異的。以氮肥的施用來說,水稻在分蘗期、拔節期內所需的氮肥量應占整個施肥周期用量的40% 與50%,而抽穗之后所需的氮肥量占比僅為 10%??梢?,在水稻發育的不同階段,科學施加肥料,一方面是確保肥料能夠“綜合利用,有效吸收”,另一方面也是杜絕肥力浪費、提升肥料轉化率的重要手段。只有將肥料施加工作置于水稻發育、生長、病蟲害防控與田間管理的適宜階段內,才能提升水稻生長效能,為穩產增收夯實基礎、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二、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術方法

(一)立足水稻發育階段,優化肥料配比

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水稻所需的肥料品類、配比量都是截然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區域內的水稻田中,不同區塊的水稻也會因長勢的不同出現對肥料需求的差異。有針對性的施肥既是提升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杜絕浪費、減少施肥損耗的題中之義。

稻米分蘗期需磷量約占全生育期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從拔節期至抽穗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抽穗后約占了百分之十。由于稻米對磷的吸收,在分蘗期和孕穗期達到了兩個高峰期,因此這兩個階段的氮肥施加一定要做到“足量,及時,高效”,這也是水稻維持良好長勢和增產增收的前提條件。再如,為了提高水稻結實率和增加粒重,應按照插前底鋪 30%,分蘗始期施 20%的配比施加氮肥;同時,水稻分蘗高峰期應施接續肥 15%,穗肥抽穗前 20 ~ 25 天施 25%,齊穗施粒肥 10%。依照以上的配比,可以充分滿足水稻在分蘗期、拔節期及孕穗期的肥力需求,同時在科學合理配比基礎上提升肥料的利用水平。

(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提升施肥利用率

所謂測土配方施肥,指的是對水稻栽種地所在的土壤肥力狀況、肥料吸收狀況及墑情進行現場檢測與分析,以便設計合理的針對性施肥方案。尤其是從土壤所需的氮磷鉀肥料配比以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入手,在測土的基礎上進行肥料施加配比,形成更適宜、更科學的配比方案。測土配方施肥能夠進一步突出土壤與肥料吸收的內在關聯,提升肥料綜合利用率,確保土壤高效吸收,進而轉化為水稻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促進水稻的健康發育成長。因此,從顯性和微觀意義上觀測,測土配方施肥契合水稻施肥的內在需求,同時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施肥方針,對水稻有序生長、穩產增收具有突出價值。

(三)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應防止肥量過大

要想有效提高對水稻施肥的效果,水稻種植技術人員應該做到全面實施秋天翻地,春天以旋代耙的作業模式,通過采用這樣的作業模式,可以使土壤結構得到高效地改良,促進土壤熟化,進而達到提高田間土壤肥力的效果。具體工作中,農業技術人員還必須從植物株型、根系的發育程度、土壤分藥能力是否足夠強、吸耕地土壤肥力是否良好等方面進行優良品種的篩選,這樣一來在實現高產目標的同時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節約化肥的用量。但總的來說,對于旱育壯秧,秧苗的發根能力相當強而且生長素質好,同時它的抗黑根病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并且吸肥以及吸水的能力也非常出色,但是,在進行施肥的過程中,種植人員們還必須注意避免過度對水稻進行施肥,因為過度進行施肥會導致土壤中肥料的濃度過高,進而使水稻植株根部受到非常大的損害,所以在施肥之后就應該全面注意做好保水工作,以保證施肥后土壤水分沒有流失,除此之外,政府人員還必須要重視合理的清除草荒工作,以避免雜草吸收肥料營養影響到水稻的生長。同時,水稻種植人員還應該全面注重做好對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防控管理工作,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采取合理化、科學性、安全化的用藥方式,以此有效減小水稻早衰現象的發生概率。

(四)推動全層施肥,降低肥料損耗

傳統的水稻施肥方式大多以表層施肥為主,這樣的施肥方法不但會降低肥料的利用率,還會很容易導致肥料的浪費以及閑置。相關研究指出,氮肥的表層施肥吸收率僅 30%-45% 左右,通常不超過50%,而磷肥的當季利用率僅25% 上下,鉀肥利用率約30%-55%。在大力實施表層施肥造成浪費的土壤中,肥料未經充分吸收,不僅造成肥力水平下降,同時會引發土壤板結、地下水污染等突出問題。從提升水稻肥料利用率和吸收率的角度入手,種植人員應該在秋季旋板田或春季以旋代耙時,將有機肥、硅肥、硫酸鎂鋅等底鋪肥料一次性全層施入稻田中,降低肥料的損耗與浪費,切實增強水稻肥料的綜合利用率。

(五)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改善土壤肥力

眾所周知,由于我國的水稻分布區域極廣,導致了各個區域的土壤情況都有差異。毫無疑問,土地的肥力狀況直接影響著水稻的產出和生長發育,同時在客觀上也影響到了施肥的最后吸收效果。鑒于此,政府有關人員必須有效保護和提高土地的肥力,并科學合理的平衡好土地、化肥和水稻三者間的相互關系,以實現水稻的有效增產工作??陀^來講,目前主要有兩個干擾土壤肥力的因素,第一個方面是有關種植人員沒有運用合理化、科學性的施肥技術;另一方面是種植人員沒有科學合理的使用土地,這使得土壤無法進行合理的修養生息,從而使得土壤的肥力進一步降低。

有機肥與無機肥的結合是水稻肥力管理的重要舉措,也是改善土壤肥力,促進水稻生長發育的必要手段。傳統的水稻種植長期以大量的化學肥料為主要施肥方式,在短期內提升了水稻產量,但長期下來卻會日益破壞到土壤結構,降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破壞了土壤的通透性與肥力復合能力。因此,通過定期施加有機肥,能夠改善土壤肥力結構,逐步恢復土壤肥力,提升無機肥的后續轉化水平,確保水稻的健康生長。因此,在稻田翻地或旋地前,施加腐熟的優質農家肥,可按 15-22.5 t / hm2 的標準進行施肥,同時與無機肥復合施加,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不斷改善土壤肥力結構,提升土壤通透性與有機質含量,為水稻栽培、種植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奠定穩產增收的土壤肥力基礎。

結束語:綜上所述,提升水稻肥料利用率對穩產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確保肥料能夠“綜合利用,有效吸收”,同時也是杜絕肥力浪費、提升肥料轉化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相關水稻種植人員應該立足水稻發育階段,優化肥料配比,并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提升施肥利用率,同時推動全層施肥,降低肥料損耗,將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以科學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最終達到降成本增產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業海,姚民英,陳澤美.水稻肥料利用率研究[J].耕作與栽培,1996(6):21-22,28.

[2]王偉妮,魯劍巍,陳防.湖北省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現狀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0(2):289-295.

[3]徐小華,吾建祥.水稻不同施肥方式對養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2(2):264-265.

猜你喜歡
技術方法概述
土木工程灌漿技術的應用實踐及實施要點分析
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探索
網球運動員雙手握拍反手擊球技術及訓練方法
中國石材行業發展概述
簡析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現場足跡檢驗技術方法分析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界定與產生的概述
淺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應用
TSW2500型500KW短波發射機雙功率模塊簡述
淺析長笛演奏技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