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隊指揮技法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

2021-03-30 05:47張萌
藝術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合唱指揮

張萌

摘 要:指揮是一種語言,是用手來表現音樂的語言,這是一種不用翻譯就能看懂的國際語言。指揮分為管弦樂隊指揮、合唱指揮和民族管弦樂隊指揮等,不同專業方向的指揮法只是體現在具體的肢體與手勢的不同,所以各指揮法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借鑒意義。

關鍵詞:指揮法 合唱指揮 樂隊指揮

指揮法是一門具有200多年歷史及豐富的實踐性、經驗性的一種藝術門類。一般來說,指揮法可分為管弦樂隊指揮、合唱指揮和民族管弦樂隊指揮等。各指揮法之間既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具體的肢體與手勢等方面的不同),也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作為一種探索,本文將結合指揮實踐淺析如何將樂隊指揮的一些指揮法運用在合唱指揮中。

一、指揮的發展歷程

在產生管弦樂隊的最初時期并沒有設置專門的樂隊指揮職位。在最開始人們利用自己的肢體進行指揮,比如說用腳、手,在風琴旁敲打鐵板等方式來完成指揮工作。之后,在歌劇的指揮中開始選用木棒敲擊鋼琴以及桌子的方式來完成指揮任務。一直到1820年,德國著名作曲家施波爾運用手持指揮棒的方式進行樂隊指揮并向觀眾示意,由此出現了樂隊指揮歷史上的首根指揮棒。而這也開啟了音樂家們推崇這一指揮形式的大門,促進了樂隊指揮的誕生。合唱指揮的產生主要歸功于歐洲中世紀教會的唱詩班。隨著音樂的發展,“格里高利圣詠”出現了齊唱、對唱、輪唱等形式。15世紀后,聲樂與樂隊結合開始運用總譜,指揮指導自己的合唱作品同時也開始指揮其他人的作品,17世紀以來,西方眾多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作品,如“巴赫、維瓦爾第、亨德爾”等。

指揮這一職業進入中國,算起還僅二十多年。20世紀50年代初,在群眾歌詠蓬勃開展的基礎上,才開始建立了專業的合唱團,音樂院校成立了指揮系。我國的管弦樂隊指揮、合唱隊指揮最早是從西方借鑒而來的,形成的時間也相對較晚。中國著名的老一輩指揮家韓中杰先生創建了新中國交響樂并擔任指揮。他曾指揮過多部中外歌劇和芭蕾舞的演出,更指揮過多部中國交響樂作品。韓中杰先生還置身于教育事業,為指揮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不可泯滅的功勛。合唱指揮的普及不能不提到馬革順先生,他在大學畢業時正值抗戰爆發,看到國土淪喪,指揮學生演唱抗日救亡歌,同時自己還創作了一些反映抗戰的歌曲,用音樂為民族的抗戰服務,馬革順先生通過大量的研究,找到了真正適合中國人的合唱方法,并寫出了日后被奉為經典的專著《合唱學》。

20世紀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多人愿意花錢去音樂廳欣賞音樂會,因此各個省市都成立了交響樂團、合唱團,對樂隊指揮和合唱指揮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我國許多音樂學院也陸續成立了指揮系或指揮專業,中國的指揮家們也紛紛培養有天賦、有才華的年輕學生,由此讓他們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為以后走上音樂藝術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礎。

二、樂隊指揮和合唱指揮的素質要求

1.指揮的音樂素質的培養

(1)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

樂隊指揮或合唱指揮都是一個樂隊或合唱隊中的“統帥”,要憑借對音樂的變化處理、個人多年的舞臺經驗以及對音樂知識的積累,賦予一首音樂作品以第二次生命。所以,一個合格的指揮,不是在舞臺上那幾小時或者幾分鐘“浮夸”的表演,而是要真正做到有深度、有內涵。指揮必須要具有豐富而全面的音樂理論知識、良好的音樂基礎。所謂音樂理論知識,包括樂理、視唱練耳,還有對音高、節奏、音準的準確掌控。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對指揮的音樂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如一個作品中的曲式結構、和聲配置、復調、配器等。只有存儲了這些音樂知識,指揮才能結合自己的美學和創造力對音樂作品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才能對音樂作品具有一些獨特的個人見解和創意。

(2)敏銳的聽覺能力

音樂其本身就是一種聽覺藝術,臺下觀眾在看演出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還是靠耳朵去分辨一首歌曲的好聽與否,所以不論是樂隊指揮還是合唱指揮,他的聽覺能力直接影響著樂隊或合唱團排練和演出的效果。在組織排練時,每首作品的第一個音或者第一樂句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要給臺下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演出前夕的走臺排練中,指揮會面臨各種問題,如麥克風的擺放位置、樂隊演奏員和合唱隊員每個聲部的坐位、站位位置、鋼琴的擺放位置、譜臺的擺放位置等等,所以對現場的敏感判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指揮要靠敏銳的聽覺并根據實際演出場地來及時做出調整,包括演奏樂器的每個演奏員聲部之間的平衡問題和每個合唱隊員的音準、節奏、強弱對比等,及時對樂曲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

(3)準確的閱讀能力

總譜閱讀是樂隊指揮、合唱指揮必須要具備的基本技能。在本科階段,總譜讀法是指揮的一門必修課程,其目的就是為了如何快速的閱讀總譜,為以后閱讀總譜的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拿到一首新曲目時,先要做到快速瀏覽并大致演唱一遍,粗略的了解一下作品的基本內容,并用筆標出大概的旋律線條和位置,在腦海中想象出其作品的音響效果。在舉辦一場音樂會或者完成演出季的工作時,這種快速的總譜閱讀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排練前,指揮應該自身做好充足的準備,查閱好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內部音樂結構、和聲走向等,從整體到局部、從每個樂章到每個樂段、從單個樂句到每個小樂節及譜面上所明顯標志出的表情符號、速度記號等。這些工作充分做好后,排練時,指揮才能更加有自信、從容自得、得心應手并抓住每個細節,進而完成排練任務。

(4)其他方面的技能

無論是樂隊指揮還是合唱指揮,精通一到兩樣樂器是必要的。而有一定的鋼琴基礎,在準備音樂作品時都會讓整個過程變得淺顯易懂。在《總譜讀法》課程中,可以使用鋼琴來彈出交響樂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分析音樂作品中的和聲編排,并在演出呈現出無與倫比的聲音效果。另外,無論樂隊指揮還是合唱指揮還應該學習兩到三種除英語外的小語種語言,如德語、意大利語。因為現在除了主流的中國歌劇和合唱作品外,國外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大型歌劇和合唱作品,德國、意大利的作品居多,有了基本的語言能力,對外語歌詞的表達內容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2.指揮法基本功的訓練方法

不論是學習樂隊指揮還是合唱指揮的學生,都要學會“打點”基本技能,它不僅可以準確無誤地打出每個拍點,還可以靈活的運用手腕。拿出一張白紙,在白紙的中間畫上一個圓圈,右手執指揮棒,用指揮棒的棒尖位置向下敲向圓圈的中央,讓向下的每個動作盡量都敲打在白紙中圓圈的相同位置,每天大概訓練1000下甚至更多。熟練了這個動作以后,可以把白紙上的圓圈縮小,繼續重復同樣的動作,直到準確無誤。完成第一階段的訓練后,我們就可以自行進入第二階段的練習,通常稱為“打拍子”。剛開始接觸的一些曲目中,大多數為單拍子2/4、3/4、4/4拍,以及復合拍子6/8拍,這也是以后的音樂作品中出現最多的拍子。首先,要知道這些拍子分別的基本指揮圖式是什么:

1、2/4拍? ? ? ? ? ? ? ? ? 2、3/4拍? ? ? ? ? ? ? ? ? ? ?3、4/4拍

這些最基本的拍子需要初學者牢記在腦海中,開始時可以用右手準確無誤的打出這些基本拍子,因為右手無論在任何音樂作品中都是起到“節拍器”的作用。右手訓練后,可以循序漸進地加入左手的訓練,而左手的指揮圖式恰恰跟右手相反,這個訓練可以每天對著鏡子練習,以達到肢體協調的效果?;居柧毻瓿珊?,我們可以開始接觸一些簡單的音樂作品,伴隨著音樂可以找到最基本的律動。

3.樂隊指揮和合唱指揮音樂素質要求的異同

樂隊指揮是引導整個樂隊的音樂演奏,使得樂團中多個聲部的演奏能夠成為一個整體,怎樣運用自己所具有的音樂素養促使整首樂曲、每個聲部之間完美的貼合在一起,樂隊指揮者就是對音樂的一種詮釋和再創作。樂隊指揮對音樂作品更多的是縱向的“肢體記憶”,樂隊指揮必須清楚的了解所有樂器的安排,氣口、弓法等。有一些20世紀后期的無調性作品更是節奏旋律結構復雜,紋理的結構變化很大,讓樂隊演奏員甚至指揮無法找到準確的旋律位置,在排練中造成了很多麻煩。

合唱是用人聲表達音樂的一種形式,然而又跟獨唱不同,獨唱只需要演唱一行五線譜,而合唱作品有時需要演唱四行甚至八到十行五線譜,另外加上鋼琴伴奏或者樂隊伴奏等不同程度的變化,可能更加復雜。合唱作品的旋律性很強,其對合唱作品主要是橫向的“旋律記憶”,因此作曲家會基于四聲部來配寫和聲。合唱指揮的任務和所研究的問題包括聲樂的基本理論和發聲方法、合唱藝術的基本理論、合唱表演的基本技能,以及合唱的訓練方法、排練方法等。

由于交響合唱或交響樂伴奏的合唱和樂隊也有著必不可分的關系。合唱指揮也要深入地學習配器法、和聲、曲式、和聲等基本課程。因此,合唱指揮與樂隊指揮在工作任務上有不同的側重點,但基本的指揮法技能和音樂的基本素養,沒有根本區別。

三、樂隊指揮技法在合唱指揮中運用實踐

1.樂隊指揮和合唱指揮技法特點

在排練樂隊作品時,樂隊指揮將整個樂隊演奏員凝聚在一起,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演奏者需要根據樂譜進行演奏。排練或演出時,演奏員們將使用“余光”來觀察指揮的動作,因此,樂隊指揮更加注意指揮動作信號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在指揮法上,由于管弦樂作品安排的差異,樂隊指揮應通過夸張的指揮動作,更有效地在一首音樂作品中反映它的強弱變化、動靜變化、隱蔽和明顯的關系等。樂隊指揮還應該強調預備拍的準備,如弦樂器的弓弦、管樂器的呼吸準備等。因此,在演奏樂器之前,指揮都應當進行預備拍的準備。樂隊指揮需要指揮棒,首先,它是手臂的延伸。在大型樂隊中,樂團中的每個演奏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指揮的揮拍動作。其次,指揮棒可以表達音樂,它更加精確,詳細和生動。通過操縱指揮棒的不同位置,表達出音樂的不同質感。

合唱指揮則不同。在整個唱歌過程中,合唱成員經常背誦歌譜,因此表演者應當全程注視指揮。這種差異使得合唱指揮比樂隊指揮具有更多的細微運動,例如面部表情,姿勢和心理狀態,這些細微的變化對合唱隊員的演唱狀態有著很大影響。合唱指揮不僅要同演唱者們一同演唱(只對口型,不發出聲音),還要駕馭整個團隊,激發出演唱者對音樂的激情,從而凝聚整個合唱隊。故此合唱指揮在臺上演出時更應該充分地注重各處細節。在指揮法上,合唱指揮強調主動拍和被動拍的結合,主要用左手進行一些強或弱的改變或呼吸的比較,并且手勢應與合唱隊員的歌唱節奏完全同步。合唱指揮很少需要用到指揮棒,除非是與樂隊一同演奏。指揮棒的運用會限制合唱指揮手臂和手腕的配合,這樣會導致指揮手勢的僵硬和緊張。

2.樂隊指揮和合唱指揮技法的相互借鑒

作為一個好的指揮者,不論是樂隊指揮還是合唱指揮,一是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處理方式是否切合作曲家本人的意愿并符合藝術審美原則,二是對樂隊或合唱隊是否有足夠的控制能力,使音樂作品充分地呈現給觀眾。樂隊指揮或合唱指揮不僅僅是個“揮拍”者,而是真正做到人心合一。手勢方面,樂隊指揮和合唱指揮的手勢表現出對音樂作品不同的理解。管弦樂作品中反映出音樂作品的旋律走向、強弱對比、節奏快慢。合唱作品中四個聲部之間的平衡關系、音色厚薄等。指揮者的表情也是不可忽視的,不一樣的表情直接會影響著演奏者和演唱者的情緒和表演狀態。指揮者肢體協調的體態也十分重要,不僅僅給觀眾賞心悅目的感覺,也會給音樂作品所呈現有著錦上添花的效果。

3.樂隊指揮技法在合唱指揮中運用的可行性實踐

指揮技法指的是:指揮對交響樂演奏員或合唱演唱者發出音樂信號的技術手法。指揮是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影響演奏者或演唱者,這種影響通過“打拍子”的方式,提示聲部正確進入,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向演奏者或演唱者傳遞自己對音樂的判斷,影響演奏者或演唱者明白分句走向和句法分析等。樂隊指揮法曾被一名中國著名指揮家總結為精辟的五個字“給打拉隨點”?!敖o”就是提前預示聲部進入;“打”就是打拍子,讓演奏者清楚明了地懂得,演奏的音樂作品是幾幾拍;“拉”就是通過動作變化影響作品的樂句走向;“隨”就是讓樂隊演奏者自由的進行表現,減少動作;“點”就是在節奏復雜時,必須要給出明確的拍點來控制樂隊。以上五點也常常會被運用到合唱中去:“給”就是給即將進入的聲部做呼吸的準備;“打”,在無伴奏合唱曲中,合唱指揮需要提前一小節給合唱隊員們打出一個準確的拍子;如何“拉”出句法是很關鍵的,最重要的是抓準句子的走向;“隨”,合唱指揮通常需要用手勢來跟隨演唱者,不破壞演唱者或獨唱對音樂的詮釋?!包c”,要讓演奏員們學會看指揮的圖式,如何做到準確無誤地把歌曲完成好。在樂隊演奏或合唱演唱中,“給”和“打”,不停的擊拍反而會沒有效果,導致發出的信號不明確,會給演奏者和演唱者眼花繚亂的感覺,所以在樂隊和合唱中“隨”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隨”也不是意味著放任自由演奏,在指揮的動作上要有拍點控制著樂隊,用細小的動作去影響樂曲的發展。

下面以排練合唱作品《九兒》(前32小節)為例,具體說明一下樂隊指揮技法在合唱指揮中運用??梢园?小節的鋼琴伴奏旋律想象成整個樂隊在演奏,運用樂隊指揮法中“給”和“打”兩種方法,夸張并準確的指揮圖式和面部細微的表情變化讓單調凄涼的主旋律立即變得豐滿起來。合唱隊員們也因此可以從樂曲的第一個音進入時,就已經被帶到作品所想要表達的意境中。隨后第一樂句是8小節的女高音獨唱部分,運用樂隊指揮法中“隨”和“拉”兩種方法。當女高音在演唱的時候,指揮手勢應該立刻變得小而精,慢慢“拉”出主旋律部分,甚至可以單手指揮。細細地“隨”著女高音聲部,并聆聽她們柔美的聲音,不要用眼花繚亂的手勢去打擾女高音對首句旋律演唱的情感。第二樂句8小節,女中音聲部加入,運用“打”“隨”和“拉”三種方法。在女高音演唱的最后一小節(16小節),左手要提前一小節“打”出明確的指揮圖式,并注視著女中音,提醒她們即將要演唱。第二樂句指揮法中依舊同女高音演唱時一樣,“隨”著女中音的聲音進入,指揮圖式精準但不要過度打擾。雖然歌詞沒有改變,由單旋律變為雙聲部,和聲的變化使音樂作品的色彩更加動人,催人淚下。隨后樂曲(24小節)出現轉調并逐漸漸強,為第一部分的結束做鋪墊。指揮圖式也隨樂曲的變化由小而漸漸“拉”大,并給男高音的進入做準備。第三樂句(25小節),運用樂隊指揮法中的四種方法。右手運用“給”“打”的方法,用清晰的圖式著重給出男高音唱出的主旋律聲部。則左手繼續“拉”并“隨”著女高音、女中音和男中音聲部唱出和聲部分。轉調后的四聲部混聲音響效果出現了第一次高潮部分,深情飽滿的情感為整個作品增添了無限的想象。

結語

在指揮交響合唱作品時,更應該用樂隊指揮的技法來與合唱隊配合。樂隊與合唱隊的實際發音是會比平時更加延遲,所以要求在指揮交響合唱作品過程中要更多的考慮如何帶動音樂的律動,手要比樂隊和合唱隊更加提前一些。而合唱部分的所有的“給”“打”“拉”“隨”“點”的動作幅度更要加大和提前一些,指揮還要時刻關注合唱與樂隊的同步性,這樣才能使樂隊演奏和合唱演唱合為一體,才能顯示出樂隊指揮技法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自如。

參考文獻:

[1]陳思彤.合唱指揮應當具備的綜合素養探究[J].戲劇之家,2020(9):65.

[2]張滿升.合唱指揮的基本要求和合唱團訓練技巧分析[J].北方音樂,2019,39(22):35-36.

[3]王灝,張永東.簡析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J].戲劇之家,2019(34):44.

[4]王克心.探析樂隊指揮應具備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培養方法[J].中國民族博覽,2019(7):134-135.

[5]王春雨.淺談樂隊指揮的歷史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6,29(12):173.

[6]史青岳.情系交響——訪中國第一代交響樂指揮家韓中杰[J].中國藝術時空,2016(4):109-118.

猜你喜歡
合唱指揮
合唱指揮的音樂素質與理論技能
談合唱藝術的發展與合唱指揮人才的培養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考
論合唱指揮中的肢體語言藝術表現
肢體語言藝術在合唱指揮中的表現
淺析合唱指揮技法對合唱團員情感激發的影響
淺談合唱指揮的綜合能力
預示在合唱指揮中的作用
論如何創新合唱指揮教學方法
合唱指揮的案頭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