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法學視角下校園暴力問題的防治措施研究

2021-04-01 11:06肖苗
公關世界 2021年4期
關鍵詞:校園暴力成因措施

肖苗

摘要:隨著經濟和現代文明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校園暴力事件也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不僅成為教育學者們重點討論的話題,也成為教育法學研究的熱點。明確教育法學和校園暴力的相關概念后,總結校園暴力現象出現的原因?;诮逃▽W的視角,從社會管制、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學生自身四個維度進行防治,保障學生在校園中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校園暴力 教育法學 成因 措施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學生主要的成長環境--學校,卻頻頻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校園暴力。針對此現象,我國學者對防范校園暴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多學者都是從心理教育和法律層面出發,很少有學者從教育法學的層次上來防治校園暴力。因此,從教育法學視角出發,以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四個維度對減少校園暴力現象的發生做系統性闡述是至關重要的。

一、相關概念

教育法學對調整教育活動中的各種社會關系具有法律規范作用,校園暴力是教育活動中頻繁出現的不良教育現象。明確教育法學和校園暴力的相關概念,才能更好的提出防治措施。

(一)教育法學的概念界定

張維平在《教育法學》一書中指出:教育法學是研究教育法律現象,揭示教育法律規律的學科。潭曉玉認為:教育法學是以教育法律規范及發展規律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科??梢?,教育法學就是一門以教育學和法學為理論基礎,以教育活動中的法律現象為研究對象的交叉學科。

(二)校園暴力的概念界定

金哲,馬煥靈認為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學?;驅W校周邊,由學生對學生,教師對學生以及校外人員對師生所進行的身體暴力和心理暴力。張亮將校園暴力定義為發生在校內外涉及師生生命、財產及心理侵犯或受侵犯的傷害欺凌行為。因此,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和校園周圍范圍內的各種暴力行為,包括學生對學生、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以及社會不法暴力分子進入校園所實施的暴力行為。這種暴力行為會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傷害。

二、基于教育法學視角下,校園暴力現象的成因

在我國教育各級各類教育活動中,校園暴力現象普遍存在。為了更好對的防治校園暴力,就必須全方位的分析校園暴力現象形成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首先,有關校園暴力的法律不完善。雖然我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規,但都普遍存在界定不清晰,懲罰措施不系統、不嚴謹,賠償落實不清晰等問題。其次,刑事責任年齡較高。我國《刑法》只規定了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等罪行應當負刑事責任。意味著低于14歲的犯了罪行的未成年人都是在刑法調整范圍之外。第三,社會暴力文化宣傳。目前,仍有不良商家為賺取流量,不惜宣傳暴力、色情文化,甚至一些自媒體,歪曲事實進行報道。

(二)學校因素

第一,法制教育不重視。我國人口基數大,教育資源有限,導致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不受重視。雖然學校設立了相關的思想教育課程,但從學校、家長到學生層面都未予以重視。第二,責任主體不明確。學校中,一旦出現校園暴力事件,就會追究到指定的責任人身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校園暴力事件后,受害者家屬想要采取追究責任時,各個學校幾乎會一致的出現找不到責任人的情況。尤其是2019年11月河南一小學女生被三個男同學往眼睛里塞紙片事件,家長追問校長,該校長卻說只是鬧著玩。

(三)家庭因素

第一,家長素質欠缺。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子女的發展。一旦父母出現不好的行為,如酗酒后打人、賭博成癮以及“出口成章”等,子女就會耳濡目染,形成校園暴力的潛在誘因。第二,不良的家庭環境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會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而不良的家庭環境則會適得其反。如果家庭中時常出現爭吵、父母之間甚至打架等暴力行為,子女就會以父母為榜樣,用拳頭說話。同時,單親家庭中子女的暴力行為產生的幾率也極高。這是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導致部分學生安全感的缺失,性格發生改變,更有的學生開始出現“敵視”社會的情緒。

三、基于教育法學視角下,防治校園暴力的系統性措施

校園暴力現象頻繁發生,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學者密切關注的話題。因此,如何防治校園暴力現象的發生已經迫在眉睫?;诮逃▽W的視角下,可以從社會管制、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學生自身的四個維度來談談防治校園暴力的系統性措施。

(一)社會管制

1.完善防范校園暴力的教育法律體系。在立法方面,對于校園暴力現象的防范,必須做到“有法可依”。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制定教育法時,明確制定出有關校園暴力現象的各方面法律法規。同時,還需要健全教育法律責任體系。適當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界限,以當事人的惡性補足其年齡,從而使得部分未成年人不能憑借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來逃避正義。在執法方面,要做到“有法必依”。在制定了有關校園暴力的教育立法后,就要嚴格要求執法部門去執行。在司法方面,需要相關的司法部門在處理校園暴力行為的案件上能夠加大執法力度。對情況嚴重的涉及犯罪情節的學生更需要加大懲罰力度,做到以儆效尤。

2.健全社會文化管制。對影視和書籍進行嚴格的分級制度,實現身份證購票,按照年齡限制觀影對象,保護未成年人盡量遠離暴力色情文化的侵蝕。社區和街道辦等基層組織有責任定期對管轄范圍內的家庭,宣傳未成年人身心教育的重要性。在媒體責任制方面,朱子涵認為現在社會媒體往往偏重于為了博大眾眼球而去粉飾一些校園暴力,導致很多校園暴力曝光出來也未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因此,校園暴力事件由媒體報道,需要確保真實性和受害人隱私保護性,否則國家應依法追究相關媒體的失責罪。

(二)學校教育

1.明確責任人。為了避免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后,家屬找不到責任人或者出現責任人逃避問題的現象就需要明確校園暴力事件的責任人。首先是校長,校長無疑是校園暴力的第一責任人。要求校長在預防校園暴力行為中重點做好相關的校規校紀的制定,在校園暴力發生后立即聯系家屬和相關教師。其次是教師,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排除和調查校園暴力的潛在發生因素。一旦校園暴力發生后,教師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解決,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最后是學校的保安人員,在校園中要時刻進行巡邏和勘察,不僅要維護校內學生之間的治安,也要嚴格預防校外人員進入校內。

(三)家庭教育

1.營造和諧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中就需要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家庭氛圍。首先,對于那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來說,家長可以利用好周末不上班的時間增加親子互動,可以一起去書店、游樂園、公園等娛樂場所活動。建設民主型氛圍,和孩子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其次,對于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來說,雖然不能夠提供物質上的幫助,但是只要父母之間關系和諧、給予孩子充足的關愛、時常進行溝通等也一樣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預防校園暴力行為做準備。

2.杜絕家庭暴力。通常來說,校園暴力發生的最大成因就是學生原生家庭中家庭暴力的影響。因此,在語言上,家里的父母和親戚之間要在語言的溝通上進行文明禮貌交流,不使用臟話。其次在身體動作上,父母之間關系要和諧,即使有矛盾也不要拳腳相向,更不能直接將暴力實施在學生身上,這就要求家長要采用合理的處罰措施。最后在心理上,有的家長即使不直接對孩子進行暴力實施,也會讓孩子的心理上承受暴力影響。所以,要想病從根治,就要提早杜絕家庭暴力的發生。

(四)學生自我防治

1.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校園暴力行為的對象一般是那些瘦小的學生,還有就是看起來“很好欺負”的學生,這類學生對于校園暴力沒有很好的自我保護能力。因此,學生們需要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首先,增強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體格,即使是發生校園暴力,其他學生也會很“害怕”。其次,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一旦有人對自己“動手動腳”就要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不要受他人威脅,就不敢說出口,使得對方變本加厲。

2.提高法律意識。學生在預防校園暴力時,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識,才能更大程度上保護自己。首先,要知法,學生要了解有關校園暴力的法律法規有哪些,知道具體的懲罰政策,避免自己在無意中就侵犯了他人的權益。其次,要懂得應用法律,一旦發生校園暴力就要尋找正確的解決途徑,尋求法律的幫助,遇到裁決不公時,要能夠利用法律救濟的途徑采取上訴等措施。因此提高法律意識,是學生防治校園暴力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張維平.教育法學[M].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0.

[2]潭曉玉.我國教育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研究,1995.

[3]金哲,馬煥靈.教育法學理論視域下的校園暴力現象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8(06):51-54.

[4]張亮.校園暴力中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9(34):153-154..

猜你喜歡
校園暴力成因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垛田形態多樣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視角下相對貧困成因分析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青少年惡劣事件頻發引發對刑事責任年齡的思考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