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創新教育工作坊的實踐探究
——以深圳市福永中學創新教育工作坊為例

2021-04-06 06:38鄧李君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1年8期
關鍵詞:工作坊活動課程

□鄧李君

(深圳市福永中學,廣東深圳 518103)

“工作坊”一詞最早出現在教育與心理學研究領域,意指一種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強調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即與會者共同參與、相互學習。教師工作坊以教師為學員,以主動參與、深度體驗、團體互動為學習模式,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困惑與不足,運用團體心理輔導理論與方法,采取短期教研培訓,改變教師的工作理念,優化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工作坊”的起源和定義可以看出,國內中學開設教師工作坊的主要任務是教師研修、學習和培訓,并不能有效指導學校的創新教育。深圳市福永中學是一所有著40年辦學歷史的城鄉接合部初中。學校在二次創業過程中,越來越感到傳統備課組、工作室在創新教育方面的乏力,傳統的組織機構設置不能滿足學校高速發展的需要。在組織幾十名教師赴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學習了最先進的教育模式后,通過借鑒傳統的教師工作坊機制,學校順勢而為,結合自身發展的現實與需要,成立了區別于國內傳統教師工作坊的創新教育工作坊。

一、組織變革——卡甘小組合作模式行穩致遠

與普通教師工作坊相比,創新教育工作坊的頂層設計有以下特點。第一,高定位。工作坊定位為學校創新教育的最高智囊團,核心團隊由校內外專家、骨干教師組成,其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高于一般團隊。第二,高地位。工作坊設計的創新課程、活動方案等,地位高于傳統科組、工作室設計的課程和方案。第三,高執行力。工作坊輸出的任務和指令全校通行,各部門、各班級、各科組全力配合執行。第四,高視界。工作坊成員由幾十名教育教學精英和教改新秀組成,工作坊的工作內容常需跨越學科之界、跨越傳統思維疆域。第五,重創新。工作坊主要服務于學校創新教育,所以不是以教師研修為主,而是以輸出創新產品為主要任務,它通過教學做合一,使創新理論與創新實踐形成完美合力。

學校深入研究創新工作坊的使命與職責,使工作坊的組織架構相比傳統教師工作坊有了很大變革。首先,嚴格控制工作坊成員人數。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工作坊人數控制在30人左右,形成了精干、高效、不冗余、不內耗的團隊。其次,創造性地將應用于學生群體的先進卡甘結構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遷移到工作坊教師群體中。工作坊現有成員30 余人,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分為文華組、秋實組、知行合一組等,組名可以動態改變每組約5~8 人,組內均有文理科、藝體專業學科教師,組與組間人員構成相差不大。不同學科教師的組合配置,有利于工作中組與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有利于組內互助與合作,有利于組員跨界思維發散、跨學科互補與均衡,有利于產生更好的創意或作品。再次,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工作坊借鑒學習共同體理論,將成員劃分為坊主、助手、一般教師、特邀嘉賓四個層次,其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教師創新教育工作坊組織結構圖

其中,坊主是工作坊活動的組織者、把控者、指導者,包含骨干教師、高校專家、教研專家三方。三方之中,骨干教師方擔任常務坊主,負責工作坊的常規運作和整體運作。骨干教師是指學校教育教學的優秀教師,他們對一線教育教學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對課程與活動設計的主題能夠準確把握。高校專家通常來自優秀師范院校,我校工作坊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專家出任坊主,他們有深厚的理論積淀和豐富的研究經驗,可針對坊內主題,為工作坊推薦可用且好用的研究資源,為深入研究與研發提供智力支持。教研專家一般是在教研機構從事教師培訓和教學調研的人,他們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現象和教師培訓的各個環節了如指掌,是將高校專家的理論與一線教師的實踐進行整合的關鍵人物。

助手包括工作坊活動或會議的記錄員、攝影攝像等信息技術輔助人員、后勤采購員等,他們主要是為工作坊的運作提供后勤支持、成員考勤等服務。

一般教師是工作坊的主體,我校創新教育工作坊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即以小組合作模式為基石,將教師劃分為4~8 個小組,并以卡甘小組合作模式開展活動。

特邀嘉賓是出席工作坊活動的參觀交流者、鑒賞評價者,一般為學校校長等校級領導,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邀請海內外教育專家。

我校通過深入研究國內外小組合作、工作坊、建構主義、行動研究、學習共同體等理論,創造性變革工作坊組織機構,開創了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學習共同體新型組織:坊主三方之間結成學習共同體,取長補短;教師成員之間結成小組共同體,互通有無;坊主與教師之間也結成學習共同體,相互啟發。機制變革有效地保證了機構的效能和創新性。

在工作開展方面,我校工作坊的常規活動時間為每周三上午三、四節課。工作坊的特殊活動有創新課程賞析、創新綜合實踐活動、外出學習等。

二、流程獨創——創意點子層出不窮

我校工作坊的常規活動以小組合作模式為基礎,以學習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工作流程具有獨創性。第一,“雙自主”模式的前期準備。坊主提前一周通過微信群自主發布本次工作坊活動“模糊性”的主題范圍,教師成員根據這一主題范圍,提前一周分組搜集資源,自主確定有差異性的主題范圍?!半p自主”模式強調主題和內容的創生性,避免了坊主強制框定主題的“一言堂”,避免了限制教師成員的群體思維,從而激發了教師的思想活力和創造活力。第二,分組合作,頭腦風暴,主題聚焦?;顒訒r,坊主游走在各小組間進行指導,每個小組設組長一名,負責小組綜合協調與管理。小組成員利用給定“腳手架”的輔助,完成概念建構,采用“發言籌碼”“四人輪流說”“內外圈法”等先進的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相互啟發式的合作、探究,根據坊主的主題范圍和自身確定的差異性主題范圍,開展發散性、融合性、聚焦性的頭腦風暴式討論,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范圍內深入探究(通常在40~100 分鐘)。第三,用海報鎖定成果。這是我校工作坊的一個特色,所有的常規活動主題和內容的產生,都通過組員在第二步討論后以共同制作海報的形式固化成果。海報以文字和圖畫方式呈現,包括小組確定的主題、內容、實踐方案與組員分工。第四,小組成果分享和展示。小組全體成員走上講臺,展示本小組的海報,并由表達能力強的組員給大家分享本小組的主題和內容、特色與疑惑。臺下其他小組和坊主、嘉賓傾聽、思考。第五,評價與創生。坊主與特邀嘉賓根據各個小組的海報分享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各小組在活動后,由組長通過各小組微信群開展線上組內活動,不定期開展海報成果的修改,最終創生課程和教學設計,并籌備課程或活動,做好彩排等工作,在特定時間面向全校推出本小組的課程或活動。除此之外,工作坊的坊主之間也以類似模式開展活動,產生的智力成果直接運用于工作坊下設的三個實驗班的教學,效果顯著。

創新教育工作坊的工作流程獨特、高效。小組合作模式充分發揚了民主精神,凸顯了合作精神,也形成了組間相互競爭的爭先爭優局面,有利于主題的出新出彩。學習共同體的共創避免了創意的勢單力薄,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三、內容為王——特色課程和活動比翼齊飛

我校創新教育工作坊成立兩年多,利用先進的小組合作和學習共同體機制,創造和實踐了眾多創新課程與活動,社會反響熱烈。

(一)特色創新課程碩果累累

工作坊累計推出了三類不同于學校常規課程的特色課程。一是學科類課程,例如“七彩學科魅力課堂”,包括“英語戲精擂臺賽”“物理看花電學課”“陶行知數學小導師”。這些課程采用卡甘結構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引入角色扮演、情境故事、相聲小品游戲教學法,具有超強的師生互動性和趣味性。二是德育類課程,例如“七彩探索·果行育德”系列課程,包括“人生通行證——誠信”“好好說話”“善在身邊·樂在心間”。這些課程通過體驗式教學、融合小組表演、分享、現身說法等方法,突破了常規德育說教課和班會課的瓶頸,達到了體驗式、浸潤式德育課的新高度。三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體育館情境式千人大型親子互動吐槽”“鳳凰山農趣谷親子心理、勞動教育”“北京中科院知行合一科技素養研修”“美國、加拿大冬夏令營14 天混合式跟崗研學”等大型活動課程。這些課程融入了心理學和國外活動課程的最新成果,同時緊密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和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具有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特色。

(二)實驗班一鳴驚人

創新教育工作坊作為我校高級別的跨部門組織,下設三個實驗班,進行為期三年的創新教育教學實驗。三個實驗班分別為2017級國際二班、2018 級創新一班和2018 級創新二班。其中,2017 級國際二班于2019 年畢業。該班在工作坊的領導下,開展了100多場學生活動,“不是在比賽的路上,就是在比賽準備中”是該班最生動的寫照。該班在眾人的質疑聲中低進高出,班級整體成績一路攀升,入校時成績在年級15 個班里處于中間位置,而中考時成績已經位列年級第二。除此之外,該班學生整體素質,無論是聽說讀寫、吹拉彈唱能力,還是交流分享、自學合作能力都明顯高于其他班學生。通過追蹤調查發現,這批學生升入高中后,學習后勁十足。另兩個創新班還沒有畢業,但已在各方面展現出了良好的風貌。

(三)課題研究如火如荼

創新教育工作坊會聚了我校各學科頂尖英才,其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很強。兩年多來,工作坊已經承接了“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國家級子課題,“智慧課堂”省級課題,“卡甘小組合作學習”市、區級課題,以及若干校級課題。工作坊承接的課題門類多、數量廣。成員們懷揣教育理想,以持久的熱情開展課題研究,使理論和實踐并駕齊驅、有機聯動。

我校成立創新教育工作坊兩年多來,成效顯著:教育面貌在創新中嬗變,多篇特色課程宣傳文章在“創新教育工作坊”和“福永中學”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后,獲得高點擊率、高點贊率、高評價語。教育效果受到了海內外各方教育專家、有識之士的盛贊。創新教育工作坊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教師研修工作坊,它的概念和職能在頂層設計與實踐發展中不斷擴大和升華。它已經承擔了學校智囊團、跨學科備課組、跨部門整合、內容輸出、學?;顒硬邉澋榷喾N角色,是學校二次創業和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是素質教育的智庫,也是教師研修的向往之地。當然,創新教育工作坊也有不足:如何從粗放式課程創造走向精細化分類創造?如何將工作坊工作機制從受時空局限的線下升級為線上線下的高效混合模式?如何將一些主題實踐課程課題化、理論化、系統化?如何加強高校專家、教研專家的指導力度?這些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解決?!酲?/p>

猜你喜歡
工作坊活動課程
當活動走向課程 少年已走向未來
工作坊模式下汽車保險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藝術管理國際工作坊暨公共藝術與城市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名師工作坊促農村教師成長
赫山區小學語文工作坊促教師專業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