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地理課堂主題式活動設計思路

2021-04-13 16:03顧蓓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關鍵詞:西北地區深度素養

顧蓓

【摘要】地理課堂活動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提升地理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而深度學習是倡導積極思考、積極探究,重視學習過程和知識體系的建構。因此,在深度學習的視域下,通過確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路線圖,將地理課堂活動設計成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和知識建構的載體,讓學生通過地理課堂活動,在理解的基礎上,建構起自己的思維關系圖,使深度學習的主旨得到充分的落實。

【關鍵詞】深度學習? 地理核心素養? 主題式活動? 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126-02

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其強調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建構,同時強調學生的教育性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進階思維,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淺層學習為深度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積極探究,建構起基于理解的知識體系。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其核心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等偏向于理解的主要特征。新課程提出,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因此地理學科深度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過程,也是關鍵能力的培養過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大部分教師對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都有了基本的認知。但是如何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有所得,是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積極思考和主動改變的。

主題式的課堂活動,凸顯了深度學習的內涵,課堂活動是教師基于課程標準而設計的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適合學生思維發展水平、易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學習活動。主題式課堂活動有助于學生圍繞著一個主題,積極主動地學習,能避免學生思維的無效發散,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凸顯了深度學習的主旨。主題式課堂活動設計應該是教師在充分內化教學目標,地理核心素養后,對地理零散知識進行整合,突出主體矛盾,確定教學主題,并圍繞著這一主題進行有效的課堂活動設計,這個課堂活動必須是在厘清思維關系基礎上的活動,是積極有效的課堂活動。

一、以終為始,確定活動主題

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往往進行的首要工作就是收集資料,然后按照教材順序完成教學設計。其課堂活動也基本是跟著教材的順序設計的,相對來說這樣的課堂活動是零散的,相互之間也缺乏關聯性,體現不出思維的過程。課堂變得為了活動而活動,看似熱鬧,實際上無所得。而主題式課堂活動的設計過程中,強調了圍繞主題進行的活動設計,凸顯了深度學習的內涵。首先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在頭腦中明晰:通過課堂活動后,學生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夠做什么?也就是需要預期學習結果。因此設計活動時,必須以終為始,以這個終點為起點,設立活動主題,圍繞主題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的設計。

以湘教版八年級區域地理《西北地區》一節為例(以下簡稱為“西北地區”一課),我們來看看本節課教學活動主題的設定方式:首先,區域地理一直是地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而區域認知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地理大單元來講,本節課是區域地理認知這一大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本知識結構為:地理位置介紹、自然環境分析及人文環境分析。這些要素獨立而割裂,課本中并沒有直接體現出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筆者將本節課的主題定為:自然地理環境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也就是分析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這是本節課需要達到的學習目的,目的清晰可見,因而確定的主題明確。接下來的課堂活動設計就可以圍繞這一主題開始進行。

二、厘清思路,明晰活動路線

當一節課的教學主題確定清晰后,我們的地理課堂活動就有了活動的主線,而接下來的課堂活動設計一定是圍繞著這一主題進行的。但是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設計的地理課堂活動之間缺乏層次性和關聯性,活動與主題的關系不夠緊密。學生課堂活動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所以在設計活動前,教師必須通過設定的活動主題,厘清設計思路,明晰活動路線,要將設計的課堂活動攏在我們設定的路線圖內進行和設計。思考在學生的思維中架構起怎樣的知識框架體系。需要設計的活動必須符合學生的思維進階過程和發展規律,與活動主線無關的活動,不管多有創意,都需要大膽舍棄。

在《西北地區》的課堂活動設計中,活動主題是自然地理環境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由此我們地理課堂活動的圍繞著“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為干旱”及“干旱的環境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是有影響的”這兩個地理大概念而展開的。干旱是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最突出的特征,而干旱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也就是地理學關注的首要問題:人地關系。由此,我們設計的地理課堂活動的路線的關鍵字就是“干旱”。以此為起點,我們課堂活動基礎路線圖基本如下:

路線圖必須簡潔和清晰,無旁枝末節,我們設計的課堂活動才能具有針對性、層次性。換而言之,也就是課堂活動作為深度學習的載體是有效的和可操作的。

三、精心設計,提升活動效能

深度學習倡導學生的主動思考和積極交流,在進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其強調學生的主體狀態,它是一種通過形成小團體活動而獲得理解的學習方式。其主旨是讓學生能夠學會學習,并能利用所學核心素養和能力,自主地進行知識的獲取和遷移。因此課堂活動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地理課堂活動路線圖的導向下設計活動,提升活動效能,是達到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

首先,充分利用前概念,修正和形成新知識體系。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是一個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在思考、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包含有原知識在內的新的知識體系。因此,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需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設計課堂活動。比如:《西北地區》“干旱”這一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是我們這節課活動設計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等自然環境要素的影響,而這些要素的分析方法在八上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都已經有了較完整的學習和認知,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活動設計的重點應該放在分析這些要素對“干旱”產生的影響上,而非放在學習這些要素上。由此,我們的課堂活動設計是通過對西北地區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分析,你能否分析出其干旱的原因及影響? 請試著繪制其關系圖。將活動重點放在分析原因上,通過這一活動設置,學生有了明晰的思考方向,在合作探究和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原有的知識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建構,內化成新的知識體系。

其次,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符合學生年齡和生活環境的課堂活動。對于城市生活的初中孩子來說,農業、工業等產業類型相對來說是他們比較陌生的概念,他們的接觸較少,也不理解,因此在設計活動時就必須進行相應的前期介紹,才能進行活動。在《西北地區》進行第二個活動設計時,我們的題目是自然環境對西北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怎樣的影響呢?請試著繪制關系圖。這個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展示西北地區的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特點,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采用直觀的方式,展示了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視頻,牧區的景觀圖片、主要礦產的介紹、人口的分布圖片等等內容,作為學生活動思考的知識鋪墊,然后學生才能通過課堂活動思考分析出西北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四、梳理歸納,達成活動目的

深度學習本質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其提倡學生將所學的零散的知識內容通過自身的思考和理解,進行分析整合,構建成為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分析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等等,從而達到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培養。我們在課堂上進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合作探究,能分析地理特征,總結地理規律,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地理的課堂活動的設計在完成這些思維能力引導和提升的過程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單純的課堂活動往往缺乏總結規律,協助學生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過程,往往出現活動結束教學活動也就結束了的現象,導致學生的知識獲取仍然是零散的、淺層的。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深度學習的視域下,進行地理學科的課堂活動設計時,我們首先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作為地理課堂活動主旨,以終為始,設計活動主題,活動明確,設置的主題成為地理課堂活動所圍繞的核心。其次是厘清活動路線圖,讓各類活動在路線圖的指引下進行,活動有的放矢,主次清晰,具有針對性。在活動設計上,需要提高每個活動的效能,活動不多,但是卻要能很好地引導思維,厘清思路,完成思考,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最后通過引導和梳理,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較為清晰和完整的思維關系圖,其學習是基于理解的內化,是進階式的能力提升。這樣的課堂,體現了深度學習的宗旨,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才能真正獲得學習上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美]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

[2]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年

猜你喜歡
西北地區深度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近60年西北地區森林資源變化分析與思考
深度觀察
三集一體機在西北地區適用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