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享受數學的美

2021-04-14 21:52徐仁杰
卷宗 2021年8期
關鍵詞:式子蘇教版數學課程

徐仁杰

(江蘇省黃埭中學,江蘇 蘇州 215143)

在學生印象中,數學是枯燥乏味的。尤其現在許多的高中學生對數學的態度是厭煩,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數學成績也不理想,數學的課堂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我們作為教師沒有好好的挖掘出高中數學課程中的美,學生沒有體會到數學的美,沒有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事實上數學不是人們印象中的枯燥乏味,相反,數學是美麗的,充滿樂趣的。數學的美來自各個方面,有的來自數學自身的形式,比如內容,方法的美,還有的來自大自然中。數學的美主要體現在簡潔美、對稱美、統一美。為了讓學生能夠多感受到這樣的美,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的挖掘出隱藏在數學課程中的數學美,引導學生去觀察、體會和賞析數學的美,從而享受到數學的美,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 挖掘數學課程中的數學之美

高中數學教材中到處充滿著數學美,洋溢著數學美的特質,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時刻都能挖掘出數學美的實例。

1.1 數學的簡潔之美

數學的簡潔美可以體現在數學的符號簡潔上。自然界的客觀存在和普遍聯系要有合適的語言去表達,這種語言要言簡意賅,要有普適性,各種各樣的數學符號應運而生。正因為有了數學符號語言,不受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障礙,數學知識才能一代代的傳下去。比如在蘇教版《立體幾何初步》這一章節,教材用數學語言表述公理,定理,性質,這可以完美體現出數學的簡潔美。從點線面的原始概念到4個公理再到點線面之間的各種位置關系的判斷。這些公理,定理,性質如果用語言描述,是一段很復雜的文字,學生記憶起來很麻煩,很費事。但是我們如果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就很簡潔。例如: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用文字表達,就要幾十個字。但是用數學符號語言就很簡潔,只需要表示為,簡潔明了。再如蘇教版《常用邏輯用語》章節中,教材將“p或q”,“p且q”,“非p”,“存在”和“任意”分別用符號表示,在書寫上,又一次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

1.2 數學的對稱之美

什么是對稱美,比如左右對稱,中心對稱這種,對于一個整體而言,各個部分之間存在著對稱的關系,讓人感覺到美感。在數學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對稱,比如軸對稱,中心對稱。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多展示對稱美,尤其在幾何圖形中,對稱更是無處不在。

以高中數學教學為例,比如圓錐曲線中的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具有明顯的對稱性,我們可以帶著學生體會對稱的美感。除了這些,高中課程中所學的許多函數圖象也是具有對稱性的,如蘇教版必修中的三角函數圖象,這些函數圖象有的是軸對稱,有的中心對稱,也有的兩者兼有。特別的,它們還具有多個對稱軸,對稱中心,使它們具有美好的周期性。

除了對稱的圖形和圖象以外,數學中還有一些漂亮的代數式也具有對稱性。例如蘇教版必修中的基本不等式蘇教版必修中的三角恒等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再如蘇教版選修中的二項展開式不管是基本不等式,三角恒等式或是二項展開式,其中的a,b或者α,β都可以對調,這是一種輪換對稱的形式,同樣體現了數學中的對稱美,當然這樣的式子在高中數學課程中還有很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慢慢挖掘,遇到這樣的式子,可以介紹給學生,幫助他們提升發現美的能力。

1.3 數學的統一之美

自古數學是來源于哲學的,哲學有對立統一的規律,在數學上也是有體現的,就是數學的統一性。數學中的體現出的統一,主要是指個體與個體,個體與整體之間的和諧一致。如蘇教版選修中的圓錐曲線中這一章節,一開始,對于它將三種不同的曲線: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都各有定義,但是在最后學完前面內容后,教材又對這三種曲線重新定義,給出了一個圓錐曲線的第二定義(統一定義),將三個不同的曲線完美的統一在一起,而且給出的定義簡潔明了。這里就體現出了數學的統一美。

除了知識上的統一,在數學中,還能發現好多思想上的統一,最典型的就是轉化與化歸思想:正與反的轉化、常量與變量的轉化、特殊與一般的轉化、數與形的轉化等,這些思想實質上是將正與反、常量與變量、特殊與一般、數與形有機的統一在一起,簡化思維,有利于解決數學問題,這再次體現出數學的統一美。

2 引導學生發現和感受數學之美

華羅庚說過:數學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其實數學的美在我們的整個實際世界中都到處可以見到,數學是一門充滿著魅力的學科,通過數學的美的挖掘,或許可以改變同學們對于數學的成見,好多學生都覺得數學是枯燥無味的,我們如果能多發現數學的美,那么就能讓學生們認識到感受到數學是很有意思的,讓學生能夠好好的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當然數學的美有時并不是顯而易見的,不一定一眼就能感受出數學的美,尤其是高中生,受到閱歷,知識水平和審美能力的限制,很難發現一些隱含的數學之美。這時候,我們教師就應該帶著學生一步步的去發現和慢慢的體會數學的美,感受數學的美。例如蘇教版必修教材中提到的臺體的體積公式讓學生自己去看,并不會感受到這個公式的美,反而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復雜的一個式子。但是事實上這是一個很美的數學公式,如果讓老師來看這個公式,發現有這個臺體的公式是簡潔美和統一美的結合體。但對一個高中學生而言,未必能體會到它隱藏的美。因此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比柱體和錐體的體積公式,通過比較思考后,學生能發現柱體和錐體的體積公式其實是臺體的兩種特殊情況而已:當S'=S時,這個臺體的公式就是柱體體積公式了;而當S'=0時,它就變成了錐體體積公式了。通過這樣的引導,想必學生能夠體會到這個公式的美妙之處。因此我們說,這個公式既簡單又統一,是數學美的很好的例子。

再如在我們講到蘇教版選修教材《數系的擴充》章節時,在書本最后有一個閱讀材料,講述了復數系的建立過程,其中有一個著名的歐拉公式這個式子被稱為“最美的數學定理”,但是你如果讓高中生去看這個式子,顯然發現不了它的美的所在,此時教師就應該介紹歐拉公式的美妙之處:因為這個等式不但簡潔,而且包含了現代數學中最重要的5個量:0,1,e,i,π,這5個量之間有著這么絕妙有趣的聯系,歐拉公式把它們整合的如此有序,協調,難道不是很美 妙么。

對于數學的美,我們應該從更多的角度去挖掘,而每個事物的每一個方面都不是孤立的,它們都是互相聯系的,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我們自己對于書本上每一個圖形,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定理首先應有審美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數學世界里的一切,兼顧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的同時。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努力挖掘數學中的美,并積極創設體驗這種美的條件,培養學生欣賞數學美的美學價值。

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和數學教師一起經歷過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并體會到了數學的美,那么學生們就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不再是感到枯燥乏味。并且通過這樣的過程,不斷的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美的享受,我相信,這樣的學生必然會對數學產生不自覺的熱愛。

猜你喜歡
式子蘇教版數學課程
讓鐘表發展史走進數學課程思政課堂
活用根表示系數巧求多參數式子的取值范圍
淺談高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
幾何背景在不等式學習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蘇教版高中數學教科書為例
三九變九三
課本題改編練習(常用邏輯用語、函數)
課本題改編練習(推理與證明、復數)
組合數學課程教學淺探
蘇教版化學必修模塊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