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策略

2021-04-15 16:38楊彩霞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關鍵詞:語感培養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摘要】語感是學生主體對于語言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以及生成能力,具備良好的語感能夠促使人們感悟到語言的美妙之處,洞察到語言的精髓之處,領悟語言的趣味之處,更能夠促使人們進入到豐富且美妙的藝術世界,受到各種文化、審美的影響。對于現代教師來講,如果要促使學生的語感從最開始的低層次感性直覺朝向全面且具體的方向發展邁進,應該從語言積累、訓練等多方面著手培養,這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將會簡要論述分析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策略,以求能夠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感培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156-02

在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促使學生在閱讀能力上“具備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是現代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是語言的藝術,因而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提升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視。學生理解并駕馭語言的能力的前提是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力,因而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感的形成便成為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問題

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感悟,此種感悟要求在日常學習以及生活當中積累,深深地根植在人的內心當中,是對語言對象的知覺技能,是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聯想能力等的融合,可以借助于學習的方式轉變為自動化意識,讓人們更好地表達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作用同樣是不容忽略的,其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一)提升學生的思考水平,增強感知能力

經常有學生在學習各種新詞語的時候僅僅考量到表層意思,而并不能深刻地感悟其深層次含義與作用,更不要說完成對相關詞語的聯想了,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的語文思想和核心素養的成長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比如“財富”這一詞語如果出現在現代文當中,那么學生很容易地就會將其和“金錢”聯系起來,只有具備良好的語感的學生才能夠聯想到“財富”這一詞語的廣泛性,進而明確與其相互關聯的健康、智慧、親情等,又比如,在“梧桐”這一詞語中,如果僅僅是從表層意思進行解讀的話,那么也只不過知道其是樹木的種類,而對于語感相對較強的人來講,梧桐作為意象可以幫助自己更為深刻地領悟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由此可以明確,如果學生的語感水平提升,那么其思維認知能力也將會顯著發展。

(二)促進邏輯思維模式和形象思維模式的融合

學生在接觸到語言知識的時候,將會在其腦海當中呈現出相應的畫面,當擁有這個基礎以后,學生便可以對語言知識進行提煉、概括和抽象化處理,進而促使學生產生抽象化認識。而語感則能夠有效地促進邏輯思維模式和形象思維模式的融合,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的成長和發展。教師需要應用語文課文傳遞知識,同時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作者經常會將思想情感、價值取向融合在具體且生動的語言描繪當中,讓形象充滿語言。學生只有真正地形成對文字的理解和認識,才會形成語感,此后才能夠展現出形象的感染作用。

(三)滿足學生口語交際需求

在部分特定場合當中,人們經常會選擇“實話實說”,根本原因在于人和人之間的溝通無法脫離語言的支撐,通過將思想和語言的融合,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念,但是部分人在說話的時候并不喜歡直來直去,而是喜歡拐彎抹角,想要委婉地表達其他層次的意思。如果是語感優秀的人,很容易地便能夠明確說話者的言外之意,溝通工作將會在此種情況下更為流暢,這更進一步地證明了語感和現實生活是處于密切銜接的狀態下的,優秀的語感可以極大程度地滿足實際交流需要,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這對于學生的深度成長來講,意義非凡。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策略

(一)在語言訓練中促進學生的語感形成

1.美妙閱讀,促使學生感悟語感

其要求學生在讀文章的時候將作者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需要讀得抑揚頓挫且充滿感情,在激蕩高昂的時候需要做到激蕩高昂,在委婉的時候則需要做到委婉,和作者共同喜悲,實現心靈的互相交融。例如,教師指導學生閱讀部編版《小小的船》的文章的時候,在開始的時候學生閱讀的可能會較為平淡,此時教師可以微笑著告訴學生:“我怎么覺得同學們口中的月亮并不夠彎也不夠小呢?”此時學生便能夠更好地領悟,在后續閱讀的時候,部分學生選擇歪頭閱讀,而部分學生則選擇將文章當中的“小小的”和“彎彎的”這兩個詞拉長聲音閱讀,每次都能夠閱讀出別樣的韻律感,學生對于作品的情感體驗也會更為獨特具體。

2.精細閱讀,促使學生深刻領會

朱熹曾經說過:“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本x就是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讀者沉浸在作品當中,對關鍵詞進行品味分析,對于其的變化情況進行深入且具體的推敲,從中領會并感悟作者的遣詞造句的優越性,挖掘出作品背后的情感以及深刻含義,精讀可以說是學生的語感從傳統的感性到理性的轉化。

(二)在導讀感悟中促進學生的語感形成

對于部分學習難度相對較高的文章,學生通常會受到自身的年齡特征的影響,感受比較新奇,有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欲望,但是如果直接為學生講解,則會導致學生因為無法聽懂而興趣缺失,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應用形象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此來進行實物形象、言語形象以及動作形象的展示,深層次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左右腦相互協同運作,處理并且存儲相應的信息,通過直觀的具象化思維的幫助,幫助學生感悟領略文章的內容,在輸出信息的同時,必須要借助于對語感的應用實現情感表達,同時利用語感來對其做修正處理。在內化的同時,遷移相應的語感,從而助力學生直覺思維的成長。

(三)在語言積累中促進學生的語感形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指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針對于語言的學習更需要充足的知識儲備,更需要熟讀成誦的過程的支撐,不僅僅是積累各種各樣的感性語言材料的流程,同時也是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內化為自身思想的重要流程。

(四)在聯想想象中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

語言類作品不僅僅具備其字面意義或者是語表意義,并且還包含有語外之意或者是言外之意,在表達語言的過程中,需要經常地應用聯想和想象為基礎的修辭手法,以此來保證語言的鮮明簡要、生動具體,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部編版《游園不值》文章內容的時候,便可以利用聯想的方法來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深刻地融合到學習過程中,助力學生語感的形成。

教師在完成對《游園不值》的基本知識的講解以后,可以詢問學生如下問題:“同學們,詩人并未進入到朋友的園子當中,并沒有欣賞到自己所想要的游園景色,這件事是不是很遺憾?你們能不能猜猜在園子當中的景色到底是什么樣的?幫助詩人滿足愿望?”此時學生便可以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部分學生表示“在園子當中肯定會有個很大的花壇,在花壇當中種植著各種顏色的鮮花,風吹過后,花香彌漫在空氣當中,蝴蝶在花間跳舞”。也有學生認為“園子當中并沒有鮮花,更多的是滿園綠色,有一條石子路通往院落深處,而在其周邊則是各種灌木叢和樹木,走過后能夠感受到充足的春的氣息”。此外還有學生認為“在院落當中有一座假山,而假山旁邊則是有個大水塘,在水塘當中,各種魚兒怡然自得,游來游去,假山的周邊還種植各種樹木,包括桃樹、柳樹和杏樹等,生機勃勃”……

不同的學生對于園子當中的景色的看法是存在本質上的差異的,但是學生的描述卻都合情合理,并非是憑空虛構,而是在其中融合有自己的切身體驗和感悟,教師在這里巧妙地將聯想作為橋梁,促進語言文字和現實生活的相互銜接,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有效地融合到古詩的意境當中,進而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春天的熱愛之感。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將發展語感的核心權利交付給學生群體,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其進行深度閱讀提供支撐作用,引導學生感悟,引導學生領會,而此種引導要求足夠具體且恰到好處,讓學生能夠放飛自己的想象力,放飛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形成深刻的體驗和感悟,獲得情感層面的熏陶,獲得思想層面的成長,讓語文學習朝向更為完整具體的方向建設和發展,為現代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參考文獻:

[1]史風蘭.感悟體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3):26.

[2]戴紅娟.傳承經典有高招——談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教學[J].文理導航(上旬),2021(2):22-23.

[3]林占.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家長,2021(2):172-173.

[4]黃相儒.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J].新智慧,2020(35):85-86.

[5]黃桂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訓練的途徑芻議[J].考試周刊,2020(71):33-34.

[6]韓彩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解析[J].學周刊,2020(27):141-142.

作者簡介:

楊彩霞(1984年12月-),女,漢族,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猜你喜歡
語感培養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培養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