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頜支內面骨性解剖結構的觀測及分析

2021-04-15 10:51秦泗佳閆小榮程宏杰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后緣最低點最高點

秦泗佳,劉 霞,閆小榮,劉 炘,程 瑤,程宏杰,婁 鳴

(1西安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口腔解剖生理學教研室,西安 710021;2西安醫學院口腔醫學院;*通訊作者,E-mail:2004075332@163.com)

下頜支內面有下頜隆突、下頜孔和下頜小舌等重要骨性解剖結構,各結構的角度、距離和關系在麻醉、正頜及美容等手術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學者對下頜骨和下頜支的部分骨性解剖結構進行了研究,但有關下頜支內面各骨性結構間角度、距離和關系的研究甚少[1-3]。本研究觀測和分析了210個(420側)成人下頜骨下頜支內面骨性解剖結構,為口腔頜面外科手術麻醉、正頜及美容等手術提供解剖學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選取由西安醫學院基礎醫學部提供的210個(420側)成人下頜骨標本。選取標準:標本完整無殘缺,無畸形,未區分地區和男女。排除下頜孔、下頜切跡及其周圍結構有缺損或畸形者;保證所選標本下頜支及下頜角完整,無缺損和畸形,無外科手術痕跡。

1.2 測量方法

運用吳汝康的人體測量方法,據研究目的及測量項目,制定觀測表。在每個選取的樣本上確定統一的標志點(見圖1),其中點I和K在同一水平線上,點A、F和M,點B、E和N,點C、D和O,點I、G和L,每3個點在同一條直線上,該4條線均與下頜支后緣切線垂直。用游標卡尺(精確度0.02 mm)、量角器(精確度1°)、圓規和直尺等工具進行測量,所得數據記錄于觀測表中,同一數據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

A.下頜隆突最高點;B.下頜小舌最高點;C.下頜孔內面最低點;D.下頜支前緣點;E.下頜支前緣點;F.下頜支前緣點;G.下頜支前緣點;H.喙突最高點;I.下頜切跡最低點;J.髁突最高點;K.髁突頸部點;L.下頜支后緣點;M.下頜支后緣點;N.下頜支后緣點;O.下頜支后緣點;α.下頜角角度圖1 下頜支內面各觀測點的位置及編號Figure 1 The location and number of each observation point on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mandibular ramus

1.3 測量項目

①下頜角的角度(下頜體下緣延線與下頜支后緣切線相交的角);②下頜隆突最高點分別到下頜支前緣點F、下頜支后緣點M、下頜孔內面最低點、下頜小舌最高點、下頜切跡最低點、髁突頸部點(關節內極與過下頜切跡最低點的水平線的交點)、喙突最高點和髁突最高點的距離;③下頜小舌最高點分別到下頜支前緣點E、下頜支后緣點N、下頜切跡最低點、髁突頸部點的距離和下頜骨下緣平面的垂直距離;④下頜孔內面最低點分別到下頜支前緣點D、下頜支后緣點O、下頜切跡最低點、髁突頸部點的距離和下頜下緣平面的垂直距離;⑤下頜切跡最低點分別到下頜支前緣點G、下頜支后緣點L、髁突頸部點、喙突最高點、髁突最高點的距離和下頜下緣平面的垂直距離;⑥髁突最高點到喙突最高點的距離和下頜骨下緣平面的垂直距離(下頜支的高度)。

1.4 統計方法

2 結果

2.1 下頜支內面各骨性解剖結構的觀測

下頜支的高度為39.20-79.90mm,平均(59.94±7.12)mm;左側40.00-79.90 mm,平均(59.80±7.14)mm;右側39.20-77.40 mm,平均(60.08±7.12)mm。下頜角的角度為101°-140°,平均120.63°±6.76°;左側102°-140°,平均120.90°±6.86°;右側101°-140°,平均120.37°±6.66°。左、右兩側下頜支的高度和下頜角的角度經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下頜小舌的位置:下頜小舌最高點位于下頜孔后上、上和前上方者分別有231側(55.00%)、133側(31.67%)和56側(13.33%)。下頜孔的位置:下頜孔內面最低點位于下頜支內面中點前方、中央和后方者分別有332側(占79.05%,其中左側有169側,右側有163側)、40側(占9.52%,其中左側有16側,右側有24側)和48側(占11.43%,其中左側有25側,右側有23側)。

2.2 下頜支內面各骨性解剖結構的關系

下頜隆突最高點到下頜支前、后緣點、下頜小舌最高點、下頜孔內面最低點、下頜切跡最低點、髁突頸部點、喙突最高點和髁突最高點的距離,下頜小舌最高點、下頜孔內面最低點分別到下頜支前、后緣點、下頜切跡最低點、髁突頸部點的距離和下頜骨下緣平面的垂直距離,下頜切跡最低點到下頜支前、后緣點、髁突頸部點、喙突最高點、髁突最高點的距離和下頜下緣平面的垂直距離和髁突最高點到喙突最高點的距離見表1。各骨性解剖結構間左右兩側的距離經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下頜支內面各骨性解剖結構的距離 (mm)(未完待續)

續表1 下頜支內面各骨性解剖結構的距離 (mm)

3 討論

下頜隆突周圍有頰神經、舌神經和下牙槽神經走行[4],其與周圍結構的解剖關系和定位分析對正頜外科和頜面外科手術麻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傳統的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技術,主要是將麻藥注射到下頜孔及其附近,而Akinosi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法則將麻藥注射到翼下頜間隙上部,其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效果、麻醉程度以及安全性方面均優于傳統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5]。在下頜隆突下緣麻醉時,常因注射點位置不正確導致麻醉不全和麻醉失敗,還可導致復視[6]及舌神經長期麻痹[7]。研究下頜角的角度及下頜支內面的解剖結構對下頜角截骨整形術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8]。有學者研究了下頜小舌到下頜支前、后緣、下頜切跡和下頜下緣的距離[9],還有學者研究了左、右兩側下頜小舌到同側下頜支前、后緣、下頜切跡和下頜下緣的距離[10]。下頜孔內面最低點位于下頜支內面中點前方者最多,有研究認為在下頜支內面中點后(中點上8 mm,中點下6 mm,中點后6 mm)的矩形區域內下頜孔的出現率高[11],另有研究表明下頜孔到下頜支前緣的距離為17-19.5 mm[12],還有學者通過CBCT研究了短顱、中顱和長顱的下頜孔到下頜支前緣的距離[13],亦有研究有牙和無牙頜下頜孔的位置[14]。本研究與上述結果相比未發現明顯差異,說明本研究方法可行且結果可靠。本研究在先前的研究基礎上增加了部分內容,共觀測了30項數據并進行了雙側的統計分析,充分說明了下頜支內面各骨性解剖結構之間的關系,豐富了下頜支的解剖學數據,為口腔頜面外科手術麻醉、正頜及美容等提供了解剖學依據。

猜你喜歡
后緣最低點最高點
B737-NG飛機后緣襟縫翼卡阻問題分析
后緣發散翼型在寬體客機機翼設計中的應用
波音737NG飛機后緣襟翼常見故障分析及解決措施
可變彎度機翼后緣形態重構光纖監測技術
楊鶴鳴
最高、最低點重疊度計算的分析研究
巧析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