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克拉提德斯王朝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滅亡①

2021-04-17 08:14余太山
西域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特里亞德米特里德斯

余太山

內容提要:本文敘述歐克拉提德斯王朝的始末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覆亡。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立國百余年,歷經三個王朝:迪奧多圖斯王朝、歐西德謨斯王朝和歐克拉提德斯王朝。本文擬略述歐克拉提德斯王朝始末,兼及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滅亡。

歐克拉提德斯王朝創始人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Eucratides Ⅰ,前171~前145年在位),一般認為,他推翻了歐西德謨斯王朝,篡奪了王位。至于其人的出身,文獻并無記載,只是在他登基后發行的紀念幣上出現其父母的形象,(1)Macdonald 1922,esp.pp.453-454.錢銘如下:

王者歐克拉提德斯大帝,赫利奧克勒斯(Heliocles)與勞迪絲(Laodice)[之子]。

其母名勞迪絲受到學者關注,蓋塞琉古王朝許多貴婦人均名勞迪絲,如塞琉古一世(Seleucus Ⅰ Nikator,前305~前281年在位)之母、安條克二世(Antiochus Ⅱ Theos,前261~前246在位)之后等等。若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母亦名Laodice,就不能排除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亦有塞琉古王朝貴族血統之可能。勞迪絲在錢幣上出現時似乎頭戴王冠(royal diadem),而赫利奧克勒斯則是平民的形象。(2)也有人認為這類錢幣不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紀念其父母的,而是其子之結婚紀念,說見Sallet 1879,pp.23-24,103。最近還有學者認為這類錢幣并非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發行,是迄今沒有受到注意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統治者Heliocles和Laodice發行的,但和歐克拉提德斯一世關系密切云云,說見Glenn 2014。至于勞迪絲之身份,則有種種說法。

一說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母勞迪絲乃塞琉古王朝塞琉古二世(Seleucus Ⅱ Callinicus,前246~前225年在位)或三世(Seleucus Ⅲ Ceraunus,225-223年在位)之女,更可能是前者之女,因而是安條克三世(Antiochus Ⅲ the Great,約前222~前187年)之姊妹。勞迪絲下嫁的赫利奧克勒斯亦有較高職位。果然,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與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Ⅳ Epiphanes,約前175~前164年在位)是表兄弟。前者乃受后者派遣,進攻巴克特里亞的歐西德謨斯王朝,試圖收復這一叛離的督區,甚至為他勾勒出進軍巴克特里亞的路線。當然,最終卻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自己登上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王位。(3)Tarn 1951,pp.196-201.另說,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母勞迪絲是歐西德謨斯王朝的公主。(4)Holt 1981,esp.p.41.還有人指勞迪絲為安條克三世之女。(5)Hollis 1996,esp.pp.162-163.

由此可見,這唯一的證據可作多種解釋,而合情合理的推論,也只是推論。既然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本來是塞琉古帝國督區之一,其官員與塞琉古皇室有包括血緣在內各種聯系并不奇怪。勞迪絲具有高貴血統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她和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關系使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很容易成為野心者篡權奪位的基礎。(6)Narain 2006.

不管怎樣,歐克拉提德斯推翻了歐西德謨斯王朝,登上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寶座。接下來的問題有二:

1.歐克拉提德斯是何時登基的

據查斯丁(Justinus,公元2世紀)《摘要》(7)Watson 1886/2003.稱,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是和帕提亞的米特里達提一世(Mithridates Ⅰ Soter,前171~前132年在位)差不多是同時登上王位的(xli.6,引文見本文下一節)。一般認為,帕提亞帝國米特里達提一世即位于前171年左右,(8)多數學者認為米特里達提一世登基的年代為前171年左右(如:Bevan 1966,II,p.158;Bivar 1983,esp.p.98)。Olbrycht 2010則主張為前170年。且由此推知歐克拉提德斯推翻歐西德謨斯王朝、開始統治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年代大致在前170年左右。但也有人認為這一年代應為前165年。(9)Assar 2005、Assar 2006等。蓋查斯丁所言籠統,無非是說米特里達提一世和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兩者同時代而已。(10)除查斯丁外,據Claudius Aelian(約公元175~235年)《動物的特性》(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記載(xv.8),當某位Soras統治Perimula城(今斯里蘭卡海岸西北——英譯者)時,歐克拉提德斯(Eucratides)為巴克特里亞的統治者。遺憾的是,我們不知道這位Soras是何許人,亦無從知道他統治Perimula城的年代。因而這則記載無助于判定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治期。見Scholfield 1959,p.219。換言之,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歐西德謨斯王朝大致亡于這一時段。

塞琉古帝國的提馬克斯(Timarchus)在公元前162/161年自稱“Great King”(Basileus Megas),可能是受到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啟發,后者亦曾采用類似稱號,因而其即位之年應略早于提馬克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不太可能即位伊始便采用這類稱號,更可能在他自以為取得若干成就后才會這樣做。(11)Bellinger 1945,Houghton 1979,Narain 2006.

2.被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推翻的最后一位歐西德謨斯王朝的統治者是誰

已知見諸記載的歐西德謨斯王朝最后一位統治者是歐西德謨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厄斯一世(Demetrius Ⅰ Soter)。后者在塞琉古帝國安條克三世與其父歐西德謨斯一世簽訂和約后,率軍南征印度。其人下落不明,錢幣學家為了給可能屬于歐西德謨斯王朝的統治者們留出治期,安排他死于前190年。在德米特里厄斯一世去世與歐克拉提德斯登基之間約15~20年間,錢幣學家安排了七位統治者:歐西德謨斯二世、潘塔萊翁(Pantaleon)、阿加托克利斯(Agathocles)、安提馬科斯一世(Antimachus Ⅰ)、阿波羅多圖斯(Apollodotus Ⅰ)、德米特里厄斯二世和安提馬科斯二世(Antimachus Ⅱ)。(12)Bopearachchi 1991,p.453.

由于前三位都曾發行鎳合金錢幣,錢幣學者將他們歸入一組。一般認為,歐西德謨斯二世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在其父南征印度時留守巴克特里亞本土。他可能按當時希臘統治者的慣例,先以副王的名義統治巴克特里亞本土,而在他父親去世后正式即位。他出現在錢幣上的頭像顯得特別年輕,被看作他治期很短的證據。和歐西德謨斯二世一樣,潘塔萊翁、阿加托克利斯也都是歐西德謨斯王族。既然前者出現在后者發行的譜系錢幣行列中,則前者即位的年代應早于后者,也就是說他可能是繼歐西德謨斯二世之后繼承希臘—巴克特里亞王位的。傳世的潘塔萊翁錢幣數量也很少,似乎表明他的治期也不長。但是,這二位究竟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還是歐西德謨斯一世之子,缺乏實證,難以確斷。

一般認為,安提馬科斯一世(約前185~前170年在位)也是歐西德謨斯王朝的成員,可能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的兄弟。他在阿加托克利斯之后即位。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篡位時,歐西德謨斯王朝在位的國王很可能是安提馬科斯一世。

歐克拉提德斯治期,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和帕提亞王國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彼時在位的帕提亞國王是米特里達提一世。查斯丁《摘要》記載了此事:

幾乎在米特里達提登上帕提亞王位的同時,歐克拉提德開始統治巴克特里亞人,他倆都是偉人。但是,帕提亞人的命運要好得多,在這位君主治下,他們的勢力臻于極盛。而被各種戰爭困擾的巴克特里亞人,不僅失去了領土,而且失去了自由;因為他們曾與索格底亞那人、阿拉科細亞人、德蘭葵亞那人、阿里亞人和印度人角逐,好像已經精疲力竭,終于被較弱的帕提亞人征服了。(xli.6)

據查斯丁的記載,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治下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被帕提亞王國的米特里達提一世征服,似乎是在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與“索格底亞那人、阿拉科細亞人、德蘭葵亞那人、阿里亞人和印度人”角逐而精疲力竭之后。但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與上述各地區的斗爭顯然不可能同時發生。這些戰爭至少可以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與索格底亞那人、阿拉科細亞人、德蘭葵亞那人、阿里亞人的斗爭為第一階段,與印度人的斗爭為第二階段。(13)當然,還存在一種可能性: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在討平巴克特里亞附近諸屬地后,接著就南征印度。米特里達提一世乘機東進,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不得不回軍迎戰。直至與米特里達提一世戰事結束之后,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才再次進軍印度,于是發生了查斯丁《摘要》所述與歐西德謨斯王朝盤踞印度勢力之間的戰事。

這樣考慮是因為除印度外,其余諸地均在興都庫什山北、巴克特里亞附近。在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極盛時期,這些地區或成為該王國的領土,或成為該王國的屬地。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篡位之際這些地區起而反抗或試圖獨立則是題中應有之義。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只有在討平巴克特里亞周圍地區之后,才有可能越過興都庫什山進軍印度。

問題在于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和米特里達提一世之間的戰事究竟發生在前者進軍印度之前,還是進軍印度之后。

客觀上,這兩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蓋米特里達提一世既可能乘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后方巴克特里亞空虛之際,揮兵東進;也可能乘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因鎮壓巴克特里亞附近地區的反抗疲于奔命之際出兵。揆情度理,后一種可能性較大——米特里達提一世是乘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立足未穩之際發動對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戰爭的。蓋米特里達提一世即位之際,帕提亞人的主要威脅不僅來自東方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也來自西方的塞琉古王朝??梢钥隙?,雄才大略的米特里達提一世不可能使帕提亞人同時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他一定會選擇容易對付的一方先下手。相對而言,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較為易與。這是因為其統治者是一個篡位者,必然招致內部的抵制或反抗,即使內亂被平息,國力也難免衰落。這應該是米特里達提一世對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下手的最好時機。米特里達提一世若此際提軍東進,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勢必窮于應付。

因此,帕提亞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這場戰爭的時間,似乎可以定在兩者即位后不久。具體而言,在他們即位的最初四五年內。

另一方面,塞琉古王朝的米底總督提馬克斯(Timarchus)在安條克四世去世后不久獨立稱王,他不僅覬覦塞琉古王朝的寶座,與塞琉古王朝的德米特里厄斯一世(前161~前150年在位)斗爭;似乎有證據表明他還企圖東向擴張,因而與希臘—巴克特里亞國王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勾結,謀圖帕提亞王朝。(14)Bivar 2000,esp.p.32,no.2。另據狄奧多羅斯(Diodorus)《歷史叢書》(Bibliotheca Historica)記載(31.27),提馬克斯為對付塞琉古王朝的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曾和亞美尼亞王Artaxias結盟。這不妨視作他可能和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結盟的旁證。(Geer 1984)這也會使米特里達提一世下決心發動對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戰爭,乘提馬克斯和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作殊死斗、無暇東顧之際首先消除來自東方的威脅。

至于因為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戰敗,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究竟丟失了多少領土,僅有斯特拉波《地理志》(15)Jones 1916.一則簡單的記載:

他們的城市有巴克特拉(Bactra)[也稱為Zariaspa,一同名河流經該城并注入Oxus河(阿姆河)]、Darapsa等。其中包括以統治者名字命名的Eucratidia。希臘人占領了它,并把它分成了總督轄地,其中Turiva和Aspionus兩處被帕提亞人從歐克拉提德斯手中奪走。他們還控制了索格底亞那,其地東至巴克特里亞之北,在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阿姆河成了巴克特里亞人和索格底亞那人的邊界,錫爾河則成了索格底亞那人和游牧人之間的邊界。(11.11.2)

通讀這則記載,不難發現Turiva和Aspionus應該位于巴克特里亞本土,而不是其附近地區,如前述索格底亞那、阿拉科細亞、德蘭葵亞那、阿里亞等地。斯特拉波明明說的是“希臘人”占領巴克特里亞后,將它分割成若干督區。斯特拉波在這里所說的“希臘人”顯然不是最初占領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只能是巴克特里亞獨立后的希臘人。因為在巴克特里亞脫離塞琉古王朝獨立之前,整個巴克特里亞就是一個督區。只有當這一督區原來的總督稱王之后,才有必要將巴克特里亞進一步分割成若干督區,以便設置總督管理之。Turiva和Aspionus這兩個督區究竟是迪奧多圖斯王朝,還是歐西德謨斯王朝,抑或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所置,已無從得知。

斯特拉波在談到帕提亞帝國米特里達提一世和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之戰時提到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丟失了Turiva和Aspionus這兩個督區,并不表明米特里達提一世僅僅占領了這兩個督區,之所以僅僅提到這兩地,顯然是因為這兩地位于巴克特里亞本土,也就是迪奧多圖斯為塞琉古總督時的轄區之內。簡言之,Turiva和Aspionus兩地只能求諸巴克特里亞境內。揆情度理,最可能在巴克特里亞的西部。Turiva和Aspionus兩督區果然位于巴克特里亞西部,米特里達提一世占領這兩個地區必須首先占領這兩地以西的地區。一說米特里達提一世的入侵首先針對的是阿里亞、馬爾吉亞那和巴克特里亞西部。(16)Olbrycht 2010.其說甚是。

要之,關于Turiva和Aspionus的地望,學界有許多討論,但迄無定論。諸說中,凡求兩地于巴克特里亞之外者,皆可置之勿論。(17)如Narain 1957,p.17,以為兩地位于馬爾吉亞那。而求諸巴克特里亞境內者,也因缺乏確鑿證據,難以定讞。(18)米特里達提一世占領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領土可以得到錢幣學的證實,說見Rtveladze 1995;但說者認為米特里達提一世奪取了包括巴克特拉在內的巴克特里亞西部地區,似不可信。果然,則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已被徹底打垮,和米特里達提一世之間完全失去了談判的余地。巴克特拉易守難攻,應該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對抗米特里達提一世的最后據點。目前只能說,這兩個督區大概率位于巴克特里亞西部。完全否定米特里達提一世治期帕提亞帝國曾占領巴克特里亞本土部分地區之說似難成立。(19)Mukherjee 1969.

這場戰爭的結果,從查斯丁的記載中可以得悉,是以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屈服告終。這有點類似于歐西德謨斯一世屈服于安條克三世。安條克三世沒有一舉滅亡歐西德謨斯王朝,首先是因為后者實力尚存——巴克特拉被困二載未能攻克;其次是因為擔心錫爾河北游牧部落入侵。米特里達提一世何不乘勝滅亡了歐克拉提德斯王朝,一統巴克特里亞及其周圍地區,很可能出于和安條克三世類似的考慮。一則,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盡管丟城失地,其實力并未喪失殆盡。這從他不久就越過興都庫什山南侵印度,可窺一斑。二則,一旦全部吞并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米特里達提一世必須分出很大的力量來鎮守新奪取的土地,尤其是抵御北方游牧部族??赡芙涍^對自己實力的一番掂量,米特里達提一世覺得不如接受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歸順、或者說保留這道抵御北方游牧部族的屏障較為妥帖。另一種可能是帕提亞帝國西境有情況,迫使米特里達提一世盡快從巴克特里亞抽身。

很可能早在安條克四世治期,提馬克斯(前163~前160年稱王)作為塞琉古王朝的米底總督早已對帕提亞虎視眈眈,而對付帕提亞最好的方略便是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聯手。而當塞琉古王朝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殺死安條克五世(Antiochus Ⅴ Eupator,前164~前161年在位)登上王位,使提馬克斯有了獨立稱王的借口,而和新即位的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斗爭,也需要巴克特里亞的助力,以牽制帕提亞。錢幣學的證據似乎可以證明這一點:提馬克斯發行的錢幣和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錢幣相似,特別是四德克拉馬銀幣(正面是戴頭盔的胸像,反面是希臘神祇狄俄斯庫里兄弟);而如前述,提馬克斯還采用了與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相似的稱號——Great King Timarchus。(20)說見Bivar 2006,esp.p.32,no.2。而據查斯丁《摘要》:

當巴克特里亞人中發生這些事情時,帕提亞人和米底人之間的戰爭爆發了,雙方命運起伏不定,而最終帕提亞人獲勝。經此一役,米特里達提的勢力增強了,他任命Bocasis(Bagayasha)管理米底,自己則前往赫卡尼亞(Hyrcania)。(xli.6)

聯系前文,此段首句所指,似為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事,時在米特里達提一世征服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之后。凡此種種,雖非直接證據,已足見帕提亞西部并非太平無事。因此,一旦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表示屈服,米特里達提一世便掉頭西向。

一般認為,帕提亞帝國的崛起阻斷了巴克特里亞和西方的關系,尤其是貿易關系,這對于巴克特里亞的繁榮至關重要,而只有經過米特里達提一世的經營,帕提亞才真正成為一個強國。顯然,巴克特里亞和西方的貿易在米特里達提一世治期必定困難重重。這可能是迫使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向興都庫什山以南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21)Sidky 2000,p.218.

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見于上引查斯丁《摘要》(xli.6),當系事實。其時間很可能在被米特里達提一世打敗之后。面臨敗北之恥,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必須有所建樹,以挽回其威信。(22)一說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敗于米特里達提一世的結果導致索格底亞那叛離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見Rtveladze 1995。既然不可能向西發展,就只能南向入侵印度,一方面可以打開新的貿易局面。另一方面,這也許是最主要的,當時盤踞在西北次大陸的正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死敵歐西德謨斯王朝的勢力,不僅有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厄斯二世,還有德米特里厄斯一世的一眾將領,其中尤以彌南(Menander)最具實力。當米特里達提一世與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激戰之際,興都庫什山南的歐西德謨斯王朝勢力很可能乘機北上進攻歐克拉提德斯一世。(23)說見Narain 2006,esp.p.405。但他認為配合米特里達提一世的歐西德謨斯王朝的勢力主要是潘塔萊翁和阿加托克里斯,兩者活動范圍主要在巴克特里亞西部,其依據是他們的錢幣主要分布于西部;于此相對,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錢幣主要分布在巴克特里亞東部。今案:此說有欠妥帖。以下可能性似乎可以考慮:潘塔萊翁和阿加托克里斯曾相繼一統巴克特里亞,盡管治期短促,其錢幣在巴克特里亞東西部均有發現。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取而代之,其統治范圍也不可能限于巴克特里亞西部和中部。根據錢幣的出土或發現地點推斷錢幣發行者的活動范圍不太可靠,不僅錢幣的傳世存在極大的偶然性,而且錢幣本身是流通的。這或許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被米特里達提一世打敗的重要因素。不妨認為,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越過興都庫什山南下,旨在清掃歐西德謨斯王朝在印度的勢力,除卻這一心腹之患。沒有文獻資料足以說明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的具體經過,但一般認為,他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當然,并非一帆風順。

緊接著上引與帕提亞之戰中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敗北的記載后,查斯丁《摘要》描述了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南侵印度的一次戰役:

可是,歐克拉提德斯以極大的勇氣進行了多次戰爭,這些戰爭使他損失不少,但當他被印度王德米特里厄斯包圍時,仍能以三百守軍,連續出擊,打退六萬敵兵,在受困五個月之后,得以脫身,終將印度置于自己的統治之下。(xli.6)

這里所謂“德米特里厄斯”顯然不是歐西德謨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他的身份和治期在學者間有種種猜測,迄今莫衷一是,以至懷疑查斯丁上述《摘要》的真實性。(24)今案,或指此處德米特里厄斯為德米特里厄斯一世之子,可備一說。見Tarn 1951,pp.76-78。Senior 2004、Wilson 2004等則認為錢幣所見德米特里厄斯與查斯丁所載“印度王”有諸多不合。

查斯丁的記載盡管不可全信,但所述事件不可能全屬子虛烏有。他提到的“德米特里厄斯”不必看作特定的個人,不妨看作以德米特里厄斯一世為代表的盤踞印度次大陸的歐西德謨斯王朝的勢力。大概查斯丁或其所據資料,未必清楚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南下印度時面臨的具體對手是誰,只知道他要對付的是盤踞印度的歐西德謨斯王朝的勢力,而歐西德謨斯王朝在印度的局面正是德米特里厄斯一世打開的,因而在記述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上述戰事時,對手就被稱為“德米特里厄斯”。事實上,既然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南征印度頗有成績,不排除他與德米特里厄斯一世在印度的后裔或部屬歐西德謨斯二世、阿加托克利斯和潘塔萊翁乃至彌南一世等交戰的可能性。

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究竟征服了印度那些地區,沒有明確的記載,他和查斯丁提到的與“德米特里厄斯”之戰的戰場位置也不得而知。一般認為,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征服的印度地區包括西北次大陸的乾陀羅和Paropamisadae等地區。他發行的雙語方形銅幣足以表明他一度統治了印度某些地區,而在阿姆河畔Ai-Khanoum遺址出土的原產印度的物品也堪佐證。

查斯丁《摘要》接著記述,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在他自印度回歸途中被其子所殺:

歐克拉提德斯自印度回歸途中,被其子所殺。這位曾與他聯合攝政的兒子,毫不隱瞞其弒父行為,仿佛被他殺死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是一個敵人。他的戰車碾過父親的鮮血,下令不準將尸體埋葬。(xli.6)

這對父子之間的曲直是非不得而知;且由于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也許不止一子,弒父者究竟是誰也難以確認。但查斯丁言之鑿鑿,殺死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者無疑是其子而非外人(歐西德謨斯二世或歐西德謨斯王朝的其他后裔)。

錢幣學的證據表明,除歐克拉提德斯二世外,(25)有兩個反面圖像均為阿波羅(Apollo)的錢幣系列,其一錢銘為“歐克拉提德斯王”(King Eucratides),另一錢銘為“救世主歐克拉提德斯王”(King Eucratides the Saviour)。Tarn(1951,pp.271-272)等據以區分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和二世:前者為歐克拉提德斯大帝,后者為歐克拉提德斯二世。與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有親屬關系者為帕拉圖(Plato)、赫利奧克勒斯(Heliocles I):帕拉圖曾短期統治巴克特里亞南部或Paropamisade,而赫利奧克勒斯可能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最后一位國王。三者的治期約為前155~前130年。(26)Bopearachchi 1991,p.453.歐克拉提德斯二世可能在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生前作為副王統治過巴克特里亞,后兩者可能在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去世后才先后上位。(27)Wilson 2004以為,除巴克特里亞的帕拉圖外,歐克拉提德斯王朝尚有另一成員德米特里厄斯,與查斯丁《摘要》所述和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為敵的“印度王”并非一人。錄以備考。

如果赫利奧克勒斯和帕拉圖均系歐克拉提德斯一世之子,弒父者為其中之一,而后者之嫌疑大于前者,自兩者之錢銘可略見端倪。前者僅稱自己是“公正的”,而后者則自稱“神之化身”,且發行不少印著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驅趕著駟馬二輪戰車圖像的錢幣,足見其人之傲慢不可一世。這和查斯丁有關弒父描述并無不合。(28)Cf.Narain 1957,pp.70-73;Narain 2006,esp.p.402.

赫利奧克勒斯和帕拉圖的關系,可能性有二:1.帕拉圖弒父后繼位,但不久就被赫利奧克勒斯推翻。這場內亂必定使得本已衰弱的王國更加衰弱不堪,赫利奧克勒斯終于成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滅亡的見證人。2.弒父繼位的帕拉圖死于入侵的塞種諸部。面對蜂擁而來的游牧部族,赫利奧克勒斯只能局趣一隅(約前140~前130年在位),茍延殘喘直至大月氏的到來。

要之,歐克拉提德斯一世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最后一位有影響的統治者。

1.他推翻了歐西德謨斯王朝,登上國王的寶座,平息各地的抗爭,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2.他在對抗帕提帝國亞米特里達提一世的進攻時失敗,丟失了西部的屬地和部分巴克特里亞的領土。但他還是越過興都庫什山,南征印度,主要與盤踞西北次大陸的歐西德謨斯王朝勢力作了一番殊死的斗爭,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為鞏固其統治,他按印度標準發行了錢幣,正面是希臘語,反面是用佉盧文書寫的巴利語。

3.歐克拉提德斯一世野心勃勃,好大喜功,在發行的錢幣上自稱“大帝”,打鑄了傳世古典世界最大的金幣,重近6盎司。(29)Markowitz 2014.他在巴克特里亞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Eucratideia。(30)Ptolemy(vi.1.7),見Stevenson 1932;Strabo(11.11.2)作Eucratidia。關于此城的具體位置,迄無定見,存而不論。

4.一般認為,今阿富汗北部塔哈爾(Takhar)省著名的阿伊哈努姆(Ai-Khanoum)遺址,其中出土的錢幣年代最晚者屬于歐克拉提德斯一世的,最后關照它的應該就是歐克拉提德斯一世。該遺址位于阿姆河支流噴赤(Panj)河與科克查(Kokcha)河的匯合處,是進入印度次大陸的必由之途。自前280年以降,就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重要城市。此城隨著歐克拉提德斯一世去世迎來了它的末日。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亡于來自錫爾河北岸的塞種諸部。據斯特拉波《地理志》記載:

大部份斯基泰人是所謂D?ae人,據有Caspiai 海沿岸,其東則有Massagetae人和Sacae人,其余雖各有名號,但皆被稱為斯基泰人,多以游牧為生。其中最著名的是從希臘人手中奪取了巴克特里亞的Asii、Pasiani(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他們來自Iaxartes河(錫爾河)彼岸,與Sacae、索格底亞那相毗連、曾被Sacae人占領的地方。(11.8.2)

在接下來的敘述中,斯特拉波十分明確地說,是Sacae“占領了Bactriana”(11.8.4)。而“從希臘人手中奪取了巴克特里亞的”Asii、Pasiani (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四者應屬于與D?ae、Massagetae并稱為斯基泰的Sacae人。我們不妨稱Asii等為Sacae四部。

有關記載十分清楚,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亡于塞種四部——Asii、Pasiani (Gasiani)、Tochari和Sacarauli。塞種諸部來自錫爾河北岸,此前居于伊犁河、楚河流域,該地曾被稱為“塞地”(《漢書·西域傳》)。約公元前177/前176年,由于受匈奴人攻擊,原居今祁連山以北、西至天山、阿爾泰山東麓一帶的月氏人,被迫西遷“塞地”,塞種諸部被趕至錫爾河北岸,除一部分經帕米爾南下外,其余局趣于錫爾河北岸原Massagetae人的居地。(31)YuTsh 1992,pp.28-29.可能是繼續受到其東鄰月氏人的侵擾,錫爾河北岸的塞種諸部跨越阿姆河南下,侵入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如前所述,錢幣學的研究表明,弒父繼位的帕拉圖的治期結束于前140年。這一年很可能就是塞種諸部南下之年。

被塞種諸部占領的巴克特里亞被中國史籍稱為“大夏”?!按笙摹盵dat-hea]即塞種諸部之一Tochari的名稱之漢譯。(32)YuTsh 1992,pp.26-29.這可能是因為塞種諸部中,Tochari人數較多、實力較強、占地較大。不管怎樣,盤踞巴克特里亞的塞種諸部各自為政,且斗爭不斷,(33)Pompeius Trogus曾載:“Scythia部族Saraucae(Sacarauli)和Asiani(Asii)占領了Bactra和Sogdiana?!?Prologus of Book xli)在另一處他又含糊地提到“Tochari的王族Asiani”和“Saraucae的殲滅”。(Prologus of Book xlii),均見Watson 1886/2003。并未建立統一的政權?!稘h書·西域傳》所謂“大夏本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云云,就是指的這種情況。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赫利奧克勒斯得以在帕拉圖之后,占據一隅之地,繼續維系希臘—巴克特里亞政權一脈近十年。

公元前130年,居于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又遭受西來烏孫人的攻擊,被迫放棄伊犁河、楚河流域,經今費爾干納南下阿姆河流域,統一了當地塞種諸部各自建立的小政權,也徹底消滅了赫利奧克勒斯治下的希臘—巴克特里亞政權。(34)YuTsh 1992,pp.57-59.至此,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歐克拉提德斯王朝滅亡,希臘人在興都庫什山以北的統治也畫上了句號。

猜你喜歡
特里亞德米特里德斯
不能左轉
《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德米特里的夢境淺析
小說《偽王子·德米特里》中的風俗描寫
用三個公式全面、完整地解決歐德斯猜想
紙的藝術
基于龐特里亞金極小值原理的多運載體有限時間編隊控制
Help the Help
浪漫鼠德斯佩羅:小老鼠大英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