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例上頜根尖周囊腫的三維影像特點分析

2021-04-22 01:29張麗琪趙雅寧柳登高張祖燕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骨板上頜牙根

孟 圓,張麗琪,趙雅寧,柳登高△,張祖燕,高 巖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 1.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科, 2. 口腔病理科 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口腔數字化醫療技術和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口腔數字醫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

頜骨常見的囊性病變包括根尖周囊腫、含牙囊腫、牙源性角化囊腫、切牙管囊腫及成釉細胞瘤等[1-3]。影像學上,這些病變多表現為邊界清晰的透射影,盡管以往文獻中對其影像特點有不少描述,但不同病變的影像表現差異較大。組織學病理檢查是這類病變明確診斷的金標準,但一般僅能觀察部分病變組織,難以反映病變的全貌[4],且當病變區存在明顯炎癥時,其診斷效力明顯下降。根尖周囊腫的影像表現通常為以病原牙根尖為中心,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并有密質骨白線,是最常見的頜骨牙源性囊腫[4-6]。根尖周囊腫多見于成年人,上下頜發生比例高達6.5 ∶1.0[7-10]。若病原牙明確且病變局限于單顆病原牙時,鑒別診斷較容易,若病變范圍較大,累及多枚牙齒,突入上頜竇或鼻底,或引起明顯頜骨膨隆時,則需要與其他囊性病變相鑒別[11-14]。X線根尖片和曲面體層片是口腔科常用的影像檢查方法,但僅能提供二維圖像;錐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和螺旋CT可提供三維圖像,利于這類病變的鑒別,但相關研究報道并不多[5-6]。本文擬通過回顧性分析67例上頜根尖周囊腫的CBCT及螺旋CT影像特點,為上頜根尖周囊腫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收治的上頜根尖周病變患者的CBCT或螺旋CT影像資料,所有影像資料來源于我院影像檔案與通訊系統(PACS,11.0,Carestream Health)。

納入標準:(1)完整的臨床病歷記錄;(2)術后組織病理學證實為根尖周囊腫;(3)存在以牙根尖為中心的、邊界清楚并有密質骨白線的囊腫影像;(4)影像清晰,無運動偽影。

所有符合條件患者的病理切片由一名病理學家復核,再次確認診斷以防止診斷偏差。根據臨床病史、檢查結果及手術所見,記錄病原牙。

1.2 圖像分析

共納入符合條件的患者67例,其中41例為CBCT(Newtom VGi,QR,S.R.L,維羅納,意大利)圖像,體素300 μm,26例為螺旋CT(美國GE,BrightSpeed)圖像,層厚1.25 mm。所有圖像都采用 18.7英寸(1英寸=25.4毫米)、分辨率為1 546×2 048像素的顯示器(Dome E3,NDS Surgical Imaging,San Jose,CA,USA)顯示,由兩名專業口腔頜面影像醫師分別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圖像的三維角度下觀察和測量。若定性判斷結果不一致,則通過共同閱片和討論達成一致。定量資料由同一位觀測者前后間隔2周記錄兩次測量結果,取平均值進行分析。

1.3 觀察內容

1.3.1位置與大小 根據病變中心的位置分為上前牙區、左上后牙區和右上后牙區,病變的大小在平行于咬合平面的軸位圖像上進行測量,記錄近遠中向最大徑(A)及唇腭向最大徑(B),計算A/B為長寬比。

1.3.2病變范圍 根據臨床檢查和三維圖像,按病變累及牙的范圍分為三型:①單牙型,病變僅累及1枚牙的根周骨質(圖1);②鄰牙受累型,病變除累及1枚病原牙的根周骨質外,向近中和/或遠中累及1枚鄰牙牙根(圖2);③多牙型,病變累及≥4枚相鄰牙的根周骨質(圖3)。

A, axial cone-beam CT showed a radicular cyst originating from the left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neighboring tooth root; B, panoramic view of the cyst.圖1 單牙型根尖周囊腫Figure 1 Radicular cyst of single tooth type

A, axial cone-beam CT showed a radicular cyst of the left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which involved the roots of 21-23; B, panoramic view of the cyst; C and D, histopathologic images showed a non-keratinized multilayered squamous epithelium with irregular proliferation of pegs and infiltration of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C, HE ×40; D, HE ×200).圖2 鄰牙受累型根尖周囊腫Figure 2 Radicular cyst of adjacent tooth involvement type

A, axial spiral CT with bone algorithm showed a right maxillary radicular cyst, the cyst involved the roots of 11-16 with interruption of the palatal cortex; B, panoramic view of the cyst.圖3 多牙型根尖周囊腫Figure 3 Radicular cyst of multi-teeth type

1.3.3形態及膨隆情況 記錄病變的軸位形態、唇/頰及腭側骨板膨隆情況,將矢狀圖像上囊腫與牙根長軸的關系分為三種(圖4):①向心,病原牙牙根長軸指向病變中心,牙根頰腭側病變范圍接近,對于多根牙,若病變僅累及一個根,則以該根為準,病變較大累及該牙所有牙根時則以牙長軸為準;②偏腭,病變主體位于牙根腭側;③偏唇頰,病變主體位于牙根唇頰側。

1.3.4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包括對上頜竇的影響、對鼻底的影響及鄰牙牙根吸收情況。病變對上頜竇的影響程度分為三級:1級為未突入上頜竇,2級為部分突入上頜竇,3級為幾乎占據完整竇腔。病變對鼻底的影響分為三級:1級為病變未累及鼻底下方,2級為病變累及鼻底下方但鼻底骨質無明顯改變,3級為鼻底骨質上抬或破壞不連續。

A, sagittal cone-beam CT showed a “centripetal” radicular cyst in the left maxilla, the root apex was oriented centripetally to the center of the cyst; B, sagittal cone-beam CT showed a “palatal” radicular cyst in the left maxilla, the cyst was located mainly at the palatal side of the apex; C, sagittal cone-beam CT showed a “labial/buccal” radicular cyst in the right maxilla, the cyst was located mainly at the labial/buccal side of the apex.圖4 囊腫與牙根的矢狀位置關系Figure 4 Sagittal relationships of radicular cysts relative to the corresponding roots

2 結果

2.1 患者資料

67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均為單發病變,其中1例為乳牙根尖周囊腫?;颊吣挲g8~75歲,平均41.0歲,20~69歲患者居多,各年齡組分布見圖5。67例病變中,27例為冠部充填或根管治療后,19例為殘根殘冠,5例為牙冠折斷,6例為牙內陷,4例已拔除病原牙,6例牙冠完整。

圖5 上頜根尖周囊腫患者的性別及年齡分布Figure 5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radicular cysts

2.2 影像學特點

2.2.1病變位置、大小及范圍 67例根尖周囊腫均為單房均勻低密度影,46例位于上頜前部,21例位于后部。病變近遠中最大徑為5.3~39.7 mm,平均(20.89±8.11) mm。唇(頰)腭向最大徑為4.3~34.4 mm,平均(16.70±5.88) mm。A/B比值范圍為0.56~2.12。67例囊腫共累及228枚牙的根周骨質,平均每個囊腫累及3.4枚牙。除4例無病原牙的病變外,其余63例包括單牙型14例、鄰牙受累型26例、多牙型23例(表1)。

表1 上頜根尖周囊腫的影像特點Table 1 Radi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maxillary radicular cysts

2.2.2形態及膨隆情況 97.0%的病變軸位形態為圓形或橢圓形。矢狀位上囊腫偏向情況包括向心46例、偏腭15例、偏唇頰2例。64.2%(43/67)的病變存在唇頰側骨板膨隆,55.2%(37/67)的病變存在腭側骨板膨隆。位于上頜前部的46例中,28例存在唇側膨隆,29例存在腭側膨??;位于上頜后部的21例中,15例存在頰側膨隆,8例存在腭側膨隆。

2.2.3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67例病變中,26例(26/67,38.8%)突入上頜竇,其中21例位于上頜后部的病變均突入上頜竇;22例(22/67,32.8%)鼻底骨質上抬或破壞;9例(9/67,13.4%)存在根吸收(表2)。

表2 上頜根尖周囊腫對周圍結構的影響Table 2 Invasion of surrounding structures in the maxillary radicular cysts

3 討論

本研究的67例患者中男性稍多,不同于Chen等[11]對于232例根尖周囊腫的研究中女性稍多的結果。本組患者平均年齡41.0歲,與Chen等[11]的研究(40.5歲)相近。本組患者多數囊腫(68.7%)位于前牙區,Omoregie等[15]的研究中上頜前后部病例數相等。

根尖周囊腫通常為某一病原牙引起,近遠中范圍有一定局限性,但本研究中, 67例囊腫共累及228枚牙的根周膜,平均每個囊腫累及3.4枚牙,大于Chen等[11]的研究中上頜病例組的累及牙數(1.15枚,232/201)。因此,本研究根據病變累及牙的范圍,首次將該囊腫分為三型。單牙型(20.9%)及鄰牙受累型(38.8%)在臨床上相對較常見,根據X線表現、臨床所見及牙髓活力測定結果多可明確診斷。多牙型病變累及≥4枚相鄰牙的根周骨質,需與其他囊性病變鑒別。另外,本組病例中多牙型囊腫占34.3%,這可能與一般術者認為較小的根尖周囊腫診斷明確不必送檢有關。從定量測量結果看,本組病例的近遠中最大徑為5.3~39.7 mm,平均(20.89±8.11) mm;唇(頰)腭向最大徑為4.3~34.4 mm,平均(16.70±5.88) mm,明顯大于Mass等[16]對36例根尖周囊腫的測量數據。

本組67例病變均為單房均勻低密度囊性病變,大部分病變為圓形或橢圓形,與以往文獻報道的描述相近[1,5-6]。本組病例的唇頰側和腭側骨板膨隆比例均過半數,唇頰側膨隆稍多。有研究認為,上頜前部根尖周囊腫臨床上表現為腭部骨板膨隆者較少見[17],但本研究的46例上頜前部根尖周囊腫中,63.0%(29/46)存在腭側骨板膨隆,并不少見。根據矢狀位牙根與囊腫的關系,多數病變(68.7%)表現為向心,向唇頰側和腭側發展的程度相同;少數病變(22.4%)表現為偏腭,即向腭側發展更顯著;僅2例為偏唇頰,可見根尖周囊腫很少僅向唇頰側發展,這一影像特點很少在以往的研究中被提及[12,14]。另外,本組21例上頜后部病變均突入上頜竇,對病變的治療及預后具有較大影響,這可能是由于患牙與上頜竇本身較近,也可能與病程發展有關。

影像表現上,范圍較大的根尖周囊腫需與單囊型成釉細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腫等鑒別,前部根尖周囊腫可能與切牙管囊腫混淆[14,18-20]。單囊型成釉細胞瘤有時會被誤診為根尖周囊腫,牙髓檢測有重要鑒別意義,早期診斷可避免不必要的牙髓治療或延誤恰當的手術治療[12,17]。牙源性角化囊腫骨板膨隆相對少見,上頜后部的牙源性角化囊腫可侵入并充滿上頜竇[19],本組病例中,根尖周囊腫多引起骨板膨隆,僅1例充滿上頜竇。

根尖周囊腫的治療包括多個方面,如根管治療、病原牙拔除、根尖手術、開窗減壓術、刮治術等[4,17]。以往研究表明,根管治療的有效率與牙位、治療次數、有無瘺管無關,甚至較大的囊腫都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直徑小于2 cm的根尖周囊腫多可在根管治療或拔除病原牙后自行愈合[15]。也有研究表明,根尖手術的療效優于單純根管治療,但其適應證需嚴格掌握,為減小創面、加快愈合、減少患者的痛苦,鼻內鏡技術和超聲骨刀可用于根尖手術[4]。有研究提出,直徑大于5 cm的囊腫,宜行開窗減壓術,開窗后較小的囊腫可愈合,未愈合的囊腫可變小,待Ⅱ期行刮治術[17]。開窗減壓聯合Ⅱ期刮治可減小創傷,尤其是替牙期的根尖周囊腫,可以防止受累恒牙胚的移位、脫落或損傷,但開窗減壓術存在治療和隨訪時間較長的缺點。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缺陷,如牙髓活力測試、牙冠變色等臨床表現對根尖周囊腫的診斷有重要意義,但本文為回顧性研究,部分病例的臨床相關記錄不完善,可能造成研究結果的偏差。本研究僅納入拍攝了CBCT或螺旋CT的病例,而篩除了較小的、未拍攝CT或CBCT的病例,定量測量時可能存在選擇偏倚。另外,本組樣本量為67例,雖然對比以往相關三維影像學文獻為較大的樣本量,但對于這種較常見的囊腫來說,樣本量仍偏少,有必要積累病例進一步研究。

綜上,根尖周囊腫以上頜前部多見,部分病變尺寸較大。根據病變累及牙的范圍分為單牙型、鄰牙受累型和多牙型。從矢狀位看,病變與病原牙多為向心表現,少數偏腭或偏唇頰。這些三維影像學特征對于根尖囊腫的診斷及治療具有一定的價值。

猜你喜歡
骨板上頜牙根
錐形束CT三維體積測量評估骨性Ⅲ類錯牙合
上頜第一磨牙牛牙癥伴牙源性上頜竇炎一例
基于CBCT的昆明地區人群上頜磨牙MB2根管特征
基于改進迭代最近點算法的接骨板貼合性快捷計算方法
翼上頜區種植相關解剖結構的影像學測量及分析研究
上頜竇口大小與上頜竇副口對上頜竇氣化影響的CBCT分析
青少年埋伏彎曲牙的正畸牽引治療一例
滑絲螺釘取出困難相關因素分析及處理比較
頸前路手術治療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鋼 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