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心”教學法在詩歌鑒賞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2021-04-22 05:30梁磊任巖巖
語文教學之友 2021年4期
關鍵詞:三心詩歌鑒賞

梁磊 任巖巖

摘要:“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之一,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其思維的嚴密性。在詩歌鑒賞中,閱讀思維的發展和提升,首先要從解讀思維的合理性抓起,通過做好基本知識的積累,達到“用心精至自無疑”,進而探索正確的閱讀思路,“以我之心尋求古人之心”,最后還要加強詩歌閱讀與創作,“我手寫我心”,全面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思維發展與提升;詩歌鑒賞;寫作規律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其中,“思維發展與提升”就是在發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推進思維機制的發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這一核心素養,主要通過閱讀欣賞來考查,即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提升和發展。周京昱在解讀“閱讀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時指出,閱讀思維的發展與提升,首先要從解讀思維的合理做起。所謂的“合理”,指的是命題者遵循了作者寫詩寫文所遵循的規律,從而提出問題。作為閱讀者,也應該遵循同樣的規律去思考相關問題,方能得出準確的回答。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領會作者的寫作規律。

縱觀近年的高考語文試題,詩歌鑒賞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理解,關注學生對作者感情的把握。2017年以后新增了客觀題,考查的知識面更廣,其中對句意及詩句間關系的考查更是常見。很多學生因為理解詩歌不準確,不僅客觀題分數拿不到,也影響到主觀題的判斷,這更應引起師生的重視。

詩歌鑒賞應該怎么教?要讓學生掌握哪些要領?

有效的探索及做法始終是圍繞引導學生讀懂詩歌來進行的。而讀懂的過程就是學生靠近作者寫作規律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的過程。要讀懂詩歌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定的詩歌基本知識的積累,這是靠近作者寫作規律的第一步;二是正確的思路,在廣泛積累詩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像周汝昌老先生所說“以我之心尋求古人之心”,這是靠近作者寫作規律的核心;三是一定量的詩歌閱讀和寫作,“我手寫我心”,進一步內化和提升思維,達到運用的最高境界。

一、用心精至自無疑——基本知識的積累

詩歌基本知識的積累一般采用“教師分工,學生分組,形成合力”的方式來完成。教師分好工,各負其責,出好不同類型的題目。然后,學生分小組完成,并形成小組總結。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展示小組成果,然后討論交流,大家形成共識。

(一)詩歌中常用的高頻詞匯的積累

閱讀詩歌要注意積累知識。例如,學生總結的“空”字的不同意義:“空山新雨后”“空山不見人”“積雨空林煙火遲”中“空”字為“空靈、空曠”之意;“隔葉黃鸝空好音”“環佩空歸夜月魂”中“空”字為“徒然、白白地”之意;“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空”字為“天空”之意等。廣泛積累這些詞匯,能有效降低詩歌的閱讀難度。

(二)積累詩歌的寫作思路、鑒賞方法、感情類型及表達手法

高考題中有些是比較典型的懷古詩,如果學生平時總結到位,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在分析這些詩歌的時候就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從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三)詩歌中常見意象及詩歌寫作一般規律的積累

學生平時可以積累不同季節常用意象、不同心情常見意象群,詩歌在起承轉合方面的寫作規律等等。正是這些基礎知識的積累,為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提升思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不僅積累了一定的鑒賞詩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化積累于思維能力的訓練之中。

二、以我之心尋求古人之心——正確的閱讀思路

如果沒有正確的思路,即便有知識的積累,也可能不會很好地展示出來。而正確的思路在詩歌鑒賞中主要體現在兩點,直譯意識的培養和邏輯思維的運用。

(一)直譯意識的培養

直譯意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在尊重本義的基礎上思考問題。如果說,提煉詩歌主線,把握詩人寫作規律是“骨”,那么讓學生養成直譯詩歌的習慣,細讀詩歌就是豐滿骨頭的“肉”。很多學生在讀詩歌時多是粗略感知,認為詩歌沒必要細讀,知道大意即可。所以囫圇吞棗、浮光掠影或斷章取義式的閱讀讓學生容易妄下結論,往往與詩歌的本義相差甚遠。詩歌很簡潔,詩人煉字很辛苦,每個字都是詩人精挑細選的結果,那么直譯詩歌就非常有必要。比如,高考題中陸游詞《鵲橋仙·華燈縱博》: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在高考備考時,有很多學生認為作者抒發了對隱居生活的熱愛。這樣的答案與我們平時的“套路”教學不無關系,那就是學生只抓住了注釋,覺得是贊美這里的風光,抓住了作者“去作江邊漁父”這些個別字句,斷章取義的結果就是答案南轅北轍。其實是丟了原文中的“獨”“酒徒”“元自”“何必”等字詞的解釋,導致整首詩的理解都出現了問題。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規律,認為可以通過“先易后難,先熟后生,由近及遠”的訓練方式增強學生直譯意識。先讓學生直譯那些比較容易的篇目,學生在直譯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與自己理解的不同,就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然后,再找稍微難一點的,有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詩歌讓學生直譯。最后用課外的詩歌或者以往的高考題來訓練。循序漸進,強化訓練,學生的直譯意識會有較大的增強。

(二)邏輯思維的運用

邏輯思維運用的核心就是學生運用積累的知識體系和生活經驗先形成自己的推測邏輯線索,然后去審視閱讀對象。具體到詩歌鑒賞教學中,主要采用“一找,二推,三審”的模式。

“一找”,就是找自己積累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找自己的鑒賞經驗。在訓練這種能力時,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可能會用到的生活、知識背景,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相互提醒、取長補短。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為別人能記得那么多知識而贊嘆,也會因不同意見而爭論。

“二推”,就是在“找”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已有的生活體驗或知識積累為起點,形成自己的推斷邏輯。這種推斷一般是比較常規的,但是很珍貴。因為它是學生自己思考的結果?!巴啤钡挠柧毰c培養,貫穿在詩歌教學課堂的始終。無論是詩歌鑒賞還是做練習,都要求學生做推理的練習,并且進行小組交流。

“三審”,就是用推的邏輯線去審視閱讀對象,看詩人是否與我們的思想情感的邏輯線索一樣。詩歌鑒賞要以“我”之生活邏輯去理解作者之行文邏輯,找同求異。找同,可以更好地理解這首詩,就有同理心,有同“情”心,靠近作者的寫作規律,靠近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求異,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體會到詩歌的美妙與高明。

三、我手寫我心——詩歌閱讀與創作

無論是詩歌基本知識的積累還是正確的讀詩思路,都需要大量的閱讀作為支撐。培養學生的詩歌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永遠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另外,還要提倡學生寫古詩,學生在自己的冥思苦想中與“詩人”走得更近。創作詩歌要謀篇布局,要遣詞造句,與詩人的寫作規律是一次近距離的“交鋒”。這樣也就更容易理解詩歌,理解作者。

在多次運用以上思路和方法來閱讀詩歌、理解詩歌后,學生在復習備考中能提出一些比較有見地的問題,更能養成梳理詩歌內容的習慣。上述一系列的訓練和解讀都是緊緊圍繞新課標語文核心素養完成的,目的是讓“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實現。

【基金項目: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課題“新世紀十年廣東詩歌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Y-W-5】

作者簡介:梁磊(1983— ),女,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羅定邦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三心詩歌鑒賞
豐子愷的“三心”養生法
淺析《長恨歌》譯文中的翻譯方法和技巧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和閱讀題的審題訓練芻議
通過微課培養高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古詩鑒賞“四步曲”
課文學習的“三心”“二意”
“三心”美德教育之活動性
新時期石油企業領導干部應樹立“三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